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鷺片區更新規劃
正式公佈實施!
這一片區將有大變化
近日,《海珠區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城市更新單元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正式公佈實施。根據規劃,改造範圍內規劃總計容建築面積為377.98萬平方米(含政府統籌計容建築面積10.38萬平方米),調整後較現行控規增加214.34萬平方米。

計容面積較現行控規
增加214.34萬平方米
本次規劃為康鷺片區設定的發展定位是: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佈局“都市智紡+城央科創+活力消費”三大功能。
-
片區重點圍繞“時尚提質”與“科創匯入”實現雙輪驅動,透過數字貿易、設計研發、時尚總部、都市工業推進商圈轉型升級,透過打造創新綜合樓宇推動產學研落地轉化應用。

康樂湧公園效果圖
改造範圍內規劃總計容建築面積為377.98萬平方米(含政府統籌計容建築面積10.38萬平方米),調整後較現行控規增加214.34萬平方米。
改造範圍內共配置面向居住類公共設施309處,產業類公共設施按產業片區建築面積不少於6%配置,具體可結合專案實際確定。
同步實施多個交通專案
最大限度減輕區域交通壓力
道路交通方面,對道路紅線寬度及線位進行調整。
-
其中,道路線位調整14條,新增2條支路,取消1條支路。調整後更新單元內道路密度由現行控規的11.31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11.61公里/平方公里。

疊景路商業辦公地塊效果圖
最終公佈的規劃強調,專案建設與區域交通設施建設協同,由海珠區政府、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同步有序推進:
-
南泰路(廣州大道南-曉港東二馬路)、逸景路(瑞康路-工業大道中)、規劃橫一路(廣州大道南-東曉南路)、疊景路(芳盛街-東曉南路)、瑞紡路(新港西路-新滘西路)、華盛南路(新滘西路-逸景路和疊景路-新港西路)、規劃縱一路(新港西路-新滘西路)、東曉南路-南泰路節點南泰路隧道、南泰路-瑞康路節點南泰路隧道、南泰路-華盛南路節點南泰路隧道、東曉南路-逸景路節點逸景路隧道、廣州大道南快捷化改造涉及逸景路和南泰路立交節點、東曉南高架規劃駛入和駛出匝道與專案同步建設實施,最大限度減輕區域交通壓力。
鼓勵地下空間
整體連通、高效使用
此外,在保障市政管線不受影響、保障消防安全的前提下,規劃提出,同權屬單位的地下空間可採取跨越城市道路整體聯通建設的方式開發。
綜合考慮道路、綠地的功能與使用需求(如市政管網敷設情況及深度、相容軌道或公服功能的需要),透過地下空間專項論證,整體統籌佈局停車、裝置及通道等功能,實現地下空間整體連通、高效使用。
除了上述地區
廣州未來有四大片區
將進行改造
由灣仔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


▼
一是“站、城、產、居”一體化地區,近期重點為站北軸線周邊及環市路/內環路沿線等重要城市介面、現狀用地低效、實施可行性較高的地塊;
片區如何更新?
打破站與城的分割 實現站城融合
“大灣區中心站”為核心
形成三大圈層
打破站與城的分割
實現站城融合
具體規劃內容
↓↓↓
(上下滑動即可查)
▼
實現站城融合
▼
控制三類視線廊道
並最佳化重要入城通道城市介面
▼
實現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廣州火車站如何改造?
延續廣州站情感記憶
打造灣區文化客廳
廣州火車站1974年建成投用
至今已有半個世紀
其是廣州地標
更是改革開放的地標
本次規劃提出
延續廣州站情感記憶
打造以廣州站為核心的灣區文化客廳
具體規劃內容
↓↓↓
以廣州站樞紐為核心,圍繞包括友誼劇院、流花賓館、郵政大院、站北廣場、三元里抗英鬥爭紀念公園、三元里古廟、飛翔公園等在內,規劃新建多處文化及藝術空間場所,將廣州站片區打造成為一片有文化、有傳承、有故事、有底蘊的區域。


瑤臺村社群廣場規劃效果圖
對於廣州站本體將如何進行高鐵化改造,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廣州市正在與廣鐵集團同步謀劃廣州站本體提升改造方案。
本次規劃,在“站、城、產、居”一體化地區範圍內,結合廣州站本體、配套交通一體化設施(綜合體)、樞紐綜合開發紅線範圍以及鐵路線、城市道路等因素,劃定“樞紐單元”,樞紐單元範圍可滿足未來廣州站改造及配套建設用地需求,同時預留交通空間,下一步廣州站的老站房改造提升設計,將結合樞紐改擴建相關要求具體開展。
(上下滑動即可檢視)
當前,海珠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堅持“拆、治、興”並舉,以康鷺片區為重點,加速推進城中村綜合改造提升工程,開展城中村更新改造、人居環境治理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和梯度有序轉移行動,引導推動村內產業升級涅槃,為全市城中村改造探路先行,以城中村綜合改造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
廣州新中軸線依然在伴隨城市生長,在海珠,廣州塔旅遊區、閱江路濱江段等高品質空間將著重突出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廣州塔廣場預計於2024年年底開業,屆時,在廣州新中軸線商圈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地標,彌補廣州塔商圈及其周邊住宅的消費需求。
廣州塔廣場將打造城市文化客廳,以立體式商業空間、天街商業景觀和多層次交通流線,開啟廣州塔商圈新體驗,吸引首店、潮奢品牌入駐商圈。

閱江路(廣州塔—華南快速)濱江段則主打景觀環境提升,專案以“珠聯碧合,躍動廣心”為主題,提升濱江段空間品質,助力琶醍繽紛水岸空間建設,解決沿岸慢行步道斷點等問題,為市民營造濱江遊憩觀賞的新景觀帶。同時,專案將連線新中軸線大型文化設施,形成世界級濱水城市客廳。
根據規劃
白雲區以廣州在羅衝圍片區
推進“統籌做地”模式為契機
未來將在該片區重點打造灣區新岸
華為科創引擎吸引企業集聚
廣州食材之都
推動商業展貿數字化轉型升級
廣州時尚之都
面向國際引領潮流風向
廣州白雲站
進行軌道樞紐綜合開發
大規模城市更新改造
助推區域加速裂變釋能
屆時
灣區新岸(羅衝圍)片區
有望成為白雲區乃至廣州市
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熱點區域
也將打造為“第二個珠江新城”
其具體規劃如下
↓↓↓
灣區新岸(羅衝圍)片區

片區簡介


該片區是廣州市首批4個重點片區做地試點專案之一,西臨珠江西航道,背靠廣州白雲站,北承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南接白鵝潭商務區,貫通廣州西部科創商貿走廊,規劃範圍約22.8平方公里。


規劃定位


灣區新岸以“灣區活力新水岸·科創商貿未來城”為發展定位,首期啟動松溪片區、白雲站西(潭村)片區,以華為廣州研發中心進駐為契機,以數字化建設全覆蓋,全面帶動片區產業轉型升級及城市空間提升,未來該片區將打造成智慧汽車及自動駕駛產業集聚地。
精細化設計珠江江岸,喚醒百年工業文化長廊,構築縱橫級天際線,塑造世界級濱江名片,未來最大限度構建綠色江岸,全過程建設美麗西岸。


▲ 灣區新岸專案效果圖

未來規劃


目前灣區新岸(羅衝圍)片區做地主體已確定,已劃定首期做地範圍,計劃先行啟動松溪片區、白雲站西(潭村)片區,並根據首期做地範圍,制定近期實施計劃。
在灣區新岸發展數字經濟之外,羅衝圍片區的改造還將帶動廣州食材之都、廣州時尚之都的迅速崛起。
產業規劃
-
9月,華為廣州研發中心專案將投入使用。藉助華為廣州研發中心的虹吸效應,吸引同類型及上下游中小企業集聚,帶動片區產業發展,實現以無人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科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輔以時尚創意、科技服務、節能環保、商務服務等潛力產業,推動西航道高階創新產業要素資源匯聚。

-
依託羅衝圍片區改造,白雲區將推動廣州食材之都實現現代服務業發展升級、科技與商貿相融合,實現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科技化、智慧化轉型,向生產服務、生活服務延伸;在空間上,將以更新改造、土地置換、用地集約節約等土地開發模式,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 廣州食材之都電商一體交易中心專案效果圖
-
廣州時尚之都以服裝、皮具、化妝品等為主導產業方向,以研發設計、展貿、體驗、個性定製等高階環節為價值導向,定位為大灣區國際時尚產業集聚區,打造時尚企業總部基地、國際潮流釋出中心、亞洲消費體驗中心。
-
未來,依託廣州白雲站的開通運營以及羅衝圍片區的改造,廣州時尚之都將謀劃近千畝產業用地,形成約280萬平方米產業建設量,吸引IT行業龍頭、時尚產業巨頭入駐,打造面向國際的時尚商品商貿基地、產業交流平臺和創新創業基地。

▲ 廣州時尚之都專案效果圖
交通網路
-
珠江西航道、石井河、增槎路與107國道、東風路、環市路相連,許廣高速、廣佛高速、環城高速在境內經過;
-
地鐵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在松洲段有槎頭站、西洲站、松溪站、羅衝圍站4個站點,目前已完成站場建築建設工作。

-
白雲區將在灣區新岸構建“15橫10縱”高效、高密、暢達的道路交通網路;
-
推進沉香通道、廣佛大橋二期等3條區域通道建設,強化廣佛交通聯絡;
-
構建“4線13站”的軌道交通網路,大大提升片區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
明確客貨運通道,實現交通組織分離。
-
五年內,在片區內建設超過20條區域級道路,形成外通內聯、高效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
城市功能
-
灣區新岸預計將實現14條城中村、39箇舊廠的改造升級,打破國有用地與集體用地邊界,統籌開發利用,最佳化片區整體空間和產業佈局規劃。
-
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引入多元社群配套,提升智慧服務水平,打造生態友好、產城融合的智慧未來社群,建設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面激發城市活力。
濱江風貌
-
《白雲區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提出,要以賡續歷史文化、保育生態本底、推動區域科創協同為導向,塑造白雲濱江品牌;開啟濱江空間,劃定70—400米的開闊型濱水公共空間,分北、中、南三段有序推進空間騰挪,實現還江於民、還綠於民、還岸線於民。
-
白雲區計劃貫通濱江沿線斷點,最佳化濱水駁岸,增加綠化和文化體驗場所,形成豐富多元的濱水生活帶,實現濱江貫通,塑造高質量活力水岸,煥發產城融合新活力。
(上下滑動即可瀏覽)
廣州將出臺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
推進建設琶洲智數創新區
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
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和環中大
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
環五山創新策源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被三次高頻“點名”
涉科技成果轉化、城市更新、
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
這也意味著,被寄予厚望的環五山創新策源區也將迎來新進展。在環五山創新策源區,2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包含4所“雙一流”高校、32家高校科研院所,1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52家眾創空間、孵化器承載了6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國家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超141家,具有創新策源的資源稟賦和創新能力。

圖源:圖蟲創意
2023年10月4日,《天河區環五山創新策源區更新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從軟體、硬體、公服配套三大方面細化任務,推進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建設,將環五山創新策源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全過程創新生態圈。
接下來,天河將圍繞“環五山創新策源區”,重點在軟環境實施包括支援創新聯合體、深化揭榜掛帥機制、打造成果轉化平臺等六大舉措。
廣州將有眾多新變化
快快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吧~
來源:灣區粵精彩綜合
廣州日報、中國廣州釋出
羊城晚報、廣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