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上一張食甚瞬間的照片鎮樓!
攝於2023年4月20日,當地時間上午11點30分,澳大利亞Exmouth,南緯22°02′25″,東經114°06′54″。
經過近一年的計劃,長途飛行24小時,爆肝自駕14小時,跨越半個地球,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終於成功追到了這一分鐘的黑暗,捕捉下日全食的瞬間。

食既。

生光。

日食全過程拼圖,偏食階段大約十分鐘一張。
上一次追日食還要回到2017年,那次全食帶從西到東橫跨整個美國,簡直是一場全民狂歡。
今次罕見的日全環食(也稱混合日食),日食帶從印度洋到太平洋,但只有澳大利亞埃克斯茅斯半島、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巴布亞島可見全食。其中唯一的“大陸”,僅有西澳的Exmouth一處。
非澳洲居民,或許都沒聽說過這個地名:它是個人口不足3000的小鎮,因二戰時修建的美軍補給基地才有了人類痕跡,如今主要靠旅遊業生存。
Lyra:這裡的Ningaloo Reef潛水相當棒,還有鯨鯊,不過剛在馬爾地夫看過,就不湊日食前後高價團的熱鬧了。
如果不是日食,Exmouth縱然美麗,也不會那麼出名——主要是因為太遠。從西澳首府(也是最近的大機場)珀斯自駕過去,單程1250公里,開車要14個小時,實在辛苦。
只看紙面行程,12號到達,20號日食,整整8天的時間,邊玩邊開,平均一天趕路2小時足夠,貌似並沒有什麼辛苦可言。但8天只開1250公里,當然不是遠夏的風格——去年八月來西澳全程下雨,自駕計劃被迫改為Perth逛吃,於是這次,我們決定利用起日食前的時間,補全上次的遺憾。
這一補,卻補去了Exmouth的反方向。西澳名不見經傳的南部海岸線風景絕美,12到17號的短短5天,我們竟然跑了個2353公里的大環線。先來到西南角的Margaret River品葡萄酒,又向東扎到碧水白沙的海濱小鎮Esperance,最後經“山寨”波浪谷Wave Rock返回Perth。
休整一天,等18號晚飯後出發北上,真正開始1250公里的長途奔襲時,距離日食已經不足48小時了。

日全食原理圖。©timeanddate.com


本次日全環食原理圖。©timeanddate.com

日食路徑。

大提頓日食全過程。
擱在美國,這個時間這個距離,倒也不在話下。
但澳大利亞不一樣。開車上路,尤其開車上夜路,簡直就是一部真人版《神奇動物在哪裡》,旁邊灌木叢裡時不時冒出亮晶晶的兩個紅眼睛,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那東西被車燈一照,說不定反而支稜起來,硬生生跑上雙黃線蹲著碰瓷。運氣好是個兔子,撞了默唸聲阿彌陀佛,運氣不好是個袋鼠,撞了找救援坐等被拖。
然而還偏偏要開夜車。南下的環線中,前風擋連續被崩了三次石子,痕跡從零維擴散到一維,變成了一條十幾公分長的裂紋。回到Perth休整的一天裡,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換車填表報保險,外加當天冒出了著名的ANA bug價,又費了些心思訂票(當然現在塵埃落定——終究是錯付了),於是日食拍攝的功課都沒完全做好,北上途中得停下來找咖啡館上網,趕路的任務只好擠到天黑後。
總共14小時車程,18號夜裡開了2小時(並在Pinnacles Desert拍了半宿銀河),19號白天開了7小時,晚上又開了5小時,一半都是夜路。
Eric:在澳洲開夜車,最盼望有個速度合適的前車跟著跑,視野會好很多。不過這天晚上帶路的前車太猛,雙向二車道的路限速110km/h,人家竟然能開到140,連跟車都心虛。邊開車我邊盤算,離日食只剩下十幾小時了,萬一撞到袋鼠車子拋錨,就給Lyra收拾好相機包,舉大拇指讓她搭車去拍照,我留下等救援。
Lyra:是該說他未雨綢繆呢?還是說他沒事找事呢?




最終平安抵達時,已經夜裡11點。近兩年我們一直用香港的號碼環球漫遊,可它在澳洲使用的是最爛的vodafone網路(Eric:曼聯的贊助商怎麼都不給力?粉隨正主嗎?),一路上斷網也就算了,居然到Exmouth還是收不到一點訊號。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開車轉悠,跑到一個房車營地門口,想看能不能蹭個網——
竟然真蹭到了!雖然並不是預想的那種。
停車場裡有輛特斯拉,亮著燈正在充電,車裡的小哥看有人過來,特別主動的下車搭訕:你們從哪兒來呀?今天晚上住哪兒呀?專程來看日食的呀?一聊才知道,他是以色列人,已經滿世界追了好幾次日食,連2020年疫情期間的智利都沒放過,這次更是專程跑來澳大利亞。也不知怎麼想的,非要租輛特斯拉開過來,出了Perth城就沒有超充,一路到處找地方給電動爹續命,多虧房車營地允許他停門口過夜充電。
小哥聽說我們在找網,轉身從車裡掏出一張沒開封Optus的SIM卡。
“我不知道哪個公司有訊號,下飛機直接每家買一張,現在Telstra的挺好用,這個用不上了,就給你倆吧。”
這是什麼神仙運氣!Lyra的手機已經沒有卡槽了,幸好Eric的舊iPhone 11還能插實體卡,不換手機就是為了應急,居然在澳大利亞派上用場。
Lyra:本次遠道跑來Exmouth的國際遊客,多數都跟以色列小哥一樣,是追了很多次日食的硬核愛好者。畢竟,跨洋飛機和長途自駕的時間金錢成本不小,連Perth本地居民來湊熱鬧都嫌遠。
Eric:小哥聽說我們從美國來,還唸叨說他是馬斯克的鐵桿粉絲,日食結束馬上就想飛美國,去追(可能會再次延期的)SpaceX火箭發射。後來,發射沒延期,火箭也沒上天,不知他會慶幸還是惋惜自己未能親眼見證。




跟話癆小哥聊完天,再三謝過並交換了Instagram之後,已是20號凌晨了。但“去哪兒拍”的問題,還未解決。
本次全食帶在Exmouth約有幾十公里寬,正中能體驗的全食時間最長,可達1分2秒,越靠兩邊全食越短。由於只有一個長焦鏡頭,不打算拍地景對齊,對機位倒沒有上次挑剔:靠近中線,風景開闊,能在車邊拍攝最佳。
擔心天亮後封路,我們決定趁夜裡踩點,藉助Planit和Google Map,最終在凌晨1點半抵達了目的地:Pebble Beach。
一夜無夢。6點鐘鬧鈴準時響起,停車場幾乎停滿,除了昨晚和我們一樣睡在這兒的,還源源不斷地有車進來。我們爬到沙丘頂上拍日出,正慶幸自己來得早,忽然發現了一個華點:咦,原來車可以開到沙灘上去?
Eric:這似乎是澳洲特色,很多沙灘質地結實,不會陷車,關鍵是明確允許車輛駛入——放在美國哪敢想啊?幸好還不太晚,我趕緊在Lyra的指揮之下沿著土坡開上海灘,找了個合適的位置。
隨著天光漸亮,沙灘上也一點點熱鬧起來。早來的大多是專業人士,停好車就開始架裝置,好幾個三腳架,大炮筒鏡頭、赤道儀、望遠鏡紛紛上陣。佛系的日食觀眾九十點鐘才到,有些看車牌明顯是本地人,鋪塊毛巾就地野餐,儼然一副來開爬梯的樣子。
Lyra:四個高中生模樣的小姑娘坐在我們面前,當眾表演著如何不走光換上比基尼——拓撲學學得真不錯。顯然,不止我一個人注意到她們,某位騎滑板車的大叔湊過來企圖搭訕,結果小姑娘愛答不理,他只好悻悻地走掉。
就連海上都悄然出現了三艘大小遊輪,停在全食帶裡,船上的乘客想必也是一般的翹首以待。
此處要誇一下澳大利亞對本次日食的組織。Exmouth小鎮幾百年也來不了這麼多人,上百輛車沿著沙灘排開,管理員不時過來巡視,但未做任何多餘的指揮,更沒有強行規定要怎麼停怎麼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2017年的大提頓國家公園,就整出一堆庸人自擾的規定,管理員們如臨大敵,弄得遊客們也劍拔弩張,衝突不斷。
Exmouth無為而治,反而換來沙灘上一片歡聲笑語,氣氛輕鬆。
Eric:之前看新聞說從150公里外的公路上開始設卡,沒有住宿預訂的一律勸返,我們還為此聯絡在公眾號留言的小夥伴,求了一份酒店訂單備著。不過也許因為到得太晚,警察都下班了,並沒用上。




10點04分,偏食階段正式開始。
Lyra給鏡頭遮光罩粘上巴德膜,設定好偏食階段的延時拍攝。沒有赤道儀,只能在車裡盯著顯示屏,隔幾分鐘就去手動調整拍攝方向,趁間隙躲回車裡乘涼。
時隔6年,日全食的流程已經略顯陌生。是到快11點鐘時,抬眼看看天色,我們才忽然意識到:那種夢幻般的銀灰調子正在顯現!這是日食除了日食本身以外最迷人的部分,有點像陰雨天,一道陽光打亮烏雲,但又更加均勻柔和,一切物體似乎都帶了一道若有似無的銀邊。
隨著月亮轉動,逐漸遮蔽太陽的輪廓,原本灼烈的熱帶日光失去強度,氣溫和海風發生著微妙的改變。海灘安靜下來,每個人的每雙眼睛都在緊張地看向太陽,攝影師們則一刻不停地照料著自己的裝置。
11點29分,月球正式挪到地日之間,整個世界頓時變暗,如同夜幕驟然降臨。快門聲此起彼伏,幾架無人機在空中轟鳴,與海浪的聲音交織。




日全食延時片段。
長焦鏡頭裡,“日牙兒”消失,貝利珠閃現。然後一眨眼,“大鑽戒”消失,紅紫色的日珥清晰可見,異常活躍,日冕也像長長的髮絲,從黑暗的太陽拉向黑暗的天空。
僅1分鐘的食甚轉瞬即逝,在大家看夠之前,一道明亮的日光突然從月球另一側射出,沙灘上爆發出盛大的歡呼聲。
天公作美,給4月20號安排了一個萬里無雲的晴天,圓了所有人的日食夢。
Lyra:Exmouth附近雖然雨水很少,但看前後的天氣,一層薄雲蔽日也是常有的事。而且本次日食沒有任何備選地點,不像2017年可以全美國追晴天,最終順利看到真的是上天眷顧!
Eric:硬核追日食的以色列小哥說,他6次出擊只看到3次,另3次都陰天下雨——比起來,我們2/2的命中率,是不是可以厚著臉皮吹一下?

隔著巴德膜拍攝,太陽黑子清晰可見。

拍到了最美的大鑽戒!

放大觀察日珥和日冕。

日珥非常明亮。

食既、食甚、生光瞬間,貝利珠光芒四射。
食甚結束,沙灘上的車一輛接一輛離開,不過強迫症Lyra還要再堅守一個半小時,拍完下半場的偏食再收攤。
而遠夏的爆肝之旅尚未告終,雖然日食的主線任務勝利完成,但後面還有4天時間,得好好利用,玩回Perth。
行程如下:
20號下午在Exmouth買紀念品寄明信片(以及快手出日食成片),晚上睡在附近的燈塔,夜裡(Lyra)起來拍銀河。
21號在燈塔拍日出,去Cape Range國家公園的Turquoise Bay下海,晚上在Coral Bay看日落,然後趕700公里夜路到凌晨3點,前往Kalbarri國家公園。
22號拍天空步道的日出,玩公園,還要趁上午光線好航拍粉紅湖Hutt Lagoon,中午找咖啡館充電,下午再折回Kalbarri公園,海邊拍完日落後,繼續趕夜路160公里到Geraldton。
23號在Geraldton燈塔看日出,之後短暫停留Green Head和Jurien Bay飛無人機,半下午返回Perth美美吃了頓麻辣燙。
算下來,18號到23號短短五天,我們又爆肝開了3256公里,而且一晚酒店都沒住,全程睡車,洗澡靠沙灘邊的露天淋浴,然後原地轉圈甩幹(因為沒有毛巾)。
Eric:聽說我們一路自駕,朋友圈裡的前澳州居民感嘆:在澳這麼多年都沒勇氣去Exmouth,挑戰開車超過10小時,你們倆太牛(嗶——)了!
怎麼每次拍日食都是如此不眠不休?感恩自己還肝得動,可得叉會兒腰得瑟一下!






跨越半個地球去追日食,得花多少錢啊?
當地政府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日食結束後,在遊客中心給無人機充電的下午,一個志願者奶奶來做問卷調查,採訪我們:
-你們是專程來看日食嗎?從哪裡來?飛過來的機票多少錢?
-里程票,幾乎不要錢。
去年七月,國泰航空放了一批美國的商務艙里程票,當時香港還未開放,但我們立即下手,用阿拉斯加里程最划算的兌換之一——60K美國-香港(經停)-澳洲——定到了前往珀斯的機票。這張票後來屢經周折,因為行程變動以及航班取消等意外狀況改了很多次(幾乎次次翻車),但大體還是保持原狀,真的在今年四月成行。本次兌換的故事事故太多,就不在公眾號上詳細展開了,後續會在小紅書分享。
離開的機票更加神奇。二月去馬代度蜜月,四月從澳洲返美,兩個票價高地,連里程票都難搜。最終我們突發奇想,用一張紐約-雅加達的折扣現金票,套了兩次旅行。二月先到印尼,再飛馬代(很便宜),然後里程票回美;四月里程票來澳洲後,飛到巴厘島躺十天(也很便宜),再從雅加達去東京,經停一週後返回美國。這張機票是我們買過路線最曲折,回報最豐厚的Mileage Run,往返平躺商務艙3100美元,卻能回血價值1700的里程,值得大書特書,敬請期待。
-住宿一共多少錢?
-住了兩天Hyatt Regency,都是積分換的。現金只花了剛到Perth時的一晚青旅,50美元。
Lyra:因為兩週西澳風餐露宿之後,就要去巴厘島的便宜海景豪華酒店躺平了!
-吃飯平均每天多少錢?
-兩個人30美元(也許都不到)。路上趕時間,除了每天兩杯雷打不動的Flat White咖啡,別的能省則省,不方便下館子就靠超市買的零食麵包充飢。
Eric:倒是喝酒的開支差不多跟吃飯持平了,西澳的葡萄酒物美價廉,喝到就是賺到。
-報旅遊團花了多少錢?
-沒有報團。
老奶奶的表情越來越好奇:
-那你們都在哪兒花錢了?
-在本地小公司租了一輛SUV,12天不限里程880澳幣(583美元),連住宿一起包了。全程開了5609公里,加油$590,倒是比租車還貴。還有國家公園門票和紀念品若干。
Lyra:看著老奶奶把數字輸入iPad,我甚至都不好意思起來——合著這倆人跨越大半個地球來追日食,結果全程特種兵旅行,對人家的本地經濟,是一點兒貢獻也沒做啊!

往返機票的奇葩路線。

特種兵爆肝自駕全記錄。
下次日全食就又在家門口了。2024年4月8日,約不?
相關閱讀:
據說微信最近改版了演算法,使用者長期沒有互動的公眾號可能會收不到推送。作為不恰飯的隨緣寫作者,我們小小的願望,無非就是寫的文字拍的照片講的故事可以被閱讀。所以,如果你喜歡遠夏,戳個“在看”,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讓它被更多人看到,就是對我們繼續寫下去最大的鼓勵了:)
關於遠夏
遠(Lyra) & 夏(Eric),2002年在人大附中相識,2010年夏天初次結伴旅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22年終於賣房流浪,北極訂婚,南極結婚,現居無定所浪跡天涯。
遠 風光喵。十幾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來越陷越深。約伴時的獨裁領隊,旅行中的靠譜嚮導。2008年來美,足跡已經踏過全部50個州,和62/62.5個國家公園。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邊挖石油。
夏 風光喵專職司機/揹包俠/經紀人。遇到風光喵之前是獨行俠一枚,國內只有4個省沒去過,在美國也走遍了50州。北大廣告系不務正業4年,美國藝術管理碩士。業餘樂手/律師/碼農/會計/廚師……傳說中的什麼都會一點的那種人。

關鍵詞
日食
日全食
美國
國家公園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