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19775億!英偉達,重挫

作者:侃見財經
來源:侃見財經(ID:kanjiancj)

預期太高,並不是一件好事。

全球矚目之下,2月27日,英偉達釋出了2025財年第四財季報告。財報顯示,英偉達第四財季總營收為393.31億美元,同比增長78%,市場預期為382.5億美元;淨利潤為22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4億元),同比增長72%,市場預期為196.11億美元。
從全年水平來看,英偉達營收為130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20%;淨利潤為728.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98.7億元),同比增長144.89%。
對於這份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市場反饋並不算太好。次日,英偉達高開低走,截至收盤跌幅超過了8%,一夜之間市值蒸發超27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75億元。

當然,對於處於“動盪期”AI板塊而言,這一份財報,穩住了軍心。

實際上,過去的兩年OpenAI點燃了全球科技投資熱潮。在AI的風口之上,市場對於算力的需求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而這一需求,最大的受益方無疑就是賣“鏟子”的英偉達。
業績預期的增長,很快推動了公司股價的暴漲。根據統計顯示2023年至今兩年多時間,英偉達最大漲幅超過了1000%,對於一家巨無霸科技公司而言,這樣的漲幅堪稱奇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AI領域對於算力需求的逐漸釋放,英偉達業績增速的放緩,也會逐漸體現在財報當中。
另外,此次財報還有一個“小瑕疵”,就是季度毛利率有所下滑。財報顯示,該季度英偉達的毛利率為73%,同比下降3%。
對於毛利率的下滑,英偉達表示,毛利率的下降是由於更新的資料中心產品更復雜、更昂貴。
其首席財務官克萊特·克雷斯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毛利潤率將在本財年晚些時候得到改善,並恢復到70%左右的區間。
侃見財經認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英偉達的財務將會保持在一個穩定增長的狀態。此前國內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DeepSeek,的確給英偉達造成了“困擾”,引發了全球對於算力的質疑,讓英偉達一夜之間跌去5900億美元。
回過頭來看,市場開始在懷疑中糾錯,市場的擔憂並未對英偉達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認為當下需要注意的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季度財報表現的問題,而是其業績是否能夠持續兌現,未來的預期到底能有多遠。
01
AI故事遠未結束

從本季度的財報來看,全球科技巨頭對於英偉達AI晶片的需求並未減少。

微軟、Meta、亞馬遜等頭部客戶在各自的財報會議當中都提到了英偉達,並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AI資料中心的投入。
具體來看,第四財季英偉達的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為355.8億美元,同比增長93.32%,從收入結構來看,其資料中心業務是英偉達收入的核心。
第二大業務遊戲業務本季度的營收為25.44億美元,同比下降11%,而該板塊的業務是英偉達唯一下降的業務板塊。
專業視覺化業務營收為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
汽車和機器人業務營收為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03%。
從地區來看,其資料中心收入增長最快的區域是北美地區,這主要得益於Blackwell帶來的初期增長。
那麼,Blackwell這一代晶片究竟有多強?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克萊特·克雷斯披露,2025財年第四季度公司交付了110億美元的Blackwell晶片。
英偉達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已成功實現Blackwell AI超級計算機的大規模生產,預計產品上市後的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就達到數十億美元。
黃仁勳還稱,市場對Blackwell的需求是驚人的,因為推理 AI 增加了另一條縮放定律——增加用於訓練的計算可以使模型更智慧,增加用於長期思考的計算可以使答案更智慧。
在被問及DeepSeek對於英偉達的影響時,黃仁勳表示,DeepSeek-R1點燃了全球的熱情。不僅如此,他還稱這是一項出色的創新。黃仁勳認為,DeepSeek開源了一個世界級的推理AI模型,幾乎每個AI開發人員都在應用R1或思維鏈和強化學習技術來擴充套件其模型的效能。
侃見財經認為,目前全球的AI產業還在風口之上,就像黃仁勳說的那樣,推理AI和推理時間的擴充套件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對於算力的需求還在增長。
因此,克萊特·克雷斯在電話會上強調,“Blackwell的生產在多種配置下全面展開,我們正在增加供應,以迅速擴大客戶採用率。客戶正在競相擴大基礎設施規模以進行培訓。”
克萊特·克雷斯還表示,下一代尖端模型將解鎖更高級別的AI能力。藉助Blackwell,這些叢集將普遍以100000個或更多GPU開始。多個此類規模的基礎設施已經開始出貨。
由此可見,隨著全球科技領域對於AI算力需求的增長,我們認為,短時間英偉達的業績還將保持增長態勢,中長期來看,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還是一個未知數。
02
市場怎麼看?
對於股價高企的英偉達而言,如果業績不及預期,很容易對股價造成較大的衝擊。
此前,金融分析公司S3Partners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偉達近期股價波動使其空頭頭寸成為最大科技重磅股票中風險最高的,超過了特斯拉。
上個月,投資者擔心由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支援的低成本人工智慧模式的出現會威脅到英偉達的主導地位,引發了科技股大跌,導致英偉達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S3Partners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賣空者並未對英偉達股價下挫15%做出反應,打破了歷史相關性。
eMarketer 技術分析師Jacob Bourne表示,Blackwell 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證明了英偉達的領先地位,而市場正在代理式AI和物理 AI方面不斷擴張。短期波動仍將存在,但英偉達的市場主導地位仍然無與倫比。
SLC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Dec Mullarkey表示,DeepSeek的威脅或干擾並未明顯影響 Blackwell的晶片需求或資料中心收入,英偉達的收益雖然不是井噴式增長,但也沒有顯示出任何明顯的弱點。
IG分析師Jun Rong Yeap表示,財報的波動性遠低於預期,賣家可能會對其毛利率略有下降感到不滿,但注意到這源於較新的資料中心產品最終有利於長期增長。
Parnassus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Krishna Chintalapalli表示,英偉達的業績表現穩健,這將把圍繞AI熱潮的一些重大問題推遲三到六個月。他還表示,“支出的可持續性、大語言模型(LLM)貨幣化、企業採用率等問題依然存在。雖然這些都在推進,但我們仍處於早期階段。”
Circle Squared分析師Jeff Sica則表示,客戶集中度風險、Blackwell量產的良率困境,疊加DeepSeek的技術顛覆,已讓英偉達的市盈率顯得搖搖欲墜。
段永平此前也曾表示,英偉達很難看懂的並不是短期的增長,而是長期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10年後的英偉達肯定還在,但還是目前的市場地位嗎?
英偉達業績公佈之後,段永平表示,儘管沒完全看懂英偉達,但我還是準備開始賣點英偉達的put了,AI值得關注,英偉達其實是個很不錯的公司。
Summit Insights則將英偉達評級由“買進”下調至“持有”。截至最新收盤,英偉達市值為2.9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3萬億。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選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