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讀者們都知道,我們常常在文章裡強調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許多家長都在和孩子一起踐行著。
有家長留言說:
“從孩子2歲左右就堅持給孩子講故事,帶他看繪本,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沒事的時候就會找書來看,對手機興趣不大。
孩子今年6歲了,平時沒有刻意教,他自己透過閱讀都已經認識不少字了,真的能感受到閱讀的好處。”
每當看到這些留言,我都打心底裡感到欣慰和開心。
真誠地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重視閱讀,更多的孩子能夠從閱讀中受益。
錢理群先生曾在《讀書乃教育之本》中說:
“中小學教育是幹什麼的?也是三條: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
做到這三條,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受益無窮。”
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積極影響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在越來越多的方面顯現出來。
閱讀是孩子獲取課外知識、開闊眼界的重要渠道。
我們日常活動的範圍有限,但書本卻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
帶孩子去往宇宙深處、天空海洋、原始叢林、微觀世界,去認識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瞭解萬事萬物執行的原理。
看名人傳記、散文,孩子可以和古往今來的名家對話,學習他們閃爍著光輝的智慧和思想。
優秀的繪本、故事也可以代替家長說教,傳遞健康的價值觀,孩子透過閱讀懂得自省,明是非、三觀正。
一個愛閱讀的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強,眼界開闊、情感豐富,他了解得越多,越能夠認識到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內心會更強大,抗挫折能力強。
廣泛的閱讀,會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當孩子對所學的內容已經略知一二,接收新知識時會更為專注、思維活躍、饒有興趣。
孩子透過大量閱讀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量,會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容易理解和掌握,常常獲得“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愉悅體驗。
一旦這樣的正向迴圈開啟,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知識充滿渴望,便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成績自然會保持較高水平。
0-10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長及早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會讓他受益一生。
那麼,愛閱讀的孩子,應該如何去培養呢?
01
孩子愛不愛讀書
看父母對閱讀習慣的重視程度
經常會聽見家長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只喜歡看電視、打遊戲,不喜歡閱讀?”
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先需要自問,那就是:
你真的有重視過閱讀這件事嗎?
很多大人把孩子不看書當成是興趣問題或者是孩子內心缺乏學習的熱情,然後得出結論:這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其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前期需要父母的耐心以及投入大量的陪伴時間,不管是早期的閱讀啟蒙、親子共讀,還是帶孩子買書、看書……
孩子不愛閱讀,很有可能是父母沒有真正地重視過閱讀這件事。
比如:
有的家長嫌孩子閱讀的書沒用,一本繪本翻幾頁就沒了,這個錢不值得花;
有的家長買了書就丟給孩子自己讀,少了早期的共讀和監督,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手機、電視的懷抱,因為那是更加豐富且新鮮的視聽刺激;
有的家長覺得教科書之外的書都是閒書,對學習沒有幫助,乾脆就不讀…….
大人真的有想象中那麼重視孩子的閱讀麼?答案值得深思。
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大概是每個父母都熱切期盼的,但同時也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去培養的。
如果父母重視看書這件事,孩子也會重視。當你每天看書,那麼孩子也認為讀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閱讀的種子埋在他的心裡,孩子才會漸漸對閱讀有著始終如一的熱情。
就算你的重視來得晚了點,也不用著急,閱讀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即使孩子現在讀高年級,你也有充分的時間去引導孩子閱讀。
你對閱讀的認同,是開啟孩子閱讀大門的隱形鑰匙。
02
剛開始,父母要陪孩子一起閱讀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閱讀,而是家長一開始沒有引導好,沒有陪孩子一起閱讀。
事實上,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聆聽世界的聲音了,有些注重閱讀的父母,早在孩子5、6個月就會給他講故事,孩子哪怕看不懂,也會觀察父母的神情、姿態,聽父母的聲音,逐漸被感染。
孩子1歲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讀讀書、講講故事,或是給孩子看布書,等孩子過了撕紙的敏感期後,就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紙質書籍。
有些家長說孩子不喜歡看書,可能是沒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多觀察孩子對哪方面內容感興趣,從興趣出發來為孩子選書。
孩子2-6歲需要親子共讀,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讀,隨著孩子的成長,再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
家長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比如每天的飯後、睡前,給孩子閱讀繪本、講講故事,慢慢形成習慣。
陪孩子讀書,不是原封不動地讀出內容,家長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儘量貼近現實生活、和日常的場景結合起來,更有利於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記憶。
曾看到一位爸爸給孩子講“引力”的故事:
爸爸問孩子:“你的鼻涕是往哪裡流的?” 孩子回答:“往下面。” 爸爸追問:“你倒過來的話,鼻涕會向上流嗎?” 孩子:“不會。” 爸爸這時來總結:“對了,這個一直吸引向下的力,就叫做引力。”
除了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例子來幫助孩子理解,表情、肢體語言、分角色閱讀、留懸念等小技巧,都會對親子共讀帶來很大幫助。
親子共讀做得越好,書對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也會越強。
03
孩子想讀書時,保證他們有書可讀
人是環境的產物,適宜的環境能促使孩子主動去做與環境相符的事情。
認識一位愛讀書的90後年輕人,在他小時候,市面上的童書並不多,父母也鮮少去給他買課外書看,但是他的外公喜歡看書,房間裡有個小書櫥,堆滿了外公珍藏的書籍。
那些書當時他還都看不懂,但是他每次都饒有興趣地去翻。漸漸地形成了習慣:一去外公家,就鑽進他的房間翻書。
時間久了,他對書越來越感興趣。
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很多時候離不開這種環境的薰陶。
有句話說得好:“讀書是最好的家風,書架是最好的不動產。”
閱讀環境的營造非常重要,其中,最基本的是孩子想讀書的時候,就能隨手拿起一本書來讀。
大人們不妨多買一些書放在家裡。客廳或孩子的房間,可以設定小書架,不管大小,都能營造出閱讀的氛圍,這是屬於孩子的閱讀角,當他想要讀書時,就能隨意地去讀。
孩子的床邊也可以放置閱讀燈,方便父母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慢慢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總之要讓家裡有書且書本觸手可及,這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這些地方不僅能提供舒適的讀書環境,還能調動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人們穿梭於書架攤位之間,挑選著心儀的書籍,孩子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書,在這種飄著書香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受到薰陶。
帶孩子出門玩,書店也應該被列為最常去的目的地之一。
04
摒棄閱讀功利心,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有些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時功利心太強。
想孩子學習成績好,就一股腦給孩子買專門提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能力的書;
有時候孩子想看的書,不允許他看,孩子沒有選擇的自由;
想檢驗孩子閱讀效果,就給孩子每週、每月、每年都定下目標,甚至規定孩子做讀書筆記、寫讀後感······
無一例外,這些硬性規定或是強迫式行為都只會增加孩子對閱讀的厭煩、逐漸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
《朗讀手冊》中有一段話:
“我們必須保證孩子的早期閱讀經歷一點都不痛苦,只有這樣,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他們才會愉快地回到閱讀之中。 但如果這段經歷反反覆覆充滿痛苦,那麼我們最終培養出的只能是學校閱讀者,而不是終身閱讀者。”
太功利,只會把閱讀變成孩子的負擔。
讓孩子愛上閱讀,重要的只是孩子閱讀的過程,是他在閱讀時享受這個狀態。
很簡單,他只須讀,就行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監督、各種提醒和限制,而是為孩子挑好書、為他提供豐富的書本資源,他想看的時候有書可看,不想看的時候不會被強迫,對於看什麼書也有充分的選擇自由。
做好了這些,剩下的只需順其自然,靜待花開。
閱讀是一生的功課,它在短期內很難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語言表達、學習能力、專注力、 拓寬眼界和格局等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一點都急不來。
但是,只要孩子讀得書多,終有一天,閱讀中汲取的知識和思想會反過來滋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在這之前,我們應該教孩子去享受閱讀,幫助他在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早期的兒童閱讀,一定要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讓興趣驅動孩子去主動讀書。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只要父母足夠重視又足夠耐心,培養出一個愛閱讀的孩子,真的一點都不難。
-END-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