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版:犧牲了隨心所欲說走就走的自由。
這個答案非常反直覺。
剛剛過去的七大洲環球蜜年,是我們賣房賣車,與“家”的概念徹底切割的第一個整年,也是365天都居無定所,不間斷旅行的第一個整年。
賣房之初,我們對環球旅行的生活有很多幻想,以為全職旅行等於浪跡天涯,在哪裡玩夠了就轉轉地球儀,買張機票飛到下一個地方,指哪打哪。
但到年終總結時覆盤2023,發現這一整年裡,我們不僅沒買過歸期不定的單程票,就連出發前兩週內臨時敲定的行程,竟然才區區兩趟?

一個美好的願望:小手一揮,指哪打哪!

2022年至少還有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2021年至少還有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2020年至少還有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想到這個話題,其實還挺無厘頭的。那天我倆邊開車邊聊天,說到羊毛博主寫的漢莎航空747頭等艙,於是盤算起自己有沒有機會體驗一下。
“他家頭等能用里程換嗎?”
“能。拿AV(哥倫比亞航空)出美歐不貴,且不收YQ(燃油費)。”
“好換嗎?”
“提前刷難,不過起飛前2-4天放票比較穩定,只要沒賣光,一般都能搶到。”
“那……咱們什麼時候整兩張?”
簡單的一個問題,瞬間把倆人都幹沉默了。
的確,很多超划算的里程票,其實都要等到起飛前一兩週,甚至一兩天才訂得到,羊毛黨稱它們為“臨期”票。然而回顧去年,好像並沒有哪個瞬間,我們能夠買一張三天後的機票,奔向一個計劃外的全新目的地——七大洲的行程,最早的一張票早在2022年七月就已買好。2023真正開始之前,全年的旅行已經定下了85.7%,而且日程排滿,甚至沒有一個月空閒的時段。

2023的機票,大多都是2022年買的。
需要說明,這裡提出的“不可能三角”,是針對無家可歸,時以月計的長期不間斷旅行。
第一角是省錢:
別看坐了不少商務艙,住了不少豪華酒店,但我倆其實非常節儉。比如,不管用積分還是現金訂房,一定要選在前後一段時間裡價格最低的日期,寧願調整行程,也不能硬上高價。再比如,長途跨洋里程票一定要換出商務艙(還得使用最划算的里程專案兌換),因為價格可能不到經濟艙的1.5倍。又比如,大到酒店免房券、小到吃飯報銷等等福利,不僅不能浪費,而且得用在剛需上,不可以沒有需求製造需求也要花。
一年下來,雖然偶有例外,但也基本遵守了自己定下的原則,“被反擼”的狀況幾乎沒有。

蜜月要好好度,

錢也不能多花!
第二角是高效:
去一個景色優美的旅遊勝地玩耍一週,可以全程住在一家店,每天睡到自然醒,隨緣逛吃逛吃看看風景,也可以租輛車跑五個地方,玩遍徒步、潛水、皮划艇、拍野生動物等等活動,再起早貪黑拍十四個日出日落。
兩種選項都能玩得開心,但後者的特種兵行程顯然效率更高(風光狗Lyra點點頭)。
即便是交給Eric安排,主打吃喝玩樂的旅行,也有高效與低效之分。物美價廉的餐廳和酒莊,無一不需要仔細挑選——飯量酒量就只有這麼大,變不出第二個胃來,精心計劃到每一餐飯每一頓酒的美食之旅,跟樓下隨便進個小店拎個外賣填肚子,體驗不可同日而語。

爆肝日出,

日落,

還有銀河。
第三角是自由:
具體來講,就是文章開頭寫到的,隨心所欲說走就走的自由。
大到聽說冰島火山爆發,馬上買第二天的機票飛過去拍照;小到發現馬達加斯加的雨季還沒來,臨時安排上之前放棄的Bemaraha;喜歡哪裡就多住兩天;看到bug票就立即能飛……這樣的自由。
至少也要像2015年環遊美國的時候,退掉公寓,把不多的家當搬上車,帶著一個基本沒執行的粗略計劃出發。每天看哪裡的葉子紅就開去哪裡,一路這麼追著秋色,居然意外地一次性走完了50州。
Lyra:我最懷念的自由,是十年前在西藏新疆搭車的兩個月。本來只想搭個新藏線,沒想到轉了岡仁波齊,去了紅其拉甫,走了沙漠公路。中間組攝影團去了賽里木湖,回到烏魯木齊之後不想回家,又接著搭車到了羅布泊,穿過阿爾金山和可可西里,然後玉樹、德格、色達。每一天都不知道今天能走到哪裡,明天會去向何方。

當年做獨行俠的時候,

無與倫比的自由。
兼顧省錢與高效,是我們目前的選擇。
超划算的里程票和積分房的供應,通常不會十分充足,可以想訂就訂。
去年三月凱悅漲級,全年幾乎所有豪華酒店都是趁調價前預訂完畢的,之後不能改只能退——最後果然一晚也沒捨得退,按原計劃全部住完。
去年的第一張機票在前年七月就已經買好,最後一張也在年中之前完全敲定。雖然里程票的一大優勢是退改靈活,但我們並沒有好好利用,飛了一年,臨期退票只有唯一一次。(今年更是變本加厲,已經提前330天買日曆盡頭航司剛排班的里程票了!
這樣的計劃方式,通常提前半年一年就會把日曆填滿。牽一髮而動全身,大行程很難隨意更改,更沒什麼空隙留給說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不填滿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一回到美國,我們就要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住店、租車、吃飯,樁樁件件按天付錢,哪怕只是一個月什麼都不玩趕趕工作,開銷也比出去浪更貴。仔細算算,還是把行程排滿,見縫插針地幹活吧。
歸根結底,浪跡天涯和有家可歸相比,最大區別在於,365天的每一天都必須安排得明明白白,沒有“家裡蹲”這個實惠省心的預設選項。
Eric:反而有房子的時候更容易實現省錢高效自由通吃,像文章開頭說走就走的泰國、土耳其、玻利維亞,當年以為是“疫情紅利”,現在才意識到,其實是由於背靠著“家”才得以成行。果然……人總是失去了才懂。

感謝朋友們收留,贊助車房。

點價翻倍的Impression Moxché。
既要自由又要省錢,也有過一次成功的實踐。
十二月,我們趁聖誕機票漲價之前飛回紐約,打算貓在淡季便宜的東北休養生息。好巧不巧,朋友分享了一張400美元商務艙往返巴黎的“漏油票”,能在哥斯大黎加返美到申根簽證過期之間飛掉。
12月3號買票,15號出發,“說走就走”的法國十日遊於是誕生。
但即使提前了十幾天計劃,此行仍然與“高效”無緣。這會兒的租車進入臨期價格,全程十天拿著車要將近1000歐,Eric一點一點窮舉,才找出個租5天8小時總價132歐的方案(6天比它貴,5整天比它貴,4天還比它貴!)
五天時間太短,來不及開去南法海邊看風景,翻翻地圖,周邊好像就勃艮第還算合適自駕。再查酒店,房價也漲了,積分預定才划算,而有連鎖酒店的城市不多,那麼只好在第戎連住四天。
——你看,考慮到省錢,此行不可避免地倒向了吃喝為主,連相機都不用帶的喂鴿子之旅。甚至哪怕單看吃喝都有遺憾,想打卡的米其林餐廳們才訂上一家,最喜歡的香檳廠沒訂到,酒莊只隨便選了一個有位置的參觀。
雖然我們浪了一整年也樂得悠閒,雖然備選的餐廳香檳廠也算滿意,但比起上個月精心策劃的巴斯克美食行,這十天的效率屬實不高。
Lyra:早年間我一個人窮遊的時候,班車拼車搭便車,帳篷青旅沙發客,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時自由度拉滿,錢也省到極致,因為靈活的行程少花了不少錢,又為了省些銀子擁抱了很多不確定性,總之回憶起來驚喜連連,樂趣十足。只有到很後來,我才想明白其中的代價——不能對攝影和效率過於執著。即便走哪兒帶著相機,但是財不外露,為了安全也極少拿出來拍照,更別說計劃中的遊覽專案,隨時說退就退,主打一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獨行古巴,還算安全。

沒帶相機,Before Sunset隨緣打卡。
高效和自由,是我們沒有嘗試過的組合。
比如……剛剛寫到的巴黎漏油票,也可以自己再搭張機票飛冰島看火山,或者飛挪威追極光,完成Lyra的人生清單。但是聖誕旺季,查了機酒租車的價格,要付這個臨期稅還是下不去手。
硬說的話,只有去年的百內之行略微有些放棄省錢的嫌疑。三月初我倆躺在馬爾地夫的酒店,發現2023年還沒怎麼碰過相機,頓感焦慮,遂決定把接下來拉美旅居的三週,安排給風光聖地巴塔哥尼亞。
距離出發不到兩週,到底也沒刷出去南美的商務艙,只好花30k阿拉斯加里程換了張經濟艙(經停秘魯)飛Punta Arenas——全年買的里程票中,價效比最低的一張沒有之一。
畢竟60k都夠從紐約全程公務躺到澳大利亞了!
而且我們離“家”時完全沒料到還會有戶外的節目,衣服裝備一律沒帶,又不想臨時買一整套新的,只好忍痛放棄W線,拼死穿跑鞋徒步百內三塔,除此之外只玩了國家公園裡開車能到的部分。
在省錢和高效兩個角里各犧牲了一半,算是為“說走就走”付出了一點小小的代價。

說走就走,啥也沒有。

多虧爬上去了,不然此行翻大車。
總結這個旅行的“不可能三角”,有什麼用?
並非為了解決什麼實際問題,不過是在追求三角通吃卻不得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理性的敲打:喂,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還要!
至少寫完文章,我們能夠與“沒有說走就走的自由”這件事和解,想通了全年旅行不等於隨心所欲,不會再自我懷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決定。
當然,這個結論甚至未必對——沒準是我們能力所限,沒有找到破局的關鍵?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的心得!

你怎麼看?
話說回來,這個“不可能三角”裡,並不是放棄了一角,就能自動獲得另外兩者。旅行是件需要用心用腦的事情,如果沒有點“匠人精神”去周密計劃、認真執行,難免花了冤枉錢還玩不開心,甚至也沒享受到多少自由。
正好預告一個下篇文章:
年終總結裡寫過,去年飛了一條紐約-洛杉磯-波士頓-東京-雅加達-悉尼-東京-洛杉磯-紐約的商務艙路線,票價$2951.71,獲得價值$1698.41的里程,平躺往返一趟亞洲淨支出只要1250刀。我們把文章連結發給了一部分好奇的小夥伴,但原貼技術性太強,估計大家還是沒有讀懂。鑑於想看攻略的呼聲比較高,Eric準備把本文儘量翻譯成人話,放到公眾號上分享給大家。
這個奇葩的行程,就是“周密計劃、認真執行”的優秀案例了。

請聽下回分解!
一年走遍七大洲,度一個環球蜜年要花多少錢?| 2023年終總結
賣房流浪的一年裡,我們有131個家 | 2022年終總結(南極版)
睡過84地,離家196天,走遍五大洲,沒有得新冠 | 遠夏的2021年終總結
遠夏不在路上:宅家九個多月,僅睡過46地,怒創歷史新低 | 2020年終總結
賣房流浪的一年裡,我們有131個家 | 2022年終總結(南極版)
睡過84地,離家196天,走遍五大洲,沒有得新冠 | 遠夏的2021年終總結
遠夏不在路上:宅家九個多月,僅睡過46地,怒創歷史新低 | 2020年終總結
微信確實改版了演算法,長期沒有互動的公眾號真的收不到推送了!作為不恰飯的隨緣寫作者,我們小小的願望,無非就是寫的文字拍的照片講的故事可以被閱讀。所以,如果你喜歡遠夏,不想錯過推送,別忘了星標置頂,一鍵三連,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讓它被更多人看到,就是對我們繼續寫下去最大的鼓勵啦:)
關於遠夏
遠(Lyra) & 夏(Eric),2002年在人大附中相識,2010年夏天初次結伴旅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22年終於賣房流浪,北極訂婚,南極結婚,現居無定所浪跡天涯。
遠 風光喵。十幾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來越陷越深。約伴時的獨裁領隊,旅行中的靠譜嚮導。2008年來美,足跡已經踏過全部50個州,和62/62.5個國家公園。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邊挖石油。
夏 風光喵專職司機/揹包俠/經紀人。遇到風光喵之前是獨行俠一枚,國內只有4個省沒去過,在美國也走遍了50州。北大廣告系不務正業4年,美國藝術管理碩士。業餘樂手/律師/碼農/會計/廚師……傳說中的什麼都會一點的那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