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物技術圖鑑

生物技術經歷了重大變革與創新,展現出一個充滿活力並不斷演變的行業格局。歲末年初,又到了總結與展望的時刻。
近年來,生物技術行業從包括宏觀經濟不穩定在內的更廣泛經濟挑戰中實現了反彈,重點一直放在創新驅動的增長上,在基因編輯、CGT以及AI驅動的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WhiteLab Genomics執行長David Del Bourgo將2024年描述為謹慎但樂觀的一年。
“根據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的資料,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有32種基因療法和34種RNA療法獲批,凸顯了這些先進治療模式的快速發展以及監管方面的進展。”他介紹說。
那麼,2024年是否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年呢?
1
雖有鉅額BD,但併購活動不強勁
在2024年,初創企業迎來大規模融資輪次的顯著復甦。Biotech初創企業在這一趨勢中表現尤為突出,幾乎半數此類交易都發生在該領域。
《華爾街日報》8月的報道稱,美國和歐洲有68家Biotech初創企業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輪次,這表明投資者對該領域重新恢復了信心。這一激增態勢凸顯了在2022-2023年資金受限之後出現的積極轉變。
儘管鉅額融資輪次有所增加,但與往年相比,交易的總數量有所下降,這表明,投資者採取重質量而非數量的策略。這種策略優先考慮那些擁有強大研發管線或新穎技術的高潛力公司,而非那些不太成熟或風險較高的專案。
與之相對,製藥行業的併購活動在2024年跌至低谷。截至11月下旬,該行業僅完成558筆交易,總價值為672億美元,創下近十年來交易活躍度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大型製藥公司對併購的謹慎態度。
“我們看到整個行業的平均併購交易規模大幅下降。這部分是由於Biotech估值較高以及政治和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所致。該行業越來越關注小眾的免疫學適應症,比如渤健收購HI-Bio,Vertex收購Alpine等交易。”Centurion Life Sciences首席執行Fady Riad說道。
2024年,生物技術領域在公開市場活動方面出現復甦。經過一段低迷期後,這一年生物技術領域的IPO呈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並在夏末顯著增強。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在9月,Bicara Therapeutics、Zenas BioPharma、MBX Biosciences這三家公司一天內在納斯達克共籌集資金超過7億美元,這表明投資者對該領域重新恢復了信心。
Upstream Bio在10月的上市表現進一步印證這種復甦態勢,其股價較IPO價格高開26.5%,公司市值達到11億美元。
總體而言,以生物技術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醫療保健行業,在2024年引領了美國的IPO活動佔IPO總收益的23%,共籌集資金66億美元。這一復甦跡象表明,生物技術公開市場活動強勁復甦,預計這一勢頭將延續至2025年。
歐洲的生物技術IPO情況則較為低迷。
2
CRISPR延續發展勢頭
2023年,FDA和MHRA批准了Casgevy——由Vertex和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開發的基於CRISPR技術的鐮狀細胞病(SCD)治療藥物。
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Casgevy成為在美國獲批的首款CRISPR療法,但在2024年,該領域是否在這一勢頭基礎上得以繼續發展?
答案顯而易見。2024年,基因編輯領域在針對各種遺傳疾病的臨床試驗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涉及CRISPR技術方面。
例如,Beam Therapeutics啟動了BEAM-302的I/II期臨床試驗。BEAM-302是一種鹼基編輯治療候選藥物,這是首個針對基因突變的直接體內校正的基因編輯候選藥物,透過潛在的一次性治療解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的肺部和肝臟表現。
Intellia Therapeutics也公佈了其NTLA-2002的1/2期試驗令人鼓舞的中期資料。NTLA-2002是一種體內CRISPR基因編輯候選療法,透過脂質奈米顆粒(LNP)以mRNA形式遞送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靶向血漿前激肽釋放酶(KLKB1)基因,使該蛋白失活以永久性降低血漿中激肽釋放酶活性,從而防止遺傳性血管水腫的發作。
此外,KSQ Therapeutics對KSQ-001的1期臨床試驗中的首位患者進行了給藥。KSQ-001是一種由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工程改造的新型TIL療法,旨在增強實體腫瘤的抗腫瘤活性。
基因編輯領域也出現諸多合作交易,其中Editas Medicine與Genevant Sciences之間的合作尤為引人注目。其目標是透過將Editas Medicine的CRISPR平臺與Genevant的LNP遞送技術相結合,開發新型基因編輯治療藥物。Genevant有望獲得高達2.38億美元的預付款和基於階段性成果的里程碑付款。
像Casgevy這樣基於CRISPR編輯技術的療法獲批及商業化,標誌著基因編輯進入一個新時代,多家公司具備解決此前無法治療的遺傳疾病的潛力。2023年這一里程碑事件,使得其他一些相關專案在2024年得以在研發管線中順利推進。
毫無疑問,CRISPR以及更廣泛的基因編輯技術將繼續在該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3
AI持續發力
2024年,人們提出AI在生物技術領域是否具備真正潛力的問題。相對於“泡沫論”,這更可能是市場調整,因為與AI迄今為止對生物技術行業的貢獻相比,此前人們的期望可能過高了。

AI仍在諸多方面發揮作用,有時很難判斷這到底只是炒作還是確實有益。也很難確切指出,AI到底給行業帶來了什麼,因為AI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行業的不同領域。

AI的融入成為生物技術運營中的一個顯著趨勢,企業將其應用於從藥物設計到預測分析等多個方面。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AI將成為生物技術研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andboxAQ藥物研發副總裁Andrea Bortolato指出,2024年的特點是谷歌、微軟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透過各種方式在藥物研發領域佔據了更多份額。
這些科技巨頭正透過不同方式佔據更多空間。它們透過像Google DeepMind和Isomorphic Labs這樣的專案,開發用於藥物研發的前沿AI驅動解決方案。巨頭們還透過與Biotech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來拓展業務,比如微軟與1910 Genetics的合作,以及英偉達對Recursion的投資。
據Bortolato稱,這一新潮流(通常被稱為“Techbio”)正在重塑生物技術格局,使新型治療方法能夠更快速、更高效地開發出來。
“與此同時,第一代由AI驅動的Biotech已經開始初見成效,幾種由AI發現的分子目前正在臨床開發階段穩步推進。一些早期成果頗具前景,這表明AI有可能對藥物研發產生重大影響。”Bortolato補充道。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Techbio領域,需要對AI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有細緻入微的理解,以便區分真正的創新和營銷炒作,這一點很重要。
除了AI,賓夕法尼亞大學佩恩醫學共同投資專案主任Carter Caldwell證實科技與生物技術的交叉融合。
“生物技術與VC之間的交叉是一個新趨勢。通常情況下,VC有非常明確的行業聚焦方向。然而,生物技術領域的AI正在將生物技術和科技VC匯聚在一起,學術機構在衍生公司出現之前進一步推動生物技術發展,這降低了商業化所需的資金量,並吸引了資金儲備相對較少的VC投資者。”
AI在2024年確實備受關注,而且理應如此。2024年的諾貝爾獎項授予DeepMind的John Jumper和Demis Hassabis,以表彰他們開發的AlphaFold,這是一款用於預測蛋白質結構的開創性AI工具;同時也授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David Baker,以表彰他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時間將證明AI是否能滿足我們的高期望,但毫無疑問,這是2024年的重要組成部分。
4
2024年CNS領域有哪些進展?
在2024年,神經系統疾病的認知、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病方面。
2024年7月,FDA批准donanemab,商品名Kisunla,用於治療早期有症狀的阿爾茨海默病。這種單克隆抗體靶向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旨在減緩疾病進展。臨床試驗表明,donanemab能夠顯著減輕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痴呆階段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和功能衰退。
不過,儘管治療領域目前仍主要由諸如donanemab這樣靶向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療法佔據主導,但新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推進。
以Tau tangle為例,Asceneuron在2024年籌集了1億美元,用於推進其靶向Tau tangle的療法。該公司的主要候選藥物ASN51旨在透過抑制OGA酶來預防Tau tangle。鑑於其便捷的口服給藥方式,這種治療方法有望帶來治療模式的轉變。
Ovid Therapeutics執行長Jeremy Levin,則將GLP-1療法在心臟代謝疾病方面不斷取得的成功與免疫腫瘤學早期的突破相比較,預計神經病學領域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軌跡。
“肥胖和免疫腫瘤學領域的這些突破激發了人們將類似方法應用於神經病學領域的興趣,以針對大腦功能失調背後的基本通路和機制。人口老齡化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推動了神經病學研發,就如同肥胖症和糖尿病推動了減肥療法的發展一樣。”
據Levin介紹,製藥公司在多年後撤之後,正迅速重新聚焦於神經病學領域。他列舉了Longboard和Aliada的例子,這兩家公司今年分別被靈北和艾伯維收購,收購總價達40億美元。
在2024年,一些藥物也走完了研發流程,獲得了FDA的批准。
5
值得關注的獲批藥物
2024年,FDA批准了數種在多個治療領域頗具影響力的藥物。
01
腫瘤學
Tecelra——Adaptimmune:於2024年8月獲批,Tecelra是首款獲批用於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滑膜肉瘤的TCR-T細胞療法,標誌著實體腫瘤工程細胞療法領域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 Bizengri——Merus:2024年12月,FDA其加速批准其用於治療攜帶神經調節蛋白1基因融合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胰腺腺癌成年患者,為這些惡性腫瘤提供了一種靶向治療手段。
• KRAZATI(adagrasib)與Cetuximab聯用——BMS:2024年6月獲加速批准,該聯合療法適用於先前接受過治療的KRAS G12C突變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成年患者。
• Rybrevant——強生:FDA在2024年3月和9月擴大了Rybrevant的適應症,批准其與化療聯合用於患有特定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
02

其他疾病領域

• Vyalev——艾伯維:於2024年10月獲批,用於治療晚期帕金森病成年患者的運動症狀波動,為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管理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 Hympavzi——輝瑞:2024年10月,FDA批准Hympavzi用於治療無抑制劑的A型或B型血友病成年及青少年患者,代表著血友病治療管理方面的一項重大進展。
• Emrosi——Journey Medical:2024年11月,FDA批准Emrosi用於治療成人酒渣鼻炎性病變,為這種慢性皮膚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 Yorvipath——Ascendis Pharma:2024年8月獲批,Yorvipath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一種罕見的內分泌疾病)的首個治療藥物。
• Mresvia——Moderna:2024年5月,FDA批准Mresvia,這是一種用於預防60歲及以上人群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發的下呼吸道疾病的mRNA疫苗。
• Dupixent——再生元與賽諾菲:2024年9月,Dupixent獲得FDA批准,成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個生物製劑。
6
2024年,謹慎地樂觀
2024年總體來說相對積極,初創企業籌集到可觀的資金,併購活動也相對穩定,但生物技術行業遠未達到COVID-19期間的創紀錄表現水平。這一年,或許是生物技術行業緩慢復甦的第一年。
事實上,2024年生物技術行業仍面臨一些重大挑戰。比如監管,尤其是涉及基因編輯和AI應用方面,企業需要面對複雜的審批流程。資金波動依然是個問題,儘管私人投資有所增長,但公開市場仍持謹慎態度。生物技術公司需要展示臨床成果以及清晰的盈利途徑。
一些Biotech不得不面對這種不利環境帶來的嚴峻後果。
2024年,數家生物技術公司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例如,Ginkgo Bioworks在2024年6月宣佈計劃裁員多達400人。同樣,23andMe也面臨重大重組,儘管近期其戰略重點是開發內部研發管線,但仍裁掉了40%的員工,並關閉了藥物研發業務。
歐洲生物技術領域的標誌性企業Evotec,是該行業所面臨困難的又一個例證。市場對這家德國公司並不友好,2024年末有關於其可能被收購的傳聞不斷。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尤其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凸顯了生物技術供應鏈的脆弱性。藥明康德爭議事件促使美國以《生物安全法案》做出立法回應。該法案旨在阻止美國與中國企業之間的合同關係。
雖然這可能意味著,其他國家有機會介入並填補中國CDMO留下的空白,但這也強調,美國(或許還有歐洲)的Biotech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其供應鏈佈局。
幸運的是,2024年也發生一些讓我們對生物技術行業持樂觀態度的事件。從更積極的方面來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和收購凸顯了該行業的潛力。Exscientia對Recursion的收購,代表AI驅動藥物研發領域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總而言之,2024年的生物技術行業讓人喜憂參半,希望2025年能更具活力。
參考文章:
Biotech in 2024: A retrospective;Labiotec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