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在玩“別笑,你試你也過不了第二關”!

今天又是小云代班。
曾幾何時,我也是各類遊戲大作的重度使用者,張口閉口就是3A、玩法、開放世界……
而現在下班回家,我第一時間是開啟朋友圈點開這個——
是的,朋友圈的新型病毒,從砍一刀變成了這個鋼鐵大腳丫子。
還有下面不知道是不是活人的評論。
也是寫稿的時候才發現,這遊戲叫“折”螺絲,不叫“拆”螺絲。
隨機抽了個評論區的朋友問,她說是本人發的,不是盜號。
看來好友們的娛樂生活已經被折螺絲攻佔了,一天不玩就渾身刺撓。
遊戲的玩法其實很弱智,只需要點選固定物品的螺絲,把同色的螺絲收進對應顏色的螺絲盒中就行。
我承認,第一次看到這種遊戲的時候,我跟閱讀這篇推文的大家一樣眉頭緊皺。
“這破遊戲有什麼好玩的?”
不只是這個遊戲,還有那些羊了個羊、抓大鵝、合成大西瓜、水滴排排序,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因為他們真的上頭啊。
和折螺絲同屬於三消遊戲的抓大鵝,第一關極其簡單。
第二關的難度陡然上升,一下子讓人夢迴數學課教10以內加減法、考試考圓錐曲線的日子。
每個路過的人覺得:我就不信我抓不到大鵝。
別看右邊的蒸籠只有薄薄的一層食物,隨著這些食物被消除,鍋底會冒出更多的食物類別。
經常是怎麼找都找不到能湊齊三個的食物,時間就耗盡了,進度條停留在80%。
故意的?
沒錯,就是故意的。
設計一款遊戲的時候,開發者會把80%作為重要節點之一,讓大部分玩家在這裡卡住。
“就差一點點,我就要成功了。”
再試一次。
你看,這不就上頭了嘛。
同樣的還有羊了個羊,也是三消遊戲,但賭的成分更大。
誰也不知道移走前面的卡牌以後,後面的卡牌會出來什麼圖案,有時候運氣不好,80%的進度也玩不到。
但賭徒如我,相信運氣守恆定律,這局如果廢了,說不定下局次運氣好呢?
畢竟再開一局,也只需要幾分鐘。
實在沒法通關,還有一招——用點小道具。
比如折螺絲,可以用加孔位、清空孔位、熔玻璃三個道具來救急。
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免費的小道具。
看30秒廣告,或者分享到群聊,是獲得道具或者復活的唯二方式。
此廣告絕非善類,每次點進去,都必須以極度精確的手腕力度控制好手機平衡,防止檢測到晃動,跳轉到某寶/某音/某團。
有的廣告還要點進其他微信小程式遊戲,玩個30秒,才能獲得道具。
跳轉以後的小遊戲,往往也是無腦解壓的風格,看順眼了就玩兩下。
還挺好玩的。
就這樣進入各種小遊戲的迴圈……
說起來,每次退出小程式,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我剛才到底幹什麼了?
這麼幼稚的遊戲,竟然能硬控我十分鐘。
而我為了獲得小道具分享給朋友的資訊,也被她拒絕回覆。
好在我沒有失去一個朋友,畢竟分享文案太誘惑,誰都想成為“勝率1%”中的1%。
考不上前1%的大學,就在抓大鵝裡拿個1%,也行。
小遊戲就這樣憑藉挑釁式宣傳語,實現了人傳人。
我也不知道這些小遊戲,到底有沒有給我帶來快樂,但就是忍不住點開一把。
不過,現代上班族的娛樂節奏就是如此,要麼沉迷10分鐘一集的微短劇,要麼玩10分鐘一把的弱智遊戲。
沒人想在工作之外動腦,剛好這些遊戲能一秒進入腦死亡。
可以說是很適合摸魚和通勤了,不過記得小心。
玩久了,還經常有點樂子看。
比如羊了個羊的全國排名,前三名經常是山東、江蘇、浙江。
河南人民由於忙著做卷子,還沒來得及加入。
還有開頭說的折螺絲,已經成了營銷熱點。
起初,沒人能想到這個鋼鐵大腳丫子可以走這麼遠。
不知道折螺絲有沒有忠誠的使用者,但都小程式遊戲了,又何所謂忠誠不忠誠。
畢竟他們不需要每天簽到做任務,也不需要多高階的硬體配置,隨時開始、隨時結束,隨時加入、隨時離開。
人生海海,只要玩的時候能解壓,其實也就夠了。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