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獵德大橋,連線天河區與海珠區。(視覺中國 / 圖)
全文共1476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
“賣一買一、租一買一”,有利於推動改善型需求適時入市,也符合中心區改善型需求佔比大的特徵。
-
市場情緒和信心得到提振,才能讓城中村改造推進和提速。
文|南方週末記者 封聰穎
責任編輯|馮葉
2024年1月27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釋出《關於進一步最佳化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自當日起,廣州放開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購。
根據此前的規定,廣州市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鍾落潭鎮)、南沙等區域為住房限購區域。
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同日釋出對《通知》的解讀,居民家庭和個人(不區分是否為本市戶籍,下同),新購買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下同)住房(包括新建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不納入限購範圍;名下已有的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以上住房,不計入名下已擁有住房套數核算。解讀還指出,要支援“賣一買一”“租一買一”。
《通知》釋出前一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會議要求,要堅持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
為什麼廣州首先選擇放開中心區大戶型限購?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幾年改善型需求為主導,開發商都在供應大戶型的新房,中心區的供應量較大。以天河區為例,2023年天河區新房交易套均面積為130平方米/套,供求比為1.75:1。
他表示,透過放開大戶型限購,支援“賣一買一、租一買一”,有利於推動改善型需求適時入市,也符合中心區改善型需求佔比大的特徵。有助於消化庫存的同時,推動剛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迴圈、新房和二手住房的迴圈、租賃和交易的迴圈等,促進供應和交易兩旺。
多位準備在廣州購房的年輕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新政對他們影響不大。“從我身邊的情況來看,應該大部分年輕人不會首套房就買120平方米以上的。”一位正在觀望樓市的95後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有120平方米以上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人,基本是有錢人或文化水平高的人,比如本科學歷交一個月社保就能落戶,相對容易獲得購房資格,“放開小面積才是超預期政策”。
另外有購房者擔心,新政之後,小戶型的買賣是否會更難?李宇嘉認為,小戶型市場面臨的不是難買或難賣的問題,現在買房預期比較弱,購買能力還是不足。“廣州很多新盤90平方米左右就可以做三房,也屬於剛改的範疇,這個型別的房源不會難買或難賣。”
一位在廣州已購小戶型的業主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廣州120平方米以上的市區房子屬於“高階市場”,即使要換房,她和這批購房者也不是同一個客群。
新政落地後,廣州成為最先在中心區開啟限購口子的一線城市。李宇嘉分析,這與廣州鬆綁政策的壓力比較小、推進城中村改造等原因有關。
廣州正在開展新一輪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2024年1月9日,廣州市政府批覆同意《廣州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按照規劃,至2025年,廣州將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13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70平方公里)。
李宇嘉認為,城中村改造,要大規模推進、資金要實現平衡,關鍵是商品房市場要實現量的穩定和擴張。此次鬆綁中心區限購,特別是大戶型限購,推動中心區市場銷售去化加速,市場情緒和信心得到提振,才能讓城中村改造推進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