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於2017年釋出的困難氣道管理流程圖(圖4-3-1),氣道管理共分為六個步驟,見下圖:

根據麻醉前的氣道評估情況將困難氣道分為已預料的困難氣道和未預料的困難氣道。
1.已預料的困難氣道對已預料的困難氣道,麻醉醫師應提高警惕性,並在插管操作時集中注意力,處理方法包括:
①採用清醒、鎮靜、表面麻醉下行氣管插管,尤其推薦使用可視插管軟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工具,避免鎮靜過度,也可置入喉罩;
②改變麻醉方式,如改為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和區域性浸潤麻醉等方法完成;
③建立外科氣道。對此類困難氣道,術前應準備好困難氣道管理工具,告知患者情況及操作流程取得患者配合,尋求有經驗醫師的幫助,麻醉前充分預充氧,對反流誤吸高風險的患者應做好防範措施;
④外科氣道建立困難或建立失敗且患者存在缺氧,可考慮備體外膜氧合或體外迴圈。
2.未預料的困難氣道
①對未預料的困難氣道患者,麻醉者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呼救;採用各種措施。
②氣管插管嘗試應不超過3次。
③應用可視喉鏡光棒、纖維支氣管鏡等輔助插管,若氣管導管透過聲門困難應更換更小型號的氣管導管。
④避免反覆嘗試插管,患者面罩控制呼吸的間隔不應超過30秒。
⑤考慮置入喉罩,保證患者氧合,成功置入SAD(方法包括雙側胸廓起伏,雙肺聽診,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等),患者氧合得到保障後,如果為非緊急手術,喚醒患者是第一選擇。隨著二代喉罩SAD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手術可直接在喉罩全身麻醉下完成而不需要氣管
插管;但在特殊或緊急危及生命的情況下,用SAD維持麻醉被認為是個高風險的選擇。
如果置入SAD已3次仍不能進行通氣和維持患者氧合,則立即宣佈SAD通氣失敗,患者處於既不能插管也不能氧合狀態(CICO),應迅速建立緊急有創氣道,確保患者氧合。
(6)喉罩置入成功但患者仍通氣不足或惡化,考慮經喉罩插入ID5.0-6.0的氣管導管,也可考慮環甲膜穿刺或是氣管切開建立外科氣道。
(7)如果條件允許則儘快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喚醒患者,行清醒氣管插管或是取消手術。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