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n來了!英偉達下一代晶片即將登場,預計26年爆賺2370億美金


新智元報道  

編輯:定慧 犀牛
【新智元導讀】Blackwell剛開始大規模發貨,科技界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下一代「Rubin」。英偉達的GTC開發者大會,從昔日9000人到如今被戲稱為「AI Woodstock」的25000人狂歡,英偉達早已建立起自己的AI帝國!本週黃仁勳將帶來哪些驚喜?Rubin會否再掀效能革命?
英偉達剛剛開始大規模發貨它最新的AI晶片時,大家就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代「Rubin」的訊息了。
對於這家全球最值錢的半導體公司來說,這可真是個「有錢的煩惱」。
英偉達每年會在加州聖何塞舉辦GTC開發者大會,過去的規模不算大,疫情前一年也就9000人參加。
但現在,這個被戲稱為「AI Woodstock」的活動預計本週將吸引超過25000名現場觀眾湧向這家公司的後院,排著隊想聽聽這位AI行業的締造者接下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計劃。
去年GTC的主角——Blackwell AI晶片,因為複雜設計產生的量產問題推遲了好一陣子,最近才開始大批量出貨。
Blackwell預計將成為英偉達明年AI業務的主要支柱。分析師們預計英偉達CEO黃仁勳將在週二的主旨演講中展示Blackwell家族的升級版本Blackwell Ultra。
但英偉達的觀察者們特別渴望聽到有關下一代AI晶片「Rubin」的更多資訊,英偉達此前僅在活動中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展示。
德意志銀行的Ross Seymore覺得Rubin家族會比Blackwell有「非常亮眼的效能提升」。
花旗集團的Atif Malik指出,Blackwell在AI推理(也就是訓練好的AI模型生成輸出)的效能比上一代強了30倍,「我們不排除Rubin也會有類似的提升」,他在本月給客戶的報告裡寫道。
Rubin產品預計要到明年才開始發貨,但大家對它的期望已經很高了。
分析師們預測,英偉達資料中心業務到2027年1月結束的財年收入會達到約2370億美元,比現在翻倍還多。
據Visible Alpha的估計,兩年後這塊業務的年收入會突破300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四年平均年增長率能保持30%,而過去兩年這塊業務已經暴增了七倍多。
這成績確實牛。
不過能不能做到,還得看全球科技巨頭們會不會繼續往AI基礎設施投入大量資金。
這裡的關鍵是消費者和企業對生成式AI服務的需求夠不夠大,還有他們願不願意為這些服務支付溢價。
不僅如此,英偉達還老被競爭問題困擾,比如亞馬遜、谷歌這些大客戶自己設計晶片。
最近英偉達股價倒是逆著市場趨勢漲了點,但今年至今還是跌了超9%,比標普500的跌幅還高一倍多。
股價暫時表現得不理想反而可能會讓今年的GTC舞臺變得更加現實。
英偉達的股價現在按今年的預期收益計算,市盈率不到27倍,比去年GTC大會時低23%。其股價也比很多增長速度還不及英偉達的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更便宜。
雖然科技界仍然對英偉達及其最新晶片寄予厚望,但至少市場不再把英偉達股票一直上漲視為板上釘釘的事了。
英偉達的AI帝國
雖然最近不再那麼受矚目,但好像也沒有哪家公司能比英偉達從這場AI革命中撈到更大的好處了。
自從兩年前ChatGPT推出以來——之後冒出來了更多的生成式AI服務——英偉達的收入、利潤和現金儲備都跟坐火箭似的大幅上漲。
近兩年,英偉達靠著暴增的財富大幅加大了對各種初創公司的投資,尤其是AI初創公司。
2024年,這家晶片巨頭在風險投資上火力全開,根據PitchBook的資料,它參與了49輪AI公司的融資,比2023年的34輪猛增了不少。
相比前四年加起來(總共才投了38個AI專案),這投資力度簡直是爆發式增長。
這些投資還不包括它正式的企業風投基金NVentures的動作——NVentures這兩年的投資也明顯加速(PitchBook說它2024年參與了24筆交易,而2022年只有2筆)。
NVentures近幾年投資部分概覽
據報道,英偉達在2024年投資了50個初創企業融資輪次和公司交易,比2023年39個融資輪次中花費的8.72億美元增加了15%。
2025年剛開始,英偉達就已經參與了7輪融資。
英偉達表示,它的投資目標是透過支援那些它認為能「改變遊戲規則」和「引領市場」的初創公司,來擴充套件AI生態系統。
下面列出的是2023年以來英偉達參與的、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名單,包括2025年迄今為止的最新投資,按當輪融資金額從高到低排序。

十億美元俱樂部

OpenAI:英偉達在去年10月首次投資了OpenAI,據說投資了1億美元,參與了一輪高達66億美元的鉅額融資,這讓OpenAI的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
不過,跟OpenAI其他投資方比,英偉達這點錢不算什麼,尤其是領投方Thrive Capital,據《紐約時報》報道投了13億美元,作為對比,微軟投資了不到10億美元,軟銀5000萬美元。
xAI:英偉達加入了馬斯克旗下xAI的60億美元融資。
這筆交易暴露了並非所有OpenAI的投資人都聽從了其「不投其直接競爭對手的要求」——10月剛投了ChatGPT,幾個月後英偉達就上了xAI的股東名單。
Inflection:英偉達最早的大手筆AI投資之一,但結果也最「奇葩」。
2023年6月,它和其他幾家領投了Inflection的13億美元融資,這家公司由DeepMind創始人之一Mustafa Suleyman創立。
可不到一年,微軟挖了英偉達的牆角,挖走了Inflection AI的創始人,付了6.2億美元買了個非獨家技術許可,以及3000萬美元用於Inflection同意不因微軟挖走其聯合創始人Mustafa Suleyman而提起訴訟。
Inflection AI公司也因此員工大減,前景變得迷霧重重。
Inflection已更換新CEO Sean White
Wayve:5月,英偉達參與了英國初創公司Wayve的10.5億美元融資,這家公司在開發自動駕駛的自學習系統,目前在英國和舊金山灣區測試車輛。
Wayve的投資方,包括微軟、英偉達、Uber
Scale AI:2024年5月,英偉達跟Accel、亞馬遜、Meta等科技巨頭一起投了10億美元給Scale AI,這家公司為AI模型訓練提供資料標註服務,這輪融資讓這家舊金山公司估值接近14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Scale AI的CEO被橫空出世的DeepSeek「整破防」,曾說DeepSeek有5萬張卡。

1億+美元俱樂部

Crusoe:這家初創公司建設資料中心,據報道租給Oracle、微軟和OpenAI,11月底根據SEC檔案募集了6.86億美元。由Founders Fund領投,英偉達也在其長長的投資名單裡。
Figure AI:2024年2月,AI機器人公司Figure從英偉達、OpenAI創業基金、微軟等拿了6.75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26億美元。
Mistral AI:6月,英偉達第二次投資法國大語言模型開發商Mistral,參與了6.4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60億美元。
Lambda:這家AI雲服務商2月募集了4.8億美元D輪融資,據報道估值為25億美元,由SGW和Andra Capital共同領投,英偉達、ARK Invest等跟投。Lambda業務中的一大部分涉及租賃搭載英偉達GPU的伺服器。
Cohere:6月,英偉達投了5億美元給企業級大語言模型提供商Cohere,英偉達2023年就投過一次這家位於多倫多的公司。
Perplexity:英偉達2023年11月首投AI搜尋引擎初創公司Perplexity,之後每輪都跟投,包括12月的5億美元融資,估值據PitchBook資料達到了90億美元。
Poolside:10月,AI程式設計助手初創公司Poolside宣佈募集了5億美元,由Bain Capital Ventures領投,英偉達跟投,估值30億美元。
CoreWeave:2023年4月,英偉達投了AI雲計算提供商CoreWeave的2.21億美元融資。此後CoreWeave估值從20億飆到190億美元,還提交了IPO申請。這家公司讓客戶按小時租用英偉達GPU。
Together AI:2月,英偉達參與了這家AI模型雲基礎設施公司的3.05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33億美元,由沙特Prosperity7和General Catalyst共同領投,英偉達在2023年就投過這家公司。
Sakana AI:9月,英偉達投了日本初創公司Sakana AI,這家用小資料集訓練低成本生成式AI模型的公司A輪募集了約2.14億美元,估值15億美元。
Imbue:這家聲稱開發能推理和編碼的AI系統的研究實驗室,2023年9月從英偉達、Astera Institute、前Cruise CEO Kyle Vogt等共募集了2億美元。
Waabi:6月,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Waabi募集了2億美元B輪融資,由Uber和Khosla Ventures領投,英偉達、沃爾沃集團風投、保時捷控股等跟投。
Ayar Labs:12月,英偉達投了1.55億美元給Ayar Labs,這家開發光學互連技術提升AI計算和能效的公司,這是英偉達第三次投資它。
Kore.ai:2023年12月,這家專注企業AI聊天機器人的初創公司募集了1.5億美元,除了英偉達,參與此次融資的投資者還包括FTV Capital、Vistara Growth等。
Hippocratic AI:這家開發醫療大語言模型的初創公司1月宣佈B輪募了1.41億美元,估值16.4億美元,由Kleiner Perkins領投,英偉達和Andreessen Horowitz等跟投。它的AI能處理非診斷性患者任務,比如術前準備、遠端監控和預約安排。
Weka:5月,英偉達投了1.4億美元給AI原生資料管理平臺Weka,這家矽谷公司估值16億美元。
Runway:2023年6月,這家為多媒體內容創作者開發生成式AI工具的初創公司從英偉達、谷歌、Salesforce等募集了1.41億美元C輪擴充套件融資。
Bright Machines:2024年6月,英偉達參與了智慧機器人和AI驅動軟體初創公司Bright Machines的1.26億美元C輪融資。
Enfabrica:2023年9月,英偉達投資了網路晶片設計公司Enfabrica的1.25億美元B輪,但11月這家公司再融資1.15億美元時英偉達沒跟。
從Blackwell的量產突破到Rubin的期待升溫,再到對AI初創公司的鉅額投資,英偉達正在用行動證明:它不僅是晶片巨頭,更是AI生態的締造者。
然而,面對競爭對手的追趕、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市場預期的冷靜,這家公司的未來並非坦途。
GTC大會的燈光仍然耀眼,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03/16/nvidias-ai-empire-a-look-at-its-top-startup-investments/
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news/nvidia-invested-1bn-in-ai-companies-in-2024/
https://www.wsj.com/tech/ai/nvidia-growth-ai-gtc-conference-f9f7881f?mod=tech_lead_stor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