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Eileen
來源 | 菁kids北京(ID:Jing-kids)
前年,讀初二的女兒被確診為抑鬱焦慮,並出現了自殘行為。身為媽媽的格格無心如刀絞。和先生商量後,她決定給女兒辦理休學,帶她開始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北京至重慶自駕旅行。
在“無條件的包容,有底線的陪伴”下,她把女兒從自殺高危風險拉了回來。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情背後的那些“隱形推手”也逐漸浮出水面。
在女兒做心理治療的北大六院,她見到了太多穿著初高中校服來就診的孩子:暴躁怒吼的、失控痛苦的、在父母爭吵中惶惶不安的,也忍不住會為他們擔憂。在採訪裡,她細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希望能給同樣情境裡的家長們一些參考。
前年,讀初二的女兒被確診為抑鬱焦慮,並出現了自殘行為。身為媽媽的格格無心如刀絞。和先生商量後,她決定給女兒辦理休學,帶她開始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北京至重慶自駕旅行。
在“無條件的包容,有底線的陪伴”下,她把女兒從自殺高危風險拉了回來。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情背後的那些“隱形推手”也逐漸浮出水面。
在女兒做心理治療的北大六院,她見到了太多穿著初高中校服來就診的孩子:暴躁怒吼的、失控痛苦的、在父母爭吵中惶惶不安的,也忍不住會為他們擔憂。在採訪裡,她細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希望能給同樣情境裡的家長們一些參考。

女兒“報喜不報憂”的趨勢

我跟朋友說女兒確診抑鬱的時候,她們都非常驚訝,說“想過所有的孩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得這個病,都想不到你女兒會得。”
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到。

因為不想雞娃,即使身在最“卷”的海淀區,我們也沒給女兒報過學科補習班,只從她的興趣出發,讓她體驗各種興趣活動。
在快樂和充實的童年裡,我想她是自信開朗、樂觀堅韌的。
小升初時,她升到了現在所在的學校,加入了成績最好的實驗班。
一開始確實不錯。初中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女兒很喜歡語文,開學第一天摸底測,她全班第一。
老師在卷子上用紅筆寫“太棒了,向中考滿分衝刺!”,後來還成為了語文課代表,女兒開心得不行。
實驗班考試很頻繁,不過第一學期女兒的成績都很不錯,還是學習互幫小組裡幫別人提高的那個“優秀生”。
班主任對她不吝喜愛和表揚,女兒也說她特別喜歡這個老師。
但這種建立在好成績之上的“喜歡”非常脆弱,女兒成績下降後,它反過來成了揮之不去的噩夢。
七年級下學期末,女兒數學考試失利,其他成績也有浮動,排名從年級前20掉到45,在班裡倒數。
出分那天,我下樓就看到她坐在路邊哭泣,她說“媽媽我讓你失望了”,她擔心自己會因為成績不好而出班。
期末家長會上,班主任反覆強調成績排名的重要性,“以我的經驗,名次只要掉下去就上不來了”、“班裡大部分同學已經把初中數學學了一遍甚至幾遍,極個別同學還在和學校同步,希望家長們重視”、“初二就開始分流了,時不我待”……
我們就是那“極個別學習進度和學校同步”的,這些“概念”也侵入了女兒心裡。
假期裡我幾次發現她在書桌前兩眼空洞,明顯已經跑神;說話語速也慢了很多,也不愛笑,經常會哭。
我心疼她也開導她,但效果不大。那時她可能已經處於生病狀態,只是我們還渾然未覺。
當然她不至於連一次考試失利都承受不住,而是在這之前因為我突然患病,想來女兒已經默默承受了很多壓力。
這學期有段日子,我斷斷續續低燒數月,咳嗽日漸加重,吃藥也沒有太大改善,後來經過一番仔細檢查和醫生診斷,得到了“很有可能是癌症”的結論。
猶如一道炸雷,我盡力保持最後的冷靜,把能想到的問題都諮詢了醫生,轉身出診室,淚湧如泉。

我和先生商量是否要把這件事告知女兒,考慮到他在外地的分公司剛成立,要在外地待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需要手術時,女兒那時才知道會受到很大沖擊。
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小就沒有把她當成孩子來看待,平等尊重,遇事溝通,不欺騙、不隱瞞是我們家的相處原則,最終,我們決定如實告訴女兒。
大哭是預料中的,那兩天的眼淚也許真的可以成河。
自此以後,先生不在家時,女兒承擔起了照顧我的責任——給我做飯;看我喘不上氣,在網上給我買便攜氧氣罐;主動提出不用我接她放學了;在短暫的午休時間裡,放棄吃飯也要給我打電話。
她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我也發現一向放學後嘰嘰喳喳、和我咋也得聊十塊錢的閨女,有種報喜不報憂的趨勢,我和她提過這事,她說,媽媽放心吧,我自己能解決。
直到後來,在休學後的一次心理治療中,醫生說按他對我家親子關係的評估,孩子的安全感不應該這麼低,問我家裡是不是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
我說了自己生病的事,治療結束後,我問她,“媽媽生病對你的影響很大嗎?”她說是的,有時候會半夜坐在我身邊一直看著我,把手放在鼻子那探我的氣息,有時上著課她突然想找我,怕我一人在家出什麼意外。
我問她這種情緒持續了多久,她說半年多。半年,也正是這半年,對我生病的擔憂,老師態度的轉變,人際關係的挫折,大考的崩盤,把女兒推進了她人生的至暗時刻。

校園裡的隱形霸凌
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女兒回到了年級前30,道法滿分、年級第一,女兒臉上又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她把期中考試重回年級前20當成目標,考試前信心滿滿地和我說,“媽媽,這次考試我準備的很充分,期待我的好訊息吧。”
結果,第一天考完試去接她,就發現女兒臉色很不對,她說來月經了肚子疼,趴在我身上一聲不吭,到家後才和我說起考試的情況。
先是語文考試響鈴時因還有幾個字沒寫完,沒立刻停筆,被年級組長看到,收了她的卷子和答題卡,說她這科記零分,又被叫去辦公室被罵了整整30分鐘;踩著鈴聲回到教室,哭著考完道法,不知道自己都寫了些什麼。
語文考試時她就肚子疼,但直到中午才有時間去衛生間,發現褲子上都是血,便沒有去吃飯,吃了止疼藥後趴在桌上休息,堅持考完了下午的物理。
那天我讓女兒先休息,不要想考試的事了。
但第二天,我5點起來給她準備早飯時,發現書房燈亮著,女兒4點半就爬起來開始看書了。
她說,“媽媽,我突然覺得我數學都不會了,英語課文也記不住了,我睡不著,我想再看看書。”她已經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可想而知,這次期中考試全線崩潰。孩子的年級排名不但沒有回到年級前20,還一下掉到了50以後。
家長會那天孩子因發燒,我不得不提前帶著女兒回家,在教室門口遇到班主任,她對女兒說,“你看你原來成績好的時候,身邊多少好朋友,現在朋友是不是變少了,如果你成績繼續下滑,就沒有人和你玩了。”
老師這話讓我很震驚,我反問她,“交朋友還和成績有關係呢?”她說,“當然啦,誰不願意追著光走呢?”
當著家長的面,老師的譏諷打擊已經毫不留情,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她和女兒說的話更難聽。
“數學和物理都不行,你中考怎麼辦?”
“你可得好好學習,要不怎麼對得起你媽媽呢?”
“你不是很喜歡我,喜歡咱們班嗎?可是如果你成績沒有進步,你就得出班了。”
“一模結束後,成績、排名就和中考差不了多少了,那時再努力也沒用了。”
“學習好的不要和學習差的玩,學習差的也不要和學習好的玩,都會互相影響。”
……
今年5月的一次心理治療時,女兒才把這些話說給我們聽,她說每天都能聽老師說上好幾遍。
老師還叫女兒的好朋友不要跟她玩,免得成績被影響。
雖然好朋友告訴女兒跟誰玩是她的自由。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敢違抗老師的話,原來的五人小隊,最後也只剩下了這一個。
醫生問女兒,老師說你不行,你就認了嗎?
女兒說:“開始是不認的,一次沒考好,我沒那麼在意,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也在努力。但老師總在身邊反覆說我不行,會出班,慢慢的我也覺得自己就是不行。就好像掉到一個大坑裡,我剛努力爬到坑口,就有人把我踹下去了。”

孩子確診後,我到校與老師溝通請假的事。老師說,如果你現在要請假,那你就得按休學處理了。
我說我們目前沒有休學的打算。老師說,這次期末考試對我們的意義不一樣,關係到學校的“生死存亡”和校長的飯碗。
我被她說得發笑。最後我說,我理解您對學校成績的關切,但我孩子現在生病了,我得先讓她成人,才能想成材的事,所以我們以後每週需要請兩天假。
學期結束後的那個寒假,為了集中注意力完成如山的寒假作業,女兒自殘了,當時她跟姥姥住一起,我不知道這件事。
春節去廣東旅遊時,因為溫度高只能穿短袖,她瞞不住了,才給我看胳膊上的傷口,十幾道,觸目驚心。
我知道不能再讓她在學校那個高壓的環境裡待下去了,開學後給她辦理了休學,想帶她出門走走,也許在不同的城市裡、在山水之間,她能重新找回對生活的興趣。

在旅途中找回自己
我們決定自駕出行,因為女兒的軀體症狀比較明顯,時不時會心慌、心律不齊、沒有精神、全身發軟,自駕可以讓她心理上輕鬆一些。
除了我和女兒,我爸媽和兩狗一貓也一起去,自駕會更自由一些。
我們一路經過河北正定、河南三門峽、陝西西安,從西安入川,過閬中、都江堰、青城山、成都,最後進重慶。

每一站的遊玩攻略都交給了女兒設計,從安排路線到尋找美食,她都考慮得很周全,還找到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店。
高速上,女兒搶到了一票難求的陝西博物館的門票,我們全家為她歡呼;神樹坪熊貓基地裡憨態可掬的熊貓,讓我們覺得不虛此行;重慶的火鍋、未搶到票的演唱會、沒去成的三峽博物館、因父親摔傷戛然而止的旅行……
這一路有意外,有遺憾,但更多的是美好回憶,我和女兒商量回京後各自寫一個旅行手記,當作我們第一次長途自駕遊的紀念。
出行前,她的情緒其實並不穩定,甚至有天晚上,我收到了她發給我的“遺書”微信。
我和先生尋找無果後,他去報警,我繼續瘋狂地找,不停地給她發語音,那是我人生中最害怕和絕望的一個晚上。
最後,她主動給我打來電話,說“媽媽我下來了,我想你了”。我說媽媽去接你,她說媽媽我自己回來。
我在樓下徘徊,回頭看到她的那一刻,淚已經決堤,拖著發軟的雙腿跑過去緊緊抱住她,不停地和她說,“對不起,謝謝你能回來。”
她確診後,不是一次想過要離開。
我能理解她的痛苦,也告訴自己和先生,如果哪天她覺得離開的時候是開心的,我能接受,即便這會讓我痛不欲生。
但我也和女兒說,如果那天真的到來,希望你給媽媽一個留住你的機會。
從那天開始,我把每一天都當成和女兒的最後一天過,希望讓在一起的記憶足夠美好。

無條件包容,有底線的陪伴
在女兒確診後,我的態度一直是:無條件的包容,有底線的陪伴。
無條件是給孩子的,包容她所有的情緒,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先接受。

旅途的有些日程因為她的身體不適而擱淺,女兒開始會自責,覺得是她耽誤了我們玩,我說等你身體好了,我們再來這個城市給補回來。
有一次,她徹夜難眠,我就凌晨4點叫她一起下樓打羽毛球。
在樓下小花園打了半小時羽毛球,之後回家喝水、洗澡,等頭髮干時,她在躺椅上眯著了。
她變得有些社恐,不想和陌生人溝通,人多會緊張。
最嚴重的一次,在人多的密閉地鐵車廂裡,她出現了明顯的瀕死感——無法呼吸、控制不住地流淚、全身抖的厲害,我們就儘量避開人流高峰出行。
偶爾我也會根據她的情況,採取示弱的方式,拜託讓她做點力所能及與人溝通的事,比如幫我買個水、問下路。
她一開始是拒絕,後來也會嘗試去做,旅程後期,她已經會主動承擔一些與陌生人溝通的事。
回京後複診時,醫生說她的狀態看著好多了,眼裡開始有光了。
旅遊回來後,我跟她說以後還是要回學校的,學習這件事不能從生活裡完全脫離。
我們一起商量了個計劃,包括學習、娛樂、運動、休息這四件事。
在幾次嘗試後,她因為做不到持續學習,暫時擱淺了計劃,等到狀態好點了,她主動調整了計劃去執行。
暫停和開始都是她主動提出,這也是她從不自信到勇敢表達自己的一個過程。
雖說“無條件的包容”,但如果因為生病了就處處遷就,等狀態好了以後迴歸社會,我們的家庭結構也恢復正常,女兒會有強烈的落差感。
我們也會和平時一樣,有拌嘴、有分歧,也會各自冷靜、撒嬌道歉。生活的模樣沒變,變的是我們的心態。
現在,女兒的自殺風險係數已經降下來了,我們的聊天內容也有了關於未來的規劃,醫生也說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真的太牛了。”
雖內心激動,但我也清醒地意識到,只要沒痊癒,就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要繼續小心應對,大步向前,總會更接近光明的。

那根“救命稻草”是什麼?
我在小紅書上關注過一些抑鬱孩子的家長,也加過交流群,發現還是有很多家長“難以接受”這個病,總在糾結孩子為什麼會生病,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內耗著自己。
“每一個抑鬱的孩子,都是從戰場上下來的重傷員。”他們是善良的、要強的,只是現在受傷而已,家長要給他們療傷的時間和空間。
我因為工作需要學了心理諮詢,所以在發現孩子的問題後,就及時帶她去看了醫生,沒有質疑,也沒有病恥感,我也不會跟別人隱瞞她患病的事實,照樣帶她去見朋友。
女兒有時心思敏感,我會安慰她,就跟人會感冒發燒、腿骨折一樣,你只是生了個病而已,有的是外在,有的是內在,但沒有太大區別,慢慢養好就行。
從確診到現在,我先生和父母也從沒問過一句“為什麼?怎麼會?”只是一直給我最大的支援,跟我說“沒關係,我們一起陪著孩子扛過去。”
所有的事都是有因才有果,但有時候,比起深挖那個原因,面對現實、積極改變才會迎來更好的結果。如果家長覺得天沒塌,那它就不會塌。
在六院陪孩子就診的過程中,我親眼目睹過有的孩子在問診過程中發作,有的在候診時情緒崩潰到大哭,對家長喊“為什麼你總想控制我”,有的家長自己崩潰大哭,孩子在旁邊手足無措,更有甚者,孩子已經崩潰了,父母還在罵他。
聽到過坐在我後面候診的小女孩跟爸爸說“德語、日語和義大利語的作業,我已經打完卡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我回家再打卡”,後來她爸媽為了誰先帶回家做作業、誰在醫院候診吵了起來,孩子絞著手、惶惶不安。
我當時特別想抱抱那孩子,也想問他倆:“你們都在這個醫院了,還不知道為什麼來的嗎?”

每次見到這些,我都更理解為什麼孩子們有情緒障礙時,第一時間先要說到家庭關係。
因為親子關係是堅固又脆弱的,它可以成為孩子脫離深坑的救命稻草,也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想起當初女兒在和醫生訴說著她在學校的遭遇後,醫生說,“即使你從坑底努力向上爬了無數遍,又被踢下去無數遍,但總要找到那顆救命稻草。”
女兒當時的回答讓醫生沉默,也讓我淚流滿面。她說:“所有的稻草都被他們剪斷了。”
老師,一個不那麼親近、並非日夜相伴的人,都能打壓得孩子無助、看不到希望,如果剪斷救命稻草的人是父母,孩子該向誰、還能向誰求助?
就像心理醫生跟她說的,“人這一生總會遇到惡人,你只是遇到得早了一點而已”。
或許經歷過這一關,她後面就順利了,也或許會再遇到,但她有了面對和克服的勇氣與能力。
經此事後,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不會成為那個孩子人生要面對和克服的“惡人”,而是陪著孩子戰勝惡人的堅強後盾。
在他們向坑底下落時,毫無保留地接住他們。

姐妹們別忘了關注咱們的影片號
喜歡一定要點個小愛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菁kids北京(ID:Jing-kids),北京國際教育和社群資訊首選中文平臺,帶你瞭解京城國際學校,探討擇校、留學、中產家庭生活方式。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

往期精選
01
|
02
|
03
|
04
|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