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已安排超3000億元支援2025年第三批“兩重”建設專案;房地產投資增量更多來自城中村改造、危房改造、城市管線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動。製造業的投資機會在於,政策端支援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製造業轉型升級
文|《財經》記者 孫穎妮
編輯|王延春
忙碌之中,2025年的日曆已悄然翻過一半。上半年,三大投資既有亮點又有隱憂。下半年投資蘊藏哪些機會?
近日,在四川阿壩紅原縣,海拔超3600米的西寧至成都鐵路四川段站房工程開工建設,這標誌著該線路站房工程全面開工。西寧至成都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重要組成部分,全線建成通車後,將助力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全力推進重大投資專案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已有24個地區釋出2025年重點工程專案相關投資計劃,重點專案合計超1.9萬個,總投資額合計達57.5萬億元。
作為穩增長的關鍵支撐,上半年的投資情況引發市場關注。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月-2月、1月-3月、1月-4月、1月-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分別為4.1%、4.2%、4.0%、3.7%,整體呈逐步放緩趨勢。
其中1月-5月較1月-4月回落0.3個百分點,重新整理今年以來最低水平,低於市場預期(萬得一致預期為4.0%),顯示出投資端動能有所走弱。市場測算,5月當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2.9%,同樣為年內最慢。5月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0.05%,較4月回落0.43個百分點,創去年8月以來新低。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5月投資低於預期可能是中美關稅戰導致市場主體對中長期不確定性產生擔憂。
分領域來看,上半年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總體維持較高增長,房地產投資則持續回落。
不過,5月三大投資增速皆有所下降。1月-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6%,較1月-4月回落0.2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8.5%,較1月-4月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7%,較1月-4月回落0.4個百分點。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團隊分析,1月-5月三大投資增速呈現出“基建制造業支撐減弱、地產降幅擴大”的同步放緩特徵,外需受到關稅衝擊、國內增量政策出臺預期降低以及內需不足矛盾進一步凸顯、對微觀主體投資擴產能力和意願構成明顯制約是主要原因。
展望下半年,三大投資蘊藏新商機。基建投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安排超3000億元支援2025年第三批“兩重”建設專案。至此,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專案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國家發改委表示,“硬投資”方面,8000億元支援1459個專案,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三北”工程、醫院病房改造等重點領域。
“軟建設”方面,在重點領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包括最佳化長江沿線鐵路投融資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網執行維護管理機制,完善國家物流樞紐規劃佈局,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探索“風電光伏+治沙”新模式等。
天風證券預測,2025年廣義和狹義基建增速分別為8.69%和4.03%。特別重視中西部基建投資機會,戰略腹地、新疆、西藏區域值得期待。傳統基建(交通、水利)與新型基建(數字、綠色)投資比例最佳化,數字化改造、低空經濟、智慧管廊等“新質生產力”領域佔比提升。
房地產投資方面,中指研究院認為,預計下半年房地產政策將圍繞穩定預期、啟用需求、最佳化供給、化解風險等方面全力落實已出臺政策,推動市場止跌回穩。具體來看,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是釋放住房需求的重要抓手。房地產投資增量更多來自城市更新行動,包括城中村改造、危房改造、城市管線改造等。新模式方面,“好房子”建設加速,相關基礎性制度有序推進,“好城市+好房子”具備結構性機會。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升,綠色建築和智慧家居等新型房地產專案成為市場的新寵。
中信建投認為,房地產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趨勢明顯,對此科技賦能物業管理等賽道生態將迎來變革。例如,在當前AI+機器人浪潮迭代升級背景下,“機器人+物業”未來有望賦能物業管理行業有效降本增效。此外,核心城市份額提升以及去化率明顯較高,故而房企投資持續聚焦在高能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投資偏謹慎。
浙商宏觀預測,接下來製造業投資機會主要在三個方面。
第一,重大專案投資形成產業鏈正反饋機制。例如,風力發電機組包含塔筒、葉輪等裝置零件,涉及上下游各型別製造業企業,實現更多上下游企業共贏。
第二,技術改造投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激發。預計政策端或更多鼓勵支援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等,對企業智慧化改造、數字經濟專案引進給予獎補。
第三,高技術製造產業叢集催化投資聚變效應。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高技術製造業的投資動能或在中長期得到延續。

基建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在“兩重”建設專案推動下,上半年基建投資總體維持較高增長。1月-2月、1月-3月、1月-4月、1月-5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分別為5.6%、5.8%、5.8%、5.6%。
近日,在貴州省盤州市境內的盤興高鐵建設工地上,機器轟鳴,盤興高鐵500米長鋼軌鋪設任務加緊進行。據悉,盤興鐵路建成之後,貴陽至興義兩小時左右可達,徹底改變兩地之間的交通格局。
今年以來,各地大型基建投資專案密集啟動,成為地方穩增長的重點。資料顯示,截至5月30日,有21個省份公佈了前四個月基礎設施投資情況,其中16個省份的同比增速達雙位數,佔到已公佈省份的七成以上。增速排名靠前的青海、河北、內蒙古、海南、福建、北京、天津,同比增速分別達43.8%、37.4%、36.2%、31.4%、24.5%、21.9%和21.8%。
基建投資增長有助於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影響。例如,一季度,遼寧省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全國排名連升兩位,基建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間,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2.7%。
《財經》研究梳理發現,上半年基建投資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及空天產業等領域。推動新質生產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地方基建投資的重點內容。基建投資整體呈現出技術導向(如超算中心、低空經濟、大模型、科技場景)、綠色轉型(如風電、高效煤田)、側重民生安全(地下管網、防洪工程相關的建設)的特徵。
業內專家認為,在中央“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導向下,地方基建投資也在發生戰略轉向,加速向支撐未來產業升級的核心基礎設施傾斜,透過“超前佈局未來產業基礎設施”,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重構區域經濟競爭力。
低空經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去年開始,低空經濟產業持續火熱,《財經》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地將低空新基建作為重點推進專案。近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印發《支援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支援加快建設通用機場對新建、改擴建A類通用機場專案,按照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估算投資的10%給予省級財政性資金一次性補助。
前不久,全國低空經濟領域都被來自紹興市越城區的“全國第一大單”震撼刷屏。2025年3月,浙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上釋出專案公告——紹興市越城區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工程總承包專案,總投資規模達20.5億元。該專案不僅創下全國低空經濟領域公開招標專案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是全國首個以“全域低空新基建”命名的總承包專案,是低空經濟從“試點探索”邁向“全域落地”的關鍵一步。
根據規劃,越城區計劃用三年時間,總投資50億元,在全域佈局建設5個大型起降場、10箇中型起降場以及200個小微起降場,形成覆蓋全域、功能複合、智慧互聯的“512”低空基礎設施網路。
5月以來基建投資有所回落。市場測算,5月當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速為5.1%,較上月下行0.7個百分點,與當月和基建相關的高頻資料以及建築工地資金到位率表現偏弱相印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在近期政府債持續處於發行高峰期的背景下,5月基建投資減速回落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前期政府債發行以置換債為主,用於專案建設的專項債發行規模相對較低;二是或與專案落地節奏有一定關聯。最後,5月“關稅戰”降溫,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建投資穩增長的迫切性。
接下來基建投資的走勢如何?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新聞釋出會上曾表示,力爭今年6月底前下達2025年“兩重”建設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專案清單,同時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專案建設資本金不足問題。
《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召開相關工作會議,謀劃儲備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專案,新興產業、綠色發展等領域受到重點關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隨著資金陸續到位,後期基建投資增速仍有望反彈。
伍超明認為,面對外部關稅衝擊和國內地產消費回升偏慢的形勢,既定財政政策加緊加快發力已成必然,但短期增量財政政策出臺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加上政策重心或更多轉向穩就業、穩企業、促消費等領域,預計2025年廣義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增長9%左右,繼續發揮託底經濟作用。
展望下半年,機構預計多個領域將領跑基建投資。交通基建方面,鐵路、城軌、機場擴建、戰略通道等重大專案是主要投資領域。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宣佈,2025年將全面完成國家鐵路投資任務,高質量推進國家重點工程,力爭完成基建投資5900億元,投產新線2600公里。
水利與能源方面,相關機構預計,2025年-2030年中國水利建設市場規模將保持12%年均增速,2025年投資額有望突破1.2萬億元,其中智慧水利佔比將達25%。
城市更新、地下管網與老舊改造方面。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預計在未來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各類管網總量將近60萬公里,投資總需求約4萬億元。
新能源基建方面,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特高壓輸電通道、油氣管網升級是投資重點。智慧城市方面,綜合管廊覆蓋率提升,配套智慧監測系統建設加速。數字基建方面,5G與資料中心加快推進。2025年中國有望再新建5G基站70萬個左右。超算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投資佔比將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房地產投資持續走弱。1月-2月、1月-3月、1月-4月、1月-5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9.8%、-9.9%、-10.3%、-10.7%,逐月遞減。房地產投資仍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拖累項”,例如,1月-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但剔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後增速達7.7%。從2022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已經連續34個月為負數。
據測算,5月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0%,累計和當月增速均為年內最差表現。市場認為,5月大幅下降部分原因在於2024年9月的政策紅利逐步消退,未來政策進一步加力的必要性提升。
接下來政策如何進一步加力?李超認為,一是供給端政策要加速推進。相比近期以舊換新等政策整體力度前置,地產方面相關政策實施進度明顯偏慢,在國常會“對全國房地產已供土地和在建專案進行摸底”等相關定調指引下,未來推進有望提速。
二是需求端政策有望加碼。一方面是一線城市非核心區域限購可能進一步放開,另一方面是加速推進城市更新。此外,貨幣化安置實施城中村改造也需關注。
住建部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僅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就有170萬套,從全國其他城市來看量還會很大。全國城市需要改造的危舊房據調查有50萬套,對應政策同樣具備加碼空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隨著信貸資金來源的改善,疊加上年同期房地產投資基數已經降至較低水平,下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降幅有收窄的趨勢。
伍超明則預計,在政策加快落實的作用下,房地產需求端有望延續好轉趨勢,但去庫存是一個過程,尤其在家庭、企業、政府三張資產負債表受損,預期扭轉需要時間的綜合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也是一個過程。
從投資主體看,房地產投資領域中民營企業佔了大頭,因而房地產投資的下降也是民間投資低迷的主要拖累之一。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在0值附近徘徊,1月-2月、1月-3月、1月-4月、1月-5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0.0%、0.4%、0.2%、0.0%。
多位專家認為,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足、消費不振、國內價格持續低迷以及關稅戰導致出口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是民企投資意願不足的主要原因,政策宜進一步加大對這些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在三大投資中表現最為強勁,整體保持高增長態勢。1月-2月、1月-3月、1月-4月、1月-5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分別為9.0%、9.1%、8.8%和8.5%,增速比全部投資分別高4.9個、4.9個、4.8個和4.8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均大於50%。
上半年製造業投資保持高支撐與國內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加碼有很大關係。資料顯示,今年前五個月裝置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7.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3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6%。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也表示,今年以來,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加力推進,不僅促進了製造業生產,也有力支撐了投資增長。
今年以來,製造業投資重點向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傾斜,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更加突出,這也是今年以來製造業投資以及整個固定資產投資最大的亮點之一。資料顯示,1月-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中,航空、航天器及裝置製造業投資增長24.2%,計算機及辦公裝置製造業投資增長21.7%,顯示新質生產力發展對製造業投資具有較強拉動作用。
此外,人工智慧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科技前沿領域實現突破,對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不斷顯現。1月-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2%,智慧車載裝置製造增加值增長26.8%。
不過,到了5月,製造業投資有所下降。資料顯示,1月-5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8.5%,對應5月製造業投資當月同比增速為7.8%,為2023年12月以來最低值。
溫彬認為,受全球需求放緩、對美出口低迷等因素拖累,5月出口未如預期好轉,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市場“內卷式”競爭的壓力,加上產能利用率仍處低位,製造業企業擴大投資的意願有所回落。與此同時,政策的拉動力度有所減弱。1月-5月裝置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17.3%,低於1月-4月的18.2%,回落至年內最低水平;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3個百分點,較1月-4月低0.3個百分點。
展望接下來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下半年,伴隨“搶出口”與裝置自然更新週期結束、“反內卷”政策的加碼,製造業投資或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下半年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包括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援服務業投資,企業家信心恢復加大生活性服務業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提振服務業“出口”等,服務業供需格局均有望改善,適度對沖製造業壓力。
而在王青看來,除了外部經貿環境變化,未來影響製造業投資的另一個不確定因素仍是國內房地產行業能否儘快實現軟著陸,進而拉動製造業產品需求並提振投資信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製造業投資向“新”發力,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較快,但其在總投資中的佔比仍然有限,不足以完全抵消傳統投資(尤其是房地產)下滑帶來的巨大缺口。
在業內專家看來,提升投資質量不僅僅是投向高科技產業,更核心的是投資效率的提升。提升投資效益意味著每一單位投資帶來更高的產出、附加值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只有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才能恢復企業投資意願,才能透過高質量供給的形成及其向未來消費的轉化。趙建也認為,有效益的投資要滿足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投資的領域最終是否形成了消費,是否形成了投資與消費的良性迴圈。
多位專家認為,精準發力,提高投資效益,促進投資轉化為更多消費將成為接下來投資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原則。

責編 | 張雨菲
封圖來源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