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校長、大學門口
1月13日,教育部網站公示了擬同意設定的14所本科高等學校名單,其中就包括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這意味著,這所由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發起,由曹德旺創辦的河仁慈善基金會首期捐資100億創辦的民辦公助、非營利、公益性大學,終於過審,拿到了準生證。
公開資料顯示,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區南嶼鎮流州島。學校定位為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辦學層次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作為本次教育部同意設定的14所本科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辦大學,福耀科技大學因其特殊性質和創辦者的名人光環,自2021年籌建以來,一直備受各界關注。特別是去年,學校招生宣傳大張旗鼓,結果卻因為沒透過教育部的審批而叫停,讓人大跌眼鏡。
好在現在審批終於過了,招生也有了眉目。最近,福耀科技大學校長王樹國現身福耀集團年會,現場演講中王樹國透露,福耀科技大學今年就要開始招生。此前曹德旺曾在採訪中表示,招生時他要親自面試,每招一個人平均補貼5萬元。
在人口下降、學歷嚴重貶值的大背景下,曹德旺為何還要執意斥巨資新建大學?這所在籌建期就一波三折的大學,會像福耀玻璃一樣成功嗎?人們關注福耀科技大學,究竟在關注什麼,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變革希望究竟在哪裡?


最近這些年,全國各地掀起一股新建大學的熱潮。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4》的資料,2023年全國普通、職業高等學校數量已經達到2822所,較上年增加了62所。
其中,尤以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和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最為“瘋狂”。
作為著名的“山河四省”成員,河南考生多、學校少,高考“地獄模式”的問題一直名聲在外。為了擺脫“高教窪地”的窘境,最近幾年河南各地瘋狂建大學。光是2023年,就新設立了12所高校,約佔全國高校新增數量的五分之一。不僅成為當年新增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168所的高校總量也已位居全國第一。
相比河南,廣東“高校大躍進”的起步時間更早,“躍進”方式也更多元。除了自建大學外,還與清華、哈工大、北師大、北京理工以及港澳的幾乎所有高校合作建設分校或校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正在建設或籌建的大學至少還有10所,最快的將於2025年全面竣工。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種聲音認為,隨著新生人口的逐年減少,幼兒園、小學甚至部分地區的中學已經面臨日益嚴峻的生源不足問題。10年以後,這股“學生荒”浪潮就將傳導到大學。這種情況下,繼續大規模新建、擴建高校,屬於浪費資源、過度建設。
事實上,作為高校“大躍進”最瘋狂省份之一的廣東,已經出現了部分學校招不滿的情況。
2024年,廣東高考報名人數為76.8萬人,僅次於河南、山東,雖然考生人數較往年還在增長,但包括廣州工商學院、湛江科技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在內的一些高校,卻出現了大量招生缺額的情況。其中湛江科技學院的缺額人數更是達到了兩千多人,創下近年來的新高。第一次補錄之後,這些學校缺額人數仍然較多。
對於這種矛盾現象,我覺得應該一分為二來看。
一方面,就總量而言,中國大學確實不算少了,整體大學錄取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80%以上,即便放眼全球,這個比例也不算低了。再結合人口下降的趨勢,所以我本人也是反對新建或擴建普通二三本高校的。
但另一方面,從質量上看,目前中國整體的高教水平,跟國際一流還有不小差距,而這主要是由頂尖大學數量相對匱乏造成的。
拿2024QS世界大學排名來說,中國內地共有5所高校(北大、清華、浙大、復旦、上交大)躋身前100名榜單,數量跟韓、法兩國相當,而後兩者的全國人口數量分別只有中國的二十七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
至於很多人眼裡未來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上榜頂級大學數量則高達26所,佔據榜單的四分之一強,堪稱霸榜式的存在。
曹德旺的辦學夢,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說來也巧,就在福耀科技大學獲批的幾乎同時,杭州方面也傳出籌建“錢塘大學”的訊息。而且和福耀科技大學主要靠曹德旺出資類似,“錢塘大學”背後的“金主”則是中國首富、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
根據本地媒體披露的訊息,“錢塘大學”將以浙江錢塘基礎科學研究院為基礎。這個錢塘科學研究院是由錢塘教育基金會於2023年11月捐贈1億元設立的,而錢塘教育基金會則是鍾睒睒於2021年所創辦。
基金會的宗旨是:資助高水平民辦大學建設發展,引進頂尖學者和傑出人才,培養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高階人才支撐。
這已經不是浙江民間籌辦的第一所高水平大學了。從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援的民辦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到由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捐資數百億、去年11月剛剛向社會公示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浙江近年來新建或籌建中的頂級大學幾乎都是民辦的。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大學格局基本已經固化,佔據生態位頂端的那幾所大學,比如清華、浙大,一年的辦學經費就高達幾百億。
考慮到政府這些年財政緊張,教育部名下又有那麼多“親兒子”要照顧,幾乎沒有餘力再騰出手來建新的頂尖大學,這事就只能由民間來辦。
事實上,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清一色都是私立大學。而在中國歷史上,以“北南開,南大夏”為代表的一批私立大學,也曾是和北大清華齊名的頂級名校。其中抗戰時期,由南開與清北共同組建的西南聯大,更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一段傳奇。
只是跟當年私立名校遍佈各地不同,這批新建或籌建中的頂級民辦大學全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等省份。而眾所周知,這些省份雖然經濟發達、產業基礎實力雄厚,但因為歷史緣故,都是高教小省。
浙江最可憐,只有一所985大學;福建稍微好點,但也僅有一所985、一所211大學。而這僅有的一所985,還是當年愛國僑領陳嘉庚所建的私立大學“轉公”而來的。
好在一百年後,新一代的中國企業家又一次站了出來,為中國的高等教育追趕國際一流水平貢獻心力。
不得不說,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家不僅幫助山多地少、資源貧乏的福建、浙江兩省實現了經濟上的騰飛,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排名進步最大的兩個省,也正在改變兩地乃至全國的大學版圖。特別是在教育部叫停異地辦校的背景下,這可能是沿海發達省份補齊頂級名校資源相對不足這一短板的唯一辦法,進而在客觀上促使高等教育的重心逐漸南移,真是功莫大焉。

|斯坦福大學校園

相比之前的幾所民辦頂級高校,福耀科技大學有一個明確的對標物件,那就是美國的斯坦福大學。不過王樹國在福耀集團年會的發言中也坦誠,“很多人不屑一顧,說你100億就能辦一個斯坦福?”
但他緊接著表示,“天下沒有不可能之事,看它符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看它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這份勇氣無疑是可嘉的,我也不認為能否辦成一所頂級大學單純是個錢的問題。事實上,去年福耀科技大學審批未過,就有不少人分析過它存在的問題,包括師資力量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辦學理念和具體規劃尚不成熟等。而要想一一解決這些問題,既離不開錢,也需要時間。
我們看目前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頂級大學,都有動輒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校史積澱。當然,現代社會大學從新建到辦出成績的時間已經被大幅縮短。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當初對標的香港科技大學,1991年才成立,十年後便躋身亞洲名校前列。
學校最新排名全球年輕大學第2、2023THE排名亞洲第7、2024QS排名全球第60、就業能力全球第29,是國際高教界公認的奇蹟。
但也應該看到,港科大迅速崛起的背後,既有時代的機遇(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的經濟轉型期),也得益於雄厚的師資力量(港科大完全由“海歸”華人知識精英創辦),但更重要的還是香港當時寬鬆的學術氛圍、暢通的國際交流環境,以及符合科研創新的高教體制。而這些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也不是大學創辦者本身所能掌控或改變的。
畢竟就在港科大籌建的1980年代,內地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並在臨近香港的深圳新建了一所全新的深圳大學,作為高校改革的試驗田。
當時為了辦好這所“特區大學”“視窗大學”“實驗大學”,中央、教育部和地方可謂傾盡全力,又是出錢又是派人,還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但因為種種原因,如今的深圳大學早已泯然眾校矣,連個211都不是,這才有了後來另起爐灶創辦南科大的事情。
而南科大從籌辦起,同樣面臨重重阻礙。首任校長朱清時就曾透露,深圳籌備南科大,教育部門在很長時間內是不同意的。“因為深圳辦南科大的思路與現有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格格不入”,如果南科大開了先河,其他的後來者就會提出同樣的要求,這顯然不符合現有遊戲規則。
這些規則現在是否有所改變,不好說,所以對於這一波民辦頂級大學熱潮,我們雖然應該肯定,但最終能否如預期辦成像斯坦福那樣的世界頂級學府,進而帶動產業科技的全面大爆發,還得留給時間來檢驗吧。
/// END ///
No.617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土哥涅夫
作者簡介:長三角區域城市觀察家、“為父親寫史”計劃發起人、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主理人。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