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近三年的月全食,本週終於迴歸地球!
這次月食將在3月13日晚上/14日凌晨上演,全食帶覆蓋南北美全境、紐西蘭、西非和西歐部分城市。(國內的小夥伴看不到了,但半年後的下一次月全食將是亞洲限定,敬請期待。)
自豪地說,從2014年以來九次在美國可見的月全食,遠夏一次都不能少,全部追到(除了一次因為陰天沒能拍好)。現在人已經追來冰島,租好了可以隨地大小睡的露營車,只等兩天後血月現身。
當然,多數小夥伴恐怕不會為月食專程出門,但如果所在的城市就能看到,那麼也沒理由錯過不是?
本次全食階段很長,血月能持續1小時5分鐘,對於攝影新手非常友好,可以慢慢除錯引數。月食是天文攝影的最佳入門(Lyra就是這麼被勾引入坑的!),制定計劃、設計構圖、拍到成片,每一步都樂趣十足。
寫攻略,攢人品,求晴天!和前些年的攻略一樣,下文中我們整理了月食各個階段的精準時間,並附上建議拍攝引數,手把手教你拍好血月~

血月標準照。2014-10-08
When & Where:誰能看到月全食?
先貼上月食的準確時間:
2025年3月13日晚/14日晨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03:57:28 – 10:00:09
(全食06:26:06 – 07:31:26)
=
美東時間
23:57:28 – 06:00:09
(全食02:26:06 – 03:31:26)
=
中部時間
22:57:28 – 05:00:09
(全食01:26:06 – 02:31:26)
=
山地時間
21:57:28 – 04:00:09
(全食00:26:06 – 01:31:26)
=
太平洋時間
20:57:28 – 03:00:09
(全食23:26:06 – 00:31:26)
以上約6小時長的範圍,是月食全過程的起止時間,全食的1小時5分鐘在該時段的正中。

© wikipedia.org
月食開始後,月球一點點轉進地球的陰影,直到被100%遮擋,再從另一側轉出。這個長達6小時2分41秒的全過程中,月亮一共有三種形態:
半影月食(Penumbral Eclipse),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這時的視覺效果只是月亮略暗,肉眼看不出太大差別。(時長:1小時12分12秒+1小時12分17秒)
月偏食(Partial Eclipse),月球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空中能看出明顯的月牙,分界線就是地球輪廓的投影。(時長:1小時16分26秒+1小時16分26秒)
月全食(Total Eclipse),月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整個月亮都是耀眼的紅色,也就是常說的“血月”。(時長:1小時5分20秒)
以月球、地球、太陽三點一線的時刻為界,月食的過程是嚴格對稱的,這三種形態界定了五個時段,由七個時間點來劃分:

原創圖片,歡迎署名轉載。
今次月食的主戰場是美洲,美國本土48州均可目睹全過程,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也能看完偏食和全食階段。下面的地圖上,中間的紅色區域能觀測到完整過程,往兩側顏色每減一檔,就會多錯過一個階段。三檔之內,全食仍然可見,最淺的兩個條帶裡看不到全食,就不必參與了。
太平洋方向,紐西蘭能看到帶全食月升。
大西洋方向,冰島可以觀測完整的全食階段(所以我們來了),都柏林、里斯本、馬德里等地可看帶食月落。
提供一個連結,點開後輸入自己所在城市,可以檢視月食的哪個階段可見、具體時刻、以及月亮高度角。
https://www.timeanddate.com/eclipse/map/2025-march-14

© timeanddate.com
月食拍攝:建議曝光引數
拍攝月食,你需要一臺相機,一部三腳架,和一個長焦鏡頭。建議使用快門線,或靠自拍模式避免抖動。
想拍清月面細節,當然越長焦的鏡頭越理想。(比如1200mm?)但除了壕,一般人恐怕沒有這麼高階的裝備。兩個辦法:臨時租一個,或用手頭的長焦拍,之後犧牲解析度放大。
Lyra:我的辦法就是後者,2021年之前的片子全部來自尼康28-300mm狗頭,什麼都能拍。300mm焦距下的比例效果如圖,放大裁片之後也馬馬虎虎,勉強能看出細節。

300mm的月食原大小。2014-10-08
雖然當下的相機都有了自動功能,但由於夜空太暗測光不準,拍攝月食最好手動設定引數。月食每個階段亮度差異很大,如果用一套引數從頭拍到尾,偏食會過曝全食會欠曝,因此要相應調整設定。
以下是針對月食過程中的三種形態,可供參考的光圈/快門時間/ISO組合:
半影月食(Penumbral Eclipse)
f/5.6 | 1/400s | ISO100
月偏食(Partial Eclipse)
f/5.6 | 1/200s – 1/25s | ISO100
月全食(Total Eclipse)
f/5.6 | 0.5s | ISO400 – ISO3200
給出範圍,是因為即使在同一形態下,月亮的亮度也有變化。
例如全食期間,月球越接近地球本影的中心,亮度就越低,於是需要相應地加大ISO。達到食甚(Maximum Eclipse)時,ISO也應達到最大值3200。
而在偏食期間,月亮的亮部和暗部光比較大。突顯出暗部的紅色時,亮部就會過曝;能看清亮部的月面紋理時,暗部則會欠曝,幾乎融進背後的黑夜。具體拍攝時,表現哪一半犧牲另一半,全看個人的偏好。建議使用包圍曝光,拍攝亮度不同的若干張照片,給之後選片留下更大余地。
拍攝時,月亮在畫面中會有位移,焦距越長移動越明顯。如果沒有赤道儀,為了保證畫面清晰,曝光時間不宜超過300/焦距,比如300mm長焦的安全快門在1s以內。
Lyra:我原來的鏡頭比較狗,為了成像質量,光圈收到了f/8。如果使用高素質長焦頭,光圈可以適當放大,相應提高快門速度或減低ISO。
對焦是另一個關鍵。應該在月食開始前,或者半影月食期間,趁月亮仍然較亮時,使用自動對焦功能,然後手動鎖住(別手欠去碰對焦環哦)。進入月全食階段,月面亮度驟然降低,相機很可能無法自動對焦。想要更嚴謹,也可以開啟即時取景手動對焦。
依照這些技巧,你應該能拍到很好看的月食了。成片可以是單張,展示月全食的瞬間,也可把全過程合成為一張照片,作為月全食的完整記錄,做成gif動畫同樣是不錯的思路。
Eric:雖然月食的過程比較長,容錯率較高。但如果初次拍攝,最好能事先在腦內或筆頭“過電影”,記清拍攝方法和步驟,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月食全過程動圖。
地景選擇:進階月食攝影
上一段介紹的,是在夜空足夠黑暗的時候,直對月亮拍特寫的簡單模式。如果想更進一步,則要尋找合適的地面景物,和血月合影,從而獲得更有創意的照片。別擔心,哪怕是初次拍月食,一樣可以嘗試的。
一般來說,全食時月亮角度較低的區域,最方便結合地景構圖,它大概在月食帶的邊緣。如果角度太高,月亮和地面的距離太遠,構圖難度更大。
也有例外,比如有人曾拍到國際空間站從血月上掃過的瞬間——當然,它似乎不能算“地景”……
Lyra:所以,會錯過月偏食甚至部分全食的地方(帶食月升或帶食月落),反而最適合攝影,可惜此次美洲在月食帶的中心,全食階段月亮高度角較高,拍攝地景同框面臨更大的挑戰。
看多了月食照片會發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點子。思路大致分為幾類:
一種是特寫,使用長焦鏡頭,讓血月儘量大,並與地面景物同框,月面的紋理與前景都細節豐富。高樓、教堂、雕塑、大橋、雪山、燈塔……甚至一棵樹或兩個人,都可以是發揮創意的物件。它需要精確計算,保證在全食期間的某刻,相機-地景-月亮三點一線。
Lyra:想要降低難度,就找個四周開闊且四面對稱的建築。例如我大農場的胡佛塔(Hoover Tower),周圍可以隨意移動機位,只要根據月亮的位置即時調整,總讓塔尖跟它對齊。

半影階段的月落金門。2015-04-04

胡佛塔頂的血月。2014-04-15

超級滿月與胡德雪山對齊,不是月食,僅作示意。
另一種是中焦,把有特色的自然風光或城市天際線作為前景,血月掛在半空。這對裝置的要求較低,標準焦距鏡頭就夠用,計算也沒那麼細緻,只要月亮位置合適即可。

Delicate Arch與月全食合影。2015-09-27

亞特蘭大差點翻車的城市拍攝。2022-11-08
近年來,我們又嘗試了新的開啟方式:月食序列。選擇某個固定機位,每幾分鐘曝光一張,最後把所有的月亮合成到一張照片上,展現月食的全過程。拍攝序列的難點在於,提前算好準確的構圖,焦距既不能過短,使月亮尺寸太小,也不能過長,否則月亮移動到畫面外,無法收全整個月食過程。而且,構圖一旦開拍就沒法再改,必須一次成功。
最終成片相當於多重曝光的效果,不是單張,需要手動合成,但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真實”影像。
Lyra:對於我這種重度完美主義者,拍月食序列是最難的。與地景配合精確構圖自不必說,我還想要曝光儘量均勻變化,所以每次都要準備一個具體到每一張照片的光圈快門ISO表,做若干組引數略有不同的包圍曝光計劃,拍回來再挑選最理想的一組。強迫症害死人啊……
第一次嘗試序列是在Capitol Reef,經驗不足,站得離前景太近,只能後期“作弊”把太陽神廟縮小了20%,看起來才和諧一點。

Temple of the Sun帶食月落。2018-01-31
第二次序列是在Haleakala山頂,這次效果非常完美,帶食月出,地平線上還有漂亮的暮光和火山的影子,一直拍到偏食結束都晴空萬里。

Haleakala帶食月升。2019-01-20
第三次是以Mount Hood為前景,一開始的天氣預報說半夜有云,日出前會散,於是我們硬把自己從床上拔起來,趕去拍下半場,心想全食看不見沒關係,能拍到帶食月落與雪山對齊才是墜吼的。萬萬沒想到,凌晨血月時段晴空萬里,日出倒起了雲,剛好擋住月亮落到山尖尖上跟日照金山同框的那幾張……只能看看葫蘆串和藍調雪山了。

Mount Hood帶食月落。2021-05-26

一張圖證明月亮與雪山對齊了……本應是沿山脊滑下的效果。
選定拍攝思路後,尋找拍攝地點可以遵循這三個步驟:
首先,查詢所在城市是否能看到月食、能看到哪個階段、各階段的月亮方位和高度角,可使用前面推薦的timeanddate.com。
然後,想想周邊有哪些面對月亮的景物。這是考驗經驗和創意的時刻,尤其如果願意跑遠些,腦洞的範圍可以相當大。名單不怕長,而且別忘了考慮天氣,不妨多幾個備選目標,月食當晚若陰天就換地方。
最後,是透過精確的計算,提前預估各個拍攝地的實拍效果。幾何好的當然可以手算,不過還是用軟體更方便。介紹兩個常用的工具(此處並非廣告):The Photographer’s Ephemeris桌面版免費(需要註冊),可以提供任意地點的月食時刻、角度和高度;PlanIt巧攝只有手機app,專業版價格$9.99,除了上述功能,還可以載入地形輔助構圖,模擬不同焦距下景物和月亮的位置關係。具體選擇,視個人需求和錢包而定。
Lyra:兩個軟體都很好用,但上手略複雜,建議新使用者先看看影片教程。
順便,全食階段的夜空非常黑暗,被月光遮蔽的漫天星斗都會重新現身。如果已經有了滿意的血月照片,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拍攝星空。春季可以拍到血月與銀河同框,但這次銀河距離月亮過遠,就無法實現那樣的構圖了。

全食階段的銀河。
需要提醒大家,網上的多數月食照片來自實拍,但也有部分是後期合成的“照騙”。想要效仿某個構圖前,先確認它是“真”的,不然打破頭也不可能複製。
用我們2015年拍的舊金山天際線做個示例吧。拍攝點在海灣中間的Treasure Island,實拍比例如第一張圖所示,月亮只有一個小點。如果想拍到第二張的效果,除非找到一個距離城區幾英里的開闊觀景點(並不存在),否則只能拼貼——把300mm拍的月亮摳出來,放到122mm拍攝的地景上,想貼哪就貼哪。

舊金山天際線與月食實拍。2015-04-04

照騙版。

實際月落時刻的金門大橋對齊。
Eric:類似的技法,還可以創造出“自由女神頂個球”、“珠穆朗瑪峰頂個球”、“民主科學頂個球”(劃掉,這個是真的)等各式作品。只有想不到,沒有P不好。

Hoover Tower頂個球——不過本圖是單張實拍哦。
祝大家賞月愉快!
相關閱讀:
微信現在的演算法會遮蔽長期沒有互動的公眾號,如果你喜歡遠夏的文章,別忘了把公眾號設為星標,就能及時收到推送啦。多多點贊分享,讓它被更多人看到,是對我們繼續寫下去最大的鼓勵

關於遠夏
遠(Lyra) & 夏(Eric),2002年在人大附中相識,2010年夏天初次結伴旅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22年終於賣房流浪,北極訂婚,南極結婚,現居無定所浪跡天涯。
遠 風光喵。十幾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來越陷越深。約伴時的獨裁領隊,旅行中的靠譜嚮導。2008年來美,足跡已經踏過全部50個州,和62/62.5個國家公園。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邊挖石油。
夏 風光喵專職司機/揹包俠/經紀人。遇到風光喵之前是獨行俠一枚,國內只有4個省沒去過,在美國也走遍了50州。北大廣告系不務正業4年,美國藝術管理碩士。業餘樂手/律師/碼農/會計/廚師……傳說中的什麼都會一點的那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