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套路,一樣的坑,新高一家長找機構避坑指南

這幾天國際部擇校基本塵埃落定,新一屆準留學生家長又開始新一段征程。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找機構,但是在一些機構眼裡就是新一茬韭菜上市,同樣的套路又用在了新高一家長身上。
因此,SAT君再次跟新家長們掃盲一下這些比較容易避開的坑。
1、不要只看案例榜單。很多家長看機構主要是看機構的榜單,但這裡面貓膩特別多,比如虛假錄取、蹭錄取、本科和研究生錄取混淆等不真實的坑;另外,還有一類高分低錄的案例,比如機構曬康奈爾錄取,但學生實力可能是哥大、賓大的水平,屬於高分低錄的案例,但如果不看背景,只看康奈爾的錄取,還是很厲害的,所以只看案例很容易被看走眼。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榜單,無論是學校還是機構,學生錄取好壞,80%以上是由生源質量決定的
2、不要輕信意見領袖。留學行業是一個比較依賴資訊差賺錢的賽道,留學顧問給學生申請靠的是資訊差,意見領袖給新手家長們推薦機構賺取佣金,原本也無可厚非。但隨著“推薦”生源越來越難,意見領袖、影片博主們推薦機構不再是哪家服務好給你推薦哪家,而是哪家傭金高推薦哪家。所以很多家長就最終淪為領袖的賺錢資源。年初翻車的某藤校媽媽推薦競賽保獎失敗退費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家長被賣之後,忍痛退費換機構的才是沉默大多數。當然,你身邊好朋友,體驗過機構服務的家長推薦還是值得信賴的。
3、避開銷售。新手家長剛接觸國際賽道,很多留學資訊都不太瞭解,很容易被銷售洗腦成功,就簽約機構。實際上銷售的承諾在服務過程中大多數都不太能兌現,比如“前30沒問題”,沒有一個專業的後期老師敢說這話,但銷售顧問張口就來,家長們很容易帶入…另外,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銷售,因為學生選機構不太可能只看一家就能定下來,家長們有時候可能會看個七八家,如果孩子都跟著看,三家之後,可能就排斥見機構了…記住,孩子去看機構,一定要見到最終為自己服務的申請老師,孩子認可的是這個老師,不是機構,簽約就繫結這個老師,避免簽約影子顧問
4、不要為情懷買單。有些家長簽約機構,是因為自己被某個老師講情懷、講故事感動,但要清楚申請這件事主角是孩子,不是家長(雖然買單的是家長),TA和顧問溝通比較融洽才是真正合適。
5、要認定服務老師必須是全職老師。之前SAT君曾寫過文章“很多留學機構就是個草臺班子!”,全職老師才能確保服務質量,尤其是核心的規劃、文書老師。
6、選機構要結合自身情況。別人體驗好的機構,不一定適用你家孩子,簽約前一定要讓孩子和具體服務老師認真溝通一輪,感受一下。此外,目標前30的學生,可以選擇好一些的機構,費用自然也貴一些;目標三五十名,甚至更低的學校,也沒必要非找頭部機構,普通顧問也可以完成申請。
7、注意機構經營風險。留學市場萎縮,機構倒閉並不是新鮮事,留學行業並不是越大的機構越好,相反大機構(尤其是中型機構)經營壓力比較大,分公司比較多、廣告投放多的機構利潤都很薄,風險也比較高。
先列以上幾條吧,新手家長最容易被誤導的。選機構最看重的是專業度和服務意識,但很多細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這方面困惑的家長可以找SAT君私聊。
如果您想和SAT君討論規劃
請掃碼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