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暖爸老白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
◐
01
女兒今年12歲,上小學六年級。她從小性格活潑,愛玩愛鬧,學習方面倒也不是完全不上心,但總顯得“散漫”。
以前我還不怎麼擔心,畢竟小學階段課業不算重,老師也說:“讓孩子盡情玩,快樂成長。”
可這眼看要升初中了,身邊不少家長都在琢磨給孩子報補習班、提高成績,我也跟著焦慮起來。
為了讓女兒快速“自覺起來”。在家裡,我經常像個“提醒鬧鐘”一樣:寫作業、預習課文、練琴、收拾房間……事無鉅細,一遍遍地催促她。
“該把書包整理一下了。” “作業做完了嗎?”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粗心……”
甚至有時看到她一摸手機,我就忍不住吼她:“你又在玩?還不去學習!”
一開始女兒嘴上應著“哦、好”,但行動依舊拖拉。次數多了,女兒索性跟我對著幹,我越催,她越敷衍。
後來,她乾脆跟我玩“閉門謝客”,我一敲門,她就不耐煩地說:“別煩我,行不行?”
氣得我幾次想摔門,可一想到總要把她教育好,只能忍了又忍。
誰知越焦急,母女衝突越尖銳。

記得有一次週末,我看到女兒在房間裡捯飭著一堆亂七八糟的裝備:黃黃綠綠的假髮、誇張的指甲、亂七八糟的衣服……
整個房間被她弄得亂糟糟,問她作業寫得怎麼樣了,她一句“知道了,待會寫”,就完了。
一直以來,女兒都喜歡看動漫,還經常穿一些奇奇怪怪的動漫衣服,和同學出去逛街。
對此,我心裡其實一直不能接受,認為她不務正業,影響學習。
我瞬間火冒三丈,破口而出:“你能不能有點自覺?考試都快到了!你還在這整這些沒用的!”
她聽後也不甘示弱,朝我翻了個白眼:“我知道要複習,用不著你天天念,你啥也不懂!”說完“砰”地一聲關上房門,留下我在客廳裡氣得直髮抖。
還有上次開家長會,我感覺臉都被她丟盡了!
書寫差有她、上課講話有她、在教室跑來跑去還有她。幾乎所有老師指出的問題,她全佔了,我真的要崩潰了!
我苦口婆心勸,她不領情;我講大道理,她比我都懂;我責罵,她情緒更牴觸;有時我乾脆想“放手不管了”,結果她又玩得忘乎所以……
作為一個曾經十分優秀且從小到大,上學都沒怎麼被老師批評過的人,我十分不解:為什麼女兒就沒遺傳到我的一點點優點呢?

02
那段時間,我真的陷入了“管又管不動,不管又擔心”的死迴圈,心裡亂成一團麻。
後來,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當我讀到“與其事無鉅細地管孩子,不如先做好立規矩”的觀點,突然就被擊中了——我真的給女兒立好規矩了嗎?
回想一下,我跟女兒的相處模式:
從小到大幾乎都是“命令、催促、指責和妥協”。 學齡前,我覺得女兒年齡還小,哭鬧、任性都是正常的,想著等長大了就好了。 可沒想到,因為缺乏規矩的約束,女兒逐漸變得非常自我、養成了各種壞習慣,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就很難改掉了。
上小學後,每天放學,我都是習慣性地讓女兒一進門就先寫作業、再吃飯、最後洗澡。
但女兒有時會在學校寫了一半作業,回家其實想先歇口氣;或者她也想先玩玩,放鬆好了再學習。
然而,我從來不給她這個“權利”,只要她不按我指定的順序,我就會衝進房間瞪著她:“怎麼還不動筆?你都浪費了多少時間?”
還有一次,她寫著寫著,想先去洗手間洗把臉。才剛從座位上站起來,我就惱了:“你又要幹嘛?坐下趕緊寫完啊!”
輔導女兒功課時,看著她各種小動作,一會兒摸摸這兒,一會兒扣扣那兒,根本沒辦法集中精力,就連最簡單的算術題都會出錯。我每次都忍不住對她大聲吼叫,氣得滿臉通紅。
現在想來,一開始,我就沒給女兒立好規矩。
明白了這一點,我立馬開始給女兒“立規矩”,這一招看著簡單,實際做下來,真的非常有用!

03
1、先放下“事必躬親”的執念,再製定少而精的規矩,讓孩子學會先完成,再完美!
回想過去,我常常抓著女兒一點小事就碎碎念,生怕她出差錯:
一會兒提醒她趕快穿衣服,要遲到了;一會兒又提醒她出門前要帶好水壺;做作業時,只要她寫字速度稍微慢了點,我就迫不及待插嘴……
表面上是關心,實際上是我自己對於結果的焦慮。我害怕她完不成任務,或者看著她動作慢就忍不住催促。
久而久之,女兒變得依賴我的提醒,反而失去了自主安排的機會。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先適度放手,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必須自己負責,哪些屬於父母的輔助範圍。
先從幾條基礎的“鐵規矩”入手,並讓她知道這三條是家庭底線:
• 每天 7:00 必須起床,按時到校早讀; • 晚上 9點 前要完成作業或複習,10點前必須關燈睡覺,其餘時間自由支配; • 週末需要承擔一項家務,比如拖地、洗碗或清洗整理自己的衣物。
然後,在這三條“紅線”之外,我把其他細節儘量“放手”。
無論是先吃飯、先洗澡還是先喝水,只要她能保證 9 點之前 把功課收尾,就算她把作業分幾段來寫,我也不再跳腳。
這樣做雖然看起來“寬鬆”,其實給了孩子自主安排的小空間,也保留了我需要的關鍵底線。

最開始幾天,我擔心她會趁機“拖延”,但還真沒有。
我發現,她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先做最難、最不喜歡的科目,然後中途休息幾分鐘,接著再做剩下的功課。時間一久,女兒反倒理出了更合適她的學習節奏。
偶爾她有點兒磨蹭,我也儘量剋制住“跑過去催促”的衝動,只是到點提醒一次:“現在是 8:30,你還剩半小時。”她自己就加快速度了。
等到她全部收尾後,看著時間還寬裕,女兒往往會研究她喜歡的動漫,製作一些cos需要的服裝和道具。而我也不再反對,而是和她一起忙碌。
我發現,當我開始試著理解她、尊重她的喜好時,女兒眼神立馬放光,一下子有了活力,神采奕奕地跟我講了很多。
我們約定好,只要她安心備戰升學考試,等考完,我就出錢請她和同學一起去參加漫展。

2、帶著溫度和尊重,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和執行約定;
以前,都是我一方面對女兒宣佈,你該幹什麼了,你必須什麼時間完成……
卻從來沒有告訴她這麼做的原因,所以女兒只是被動地服從我的指令,根本沒有參與感和成就感,自然不會自覺地去遵守。
現在,我和女兒商量,一起做了個“家庭日程表”。
我們用一張漂亮的卡紙,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和關鍵事項都列了出來,讓女兒一起動手寫、畫,她會覺得這是自己參與制定的“約定”,就更願意遵守。
同時,我們也討論了各項規則背後的道理,比如:
為什麼要固定睡眠時間? —— “充足的睡眠能讓你更健康,也更有精神去迎接新一天。” 為什麼要先完成作業再玩? ——“把責任先做好,就能輕鬆享受遊戲的快樂。”
這樣,當孩子理解到規則是為了她自己的益處,而不是單純滿足父母的命令時,執行起來就更順暢了。
另外,我和女兒一起遵守規則,她在學習時,我就在一旁看書或者處理工作;她早睡,我也不會熬夜。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相處得特別融洽。

3、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不要害怕孩子打破規則,事後冷靜覆盤、引導孩子逐漸做到,才是終極目標!
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讓她承擔不遵守規矩的自然後果,然後跟孩子一起復盤:
一起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什麼影響了自己?我們是否需要調整一下規則,讓我們可以更容易做到?
我女兒每次寫完作業,不喜歡收拾書包,我提醒了很多次效果不大。然後有一天,她作業本就忘記帶了,老師和我反饋,讓我送去。
我跟老師說,她沒帶,請老師好好批評她,如果今天非要不可,請她自己回來拿!
晚上回到家,女兒非常生氣,怪我為什麼不給她送去!
我就態度和善又堅定的跟她說:
我知道你今天因為沒帶作業本,心裡很著急,也很生氣。爸爸媽媽理解你,你現在肯定特別不舒服。 但是,你想一想,你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出門前檢查一下自己的書包,看看東西有沒有帶齊?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負責。 如果今天爸爸/媽媽給你送了作業本,那你下次可能還會忘記帶。因為你覺得反正爸爸媽媽會給你送,對不對? 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列一個清單,把要帶的東西都寫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媽媽也會提醒你,相信你肯定能學會自己負責的!
從那以後,再也不用我提醒,女兒的書包整理的可好了!

有時候,女兒要求先玩,再寫作業。我說:“沒問題,就按你的安排做吧!”
可是有一次,我發現她玩遊戲忘記寫作業了。我也沒生氣,覺得這個正好是重新建立規則的機會!
我跟女兒說:“不寫作業是小事,違背承諾,就不是小事了!你就說怎麼辦吧!”
她說:“那就以後先寫作業,再玩唄!”
偶爾打破規則沒關係的,重要的是,我們用更好的思維方式去引導孩子建立新的規則,讓他們心服口服。
規則建立後,我發現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不再需要時時刻刻盯著女兒了。她知道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也清楚拖延的後果。
慢慢地,她的作業不再需要我催促,練琴也能主動完成,連早起都變得輕鬆了。
讓我最感慨的一次是,有天晚上我忙著處理工作,忘了她寫作業的事。等我想起來時,發現她已經完成了所有作業,還主動檢查了一遍。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當孩子學會遵守約定,有了自控能力,自我安排能力,家長就真的不用再操心去管了。

實際上,不用“管”,不是讓我們徹底撒手不管,而是讓我們的“管”更精準、更科學。
立好規矩之後,給孩子一個可以試錯、可以自我評估的空間,既保證孩子能按照基本原則行事,又給她成長的餘地。
相比盲目“催催催”,這樣反而能讓孩子在相對寬鬆又有底線的環境裡,慢慢鍛煉出自律和責任心。
教育的本質不是控制,而是引導。立下合理的規矩,讓孩子在規則中成長,自律就會成為他們的習慣,而家長也能從“操心”變成“放心”,真正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快樂。
點亮“在看”,願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作者:暖爸老白,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養育,從來都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予和饋贈,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與所有父母共勉!歡迎關注!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