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藥企營收TOP20

在經歷了2023年的業績洗牌後,2024年全球製藥企業重回穩定增長軌道。
據行業媒體Fierce Pharma統計,2024年全球製藥行業營收排名前20的企業中,僅有1家出現年度銷售下滑,與2023年有8家公司營收下降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營收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2023年僅有2家。
其中,禮來、諾和諾德憑藉糖尿病和肥胖症藥物,分別以32%和26%的年銷售增幅,連續第二年佔據行業增幅榜首。禮來也因此從2020年第15位躍升至2024年第9位,同期營收從245億美元增至450億美元。諾和諾德則從2022年第17位攀升至2024年第11位,營收從1770億丹麥克朗(約合250億美元)躍升至2900億丹麥克朗(約421億美元)。
排名方面,TOP20藥企排名變化不大,尤其是前五藥企排名與2023年一致。強生穩居榜首,羅氏、默沙東、輝瑞與艾伯維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強生以888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一,營收增長4%。實際上,強生已十二年位列行業首位,過去十三年間僅2022年短暫讓出榜首。
羅氏營收增長3%,達到約605億瑞士法郎。儘管面臨一些挑戰,如TIGIT抗體tiragolumab在關鍵試驗中的失敗,但總體上成功應對了前癌症暢銷藥物專利到期的損失。
默沙東2024年全球銷售額達到642億美元,同比增長7%。Keytruda和Gardasil是其主要增長動力,但未來面臨PD-1/L1藥物Keytruda的政府價格設定和專利到期等挑戰。
輝瑞在經歷2023年因COVID-19產品需求不穩定導致收入大幅下降後,於2024年反彈,營收增長7%至636億美元。其收購Seagen為公司帶來了顯著收益。
艾伯維營收增長4%至563億美元。其免疫學新星Skyrizi和Rinvoq的快速增長彌補了Humira因生物類似藥競爭導致的銷售下滑。
不過,賽諾菲因剝離消費者健康業務重組影響下降4個名次,GSK因RSV疫苗Arexvy銷售下滑等因素下降2個名次。
另外,CSL首次進入排名前20,取代了連續三年營收下滑的Viatris。這家澳大利亞血漿製品巨頭憑藉持續九年的增長態勢,以及2021年117億美元收購Vifor等戰略舉措,成功躋身行業前二十。
表1 2024年全球製藥企業營收TOP20
注:僅統計各企業在健康科學領域的營收資料,如公司財報為非美元貨幣,按照年度平均匯率換算成美元。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
01
強生
2025年,強生以888億美元營收奪得全球藥企營收冠軍。而2025年,強生預計營收將繼續增長4%,至920億美元。
其中創新藥板塊貢獻近570億美元。據藥智網統計,2024年強生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有14個,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2個,在重磅藥物方面較其他MNC具有優勢。
表2 強生暢銷藥
資料來源:強生財報
不過,2025年第一季度報顯示,其核心免疫藥物Stelara由於專利到期,受到生物類似藥衝擊,已開始大幅下滑,強生正在為該產品收入進一步下滑做準備。
但在挑戰背後,強生已佈局多個增長引擎:現有10餘款藥物具備突破50億美元峰值年銷售額的潛力,包括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藥物Talvey、Tecvayli、銀屑病口服新藥icotrokinra、抑鬱症噴霧劑Spravato等。依託新藥獲批及未來適應症拓展,強生預計2025-2030年間創新藥業務可實現5%-7%的年化增長。
02
羅氏
2024年,羅氏去年實現銷售額3%增長至605億瑞士法郎,其中製藥部門貢獻462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4%。
與強生相似,羅氏也擁有眾多暢銷藥。其中眼科雙抗Vabysmo去年已斬獲38.6億瑞士法郎(約45億美元)銷售額,並透過推出單次劑量預填充注射器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另外,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穩坐羅氏的頭牌,2024年銷售額高達67.4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9%;血友病藥物Hemlibra銷售額增長12%,達到45億瑞士法郎。
但在曾經強勢的腫瘤領域,羅氏卻經歷了不少波折。去年羅氏對其免疫腫瘤業務進行了重大調整:旗下基因泰克部門關閉癌症免疫學研究部門,將其職能併入分子腫瘤學研究團隊。數月後,羅氏宣佈其TIGIT抗體tiragolumab在備受關注的Skyscraper-01臨床試驗中未能達到總生存期獲益的主要終點。但羅氏以15億美元收購Poseida Therapeutics,押注細胞療法,希望奪回腫瘤領域領導地位。
表3 羅氏暢銷藥
資料來源:羅氏財報
03
默沙東
2024年默沙東實現全球銷售額642億美元,同比增長7%。
與強生、羅氏分散而眾多的暢銷藥策略不同,默沙東的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單一產品銷售額佔了近乎半壁江山。2024年該藥銷售額強勁增長18%至294.8億美元。但這款超級重磅未來面臨多重壓力:一方面專利即將到期,生物仿製藥虎視眈眈;另一方面預計美國政府將在2026年根據IRA對帕博利珠單抗實施談判;再者康方生物雙抗依沃西頭對頭挑戰PD-1多次告捷,可能意味著PD-1雙抗對單抗的迭代即將到來。
而默沙東的另一款暢銷藥HPV疫苗佳達修(Gardasil)正遭遇中國疫苗市場需求波動的嚴峻挑戰,提前結束了增長趨勢,去年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3%至86億美元。默沙東也撤回了對該疫苗110億美元長期銷售目標的預測。
隨著兩大支柱產品相繼面臨不確定性,默沙東管理層正積極規劃未來增長路徑。實際上,在過去幾年中,默沙東在多元化資產組合中已累計投資近400億美元,持續拓展研發管線,包括:115億美元收購Acceleron、108億美元併購Prometheus Biosciences,以及30億美元收購眼科公司EyeBio,為未來增長打下基礎。
04
輝瑞
在經歷2023年因新冠產品波動導致的銷售劇烈震盪後,2024年輝瑞成功實現業績反彈,實現營收636億美元,增長7%。
其中2023年底完成的430億美元Seagen收購案,為輝瑞腫瘤學板塊新增四款已上市藥物,產品貢獻的3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冠產品意外帶來收入提振,Paxlovid與Comirnaty各貢獻超過50億美元銷售額。前者因感染率波動保持需求韌性,後者雖較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展現了可持續的雙產品組合優勢。
在疫苗領域,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Abrysvo全年實現8.9億美元銷售,但在2024年第四季度銷售額驟降62%。長期佔據市場主導的肺炎球菌疫苗沛兒(Prevnar)系列,全年銷售額保持相對穩定,但可能面臨默沙東新型21價疫苗Capvaxive的競爭威脅。
展望2025年,輝瑞預計營收將介於610億至640億美元之間。公司透過大規模成本最佳化計劃,預計到2025年底將實現總成本節約約45億美元。
05
艾伯維
2024年艾伯維營收563億美元,同比增長4%。
“藥王”修美樂在2023年專利到期後遭遇生物仿製藥圍剿,銷售額從巔峰時期的約210億美元驟降至144億美元,導致艾伯維建司以來首次出現全年銷售下滑。2024年修美樂銷售額進一步萎縮37.6%至89億美元。
但艾伯維的新一代免疫療法Skyrizi(司庫奇尤單抗)和Rinvoq(烏帕替尼)的強勢崛起,成功填補了修美樂留下的市場空缺。這兩款新藥在2024年合計創收超過170億美元,且銷售額增長率均超過50%。尤其是Skyrizi在2024Q4以單季32億美元的成績超越修美樂,正式接過藥王權杖,2027年該藥銷售額有望達到200億美元,達到修美樂巔峰時期的銷售額。
除了免疫學領域,艾伯維近期獲批的帕金森病療法Vylev正蓄勢待發,峰值銷售可能突破20億美元。隨著修美樂專利到期影響的減退,未來幾年艾伯維業績有望實現穩定增長。
06
阿斯利康
2024年阿斯利康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全年營收達5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刷新歷史峰值。股價表現同樣強勁,去年成功觸及歷史高點。
業績躍升的背後,是四大核心產品的強勁驅動:SGLT2抑制劑Farxiga銷售額激增29%至77億美元,與賽諾菲合作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抗體Beyfortus持續放量,BTK抑制劑Calquence以及與第一三共聯研的ADC藥物Enhertu均貢獻重要增長。
展望2025年,阿斯利康預計營收增速將回落至高個位數區間,部分源於美國醫保D部分改革帶來的定價壓力,以及抗凝藥Brilinta的專利到期。
07
諾華
在剝離仿製藥部門山德士後,諾華以一家純粹的創新藥企開啟新徵程。2024年諾華實現營收503億美元,按恆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2%。
其銷售額排名前四的品牌藥都實現了高速增長:心衰藥物Entresto增長30%,免疫領域支柱Cosentyx增長23%,多發性硬化症藥物Kesimpta增長49%,乳腺癌靶向藥Kisqali增長46%。這四款藥物共同支撐起諾華的業績增長。
Kisqali的突破尤為值得關注。去年該藥物獲批用於特定早期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新適應症覆蓋無需淋巴結清掃的患者群體,相較禮來的Verzenio形成差異化優勢。諾華預測,憑藉更廣泛的輔助治療適應症,Kisqali峰值銷售有望突破80億美元。
另外,諾華還有不少新藥值得關注,Scemblix獲批用於新診斷慢性髓性白血病,Fabhalta獲批治療IgA腎病,放射配體療法Pluvicto批准其用於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化療前治療,這些新藥有望成為諾華未來的業績支柱。
08
BMS
在經歷2023年2%的營收下滑後,百時美施貴寶(BMS)2024年強勢反彈,實現營收483億美元,同比增長7%。
雖然白血病重磅藥物Sprycel專利到期導致全球銷售額驟降33%至12.9億美元,另兩款專利到期的藥物——Revlimid和Abraxane銷售額也分別下滑5%和13%。但抗凝藥艾樂妥(Eliquis)以9%的增長率創收133億美元,成為抵消仿製藥衝擊的核心力量。
另外,PD-1單抗Opdivo、自免新藥Orencia、CTLA-4單抗Yervoy和貧血藥物Reblozyl均實現了增長。更值得關注的是,CAR-T療法Breyanzi和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Camzyos全年銷售額均實現三位數增長,為管線注入新動能。
不過,受仿製藥衝擊,2025年BMS預計營收將出現5.8%的同比下滑至約455億美元。為應對挑戰,公司正在推進多項成本最佳化計劃,包括裁員、調整架構等。
09
禮來
在肥胖症治療領域的全球競速中,禮來正展現出強勁超越態勢。儘管在2024年初下調全年銷售預期至450億美元(此前預計454億至460億美元),公司最終仍以32%的同比增速領跑行業,全年營收達450億美元。
其核心驅動力正是GLP-1藥物替爾泊肽的爆發式表現。第四季度,替爾泊肽用於糖尿病的品牌Mounjaro銷售額同比激增60%,推動禮來當季營收猛漲45%至135.3億美元。而用於肥胖症的Zepbound更上演銷售奇蹟,季度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1.75億美元飆升至19億美元,增長逾十倍。
這兩個品牌的市場表現,不僅讓禮來在與諾和諾德的代謝疾病戰場爭奪中佔據上風,更打消了市場對GLP-1賽道增長觸頂的擔憂。
展望2025年,禮來預計營收將介於580億至610億美元之間。除了繼續倚重Mounjaro和Zepbound,癌症藥物Jaypirca、特應性皮炎療法Ebglyss、潰瘍性結腸炎藥物Omvoh及阿爾茨海默病新藥Kisunla等新銳產品矩陣,將成為拉動增長的關鍵力量。
10
賽諾菲
在剝離消費者健康業務Opella的戰略調整下,賽諾菲2024年仍實現穩健增長,全年營收達411億歐元(摺合445億美元),同比增長9%。
免疫明星度普利尤單抗(Dupixent)一路狂飆,2024年銷售額141億美元,成功登頂免疫領域新藥王。而新產品矩陣也開始發力,呼吸道合胞病毒抗體Beyfortus表現尤為亮眼,全年創收近17億歐元(18.4億美元)。血友病藥物Altuviiio、龐貝病療法Nexviazyme和抗移植物宿主病藥物Rezurock同樣貢獻重要增長。
透過剝離非核心資產,踐行“全力致勝”(Play to Win)戰略,將資源集中在創新藥物和疫苗業務上,這家法國藥企有望在新戰略週期實現更高質量增長。
參考來源:
https://www.fiercepharma.com/special-reports/top-20-pharma-companies-2024-revenu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