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季,我籤的留學機構跑路了….

昨天,有同學給SAT君留言說:“正在忙著申請,我籤的留學機構跑路了,該咋辦…”

SAT君當時就震驚了,雖然留學行業經常有機構跑路,但很少有在申請季暴雷的,那是完全不顧學生死活了啊…當時就去打探風聲了。還真是,截止發稿,SAT君看到維權群已經超過400人了…

不知道這些學生眼下的申請該怎麼繼續啊,想找合適的顧問,時間都不太允許…
如果是跨季的學生還好一些,無論經濟損失多少,至少還有時間重來…

雖然公告“明確”:懇請學生再支付給顧問一部分額外費用,以便交付…公司不存,你這個承諾誰還會信…

該機構規模應該算中等了,能有幾百服務中的學生,理論上不應該會虧損跑路…真的是讓人防不勝防…
有家長可能不理解,留學機構不是很暴利嗎?為什麼會倒閉呢?
SAT君曾在前面文章分享過,留學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目前機構想賺點利潤,完全靠經營能力。人力成本、房租運營成本基本上已經消費了60%-70%的學費收入了,很多機構的市場成本都超過20%,剩下的利潤非常有限。
並且,留學屬於預付費服務,服務沒有結束,收入就不能結轉。但是很多機構以為現金流寬裕,就開始膨脹,很容易自己作死,留學行業大部分跑路機構起家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作死的姿勢基本一致。
如果你簽約的機構跑路了,你該怎麼辦?
對於今年申請的學生來說,

真是太殘忍了,正是申請的關鍵時刻,顧問沒了,哭都沒地方哭去。沒辦法,收拾起來負面情緒,先找到靠譜的老師,把接下來的申請完成,如果你找不到,可以留言給我。然後收集證據,準備起訴,儘管大機率還是要不回來錢。

對於非申請季的學生來說,不要著急籤機構,先覆盤下當初為什麼籤人家,看看自己哪根“軟肋”被人拿捏了,再去篩選靠譜的機構;同時,也可以起訴,看看能不能追回欠款。
沒有簽約的家長,應該如何避雷?

我想這是很多家長想要了解的。SAT君給家長們四個字的建議:“望聞問切”:

望:
給機構“相面”,那種分公司多,業務線雜,且沒有拳頭產品、規模又相對大一些的,大部分目前運營都有問題(這裡的機構是指高階留學機構),如果你目標是美本前30、美研前20,儘量避開;
個體顧問這個沒有針對誰,行業裡有不少個人顧問。但是在過去一年,有三個家長跟我反饋,簽約的個人顧問“失聯”了。這些家長都是貪圖便宜心理,找個人會便宜點,但個人顧問招生不能持續,很容易堅持不下去。連個法律主體、固定辦公場所都沒有,跑路就是分分鐘的事。
廣告滿天飛,很多家長愛看人家宣傳、案例,這些可包裝的東西,實際上造假空間非常大,案例幾乎沒有參考價值。如果你真想判斷顧問的專業度,就和他聊更深入的申請話題、具體某一個學生案例。
還有一種風險比較高的機構:很多家長喜歡諮詢意見領袖、短影片博主,讓他們給推薦機構。而這些人推薦的機構,都是要拿佣金回扣的,至少20%起。大家想一下,留學機構20%營收都給當做佣金給出去了,現金流風險直接就是一個20%的坑…最應該避開的是什麼,你自己品!

如果你跟對方溝通,對方時時刻刻都盯著你的錢袋子,一直督促簽約,瀰漫的都是金錢交易的味道,火速撤離。

諮詢機構之前,自己一定要做足工作,被忽悠的大多數都是小白,自己不學習,肯定要交學費的。諮詢期間,就針對自己的問題去深入提問,對方的答案是不是專業,你要有判斷能力。

遠離全能型顧問。你永遠要相信一句話,“術業有專攻”,一個機構不可能即擅長留學申請,又擅長培訓,又擅長各種背提;同樣的,顧問也不可能美本、英本、美研、英研等全都拿得起放得下。真正牛X的顧問,能把一塊業務做精就非常不易了。都能做,就意味著都不精。
家長也經常讓我推薦好的顧問,我篩選顧問的標準之一,就是專注。如果顧問直接跟我說,本科、研究生、高中都能做、我基本不會再去溝通,更不會推薦給家長。
掌握這四個字,大部分不靠譜的機構,第一步就淘汰了…
最後一條:繫結申請顧問。留學行業,90%的機構你諮詢時見到的都是銷售,雖然也叫顧問。但他們簽約之後,拿了提成就不再管後面的服務了,服務是另有其人(銷售屬性很強的機構要慎重)。簽約前的各種承諾,後面服務的老師根本不知道。所以簽約的時候,一定要見到申請顧問,並且協議上寫上申請顧問,如果顧問離職了、或者公司倒閉了,你要有權利選擇繼續讓原顧問提供服務,除非公司倒閉了,顧問也換行了,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了…
就建議以上幾點吧,希望大家的申請歷程都一帆風順,順順利利斬獲夢校offer。
過來人家長,可以在留言區補充自己的實戰經驗。

如果您想和SAT君討論規劃


請掃碼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