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下跌、政治攪局、技術豪賭:特斯拉的危機與突圍

銷量承壓、競品圍攻與政治風波下,特斯拉試圖押注印度市場和Robotaxi尋找新增長,挑戰不小,尚待時間給予答案
|《財經》實習生 陳佳 記者 李皙寅
編輯|李皙寅
股價下跌、銷量受挫,明星車企特斯拉正處於關鍵時刻。除卻市場競爭的因素外,這家企業受到的關注和爭議,不少都來自其掌舵者——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銷量不達預期。72日,特斯拉公佈了2025年二季度汽車的產銷資料,交付38.41萬輛,同比下降13.5%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72.08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的83.1萬輛少了11萬輛。
在歐洲市場,出海佈局的中國車企開始逐漸上量,蠶食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包括小米SU7在內的車型,已經在細分市場裡超越特斯拉的銷量。
長期擔任特斯拉北美及歐洲業務負責人的核心高管Omead Afshar 離職後,馬斯克親自接管了多個關鍵職能區域,反映出內部對銷售壓力的直接響應。
從股價來看,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情緒頗為複雜。71日,當馬斯克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彼此指責時,特斯拉股價下跌逾5%,使馬斯克的個人淨資產蒸發約 億美元;72日,在公佈產銷資料後,特斯拉股價又再度上漲近5%
有投資界人士表示,伴隨新車上市,特斯拉的銷量有望觸底反彈。相位元斯拉,他們擔憂的是高調的馬斯克迴歸特斯拉,到底是福是禍。
馬斯克將特斯拉推向了技術與政治的雙重前沿,也把公司品牌綁上了他個人的不確定性列車。
2025年以來,馬斯克在美國政壇上頗為活躍,不但擔任“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還不斷透過社交平臺X表態支援保守派議題,這讓與其政見不同的消費者不再購買特斯拉,還在美國本土出現了針對特斯拉車輛和經銷商的襲擊事件。如今馬斯克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公開交鋒,這也一度使得特斯拉市值蒸發千億美元。
馬斯克為特斯拉制定了三個藥方。第一,穩定收益,落袋為安。在銷量走低的背景下,特斯拉逆勢漲價。第二,讓特斯拉成為自動駕駛和未來出行的先鋒企業,並讓資本市場接受這一敘事。第三,開拓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即便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高昂的成本。
政治紛爭、市場下滑、技術豪賭與海外擴張交織成一體,特斯拉的未來充滿懸念。在資本市場對企業戰略敏感度空前放大的當下,馬斯克與特斯拉的命運已不再侷限於工廠產能與銷量資料,而被更復雜的輿論、監管與政治變數所左右。2025年下半年,特斯拉將在多個維度迎來關鍵檢驗時刻,每一個突破,或都將重新定義這家企業的估值邏輯與增長路徑。

交付下滑,高層變動

2025年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8.41萬輛,較2024年同期的44.40萬輛下降了13.5%。這是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最差的季節表現,較市場預期39萬輛亦有差距。交付疲軟反映出特斯拉在需求側面臨持續壓力,尤其是在歐洲與中國等關鍵市場,銷量出現顯著下滑。
在歐洲市場,特斯拉5月註冊新車跌40%以上,多個國家的市場份額被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品牌迅速侵蝕。4月起,比亞迪在歐洲的單月銷量已首次超越特斯拉,並藉助其更具價效比的產品組合與本地合作網路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比亞迪2025年上半年電動汽車銷量為102.34 萬輛,而特斯拉同期純電車型交付量約為72.08萬輛,兩者差距約30.3萬輛。
中國市場儘管在部分月份有所恢復,例如6月上海工廠交付量環比小幅增長,但整體表現依舊不及去年同期。特斯拉還面臨中國造車企業的強勢擠壓。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公佈的資料,2025年二季度,全球純電動汽車份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比亞迪、吉利和特斯拉,對應份額分別為21%12%11%。這類本土新勢力的崛起,進一步壓縮了特斯拉在華的價格與功能優勢空間。
面對交付與市場承壓,特斯拉高管團隊也出現重大人事變動。6月底,長期擔任特斯拉北美及歐洲業務負責人的Omead Afshar正式離職。作為馬斯克的親信,Afshar曾主導多個關鍵專案的落地,其離任被視為公司組織架構調整的訊號之一。馬斯克隨即親自接管包括北美與歐洲銷售、服務及製造等核心職能。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對銷量下滑和團隊不穩定問題的直接回應。
亞太區業務目前仍由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負責人朱曉彤繼續統籌,他曾主導上海超級工廠建設及本地供應鏈整合,是公司在亞太擴張中的關鍵人物之一。
在全球區域團隊重新調整的同時,馬斯克也多次表態將從政府事務“脫身”,將重心轉回產品和運營。早在4月的財報電話會上,他就曾宣佈將結束在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中的兼職角色,以全面聚焦公司核心業務。

馬斯克捲入政治旋渦

面對馬斯克,特斯拉的投資人很複雜。一方面,業績很成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馬斯克帶領特斯拉走到了今天,成為全球最知名的電動汽車公司;另一方面,爭議實在太多,尤其是馬斯克在公共輿論場的高頻發聲,為特斯拉帶來了不少外部爭議。
2025年以來,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政治領域的活躍程度出乎外界預期。他不僅在美國聯邦政府中擔任“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負責人一職,實際掌握對多個聯邦資料庫的訪問權,還頻頻對政壇發聲,在X平臺上表達對保守派陣營的支援。
這位曾被譽為科技創新象徵的企業家,開始被輿論廣泛質疑是否濫用其企業影響力推進個人政治議程。一項美國本土的調查顯示,超過57%的美國成年人對馬斯克本人持負面看法,同時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特斯拉整體印象不佳。其中,約三成為共和黨支持者,顯示出他正失去原本部分保守派陣營的支援。
6月初,馬斯克與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一輪公開交鋒成為政治與資本市場的焦點。當天特斯拉股價應聲大跌,市值一度蒸發超過千億美元,成為公司歷史上少有的高波動時刻之一。
隨後,馬斯克批評“大漂亮法案”(Big Beautiful Bill)的核心條款,包括逐步削減電動車稅收補貼、加強對大型科技企業的聯邦合同審查機制、提高對來自中國等國家的零部件進口關稅等,這些政策被他視為對清潔能源產業構成打擊。馬斯克還威脅將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支援所有反對該法案的候選人,並暗示若法案透過,他將親自投入政治對抗。
作為回應,特朗普稱將撤銷特斯拉與SpaceX當前享有的政府補貼,並要求審查馬斯克在DOGE部門中是否存在利益衝突。71日,二人再次互相指責後,特斯拉股價下跌超過5%,馬斯克的個人淨資產蒸發約7億美元;而在次日公司釋出交付資料之後又出現短線反彈。
在歐洲,馬斯克的政治言論也引發強烈反彈。尤其是在德國,受馬斯克公開表達政見的影響,多位議員呼籲歐盟層面對其公司專案進行審查。在法國、荷蘭等國,也有特斯拉使用者舉報車輛因張貼馬斯克頭像而遭破壞的個案出現,引發廣泛討論。
20252月以來,一個名為“特斯拉下架”(Tesla Takedown)的抗議運動在歐美多地持續發酵,部分消費者選擇出售特斯拉汽車與公司股票,以此表達對馬斯克政治立場的不滿。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再次決裂不僅是一場個人恩怨,更是政治態度與企業發展利益的深度交錯。這場爭執使特斯拉不得不在技術發展與輿論公信、政治忠誠之間做出艱難平衡。

自動駕駛和Robotaxi:馬斯克的技術豪賭

在傳統整車銷量持續承壓的背景下,馬斯克試圖講一個新故事——特斯拉不只是車企,更是有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未來出行公司。
20256月,一輛Model Y,從奧斯汀超級工廠出發,將使用者送到家門口,全程無人操作,車輛在過程中達到72英里/小時(約116公里/小時)的時速,未出現人工干預。目前,特斯拉在奧斯汀部署了一支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測試車隊,在固定的區域範圍內提供出行服務,固定收費4.2美元。
上述訊息一度提振了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信心,投資機構提高特斯拉目標股價,股價也一度上揚。
馬斯克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特斯拉計劃在2026年前實現數百萬輛Robotaxi車輛投入市場。然而,自動駕駛的技術可行性尚在驗證期,而監管的不確定性則構成更現實的障礙。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迄今尚未為此類L4級別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釋出明確許可條文。20256月下旬,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就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相關係統再次對特斯拉啟動調查,要求公司提交與識別機制、剎車控制、城市路況應對等相關的完整測試資料。
儘管爭議不斷,自動駕駛對於特斯拉的戰略意義無可替代。在傳統銷量增長乏力、競爭對手崛起、新能源補貼收緊、全球輿論受政治風險擾動的背景下,自動駕駛成為特斯拉試圖重啟估值的關鍵引擎。馬斯克的豪賭,賭的不僅是技術突破的可能性,更是資本市場願意為未來押注的耐心。

高價試水印度:特斯拉的長期押注

面對全球主流市場壓力,馬斯克正試圖降低對中美歐三大市場的依賴,透過進入人口紅利充足的新興經濟體尋找新的銷量增長點。
特斯拉計劃於20257月中旬在孟買開設印度市場的首家展廳。首批進口5輛來自上海工廠的ModelY後驅版SUV,價格約277萬盧比(約3.20萬美元/輛),印度進口稅高達210多萬盧比,終端售價預計超過5.6萬美元,比美國售價高出逾20%
進入印度市場並不僅僅意味著運輸車輛和開設門店。特斯拉為此同步進口超級充電樁、配件與備件,並正籌備在印度當地建立倉儲物流,並有意持續擴充印度市場的零售、服務與政策團隊。
印度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約5%,高階車(單車售價高於5.6萬美元)市場份額低於2%。如此高昂定價或使特斯拉短期難以開啟市場,但公司內部視之為長期戰略,旨在完成“先比總量、後靠本地化”的穩步耕耘路徑。
20252月,馬斯克曾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此後雙方在關稅、補貼與製造條件上加速對話。雖然,彼時印度重工業部長明言當前無工廠建設計劃,公司仍將聚焦展廳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總體而言,馬斯克近期政治高調介入,為特斯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輿論與社會反響,形成消費抵制潮和市場波動。雖然特斯拉在能源儲存與智慧駕駛佈局方面持續推進,但核心收入來源的跌勢若無法有效遏制,公司價值與增長前景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銷量承壓、政治阻力、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催促其加速戰略轉型並尋求新增長點。印度市場佈局與Robotaxi服務上線,是公司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舉措。然而,這兩條路徑均面臨政策、成本、公眾接受度及技術成熟度等諸多考驗,需要時間來驗證其能否成為新的業務支柱。
下半年特斯拉需迎來幾項核心節點驗證:新品是否及時上市;交付量能否回補100萬目標;Robotaxi能否在合規與規模化層面取得突破;中國與印度市場能否實現銷量恢復。這些關鍵節點將決定特斯拉能否完成自我救贖。如果無法如期實現,特斯拉或將面臨增長失速的困局;若成功跨越,這家明星車企或許將開啟新一輪增長週期。
責編 | 王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