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特斯拉官方
作者 | 伍文靚
編輯 | 蘇鵬
這應該是汽車界近五年來最期待的一次釋出會——儘管它已跳票多次,並且在釋出會當天延誤了近1個多小時才正式開始,結束也十分草率。
好吧,Better Later Than Never。
在長達52分鐘的科幻動畫及電子配樂先導片之後,埃隆·馬斯克終於現身在洛杉磯華納兄弟工作室,並乘坐特斯拉Robotaxi而來,主持了這場被調侃為「載入史冊」的新品釋出會。
自2019年以來,埃隆·馬斯克就信誓旦旦聲稱要打造Robotaxi。現在,這一藍圖終於照進現實。
正如之前外界預測的那樣,短短20分鐘的釋出會裡,我們看到了名為「Cybercab」的Robotaxi問世以及車隊體驗展示,Optimus機器人和Robovan自動駕駛小巴新品也一起亮相。
其中,「Cybercab」無疑是本次釋出會的重頭戲,它是特斯拉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全新車型,其造型設計極具顛覆性和科技感:
一款雙門、雙座,具有稜角分明的邊緣和不鏽鋼飾面,風格類似Cybertruck的緊湊車型,車內沒有方向盤也沒有踏板。
更重要的是,Cybercab的製造成本最低可達2萬美元左右,使用成本0.2美元/英里。
在此之前的宣傳中,特斯拉官方劇透了本次釋出會的主題,We, Robot(我們,機器人),致敬阿西莫夫的名作 I, Robot(《我,機器人》,同名威爾史密斯電影《機械公敵》)。
有意思的是,本次釋出會的選址也別出心裁。華納兄弟工作室,見證過一眾影視大作的誕生,《蝙蝠俠》《哈利波特》等都曾在此佈景。
這一切的背後似乎都在強化埃隆·馬斯克的觀點,“特斯拉不止是一家電動汽車公司,而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
由於近些年量產車產品缺乏重大更新,Robotaxi產品也一再跳票,特斯拉在不少投資者的眼裡,正在“淪為平平無奇的汽車製造商”。
2021年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釋出(後被證實是由人類扮演)更是被外媒以「臭名昭著的失敗」表達不滿,市場當時也報以16%的股價跌幅。
自埃隆·馬斯克今年4月宣佈Robotaxi Day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已上漲50%左右。
然而,本次釋出會結束之後,特斯拉的股價衝高後又下跌。
至少從2019年4月開始,埃隆·馬斯克一直在談論關於Robotaxi的暢想。
當時正值自動駕駛泡沫快速增長的時期,在他的規劃中,一支自動駕駛特斯拉車隊,可以在車主不需要時進行自主運轉。
儘管特拉斯Robotaxi落地的時間表一直往後拖,但好在今天有了進展。
關於Robotaxi「Cybercab」的命名,字首Cyber似乎證實了《埃隆·馬斯克傳》中透露的設計理念:主打賽博朋克風格,比如雙門、雙座,稜角分明邊緣、不鏽鋼飾面、無方向盤和踏板,並且將完全由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軟體進行驅動。
根據埃隆·馬斯克的介紹,普通車輛的使用時間,每週只有10-100小時,大部分時間車輛閒置在家。而Robotaxi的使用率將提高5-10倍,最高達到500-600小時。
此外,他將Robotaxi定義為個性化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會為特斯拉帶來新的商業創收方式。
得益於Model 3和Model Y的規模量產經驗,Cybercab的製造成本可以低至2-3萬美元,比許多家用汽車更低;其使用成本最低可以做到0.2美元/英里,大大低於目前網約車的費用。
隨著FSD的不斷迭代,Cybercab的自動駕駛安全性還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埃隆·馬斯克的規劃,特斯拉將在明年於德州和加州推送完全無人駕駛技術,Cybercab也將很快投產,預計2026年大規模鋪開。特斯拉未來還將推出Cybercab 2。
除了Cybercab,特斯拉Robotaxi的車隊裡還可能會包括全自動駕駛功能的Model 3/Y/S/X。
不過,Cybercab的大規模上路可能會受到政府的限制,美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FMVSS)要求汽車採用基本人工控制裝置,例如方向盤、踏板、側視鏡。由於監管不確定性,通用汽車已經放下了對Robotaxi的執念。
目前特斯拉還沒獲FMVSS豁免權。埃隆·馬斯克稱,他們會積極與美國政府去溝通相關事宜。
在Robotaxi之外,Robovan自動駕駛小巴也得到了亮相,其使用成本可降至5-10美分/英里,每次最多可載20人。
可以看到,特斯拉正在將自己的技術優勢複用到多個領域,從而坐實「AI科技公司」的稱號。
另外,自Optimus人形機器人釋出以來,特斯拉幾乎從沒有公開披露其進展。埃隆·馬斯克也在本次釋出會上表示,只要能解決80%的數字智慧風險,就能實現Optimus大規模部署,售價只要3萬元左右。
很多人對這場釋出會的感受就是——略微有點趕鴨子上架。
相比起許多自動駕駛玩家,特斯拉的Robotaxi可以說是姍姍來遲。無論是從市場環境、公司階段,還是投資人預期的角度,留給它的時間都不多了。
經過多年的耕耘,谷歌投資的Waymo,國內的百度Apollo,還有一眾明星獨角獸公司的自動駕駛市場格局已經趨於穩定。
先不說國內,以特斯拉的老家為例,Waymo目前每週的付費訂單已超10萬單,而且這個數字正在飛速增長,5個月前這個規模還只有一半。
有外媒預測,如果保持這個速度擴張,Waymo每週的付費服務到明年底就能突破100萬次,收入或將超過10億美元。
這些資料不僅代表著商業收入,它還從側面印證了Waymo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使用者對Waymo的認可,以及Waymo與監管機構的友好關係。如前所言,特斯拉在政府側還有很多功課要做,這是大規模商用的前提。
另外,背靠大樹的Waymo有著強大的資金支援,谷歌新一輪50億美金的注資正在路上,這可以幫助Waymo繼續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上加大投入。
截止目前,Waymo已經在美國多個城市開展Robotaxi商業運營。相比之下,特斯拉Robotaxi的落地迫在眉睫。
縱觀國內車市的價格戰就可知這一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只靠賣車盈利,特斯拉的發展也許很快就會遇到瓶頸。
與此同時,隨著AI技術的迭代,車輛已經能夠透過自主學習來應對各種狀況。
以前,自動駕駛車輛需要依賴程式設計師提前寫入大量的規則,才能處理不同的駕駛情況。據瞭解,FSD V12版本透過端到端模型,直接原來需要30萬行程式碼的程式縮減到現在的2000行左右。
核心技術的迭代和發展將公司,促使公司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產品矩陣也需要進行長期戰略佈局。
無論如何,投資者也迫切希望看到特斯拉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尤其是其Robotaxi、Optimus的最新進展。這些將對特斯拉的股價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也許,特斯拉的高估值為埃隆·馬斯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必須持續證明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才能支撐其遠超其他科技巨頭的遠期市盈率。
總之,今天CyberCab的釋出會環節儘管只有20分鐘,但其對於特斯拉的戰略意義,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多。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