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11月21日報道,今日,英偉達公佈最新季財報。英偉達CFO科萊特·克雷斯在電話會議上透露說,其最新季度在中國的資料中心收入環比增長,但仍遠低於出口管制實施前的水平,預計中國市場未來仍將保持非常有競爭力,英偉達將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繼續遵守出口管制。

在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業績再度超出華爾街預測:收入為3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41億元),飆漲94%,環比增長17%;淨利潤達1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97億元),同比增長109%,環比增長16%。然而在盤後交易中,其股價下跌約2.5%。

最新季度,其資料中心收入達3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環比增長17%;遊戲收入達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14%。
從地區分佈來看,美國、新加坡、中國是英偉達第三季度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美國貢獻了148億美元收入,中國內地收入為54億美元,中國臺灣地區收入接近52億美元。

受美國政府去年頒佈的新規影響,英偉達的多款高階產品向中國出口受限。在最新財務報表中,英偉達提到截至目前還未收到將受限制產品運往中國的許可證,據其瞭解,合作伙伴和客戶也沒有收到運輸這些受限制產品的許可證。

英偉達推出了專為中國設計的不需要出口管制許可證的新產品。其在中國的資料中心收入在第三季度連續增長,但資料中心收入佔比仍低於2023年10月實施出口管制前的水平。
英偉達在財務報表中寫道,越來越多的經濟制裁和出口管制已影響並可能在未來影響對其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擾亂大部分產品的供應和分銷鏈,對業務和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英偉達會應客戶所需尋求許可證,但頒證過程非常耗時,也不能保證會收到許可證。許可過程會使英偉達的售前和售後技術支援工作更加繁瑣和不確定,並鼓勵中國客戶尋求其產品的替代品。
這家晶片巨頭正受到反壟斷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
根據財務報表,該公司收到了來自歐盟、美國、英國、中國和韓國監管機構的資訊要求,內容涉及GPU和其他產品的銷售、分配供應、基礎模型以及與開發基礎模型的公司的投資、合作伙伴關係和其他協議等,預計未來會收到更多資訊要求。
在財報電話會議期間,聊到美國政府換屆影響時,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告訴分析師:“無論新政府做出什麼決定,我們當然會支援。這是我們的最高使命。然後,盡我們所能,一如既往。因此,我們必須同時也將完全遵守隨之而來的任何法規,盡我們最大的能力支援我們的客戶,在市場上競爭。”
已在股市登頂的英偉達,依然面臨著風雨交加的前路。
一年前,英偉達的市值還只是1.2萬億美元。今年以來,它不斷創造股市神話,股價今年已上漲逾190%,市值2月突破2萬億美元、6月突破3萬億美元、本月重奪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位。英偉達還取代矽谷晶片巨頭英特爾,成為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
截至最新收盤時間,其市值在2024年已經增加2.38萬億美元。這一數值超過了美股第四大上市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當前的總市值。英偉達最新市值為3.58億美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英偉達在AI晶片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80%。毫無疑問,在可預見的未來,市場對英偉達晶片的需求仍將強勁。
對於近期業界熱烈爭論的大語言模型Scaling Law停滯話題,黃仁勳也分享了觀點:“我們的基礎模型預訓練scaling完好無損,而且還在繼續。如你所知,這是一條經驗定律,而不是基本物理定律。但有證據表明,它繼續擴充套件。”
黃仁勳認為三種scaling方法都很重要:預訓練、後訓練、推理時間(測試時間)。這些趨勢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
他提到上一代基礎模型末尾約有10萬塊Hopper,下一代模型起始數量是10萬塊Blackwell。得益於scaling趨勢,需求很大。
黃仁勳強調說英偉達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推理平臺,安裝基礎非常龐大,並看到推理需求上升,AI原生公司數量不斷增長,企業採用AI已成為最新潮流。
近年隨著AI時代到來,英偉達的定位也發生了轉變。克雷斯在電話會議中稱英偉達是一家“資料中心規模的AI基礎設施公司”。
據她分享,英偉達在第三季度向客戶交付了13000個GPU樣品,其中包括向OpenAI交付的首批Blackwell DGX工程樣品。英偉達預計AI Enterprise全年收入將同比增長2倍以上。
克雷斯談道,英偉達Hopper產品需求異常旺盛,H200銷量連續大幅增長至數十億美元,創下英偉達歷史上最快的產品增長。英偉達將在第四季度繼續銷售Hopper,其中涵蓋了包括可能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產品。黃仁勳也談到Hopper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到明年。
對於上一季度發財報時披露的Blackwell晶片工程問題,在最新電話會議中,克雷斯透露說,英偉達已完成對Blackwell設計的調整,提高了製造產量,預計Blackwell將於本季度開始生產、收入有望超過之前預測的數十億美元。
黃仁勳補充說,上個季度Blackwell的出貨量是零,本季度Blackwell系統的總出貨以數十億計,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
當被問到英偉達計劃明年推出Blackwell Ultra、後年過渡到Rubin架構的路線圖問題,黃仁勳回覆道,目前英偉達在Blackwell爬坡方面處於良好狀態,英偉達制定了並希望繼續推進年度路線圖,透過這樣做提高了平臺的效能,同時正在降低訓練和推理成本,使AI更容易獲得。
“由於我們的每瓦效能比任何其他產品都好,我們為客戶創造了最大的收入。因此,這種年度節奏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有意繼續這樣做。據我所知,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黃仁勳說。
短期內,產量提升將給英偉達的毛利率帶來壓力。隨著Blackwell的產能提升,英偉達預計毛利率將降至70%出頭。待全面產能提升後,預計Blackwell的毛利率能夠增至75%左右。
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中總結說,英偉達業務的巨大增長是由兩大基本趨勢推動的:
一是計算堆疊正經歷重塑,從在CPU上執行程式碼轉向在GPU上處理神經網路,價值1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正在為軟體2.0重建,軟體2.0應用機器學習來生產AI。
二是AI時代已經全面到來,生成式AI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軟體功能,而是一個擁有製造數字智慧的AI工廠的新行業,這是一場可以創造數萬億美元AI產業的新工業革命。
在他看來,英偉達的專業知識、規模和提供全棧和全基礎設施的能力,使其能服務於未來數萬億美元的AI和機器人機遇,從每個超大規模雲、企業私有云到主權區域AI雲,從本地到工業邊緣和機器人。
財報公佈後英偉達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業績預測未達到一些投資者的預期。
英偉達預計營收增幅將達到七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對第四財季收入的預測是375億美元、上下浮動2%,並稱供應鏈限制將導致Blackwell晶片在2026財年幾個季度內供不應求。
在遊戲方面,儘管第三季度的銷售量強勁,但由於供應限制,英偉達預計其第四季度收入將環比下降。
分析師預估,英偉達截至2025年1月的財年收入,將達到這家公司2024財年收入的2倍多、2023財年收入的4倍多。


科普影片
2024年,AI步入推理時代,能耗成為算力效能破局的關鍵因素。聯想集團釋出《Game of AI》系列科普影片第二集《資料中心:如何與世界交換算力》,揭開了資料中心百年曆史中明暗交織的角逐畫卷。聯想集團不斷引領液冷技術向前,持續推動資料中心架構的革新,促進算力在各行各業的持續發展,助力加速進入人本智慧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