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康鷺片區,改造方案定了!明年,廣州將重點推進四大片區改造!

作為全國著名紡織產業中心
廣州海珠康鷺片區更新改造
一直備受關注
2023年12月20日
《海珠區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
城市更新單元詳細規劃》
經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
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16次會議審議透過
為康鷺片區更新改造按下“加速鍵”


記者從會議獲悉,康鷺片區改造計劃分四期進行,預計用10年時間完成改造。片區發展定位是: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佈局“都市智紡+城央科創+活力消費”三大功能。
打造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
為系統解決城中村環境、安全、產業、空間等系列問題,廣州市、區兩級政府全面加速推進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城中村改造工作,消除安全隱患、改善人居環境、補齊公服設施短板,促進中大紡織商圈產業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


康鷺片區改造效果圖
專案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中部,北至新港西路,毗鄰中山大學,南臨新滘西路,東至廣州大道南,西至瑞康路,改造範圍用地面積為110.17公頃。專案的有序實施將提升片區綜合服務能力,撬動海珠區中部發展。


康鷺片區位置圖
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
專案為統籌解決鳳和片區所在的中大紡織商圈產業的“留”和“轉”問題,確保優質企業就地升級,延續產業優勢和經濟活力,透過“保留部分關鍵生產環節、分類施策重組企業結構、打造數字供應鏈平臺、品牌集聚設計孵化”四大策略,佈局“都市智紡+城央科創+活力消費”三大功能,於南泰路-疊景路沿線佈局產業地塊,形成高品質、集聚化的產業走廊。
中大紡織商圈是珠三角龐大的紡織服裝產業最重要的面輔料供應基地,在業界享有“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的美譽。
首次在城中村改造中提出配置綜合產業用地,為優質企業就地升級提供了產業載體保障。


共設定公共服務設施309處
完善服務配套,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透過本次改造,將達到人口疏解的目的,預計居住人口將從目前的13萬人疏散到7萬人左右。
改造後宜人的公共空間
專案按照總人口要求,共設定公共服務設施309處,其中市區統籌級設施13處,街道級配套設施34處,居委級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262處,計容建築面積25.44萬平方米,配置了學校、養老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文化站、變電站、垃圾壓縮站、環衛停車場等公益性設施,公服設施建設量佔居住總建設量比例11%;公服市政、道路交通、綠地用地佔改造範圍總用地面積的55%,提升片區公共服務水平。
聯通藍綠空間,提升人居環境
專案基於生態本底,聯通藍綠空間,重塑城市文脈,提升人居環境。
一是營造開放共享的無界慢網,以康樂湧等水系和林蔭道為脈絡,串聯公共空間,構建暢通的空間網路,讓居民在城市中自由漫步,享受寧靜與繁華。
二是重塑新舊融合的城市文脈,結合藍綠軸脈和歷史文脈,規劃祠堂叢集空間,連同區域的純陽觀、輕紡城等新舊文化節點,打造串聯古今的文化走廊,展現龍舟文化、宗親文化和現代時尚文化的魅力。
11月24日,康鷺新招工廣場航拍。招工廣場之變,是康鷺片區綜合整治提升的一個縮影,也是人居環境實現看得見的最佳化。

明年,廣州將重點推進四大片區改造!

“村”的蝶變,成就了“城”的發展
廣州今年大步推進的城中村改造
亮出最新成績單
明確了2024年
廣州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
資料圖/廣州日報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搭乘國家鼓勵政策的東風,2023年廣州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並以提質增效為長遠目標,對改造專案實施全週期管理。


黃埔文衝街道幸福裡

成績單
廣州今年大步推進的城中村改造
亮出最新成績單
  • 全市新批覆改造專案13個,12個專案迎來新開工;
  • 率先推動“依法徵收,淨地出讓”新改造模式的四大重點片區,已基本完成啟動區前期工作;
  • 城中村改造將承擔起更多社會功能,特別是住房保障
資料圖/廣州日報
今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邁出了更大步伐:自年初首批城中村改造專案開工活動以來,全市新批覆文衝東、廟頭村、湖中村等城中村改造專案13個,里仁洞村、車陂村、火村二期等改造專案先後取得新進展,2023年共有12個城中村改造專案迎來新開工。城中村改造將有效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相關上下游領域實現增長。
面對城中村改造,廣州拿出了一線城市應有的擔當作為,迅速響應國家對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部署,一方面積極探索著可複製推廣的改造路徑,另一方面積極穩妥推進專案實踐,靈活落地“一村一策”機制,力爭為全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貢獻廣州智慧。
白雲區黃邊設計之都
新亮點
城中村改造將承擔更多
住房保障功能
當前,廣州充分分析研判新一輪城中村改造趨勢、特點,研究起草了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力求透過推動城中村改造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以解決社會資源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直以來,廣州城中村改造注重公益優先原則,在專案改造時序上明確要求優先建設民生類、公益類專案,堅持改善民生的正向最佳化,讓新社群自我“造血”,為村民留住鄉愁。廣州城中村改造以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規劃新建村民安置房23萬套,公建配套384萬平方米,保護修繕文物古蹟和歷史建築489處,透過發揮改造的“木桶效應”,加快實現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
資料圖/廣州日報
廣州今年在政策中更加凸顯城中村改造的社會效益。如在新制訂的“三舊”改造實施辦法中,特別增加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綠色發展、綠化保護等專項條款等。對照住建部最新要求,接下來,廣州還將以拆除新建、拆整結合和整治提升三種方式,對全市城中村進行分類改造,最佳化人居環境,補足基礎設施短板。
當前,國家力推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未來的城中村改造也將承擔起更多社會功能,特別是住房保障功能,提供人人住有宜居的城中家,為廣州持久保持人口紅利作出貢獻。
白雲區黃邊設計之都
全國首個
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規條例
城中村改造是綜合性、複雜性的民生工程,廣州始終堅持系統思維,高位推動各項工作落地實施,在制度設計、政策優惠和融資保障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城中村改造工作落地見效保駕護航。
近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正式面向社會徵詢意見,這是廣州市首次針對城中村改造進行的立法工作,也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針對當前城中村改造工作新趨勢,目前,廣州正在制定多項相關配套政策,已在6個方面形成政策供給:包括土地管理、產業發展、資金支援、保障房籌集、安置房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
同時,相關部門出臺了“依法徵收、淨地出讓”新模式工作指引、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指引檔案、最佳化城中村改造審批流程等檔案,全面保障城中村改造的社會公益性。
南沙區東灣村東灣小學
四大重點片區
已基本完成啟動區前期工作
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城市更新領域提出四大重點片區連片提升的改造新模式,包括廣州火車站片區、新中軸海珠片區、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羅衝圍片區等。上述片區將率先推動“依法徵收,淨地出讓”新改造做法,打造新模式樣板專案。
目前,四大重點片區已基本完成啟動區前期工作,相繼開展基礎資料調查和改造方案稽核工作。廣州將緊抓“立項、資金、用地”三大核心要素,把徵地拆遷、安置房、公建配套設施等建設內容梳理成專案清單,按照基本建設程式,採取聯審決策和聯合審批方式加速專案落地,形成“先謀後動、動則必快、動則必成”的工作態勢。
今年,在國家大力支援城中村改造的利好環境下,廣州緊抓政策紅利期著力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對廣州城中村改造在融資優惠政策、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借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領域的支援,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改造,破解城中村改造資金瓶頸。

資料圖/廣州白雲釋出
2024年
2024年廣州城市更新的
重點任務
  • 重點推進廣州新中軸(海珠)、廣州火車站、羅衝圍、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四大片區改造,實現首期專案開工建設。
  • 實施2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成片連片高質量品質提升示範區建設。
  • 推進50多箇舊廠“工改工”微改造專案,打造產業叢集

資料圖/南方+


來源 | 廣州日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南方+
更多灣區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