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看書的孩子能學好語文嗎?看到她的逆襲我的想法變了….

剛一開學,我已經開始“發愁”今年的難熬。
這兩娃年齡相差的妙,今年一個小升初、一個幼升小(6年後,一個高考,一個小升初,想想就刺激)。
雖然我們一直淡定面對,但該做的準備必須要做。
他倆的大姑(江蘇20多年的語文高階老師)一直提醒我們,要讓二寶做好幼小銜接,識字、學拼音、提前背誦古詩詞。
還有大寶的“小升初”,再佛系,為了數量和難度雙重提升的初中,也該提前準備了。
所以,從六年級下學期開始,就打算讓大寶開始接觸初中的內容。
事實上,六年級下學期本身的課業壓力不大,孩子們有時間提前接觸初中內容。
這段時間,我研究了一下初中語文的功課,發現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比小學複雜不少:基礎知識、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名著閱讀、作文。
從這些版塊裡挑,更適合讓娃早些準備的,一定是那些不太枯燥,又能舉一反三、不白學的內容。
名著閱讀肯定算一個,因為它佔用時間長,又難讀,像初一有4部名著,第一部《朝花夕拾》就夠讓我們頭疼的了。
網友求助
再就是古詩詞文言文。初中語文的考查要求是不僅要會背課內的,還要理解、賞析,且能遷移到課外,舉一反三。
如果平時沒積累,初中學起來一定吃力,考試也容易“糊”。
古詩文的瑣碎,連語文老師都發愁~
大寶的語文一直學得不錯,跟他廣泛且大量的閱讀關係密切。他幾年前就開始看魯迅的書,這幾年一直跟著老王誦讀《論語》《莊子》《道德經》等等。
應該這樣說,我們已經在他身上看到閱讀的複利效應,正在默默地全面滋養他。
所以,閱讀這件事,他不能也不會停,妹妹也要再強化。
但有些時候時間碎片,孩子沒有大段的時間沉浸閱讀,或者不方便看書時,還有一個“偷巧”的方法——聽書旅行路上、睡前,任何碎片時間,都可以用來聽書。
昨天,我們在“抱團養娃交流群”聊天,恰巧聊到了“聽書”。我們的朋友徐老師提到她家學霸姐姐的“聽書”精力。
我的理解是,如果孩子暫時不愛看書、閱讀量低彆著急,先大量“聽”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閱讀的作用。先培養興趣,慢慢等孩子愛上閱讀。
可聽的優質內容很多,之前給大家推薦了不少(想孩子漲知識又擔心傷眼睛,這份全能“聽單”你一定要收好)。
有一個,現在開學了,強烈建議大家有空就拿來給孩子聽。聽過的孩子,大部分都入了坑,會主動要求聽、多聽、不停地聽。
它的名字,估計很多同學都聽過,它就是饅頭大語文
最近,陪伴很多孩子走過小學時光的“饅頭大語文”,終於推出“初中版”了!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
涵蓋初中必學124篇古詩文拓展,
12本必讀名著解讀
總共720+講,8000+分鐘
之前,咱們很多同學都陪娃聽過“小學版”,覺得非常有收穫,不只孩子滿意,一家人都跟著受益~

隨著娃逐漸長大,大家對初中版的呼聲日益強烈。
現在,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初中版”盼來了~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大家為什麼如此喜歡“饅頭大語文伴讀”?
我先從實用性方面簡要說一說,後面會給大家詳細介紹初中版和小學版各自的特點。
第一,它緊跟新課標要求。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涵蓋了初中階段必學的124篇古詩文(包括課內外必學的),以及教材要求必讀的12本名著
這些內容都和考試直接掛鉤
“大語文”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初中語文的考察內容十分廣泛。
拿古詩詞來說,雖然教材上區分了課內閱讀課外誦讀,實際考查的時候沒什麼區別,都要求會背、會默寫、會鑑賞。
2024北京中考語文真題
拿古文來說,課內必學的有39篇,要求會翻譯,能完成古文閱讀理解題。
但出題的時候,閱讀材料可不一定是課內這幾篇,可能是課外古文,也可能是在課內古文的基礎上,延伸出一篇課外古文。
也就是說,孩子要能遷移課內知識點,去完成課外古文的閱讀。
2024北京中考語文真題《小石潭記》是課內古文,《遊明聖湖日記》是課外的
因此,孩子們想把初中古詩文學好,就要在透徹理解課內的基礎上,適當拓展一些課外內容。
而這,正是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的研發主旨。它裡面的【古文詩詞包】既能幫孩子理解課內,又拓展了課外。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外拓展部分選取的文言文段落中,有40%以上來自各省市歷年中考卷。
這裡面的含金量,不用我多說了吧~
如果僅靠媽媽們來找資源、做拓展,那可費功夫了,還不一定能找全。
再拿名著閱讀來說。
以前我們都不把語文課本上的名著推薦當回事兒,可現在不行了。
每學期兩本必讀名著,考試要考,而且考得精細。
不僅要求掌握細節,還要站在宏觀視角理解全的脈絡和立意,同時要能夠透過閱讀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024北京中考語文真題
研究真題也能發現,不達到上面的要求,題目很難拿分。
可是問題在於,小學的時候,孩子讀不懂太多名著(也讀不進去),等到上了初中,理解能力夠了,可學科多、任務重,孩子又沒時間讀名著了……
針對這個痛點,饅頭大語文伴讀研發了【名著導讀包】:把每本名著拆解成多個章節,進行逐一章節、逐一細節的精準講解。
這樣做,可以幫孩子們真正把名著讀懂、讀透,做到了解細節、明晰大意、吸收精華,同時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讓閱讀、學習和成長都不走彎路。
第二,它緊隨課內教學體系調整。
不僅教材同步,饅頭大語文還跟大家保證,如果教材更新,他們會及時且免費調整和更新對應的課程。
像最近,從新初一開始,12部必讀名著有調整:增加了《紅巖》和《唐詩三百首》,減去了《海底兩萬裡》和《艾青詩選》。
但初二和初三的學生,仍然按照舊的12本名著來考。
所以,他們就為新初一補充了新書目,同時保留舊書目,供初二、初三的孩子們收聽學習。
這樣一算,【名著導讀包】裡就包含14部名著了~學有餘力的孩子,還可以多聽一聽。
對了,教材是全國統一的,名著也無需考慮版本問題,所以全國的孩子都適用
第三,永久收聽、無期限,價格實惠。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共720多講,每講10~15分鐘,總共約8000多分鐘
購買後永久可聽,沒有時間限制,不會過期。
而且統統都是音訊課,每一講的時間不長,孩子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輕鬆、無壓力,還保護視力。
這也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一點點薰陶、積累、沉澱。
而且,收聽渠道很多,之前給娃買的各種裝置都能用上——
【小鵝通】微信小程式或APP或網頁端,【傾聽者】K3、K5、K9,【牛聽聽】【聽力熊】都能聽。
最後要強調的就是我們的團價了,初中版僅499元!(平均每講下來,才6毛多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
720+講 8000+分鐘 音訊每週更新
古文詩詞+必讀名著,一網打盡
適合小學高年級、初中全年級
隨音訊附贈550+知識卡、12張實詞虛詞表、28張名著一表通、300+ZK真題精選。
試聽的同學,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聽聽看~
初中版-免費試聽課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線上音訊課,所以購買後不支援7天無理由退款哦。
接下來,我給大家詳細說一說饅頭大語文伴讀。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
1.研發團隊靠譜,妥妥的文科天團
饅頭大語文的團隊成員,基本都畢業於名牌大學;專家顧問團的成員,也是個個有名氣。
主講人張瑋,也就是饅頭大師,是暢銷書作者、媒體記者。
他的暢銷書《歷史的溫度》,總銷量已經超過300萬冊;饅頭系列音訊課程,全網累計播放達1億次
研發團隊的主力之一橙子,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專業本科,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學碩士。
她是饅頭星球的主筆,還全程參與了饅頭大語文伴讀·小學版的研發,有多年的內容創作經驗和與孩子打交道的經驗。
熟悉饅頭團隊的孩子,對她一定不會陌生。
另一位主力成員小史,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本科和碩士,曾在寧夏支教,教的就是初中語文。不僅寫作功底紮實,來源考證嚴謹,還有相當多的一線教學經驗。
而專家顧問黃玉峰姜乃振都是擁有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名師。
2.緊扣統編教材,講解系統實用
饅頭大語文伴讀·初中版,主要包括兩大板塊:【古文詩詞包】和【名著導讀包】。
01 古文詩詞包
古文和詩詞,每篇講解都包含3講,分別是【背景拓展】【古詩拓展】【古文拓展】
概括來說,背景拓展,講的是這篇古文或詩詞的創作背景,如時代背景、作者經歷、人物成就、地理位置等等;
古詩拓展,是從課內詩文延展出去,給孩子們補充一篇與之相關的課外古詩,培養詩詞鑑賞的素養和能力;
古文拓展,則是補充一篇與課內主題相關的經典課外文言文段落(多取材於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世說新語》等),幫孩子們更多元地理解這篇課內詩文。
古文詩詞包目錄(部分)
以七年級(上)的詩詞《次北固山下》為例,我帶大家系統感受一下。
七年級(上)語文教材內頁
這首詩咱們都十分熟悉,是唐代詩人王灣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當時正值冬末春初,他準備由楚入吳,在北固山下停泊時,見景色壯麗,有感而發,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般課內都會這樣介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而饅頭大語文在【背景拓展】中,則講了北固山的典故和傳說:
北固山,位於今江蘇鎮江,因其三面環水,可俯瞰長江,歷來是軍事重地。它不僅受統治者重視,還受到很多詩人的青睞,如蘇軾、辛棄疾都在此地留有詩作。因此,雖然只是一座小山,卻聲名赫赫。
在《三國演義》中,吳國太(孫權的母親)面見劉備的地方,就在北固山頂的甘露寺。後來,孫尚香誤以為劉備戰死,也是在北固山頂祭奠劉備後跳江殉情……
緊接著在【古詩拓展】中,講解了蘇軾在北固山創作的《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在北固山遊歷時,蘇軾收到家書。這距離他最近一次回鄉已過8年,看著身邊的美景,他感嘆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眉州老家,只好借酒消愁。
再到【古文拓展】,對作者王灣本人進行了探究。
課本上只簡單介紹他是河南人,生卒年不詳。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做過什麼呢?
饅頭大語文找出了《唐才子傳》,其中有一篇《王灣傳》,記載了他很早就寫詩文,而且寫得非常好,被當作範文傳播。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在【古詩拓展】和【古文拓展】中,都給出了原文、註釋、大意/翻譯、鑑賞或拓展等知識卡,方便孩子參考學習。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同時,針對文言文重點字詞,還梳理出了專門的實詞、虛詞表,幫助孩子們複習鞏固,提升文言文閱讀水平。
實詞彙總表(隨學期附贈,小鵝通領取)
虛詞彙總表(隨學期附贈,小鵝通領取)
點選圖片可放大
說了這麼多,看一下目錄,大家就更清楚了:
02 名著導讀包
這部分,會圍繞初中階段必讀的12本名著,帶孩子把其創作背景、人物事件、關鍵情節、寫作手法、考試重點一一搞清楚。
每本名著都從四個部分展開講解:【整體導讀】1講;【背景拓展】2-3講;【內容解析】30講左右;【總結】1講。
點、線、面結合,兼顧廣度和深度。

計算下來,每本名著都有30多講,每講約10-15分鐘
我拿八年級(上)的必讀名著《昆蟲記》來為大傢俱體介紹。
八年級(上)語文教材內頁
第1部分是【整體導讀】,介紹了《昆蟲記》的主旨內容、文學地位、語言特色、版本問題,以及課程框架、閱讀方法。
但別誤會,它可不是乾巴巴的介紹,而是語言生動、娓娓道來,一下子就能激發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求知慾。
比如,講法布林的語言特色:
之所以法布林筆下的昆蟲那麼有趣,那是因為他對昆蟲抱有極大的尊重和熱愛。他把昆蟲都看作自己的朋友。
在他看來,每種昆蟲都有獨特的價值。……
他寫螳螂的姿態,把螳螂喻為一個祈禱者;他寫螳螂捕食的迅猛和精準,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自然的愛惜。
他細緻地描繪了蟬的生命週期,從地下的幼蟲到“陽光下的歌唱者”,充分展現了它對環境的適應和生存的智慧。
所以我們說,《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部文學著作。
第2部分是【背景拓展】,用2講介紹了法布林的成長故事他寫《昆蟲記》的契機。
透過繪聲繪色的講述,孩子既能瞭解名著背後的故事,學習人文知識,又能從名人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
第3部分是【內容解析】,約25講。
重點介紹了《昆蟲記》中的蜘蛛、瓢蟲、螞蟻、蟬、螳螂、螢火蟲、蠍子、黃蜂、蜣螂9種昆蟲的習性和特點
並在中間穿插講解了蟋蟀、天牛、大孔雀蝶、松毛蟲等昆蟲。
同時,在此基礎上拓展知識點,如益蟲和害蟲、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古詩中的昆蟲、奇妙的仿生學、昆蟲界的母愛、動物崇拜等。
還根據中考常考題型,總結了《昆蟲記》裡的知識點。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並提醒孩子們,可以採用圖片記憶法來學習和識記這些知識點。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第4部分是【總結】,總結前面講過的所有昆蟲法布林的核心想法,並梳理《昆蟲記》的重要考點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待整本書了。
除此之外,為了孩子們更好地識記、掌握重要內容及考點,饅頭大語文專門整理了名著一表通,贈送給大家。
每本書包括兩份,一份是對全書關鍵人物、關鍵內容的梳理:
(點選圖片可放大)
一份是對整本書閱讀常考主題的彙總:
(點選圖片可放大)
由此可見,饅頭大語文既考慮到孩子整本書閱讀的體驗和興趣,又直擊中考題型和考點,讓孩子們的名著閱讀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孩子的名著閱讀水平。
3.有故事有深度,講解有滋有味
饅頭大語文伴讀受孩子喜愛的另一大原因,是它總以講故事為切口,暢聊古今中外,既有深度又有趣。
碰到硬茬知識點,它不畏難:
在拓展《<世說新語>二則:陳太丘與友期行》時,它用近13分鐘解釋門閥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碰到好玩的故事,它願意“八卦”:
像講解《朝花夕拾》時,它說了說魯迅為什麼那麼”仇貓“~
並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明白魯迅非常擅長使用象徵。他筆下的貓,不單純說貓;他筆下的鼠,也不單純說鼠。
碰到有爭議的地方,它很開放:
如八年級上的古詩《黃鶴樓》,現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重建的,那它算不算名勝古蹟呢?
透過如實講述和探討,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探究爭議的本質。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碰到難讀難懂的書目,它提供方法:
如在讀《朝花夕拾》時,它引導孩子使用“破鏡重圓法”去閱讀。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這些都體現了“伴讀”的意義,它真的就像是一個陪在孩子身邊,一起學語文、聊語文,有耐心、又淵博的好夥伴。
現在,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初中版”盼來了~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饅頭大語文伴讀·小學版
一定還有同學不瞭解【饅頭大語文伴讀·小學版】的,所以下面我會簡要說一說。
小學版的特點,同樣是緊密貼合部編版語文教材,涵蓋小學1-6年級所有課文古詩詞
用講故事的方式,一篇課文一個拓展音訊(不像初中版是3講或多多),419講,每講5~15分鐘,加起來足足有4000分鐘。
後面的書名就是課文題目
小學版的應試屬性也不像初中那麼強。
它的研發理念,主要是從大語文”基調出發,打破學科邊界,幫孩子們拓展知識面。
這也非常符合新課標對語文學習要兼具廣度”和厚度的要求。
  • 從廣度上來看,它涵蓋5大類主題的內容。
品德品格類50篇,傳統文化類107篇,歷史地理類88篇,科學科普類126篇,名著閱讀47篇。
從天文到地理,從歷史到哲學,從科學到藝術,主題豐富的程度令人咋舌。
  • 從深度上來說,它很用心地拓展教材內容,幫孩子們把書讀
比如,四年級(上)第一篇課文《觀潮》,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盛況。
饅頭大語文伴讀就從錢塘江的歷史”講起:
錢塘江,原來叫“浙江”“折江”等。它的整個流域加起來,有9-10個上海那麼大。
元朝畫家黃公望曾隱居於錢塘江中段,也就是富春江一代。他被當地壯麗的景色所震撼,畫了一幅很有名的畫,叫《富春山居圖》。
隨後講到觀潮的歷史”,竟然可以追溯到秦朝!據說秦始皇也去過錢塘江觀潮呢~
到了唐宋時期,許多文人雅士來觀潮,留下了諸多詩文。
饅頭大語文“知識卡”
還給孩子們講了講弄潮兒”:
弄潮兒這個詞,從漢代就有了。原來指與潮水周旋的人,現在用來形容走在時代前端的人。
最後,講到重要知識點: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是受天文、地形、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一頓講述下來,孩子聽得開心,又收穫了不少知識點。大語文能力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跟著提升了。
小學版我也給大家要來了“試聽”,大家可以先聽聽,感受一下~
小學版-上冊免費試聽課
小學版-下冊免費試聽課
好啦,以上就是“饅頭大語文伴讀”系列的全部內容,希望在接下來的新學期,孩子們都能在它的陪伴下,快樂學習、快樂閱讀,輕鬆拿下古詩文和名著閱讀!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