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都吃不胖的人,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團圓溫馨的節日,總是與美食緊密相連。家家戶戶的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從香氣撲鼻的餃子、寓意吉祥的年糕,到色香味俱全的各色大菜,每一道都讓人垂涎欲滴。
春節假期,怎麼吃東西,是一個問題。盡情享受著美食帶來的滿足與快樂,但也難以忽略糖油與脂肪。在大城市堅持的飲食守則,回到老家,成了和家庭生活不相容的最前線。
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美食,以怎樣的心態面對身體,面對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站在一鍋熱氣騰騰的奶茶旁,一邊濾茶一邊攪拌。
屋子裡擠滿了人,大家剛剛吃完我花了一天時間精心準備的巴基斯坦家常菜,酒足飯飽之餘逸興大發。斯科特和幾個朋友一直招呼我加入他們的鍛鍊,但我最不願意的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晃起我水桶腰間的“游泳圈”,被人拍下後發上Instagram。
我這輩子都在躲鏡頭。高中時,雖然我擔任了學校的官方攝影師,可除了最後一年的畢業照,我沒讓自己出現在任何一本年度相簿裡。在我的妹妹、表親和朋友們對著鏡頭大擺姿勢、搶著拍照的時候,我總是藉故躲得遠遠的。
我在照片上的真實形象令我無地自容。我有兩層甚至三層下巴,身上的每一處贅肉都纖毫畢現,披巾系得東倒西歪,五官上堆滿了扭曲的脂肪。人們會在我演說時拍照,或在活動結束後來找我合影。他們興致勃勃地將這些照片發到網上,希望我能轉發一下。但我從不轉發。
如果我在午夜時分抵達酒店,那麼我就在那個時候吃晚餐。如果活動主辦者提供餐食,我就一口氣吃上三人份。我的旅行包最外側口袋裡總是塞著幾包薯片和M&M’s巧克力豆,以免我在某個荒郊野嶺的深夜餓肚子。我如飢似渴地灌下一瓶又一瓶可口可樂,彷彿這個牌子明天就會宣佈停產。
我的體重又破了新紀錄:234磅,106公斤。這就是那些“不算數”的垃圾食品帶給我的代價。
低脂肪、低碳水、低卡路里、輕斷食、全穀物、生機飲食,我該採取哪一種?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減肥方法,我反而猶豫不決,感覺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卻找不到出口。
我想起熊T在我家津津有味地吃掉兩個圓滾滾的玫瑰奶球的場景,在那之後他甚至又吃了兩個。他擁有我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過的最完美的身材:希臘雕塑一般的線條,沒有一絲脂肪是多餘的。我看過他的很多健身影片,我很清楚衣料之下包裹著怎樣健美的胴體。他是如何做到這樣大吃大喝還不胖的?
而且他不僅鍾情於玫瑰奶球。過去從未嘗過巴基斯坦菜的他,那天晚上吃得十分盡興。我會注意到這一點,一則是因為我好奇這位健身大師的飲食,二則作為主人,我總是忍不住觀察客人是否喜歡我的手藝。他吃得高興極了。他沒有往盤子裡盛沙拉,也沒有特意避開米飯或饢餅。我最討厭吃沙拉了,他一邊舔著勺子上的玫瑰奶球糖漿一邊告訴我。
“這就是所謂二八法則。我保證一天80%的攝入是清淡低脂的,剩下的20%,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沙拉?免了吧。雖然我不知道這道甜品叫什麼,但我估計天天吃都不會膩。”熊T笑著對我說。
從過去的減肥經歷來看,我相信熊T的“二八法則”對我並不適用。我每次嘗試減肥時,都需要極其嚴苛地控制飲食,決不能有一頓欺騙餐或休息日,否則體重秤上的指標就會停滯不前。此外,我還要進行一系列近乎折磨的鍛鍊。老實說,我已經四十一歲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堅持下去。
我厭倦了被困在倉鼠輪上,在減肥與增重之間迴圈往復。每次我減掉一點重量,它們總會在一段時間後捲土重來,甚至反彈得愈演愈烈。所有研究都證實了這幾乎是絕大多數超重人士無法擺脫的宿命。約九成的人會輸掉這場戰鬥,他們屢敗屢戰,但屢戰屢敗。因為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在你體內生長的脂肪細胞永遠不會消失,它們這輩子跟定你了。脂肪細胞固然可以變大或變小,但數量是恆定不變的。這意味著如果你從小就是個胖子,長大之後變得纖細苗條的機率微乎其微。
我與這些同病相憐的朋友一樣。人到中年,正是一生中最“沉重”的時刻。每個人都經歷過減掉又反彈數百斤的折磨,可舉目遙望,這條路仍然沒有盡頭。真正減輕體重並保持身材?真是越想越沒有盼頭。倘若真是如此,或許……或許手術並不是最壞的選擇?
我把這個念頭告訴了身邊的朋友,想看看他們有何反應。起初,他們對此很不以為然,我完全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早在十年之前,那時的我比現在還要瘦得多,我的妹妹就問過我為什麼不去做胃旁路手術。“我哪有那麼胖?只有那種比我胖得多得多的人才會做那種手術呢!”我咆哮道。那句刺耳的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她就是故意嘲諷我有那麼胖,她就是故意要氣我,我心想。又或者,其實是我被人說中了心事,惱羞成怒。
無論如何,我現在比過去重多了,也終於達到了接受胃旁路手術的要求,這真叫人啼笑皆非。我還了解到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縮胃手術,叫作袖狀胃切除術。這種手術沒胃旁路手術那麼極端,併發症也少得多,而且在門診即可完成。好,我主意已定,我要去做縮胃手術。我要徹底打破這環形過山車、倉鼠輪、永動機的無限減肥輪迴。我不幹了。我再也不打必敗的仗了。我認輸了。
此時,我在阿德南案中認識的另一位女士剛好也接受了縮胃手術。看著她在Facebook上釋出的照片一天天瘦下去,我不由得感慨,太神奇了。不用節食,不用鍛鍊,她就這樣輕輕鬆鬆地瘦了。
兩天之後,我回到了家裡。術後幾個星期,我的心情始終在“有點後悔”和“十分後悔”中搖擺。事實證明我的胃確實變成了喝兩口水就飽的小鳥胃。幾口奶昔就撐滿了我的肚子,可我的心裡仍舊飢渴難耐。飢餓原來是這樣的體驗,我猜不幸截肢的患者也有同樣的感受:它明明不在那裡,卻似乎還在那裡,永遠空虛,永不滿足。
我曾經閱讀過相關文章,裡面說接受縮胃手術的患者常常會因為缺乏飽腹感而產生情緒性的飢餓,這種感受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即使我明知道肚子已經塞不下了,飢餓感依舊如影隨形。即使手邊擺滿了食物,正在捱餓的我卻一口都不能碰,因為這副剛剛改造完的腸胃還不能消化固體食物。一天晚上,我正在清理晚餐的餐盤,卻對著一盤吃剩的沙米烤肉餅陷入了漫長的沉思。金黃多汁的烤肉靜靜地躺在盤子裡,散發著洋蔥、香菜和孜然的香味。
我的大腦告誡我絕對不能去碰那盤烤肉,我的胃沒法消化這種東西。可就在鬼迷心竅的那一刻,所有的理智離我而去,我一把抓起烤肉,整塊塞進了嘴裡。我臉紅心跳、氣喘如牛,飛快地咀嚼著嘴裡的肉片,生怕有人把我抓個現行。我三兩口就將烤肉囫圇嚥下,甚至沒來得及好好品嚐我掛念了好幾周的味道。
我立刻感到肚子上捱了重重的一拳。疼痛來得又快又猛,嚼碎的烤肉無處可去。眨眼的工夫,我又把烤肉嘔了出來,就像嚥下去時一樣快。這是我在縮胃手術後第一次嘔吐,隨後還會有幾十次、幾百次。每當我吃得太多或太快,我總會嘔出來。
一天之中,我的情緒總是大起大落。一會兒因為沒法吃東西而氣得號啕大哭,一會兒因為膝蓋的疼痛明顯減輕而如釋重負,一會兒又因為堅信自己接受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手術而痛苦欲絕。我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來學會控制自己不要狼吞虎嚥而是細嚼慢嚥。在接受手術前,醫生告誡我以後不要同時進食和飲水,我也在眾多留言板上讀到過類似的建議,因為我的胃袋如今只容得下一樣東西。我並沒有太當一回事,因為我沒有想到胃還需要空間來儲水。水又不需要消化,它應該直接透過胃部,對吧?
不對,大錯特錯。我從沒想過不能同時進食和飲水會給我帶來多大的痛苦。我喜歡喝冰水,喜歡嚼冰塊,我也喜歡喝汽水和果汁。我的每一頓飯都要配飲料。難道說,我再也不能享受吃完薯條之後暢飲一口冰可樂的樂趣了?我決心反抗這條規則,我偏要邊吃邊喝,雖然我只敢吃一小口、喝一小口。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和我一起做手術的朋友也遇到了類似的平臺期,可她們甩掉的體重已經比我多一倍了,儘管她們的體重基數也比我要大一些。我懷疑我的縮胃手術已經失效了。或許我已經把它撐大了,或許醫生當初給我縮得就不夠小。
讓胃袋自己縮回去,這是我在網上查到的答案。只要保持三天的流質飲食,就能讓胃袋縮回到剛做完手術的大小,然後又可以繼續減肥了。然而,我只堅持了一天就全線潰敗。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進行過任何節食計劃,負責自律的肌肉已經壞死了。此刻,我的自我厭惡又達到了新的高峰。我原以為我可以透過手術重新奪回身體的控制權。我接受了一臺不可逆的手術,它永遠地改變了我的飲食方式,可我又一次敗下陣來。不是手術辜負了我,而是我辜負了手術。我要做的只是遵醫囑進食,但我連這都做不到。兩年過去了,我距離自己的目標體重還有整整50磅,而那只是我這具1.62米的身材“勉強”稱得上是健康的體重。
我問了我的朋友,也問了我的心理治療師,我的行為是否會內化對肥胖的仇恨?毫無疑問,在我生命中的許多時刻,在我那些苦苦掙扎減肥的朋友們心裡,自我厭惡是真實存在的。然而,隨著我的進一步探究,我發現這種厭惡與其說是對自身外貌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失控與無助的絕望。
無論體重秤上的數字是多少,重獲對身體的掌控才是最終實現自我滿足的關鍵。事實上,我遠未達到任何一種“瘦子”的標準。我的體重始終在160磅左右徘徊,比BMI計算器計算出的標準體重還要高出30磅。根據BMI量表,我仍然屬於“超重”人群,但我已經能夠輕鬆地穿上小碼、中碼的上衣以及8碼的褲子了。也就是在這時,我意識到BMI計算器可以滾蛋了。它不會計算你的肌肉重量、骨密度、基因和身體素質,甚至不會考慮你的整體健康狀況。BMI計算器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徹頭徹尾的垃圾。
從許多意義上來說,體重秤也是半斤八兩的玩意兒。你可以開啟Google,搜尋任意體重人群的圖片。你會發現就算身高體重的數值一模一樣,不同人的身材也各不相同。沒錯,數字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但不能說明一切。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包括那個和我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大胖小子——一同觀看了紀錄片全三集。在休息之前,我給自己煮了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開啟社交媒體檢視觀眾對這部劇集的即時反應。有人怒斥馬里蘭州政府的不公,有人痛罵檢察官,有人對劇集中揭示的新證據感到驚訝,有人對團隊自拍中出現的小寶寶興趣斐然,有人對阿德南的不屈深表敬佩,也有人為我和整支法律團隊加油鼓勁,並保證他們會持續追蹤案件進展,直到阿德南重獲自由。
不過,在看到我站在爐灶前煮奶茶的那一幕後,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幾十個人給我留言)變成了:奶茶怎麼煮最好喝?
《胖乎乎,圓嘟嘟》
[美]拉比亞·喬德里 著
劉思含 譯
新星出版社2025年1月
圖片與文字已獲得新星出版社授權
責編 Leticia
製圖 Leticia
版式設計 新月
排版 薏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