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內迴圈,出路究竟在哪裡?||大視野

強國內大迴圈,政府一直在強調。但真要做強,並不容易。
在內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如果把做強內迴圈,簡單等同於拼招商引資、拼專案帶動、拼政府投入、拼優惠政策,很可能進一步加劇產業的同質化和內卷,起步時熱熱鬧鬧,過不久就一地雞毛。
最近我在上海周邊一個縣級市就聽到,該市國資平臺參投的一個新能源汽車專案和一個LED光電專案均告挫敗,導致地方財政非常緊張。
怎樣才能做強內迴圈?今年5月我和河南日報社旗下大河財立方的媒體同仁在河南調研了一些工業企業、產業園區和小店經濟,給我留下特別深刻印象的是安陽的無人機產業商丘柘(zhè)城的超硬材料產業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往往先行一步,佔據先機,繼而不斷擴大優勢,內地則是它們攻城略地的市場,很多內地企業都在它們的衝擊下紛紛跌倒。
內地企業要在統一大市場上崛起,要付出更大努力。但事在人為,路,都是人趟出來的。
希望以下這些河南樣本,能對做強內迴圈的參與者們有所借鑑。

安陽無人機產業是怎樣起步的?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去之前我一直認為安陽的價值在地下,即殷墟;也在地上,即紅旗渠沒想到,安陽還是一座“會飛的城市”,價值在天上。
2017年,安陽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為全國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全國共26個),2020年又被中國民航局批准建設全國首批“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全國共13個)。
目前安陽已集聚無人機企業100餘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6個。
安陽能發展出無人機產業,有一定的前提條件。1956年國家體育總局安陽航空運動學校設立,讓安陽有了3000米以下4420平方公里的自有空域,這是發展通航產業的獨特優勢。安陽從2009年開始辦滑翔傘賽事2011年升級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河南省政府聯合主辦的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打造出“航空運動之都”的品牌。
如果沿此方向,安陽會在跳傘、滑翔、動力傘、航模以及培養航空運動愛好者等方面繼續發展,而與無人機產業和低空經濟無關。
但安陽還長出了另一條線索,人的線索。其源頭是一位本土企業家,名叫王志國。
王志國1973年出生,1993年以技術員身份被聘用到安陽市北關區一家集體企業。1997,在企業瀕臨破產倒閉時,他靠著一股血性,組織61名職工出資13.5萬元,將企業改製為北關區第一家股份合作企業——全豐農藥廠,專注於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衛生殺蟲劑的研發生產,很快打開了市場“全豐”也漸漸成為有名的農藥品牌。
在推廣農藥時,王志國發現,隨著城鎮化推進,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留守人員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使用揹負式噴霧器撒農藥成為一項沉重的負擔,由於專業性欠缺,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
他看在眼裡,心中燃起一個夢想:能不能買一些航模進行改造,讓農民卸下肩頭的農藥噴霧器,讓農藥噴霧器飛起來?
他做了大量市場調研,併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研究所找專家請教,又聯合農業界的無人機航模愛好者共同嘗試,終於在2012年10月開發出第一款日作業達到30畝的農村植保無人機。
2012年底,全豐航空植保公司正式成立。其生產的植保無人機歷經多次迭代,擁有了多種機型,被廣大農戶所接受。2018年,全豐航空植保在安陽開展了“千人千機”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業務,僅用8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了200萬畝的作業任務,顯示出植保無人機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無人機,光有機不行,還要有人會用。2013年,全豐主導安陽太行低空空間應用職業培訓學校成立。截至2024年底,已培訓3000多名持中國民航局無人機執照人員,累計培訓專業飛手5萬人次。植保無人機飛手成為了一種新興職業,他們遍佈大江南北,執行飛防業務,為農業的機械化、專業化、智慧化添磚加瓦。
假如故事到此,那只是一家企業的故事。但另一個人出現了。
2016年3月,剛剛擔任北關區工信委主任的王劍波在走訪企業時,從全豐身上看到了無人機的前景。他認為,農業植保無人機的服務物件是農民,價格一定要便宜,而全豐無人機的電池、飛控等主要靠南方企業加工,如果把它們招到安陽,建一個產業鏈,成本肯定更低。他立即向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議。

|河南省委書記劉寧(右二)、省長王凱(右三)在安陽無人機產業園考察調研,安陽市委書記袁家健(左一)陪同,王劍波(右一)講解。

2016年5月,北關區政府成立了全豐無人機專案幫扶領導小組,從全區抽調了18名後備幹部,離崗到全豐服務,從無人機廠房及研發辦公樓的建設,到零部件協作單位的招引,到業務市場的開拓培育,不辭辛勞,篳路藍縷。
6月,王劍波執筆起草了《關於規劃建設安陽無人機產業園的情況報告》。時任安陽市長王新偉作出批示,產業園很快獲批籌建,安陽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史就此開始抒寫。
2016年至今,透過軟硬體環境建設、打造品牌影響力、產業鏈招商、以市場牽引招商(如前些年政府連續三年分別支援100萬畝、200萬畝、300萬畝高標準良田的統防統治飛防服務,政府採購、財政補貼)、建立省級研發平臺“藍天實驗室”、不斷開拓應用場景(如水利防汛、文物保護、文旅表演、環境監測、無人機技術與警務實戰應用融合),等等,安陽的無人機產業鏈涵蓋了整機、飛控、電池、發動機研發製造、零部件加工、檢驗檢測、飛行服務等環節,形成了研發生產、飛行測試、平臺管理、資料分析、低空培訓等一體化生態,目前正朝著打造低空智聯新基建和低空經濟新業態的方向前進。
王劍波現任藍天實驗室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過去這9年多時間,他一直泡在無人機上,有無數酸甜苦辣。

2019年深圳大疆在農業植保無人機市場發動降價,迅速成為主導者,安陽怎麼辦?必須向工業級無人機轉型。
有生態,產業才能真正生根。為了建無人機生態,安陽市區相關團隊多次拜訪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相關司處,到過幾十所大學和研究所登門求教,走訪過幾百家全國各地的無人機企業招商。新冠疫情那三年,他們駕車到西安、杭州、北京、成都等地招商,把安陽無人機的集聚度提升了一大步。
王劍波說:“辦法都在路上。比如我們有一次走訪北京博鷹公司,他們董事長說,他首先關注的是無人機能否隨時能‘飛’。在北京,企業無人機飛行成本高,飛行視窗期也短。我們一回到安陽,就開始籌劃建設無人機試飛場,佔地110畝。築好這個巢,從北京招來好幾企業,因為安陽一年365天,一天24個小時隨時可以起飛測試

商丘柘城何以成為“鑽石之都”?

都知道河南人會種糧食,沒想到河南人還會“種”鑽石。
他們“種”的高淨度“培育鑽石”(lab grown diamond),與天然鑽石在物理和化學效能上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都是純碳原子構成的晶體,就河裡結冰和冰箱都是冰。
天然鑽石形成的時間很漫長,人造鑽石則是用六面頂壓機,將包裹石墨粉、鑽石晶種金屬觸媒石墨柱置於14001500的高溫高壓反應倉內培育。石墨粉經過金屬觸媒粉催化,在晶種上結晶。鑽石以晶種為中心慢慢長大,一週左右即可生成10到20克拉的人工培育鑽石原石經過打磨,切割,變成閃亮的新鑽石
截至2024年,商丘市柘城縣共有超硬材料產業相關企業223家,規上企業62家,超硬材料高新技術企業32家。年產金剛石單晶60億克拉、金剛石微粉150億克拉、金剛石製品九大系列182個品種、培育鑽石1000萬克拉。其中金剛石微粉年產量和出口佔全國90%以上,培育鑽石產量佔全國60%以上,被稱為“鑽石之都”
這一切,要從上世紀50年代,歐美國家透過高溫高壓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等成功合成了人工金剛石說起
金剛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物質,也是製造磨料磨具的核心材料“工業牙齒”。當時中國的金剛石主要靠進口。為加快製造業發展,國家在鄭州建立了中國第二砂輪製造廠,在廠內成立了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簡稱“三磨所”,也開始研發人造金剛石。
1963年,三磨所在頂壓機上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1965又和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用於培育金剛石的核心裝置六面頂壓機。
三磨所有個工程師叫馮金章,是人。他在1979年第四期《人造金剛石與砂輪》雜誌上與人合作發表了《研製拉絲模用人造金剛石聚晶》一文,指出人造金剛石未來有著廣闊的前景。80年代初,他在家鄉號召“在外能人返鄉創業”之時,受邀回到柘城縣邵園鄉,參與創辦全縣第一家金剛石廠——邵園金剛石廠
創業維艱。工廠在經營中遇到了不少問題,幾年後馮金章因病去世。但這裡卻培養了一批金剛石技術人才,他們在邵園鄉、崗王鄉等地,從家庭作坊起步,進入人造金剛石領域。全國只要是生產金剛石的地方,就有柘城人跑去買原料。
這批人中,有一個叫邵大勇創辦了城縣金剛石微粉廠。起初主要做金剛石微粉生意,本小利微,產品附加值不高,他就從西安交大招來研究生,開發高精密、高效能的金剛石超精微粉新產品2002年,兒子邵增明大專畢業,也加入企業,父子倆共同努力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培育鑽石等方向齊頭並進。這家企業就是日後的行業標杆——力量鑽石
2017年,邵大勇因病去世。在邵增明的領導和政府的支援下,力量鑽石於2021年9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柘城第一家上市公司。
我在力量鑽石的生產車間看到600臺六面頂壓機執行,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培育鑽石車間。由於高度自動化、智慧化,車間裡只有不到10個工人。
金剛石應用範圍很廣。力量鑽石最新建設半導體高功率金剛石散熱片生產線,產品應用於高功率電子器件、5G/6G通訊、AI、量子計算、半導體產業。未來,力量鑽石的兩大重點,一是金剛石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二是做大培育鑽石。
2022年7月,另一家柘城企業惠豐鑽石在北交所上市。惠豐鑽石2001年由一對夫妻王來福寇景利創辦,經過20年奮鬥,2021年被工信部認定為第六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其所研發生產的人造單晶金剛石微粉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光學儀器、精密陶瓷、醫療器械等領域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馮金章回鄉創業到今天,四十多年磨一鑽,柘城的金剛石產業從最初來做磨料磨具生產,變成了與寶石級大單晶、第四代半導體、高效能散熱材料、光學視窗材料等相關的新興產業,機械用金剛石也轉型為功能用金剛石。柘城已經形成了金剛石原輔材料、工業級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寶石級金剛石、金剛石製品、鑽石首飾產業叢集,被科技部評為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整個過程中,從2006年成立工業園區,重點圍繞金剛石產業“築巢引鳳”;到2009年工業園區提升為產業集聚區,建立超硬材料生產基地;到2013年形成從原輔材料(碳棒)到金剛石製品的產業鏈條;再到近年來支援企業“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建成河南唯一一家省級人造金剛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河南省培育鑽石產業研究院,以及院士工作站……,柘城縣走出了一條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服務、企業發展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同時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發展道路。
“世界金剛石看中國,中國金剛石看河南。”而柘城,則是河南金剛石的重要支點。

做強內迴圈的終極密碼

安陽的無人機產業,主要在北關區;商丘的金剛石產業,主要在柘城縣。
這些產業能做成,最初的原點是一些像王志國、馮金章邵大勇王來福這樣的“小人物”,只是他們的自發自主選擇。但火種一經點燃,就再沒有熄滅,最後在各種因緣際會下,變成燎原之火。
“小人物”自己去找“小迴圈”——一個有潛在真實需求的小市場,與致力滿足這種需求的市場主體間的迴圈,以此為基礎,不斷豐富、遞進、迭代。沒有這種“小迴圈”,任何宏大的產業規劃和層出不窮的政策主張,都可能失之空洞,甚至半途而廢。
做強內迴圈,就要能夠識別那些有內生動力,踏踏實實從“小迴圈”起步的“小人物”,併為他們創造公平、法治化、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誰去識別呢?只能是市場,是使用者,是消費者。因為市場是公平的,不會帶“有色眼鏡”。
今天不少地方在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太在意“大人物”,甘心情願為其提供特惠的、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支援。有的地方為了在本地“造”一個500強,“引”一個500強,不計成本,教訓非常慘痛。
如果能抓住產業機遇,引進鏈主龍頭,速成產業集聚,對地方當然是大好事。但這很不確定,卷的代價很高,能不能可持續,也是問號。
所以在我看來,要做強內部大迴圈,“內生動力+內在稟賦+內源發展”更可靠,“迴圈”比“大”更重要。“迴圈”就是能找到確定性的消費者,與之形成可持續的供求迴圈,形成螺旋式的成長閉環。
這次調研中,我去過開封的一家主營非遺花生糕、宋糕唐點的企業“百年白記”和洛陽的一家網紅文創糕點南北李記”,前者是第四代傳人在打理,後者是一對創業青年從北京的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做的產品都很創新,深得年輕人喜愛。“百年白記”已在20多個省市開了連鎖店,還走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南北李記”的產品經常被社交媒體分享傳播。
以前我並不太在意這樣的小店,但去年我到過蜜雪冰城調研,它的第一家小店只有兩三平方米,如今向著全球5萬家店的方向奔去。今天的小而美,明天可能就是大而強。
近年來我在河南的調研中,最欣慰的是看到,不少產品和服務的水平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一流,如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胖東來、清明上河園、萬歲山武俠城、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有這樣的產品和服務,本土的文化自尊、自強、自信就自然建立了。
這一次對安陽無人機產業和柘城金剛石產業的調研,讓我再一次感受到,普天之下,皆可成為創業創新的沃土。只要這裡有懷抱夢想、不屈不撓的人。
我在河南還看到,有些最初不是內生而是從沿海轉移來的產業,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比如集聚在駐馬店平輿縣、商丘睢縣,主要針對國際市場的戶外休閒產業。據平輿縣領導介紹,在平輿縣戶外休閒用品產業園,龍頭企業永強集團建起了全球戶外休閒產業首家數字化工廠和“數字化+ESG”綠色低碳環保工廠。我想這或許是因為海外零售商的倒逼,要求生產商走綠色製造之路。
由此給我的啟示是,產業轉移不等於產業平移,因為被轉移的產業要與時俱進,因應時代的變化和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高,進行創新升級。這些產業被轉移後不是一成不變,而會伴隨新市場、新要求、新研發、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而生長。
我在河南還體會到,長期被視為“欠發達”的中原地區,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化、國際化、數字化洗禮,有可能在一些領域成為創新中心和開放高地。
鄭州的朋友給我講了致歐家居的案例。這是一家B2C跨境電商公司擁有家居、風格傢俱寵物家居三大產品品牌,產品先後進入歐洲、中北美、亞洲等70餘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超過2000萬家庭使用者2023年,致歐在創業板上市,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81.24億元,淨利潤3.34億元
這家低調的“獨角獸”的創始人宋川1977年生,在鄭州長大、唸書,後來在留學德國eBay上開網店。回到鄭州後,於2010年創辦了致歐家居,最初在亞馬遜家居的跨境電商,今天在多個電商平臺都是頂尖賣家。
致歐立足中原,對標宜家,以全球網際網路家居領導品牌”為願景。它和若干年前有點“土氣”的河南企業已迥然不同,而是一家“生而全球”的公司。致歐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一年新增全球專利授權就有幾百項,獲得過許多國際權威設計大獎。它透過構建“市場洞察—標準化設計研發—快速迭代”的創新閉環,推行產品部件底盤共用和標準化開發流程,縮短新品上市週期並提高生產效率。還重點研發了免工具安裝技術,提升產品的便捷性和使用者體驗。在這個行業,它從技術到模式都是創新引領者。
從調研河南的消費“三頭象”到調研河南的新文旅,再從做強內迴圈的角度觀察河南的產業發展,我看到中國內地的活力、生機和創新,在某些領域絲毫不亞於沿海地區,甚至具有領先性。“沿海等於先進,內地等於落後”,這樣的邏輯正在被實踐所修正。
大道至簡,終極密碼還是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而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成功案例,主要也是依靠那些富有企業家開拓進取精神的官員在起作用。
如果全國各地,能普遍建立起正常、善意、合規律的商業環境,讓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真正釋放出來,並讓這種精神從創業者、企業家那裡走向整個社會,則我們就無需擔心中國的內迴圈做不大、做不強。
 —— · END · —— 
No.6415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秦朔
注:感謝商丘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記者 李恆,提供圖片。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