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批覆:同意!

據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1月12日訊息,
近日,
廣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

《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2021—2035年)》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


(2021—2035年)》

(以下統稱《專項規劃》)。

根據批覆,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按照《專項規劃》確定的目標和時序,分割槽引導、分類施策,積極穩步高質量推進廣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

落實城市發展戰略,持續最佳化城市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強化廣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中的生態環境修復和歷史文化保護,

切實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完善市政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配置,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推進社會綜合治理。


此外,還將強化規劃實施管理,確保《專項規劃》策略措施落實到位。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強化政府對土地開發一級市場的管理,用好用足土地政策,成片連片實施更新改造,提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
《專項規劃》都有哪些亮點?

小編馬上帶你瞭解


↓↓
推進155平方公里城中村改造
《專項規劃》提出,至2035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透過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種方式並舉,推動低效存量土地的盤活再利用。
分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專項規劃》統籌新增用地與存量用地資源配置,規劃至2025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1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70平方公里)。
至2030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2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20平方公里)。
至2035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透過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種方式並舉,推動低效存量土地的盤活再利用。


分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示意圖

《專項規劃》明確專案正負面清單,優先推進涉及“十四五”規劃近期發展重點、歷史文化保護、戰略發展區域、重點功能片區、樞紐門戶、交通幹道等的城市更新專案,定時間表、路線圖,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確專案推進時序安排,

避免短時間內大拆大建和“運動式”更新。

《專項規劃》明確,至2035年擬推進的舊村莊舊城鎮全面改造與混合改造專案291個。


其中:舊村莊全面改造專案252個(含城中村專案150個)、舊村莊混合改造專案24個(含城中村專案15個),“拆、治、興”並舉推動改造;舊城混合改造專案15個,綜合運用“留、改、拆”方式推進。
鼓勵未納入全面改造和混合改造的舊村莊(城中村)以及老舊城區推進微改造,鼓勵城鎮開發邊界以外地區推進鄉村整治提升。


全市城市更新規模分解示意圖
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
《專項規劃》建立“單元+地塊”詳細規劃分層編制和分級審批管控體系,探索完善規劃管理機制體制。
用好用足城市更新土地政策,探索透過整合歸宗、置換收購、儲改結合等多種組合方式實施連片更新。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用地管理,增存聯動,以增量撬動存量,多途徑解決城市更新中用地指標缺口問題。
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切實發揮政府在改造中的主導作用,強化對土地開發一級市場的管理。
提出最佳化成本核算與徵拆標準,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拓寬城中村改造資金支援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難題,提升改造效率。
協同促進歷史生態保護
《專項規劃》堅持歷史文化保護優先,積極保護廣州歷史城區,延續城市傳統中軸線和傳統街巷風貌。
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以“繡花功夫”促進活化利用。
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保持建築、村落以及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形態和內在關係,在風格、色彩、體量、高度和空間環境等方面實現新舊融合。
保護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不破壞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樹和有鄉土特點的現有樹木。

《專項規劃》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提出城市更新要順應市域山水格局,保護山體、水系等自然生態環境。
來源:廣州日報
更多灣區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