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從白天到夜晚的直播,再次謝謝大家的陪伴!
我趕回去休息幾天,就要直奔南京“閉關”充電了。
對,就是那個讓我連續三年不缺堂的“有光的語文課”,去聽一群最好最好的老師們,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語文教學心得。
語文學習,我自己是走過彎路的,在成為媽媽和育兒博主的這10年裡,終於被親近母語的老師們點透了。
今年我都不用自己誇了,已經有好幾撥雲閨蜜親自去到現場,給我發來了真實的反饋,今天這篇“聽後感”,就是其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稱自己是“一位終於不再‘孤軍奮戰'的媽媽”。
她還說,去年報名參加了這堂“有光的語文課”,站在南京人民大會堂的百年走廊前久久不願離去。因為感動,也因為釋然——原來育兒路上對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群清醒的同路人,然後,前方的路,每一步都有人照亮了方向。
(對了,如果看完還是意猶未盡的話,可以點選文末“有光的語文課”專輯,可以看到我這幾年來的聽課筆記,每一篇都常讀常新,也會一直自動更新的~)

—下面把筆交給我親愛的讀者—
在大J的微信裡,我多次看到親近母語和徐冬梅老師的名字,讓我實在好奇,這是個什麼樣的機構,怎樣的一個人,能讓大J這麼一再提起。
顛覆認知的3個瞬間
先來說說我最震撼的幾個片段。
“原來讀文學不用劃重點!”

圖源:親近母語攝

圖源:《草房子》插圖
“思辨能力,不是靠提問考出來的”
陪孩子讀書,我總愛問“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比如和兒子讀《醜小鴨》,我也脫口而出問過“這說明什麼”,結果他說:“要自信唄。”說的也差不離,但就好像在套路式問答,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劉教授的一句話,顛覆了我的認知,他說:“如果孩子說‘醜小鴨能成功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天鵝’,這才是真思考。”
後來我學會了,陪他讀《蜘蛛開店》時,只問:“如果你是蜘蛛,會怎麼定價?”他居然掰著手指算成本:“按尺寸收費,河馬的口罩得加錢。”
——把孩子拉進到文字中,思辨的種子,也許只需一個“假設”就能萌發了!

圖源:自己拍的
“語文課還能這麼上?!”
蔣軍晶老師的《臥底機器人》閱讀課,徹底打破了我對“課堂答案”的執念。
課上,蔣老師帶著孩子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機器人倫理攻防戰”。他邀請孩子們前後左右組隊,進行情景模擬,一邊扮演教授,另一邊提問;然後再反過來,目的就是把演教授的一方逼問得啞口無言。
整個過程中,蔣老師只是聆聽,不做評價。同時一直在拋問題,而且不斷地透過提問把孩子們帶入到更加深刻的思考。也許是慣性使然,我總以為最後他會給出一些“答案”,哪怕是指向性的想法,但,完全沒有。

圖源:親近母語攝
在課程結束覆盤的時候,蔣老師說,他在猜想,我們成人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會不會和孩子一樣陷入到具體情節中無法自拔,然後習慣性地問“機器人有哪些超能力?你覺得哪些故事情節更好呢?”
他說,“不是說不需要'淺'思考,但能不能不要總是停留在'淺'思考。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知識儲備完全碾壓我們人類的機器人了,如果我們還執著於知識和正確答案,對嗎?好嗎?”
我清晰記得現場梅子涵老師說,當我們很迷戀課堂有答案的時候,這表明我們對於課堂知識和教育的認識都是淺的。
所有的課堂,都應該有一個東西是模糊的,留在那裡。
痴迷於現場解決,這不是我們教育唯一的樣子、最模範的樣子。
我當時在筆記本上寫了:閱讀不該只是浮於表面,哪怕是提問,我們也要問問自己“還有嗎?”只有成人先能學會深思考,學會接納“不知道答案”,我們才有可能帶領孩子走入更深思考。

圖源:創客貼
今年論壇必蹲的重磅內容
前段時間,大J 透露了第十九屆兒童閱讀論壇的招募訊息(戳這裡看舊文)。
我瞬間被這次的主題《AI時代的兒童閱讀》擊中了——這不正是我這兩年,在AI衝擊下,反覆琢磨的問題麼?
AI都這麼強了,我們的娃到底該學啥?要不要用AI幫娃寫作業,寫作文?如果孩子完全依賴AI,不思考了怎麼辦?
怎麼用好科技,同時又守護孩子的童年和詩心。怎樣利用AI讓孩子更好地閱讀和對話,獲得更好的成長?


謝謝這位雲閨蜜的分享。
大教授和著名特級教師的文學課


AI時代來臨,創新成長的支點也許就在這裡!

思辨閱讀:在演算法時代守護獨立思考
“為什麼讀?(不是為分數!)讀什麼?(AI篩不出的精神底色!)如何讀?(帶著問號,而不是句號!)”

報名通道
地點: 南京人民大會堂(交通食宿費用全部自理)
時間: 4月18日-20日(週五、六、日)
報名費用: 論壇為大J粉絲特別保留線下早鳥價 1080元/人,沒有時間奔赴現場的,也給大家開放了線上課 480元/人
諮詢及報名方式: 請掃描下圖二維碼進入報名通道和諮詢老師
【報名入口】
▽掃這裡▽
【諮詢文文老師】
▽掃這裡▽


特別提醒:現場座位按報名順序排,帶娃的家長記得提前聯絡主辦方託管服務哦~
三天議程表↓



最後的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形式的論壇更多是面向一線老師的,兩天半的議程也非常燒腦,對家長來說是有一定門檻的。所以不希望大家一時上頭,如果時間比較緊張,或者沒有信心接收這樣的認知轟炸,不建議大家報名。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重視語文,尤其是這幾年在AI衝擊下,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多問題想要求解;
又或者心底藏著“未曾被語文照亮”的遺憾,那歡迎你來,我在南京等你。
正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