
2025.02.18 星期二
正月廿一
乙巳年【蛇年】
戊寅月 戊午日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
北京時間2月18日18時7分
將迎來雨水節氣。

此時節,
雨滴落在田野裡,
草漸綠、花始開,
正所謂“東風散為雨,春回萬物興”。

圖|中國園林博物館
雨水,
顧名思義,就是要開始下雨啦。
從此往後,
天氣漸漸回暖、雨水量愈見增多、
降雪量越來越少。
離真正的春天,又近了那麼一小步。

圖|中國園林博物館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細雨中。”
雨水時節,
萬物復甦的序曲已經悄然展開。
帶上愛的人
去和春天相遇,去與春天擁抱吧。

圖|中國園林博物館
雨 水

物 候
Rain Water


鴻雁來丨第二個五日,此時南方天氣暖,大雁自南向北飛。候鳥是隨著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適應氣候。

雨 水

花 信
Rain Water
雨水三候對應的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組圖|物道

一侯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風有信,花不誤,歲歲如此,永不相負。”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穀雨的8個節氣二十四候裡,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雨 水

習 俗
Rain Water
佔稻色:“爆米花”裡說豐年

那時的農耕水平低,靠天吃飯。因為水利不發達,所謂靠天吃飯,主要是指下雨。比如諺語“雨水陰寒,春季勿會旱;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還有“雨水淋帶風,冷到五月中”,甚至還有預測一整年的,“雨水有雨,一年多水”。總的來說,“雨水節下雨”是好兆頭。於是古人想盡辦法,希望能把天氣弄準。除了興修水利之外,雨水節氣期間“佔稻色”就成為一種試圖把握農事的方法。“佔稻色”最晚宋代就有了,自宋代開始,吳、越民間便有正月十三、十四“卜谷”的習俗,將糯谷放到鍋中爆炒,以穀米爆白多者為吉。

關於“佔稻色”,古籍中記載詳實的,當屬元末明初婁元禮的《田家五行》。此書中記載了當時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雨水節,燒乾鑊,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佔稻色。”意思是透過爆炒糯穀米花預測稻穀的成色,從而占卜這年稻子收穫的豐歉情況。成色足,意味高產;不足,意味低產。那麼,怎麼判斷成色足不足呢?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這年稻子收成就好,反之,收成就糟糕。
撞拜寄:認門乾親好成年

在雨水節民俗中,乾爹、乾媽是與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寄寓了父母對子女深沉的愛,稱為“撞拜寄”。“拜寄”在北方也稱“認乾親”,南方多稱“認寄父”“認寄母”等。按行為特徵來說,這是一種民間的保育習俗。過去,川西地區在雨水節就有“撞拜寄”的習俗,這天不管下雨還是天晴,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幼子,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便攔住對方,把兒子或女兒按在地上,磕頭就拜,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

後來,有的地方乾脆設定一個專門場所。父母手提好酒好菜,帶著孩子去找能當乾爹的物件。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大多被認的人都會爽快答應,因為一來這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二來多子多福嘛,自己的命運也會因此好起來的。古時候自然條件、醫療條件都差,幼童健康成長的機率較低。這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是希望藉助、聯合社會與自然的力量,共同呵護兒女成長,有大愛存焉。
龍抬頭:回到孃家把假休

雨水節與春龍節密切相關。民間把農曆二月初二定為春龍節,認為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天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一大早就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便燒香上供。人們把這種儀式稱為“引田龍”。家家戶戶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意為“挑龍頭”“吃龍膽”。

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比如起床後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懂針線,就是怕紮了龍眼睛。有的地方不洗衣服,是怕傷了龍鱗。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孃家人接回已經出嫁的女兒,所謂“二月二接寶貝兒”。這要數老北京人的禮數多了。正月裡姑奶奶不能住在孃家,初二回孃家拜年後晚上也得回婆家睡。但二月二這天,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十天半個月。這一天,大家都要理髮,希望走好運,而給小孩理髮就叫“剃龍頭”。

雨 水

養 生
Rain Water

飲食:去溼氣宜食粥。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溼氣加重,溼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溼。
養生忌寒食:除了薏苡仁黨參粥之外,能祛脾溼的食物還有很多,如茯苓、芡實、小米、胡蘿蔔、冬瓜、萵筍、扁豆、蠶豆、鯽魚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多吃這類食物。

睡眠:養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誌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
《黃帝內經》載:“人臥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雨 水

詩 詞
Rain Water

春遊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圖|中國園林博物館
一簾新雨後,人間又逢春!
今日雨水
讓我們一起等雨落,迎春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