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美國的職場匿名社交APP Blind上有人爆料,說谷歌2025年一月要新來一波裁員。
匿名爆料的帖子之一的內容如下:

簡單總結一下圖片裡面的內容:
爆料帖子說,谷歌可能在一月份進行裁員。儘管今年穀歌碼農的平均產出有所增加,但是谷歌還是會把低績效員工的比例從8%上升到10%。
這種做法就是為了更好的找到更多的員工來作為“替罪羊”裁掉。
在這種環境下,團隊氛圍變得“有毒”,新員工特別容易成為裁員的目標,因為他們缺乏人脈,程式碼可能得不到認可,或者不屬於團隊的“核心圈子”。
被裁員的人不一定是低績效員工,他們可能是因為參與了不合適的專案,或者單純地被當作替罪羊。
此外,即使是長期在谷歌工作的老員工,也有可能因為運氣不好而被裁掉,尤其是那些缺乏人際關係支援的人。
還有一些爆料顯示,谷歌這次裁員的重點在谷歌雲。
有人爆料說,已經要求谷歌雲下面的大領導們上報價效比低的員工。所謂價效比,就是績效和工資之間的比值,績效高,工資低的對公司合算,績效低工資高的,肯定先開掉。
根據這個資訊,有人猜測,2025年初的裁員,很可能重點在谷歌雲。
也有人表示,之前的一波大裁員,谷歌也是僱傭了諮詢公司,先透過給每個員工價效比打分,來確定具體裁員名單的。
這次谷歌又開始採取類似的舉動,因此大機率是很難避免再來一次裁員了。
至於裁員的規模,到底是幾千人還是上萬人,目前的爆料資訊並不是很明確。
那麼這種爆料的資訊到底準確還是不準確呢?
這個事情得看公司了。
從歷史上來看,微軟的每次打裁員,事先的爆料,多少都貌似有點管理層故意透露給媒體的。
亞馬遜的裁員,則是相反,爆料是洩密,導致裁員不得不提前發動。
而谷歌上一次的裁員,保密工作做得相當的好,基本上就是圖窮匕首見的時候,才廣為人知。
所以如果按照歷史的行為推斷的話,谷歌應該不至於那麼容易洩密。谷歌管理層也不喜歡玩先透露給媒體的遊戲。
所以,一定要飛總猜一個的話,飛總還是覺得,谷歌大機率會透過增加low performer的人的比例,以及小範圍大次數的區域性不斷裁員來達到目的。
大機率谷歌應該不會再搞出一個一下子裁員上萬人的大新聞,畢竟大新聞固然有對股價的正面效果,但是其它方面造成的負面效果也同樣的大。
而那種小範圍大規模區域性裁員,配合增加淘汰低效員工的組合拳,谷歌在2024年一整年都沒有停止過。
所以,也許谷歌想要對谷歌雲下手是真的,畢竟谷歌雲的表現實在是有點爛。但是大機率谷歌應該不會一下子爆個大新聞出來。
文末推薦我寫的飛總的職場寶典,揭露職場的規則和潛規則,解決碼農職場發展的核心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