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再次證明:小學欠下的“閱讀賬”,遲早是要還的(家長必讀)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大語文時代,閱讀訓練永遠是重頭戲。從小重視閱讀的家長,才能幫孩子贏在起跑線,率先突破終點線。
——薩姐
作者:枳為橙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2024年高考已結束,1300萬學子終於迎來了新的人生階段。
高考第一天,語文作文題再次刷屏,成為全網熱議的焦點。
全國甲卷的“論學會如何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人與人之間要學會相處交流。”看似簡單,但想寫出大格局和深遠寓意,就很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
新課標Ⅰ卷的“人工智慧和AI話題”,如果考生此前沒有瀏覽相關書籍資料,深度思考過AI與人的關係,恐怕很難在考場上想出格局大的觀點。
新課標Ⅱ卷的“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對於人生閱歷少,平常又不愛閱讀的考生來說,很難寫出時間跨度長的故事,展現動人的自我成長之旅。
還有北京卷的對“歷久彌新”和“開啟”的論述,天津卷的對“自定義”的聯想和思考,上海卷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表面上似乎簡單,但其實都需要足夠強大的知識儲備,若不用心打磨,很難得到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位親戚的孩子在考完語文後直言:現在終於知道,讀那麼多書,積累那麼多新知識,到底有多重要了。
在學習這件事上,你偷過多少懶,將來就會吃多少虧。
在人生中的一場場大考中,“閱讀”的多少,遲早會拉開每個孩子之間的差距。
而2024年高考作文也再次證明:小時候不做好閱讀積累,長大後步步都是難關。
01
請告訴孩子:
你欠下的閱讀賬,都會變成未來路上的坑
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寫過一句話:
“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用自己的成長曆程,深深地驗證了這句話的真實性。
在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涯,所付出的,和終將得到的,本就是因果關係。
若是從小不把“閱讀”當回事,最關鍵的時刻總是“大腦一片空白”。
若是種下了“懶惰”的因,總有一天要收穫“積懶成笨”的果。
前段時間,參加一場同學聚會時,聽一位老同學談起了近期的煩惱:
她兒子上小學時,成績還算是比較優異,經常考高分,於是她和丈夫就慢慢不再緊抓孩子的學業。
平時寫完作業,孩子想玩會手機就讓他玩一會;寒暑假裡,孩子想放鬆看電視就讓他盡情看。
他們原本給孩子買了一些課外書和繪本,但總覺得把課上學的東西學好了就行,課外閱讀並沒有嚴加督促,那些書籍上不僅沒有翻開過封面,還落滿了灰。
小學那幾年,這樣的教育模式似乎並無大礙,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保持著穩定的水平。
可上初中後,她兒子一次比一次考試成績差,好幾門都考不及格。
以前兒子聲稱最簡單的語文,現在常常不知道如何下筆,甚至還會理解錯題目的意思,作文跑題是常事,“無話可說”時還會將“網路詞彙”寫進試卷裡。
開過家長會後,老師建議他們應該陪著孩子儘快養成閱讀的習慣,課後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練習。
可由於兒子習慣了放學就玩手機,早已沉迷上了遊戲,如今又正處於青春期,一言不合就摔門而出,閱讀這件事一直難以進行下去。
當別的孩子熟練地背古詩詞時,她兒子一張口只有“奧利給、yyds”這類網路流行語。
當別的孩子知識儲備量越來越大時,她兒子面對逐漸繁重的學業卻不知從何學起。
這個小時候常被眾人誇讚的聰明孩子,終究還是沒躲開“中考分流”到職高的結局。
自媒體博主@羽仔曾在一期影片裡講到:
“劇永遠追不完,遊戲總有新版本,但今天的時間,過去就是過去了。”
這句話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人,尤其是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們。
時間是檢驗結果的最佳標準,你今天不好好在閱讀上下功夫,待時間流逝,剩下的只有後悔。
閱讀,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
沒有量的積累,就難見質的變化;沒有知識的儲備,就難有思維的提升;沒有年少的堅持,就無法收穫未來的碩果。
教育路上,督促孩子堅持閱讀,引導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不可忽視的責任。
請告訴孩子:千萬不要欠下閱讀賬,不要為人生路留下難以填補的深坑。
02
別等拉開差距才明白:
得語文者得天下,常閱讀者積好運
知乎上有個提問:都說年輕人應該多見世面,那把錢拿來多讀書,還是環遊世界更划算?
有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在沒有充分知識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即使行了萬里路,也不過只是郵差而已。”
細想來的確如此。人若是書讀的不夠,認知不足,是很難看清世界的全貌的。
而那些愛讀書、注重閱讀的人,在每一本書籍裡就已行萬里路,為自己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積攢了更多的好運氣。
那些真正出色的孩子,無論是課上的學習,還是課後的拓展,都下足了功夫,用盡了全力。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曾經的高考狀元謝欣穎:
2020年,她以高考總分726分的優異成績,創造了“三元及第”的奇蹟,成為學子們羨慕的物件。
有人曾請教她的學習經驗,她將其總結為六個字:“專心、反省、愛好”。
除了在聽課的時候專心致志,從不走神之外,平時做錯的題她都會反覆研究,直到不再出錯。
最關鍵的是,她非常熱愛讀書,在她年幼時,父母就幫她訂閱了各種畫報和繪本。
她看不懂的時候,父母就會引導她看圖,給她講其中的故事,讓她逐漸對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
從小到大,她一直保持著足夠的閱讀量,讀書早已成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起閱讀的經歷,謝欣穎表示,從書中讀到的很多勵志故事,給她帶來很深的啟發,其中的人物也成為了她的榜樣,讓她養成了不服輸的性格,鍛鍊了她做事專注的能力。
學霸的經驗背後,似乎正映證了那句老話:得語文者得天下,常閱讀者積好運。
閱讀,不僅能成就一個人的學業,也能幫助每個人遇見更好的自己。
就像北野武說的那樣:
“擁有才華,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能讓自己真正挺胸抬頭站立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東西。”
讀書的路上,就是為自己人生添磚加瓦的過程,書讀多了,認知豐富了,每一步走得才會更從容。
作家莫言也曾提到過自己的讀書經歷:
他童年的時候,看“閒書”就是最大的樂趣。
因為那時候他體力較差,不太喜歡和村裡的孩子追逐打鬧,無事可做時,就以書為伴。
從《封神演義》到《三國演義》、《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各種各樣的書,一點一滴豐富了他的童年時光。
後來,他又仔細研究了《新華字典》、《中國通史簡編》,在閱讀上有了更多的體驗。
在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他看完了圖書館裡1000多冊文學書籍,為後來的寫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讀書的經歷,才讓他寫出了那麼多優秀作品,改變了人生軌跡。
人與人的差距,往往不是一瞬間拉開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由量變帶來質變的。
書法家顏真卿在《勸學》中說: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有多少人,年少時不知閱讀的好處,等到一切已成定局才領悟到讀書的意義。
有多少孩子,一拿起手機就清醒,一捧起書就犯困,殊不知,未來的結局早已埋下伏筆。
愛讀書和不愛讀書的人,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堅持閱讀和偷懶放縱的孩子,得到的是不同的人生答案。
孩子,趁一切還來得及,記得告訴自己: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積累的每一個知識,都會在每一場大考上,助你一臂之力。
03
致家長:最好的家庭教育
離不開陪伴、閱讀和習慣
《中國詩詞大會》上,武亦姝出口成章,屢戰屢勝,一舉奪得冠軍,讓同臺的對手稱讚不已。
她的成長路上,不僅有著優異的成績,以613分的高考成績(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考進清華大學,還寫得一手好字,擁有超強的知識儲備量。
然而小時候的武亦姝,其實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上小學時,她不喜歡學習,一心只想著玩,對待作業應付了事,學習成績經常墊底。
她的父母為此甚是苦惱,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幫其改正學習和生活習慣。
後來,武亦姝的媽媽受到朋友的啟發,突然醒悟:父母唯有做好自己,才能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
從那時起,武亦姝的父母便戒掉了娛樂活動,開始閱讀各類書籍,放下手機,陪著武亦姝一起解讀名著,玩詩詞接龍。
在這樣充滿書香氣息的環境下長大,武亦姝漸漸愛上閱讀,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長為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是父母。
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往往都站著奮力託舉的父母。
所有出色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長年累月悉心的培養,耐心的引導,用心的陪伴。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母親在分享教育經驗時也提到:
“所有的習慣,要在孩子還沒有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時幫他培養好。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
等定型之後,後面這一路就好走了。”
所以說,好的教育,離不開習慣的培養,真正的自律,從養成好習慣開始。
真正厲害的父母,都懂得從4件小事做起,陪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1. 給孩子買書,幫助孩子制定閱讀目標: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大的動力。
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書籍開始,在閱讀上做好投資。
在孩子年齡還小時,不要逼著他去理解那些晦澀難懂的名著,可以先從故事講起,父母讀給孩子聽,幫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味。
每年幫助孩子定好閱讀目標,讀多少本書,一點一滴做好積累。
2. 父母以身作則,培養閱讀習慣: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話說的很對: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父母應該做好鏡子,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暫時停止刷影片等各種娛樂活動。
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閱讀,給家裡營造出濃濃的書香氣,孩子就會慢慢愛上讀書。
3. 分享閱讀感受,及時做好記錄:
閒暇時光,記得多和孩子交流從書籍中讀到的故事,獲取的知識點。
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多推薦優質書籍,引領孩子走進更豐富的世界。
不管從書籍裡獲得的是快樂、悲傷、勵志、憤怒,都是人生中寶貴的一課。
親子之間多分享,也有利於孩子對書籍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4. 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主動學習:
即使放假期間,也不能荒廢學習,父母要監督孩子保質保量的完成功課,同時鼓勵孩子大量閱讀,擴充知識量。
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閱讀時間記得讓孩子遠離手機,避免干擾,保持高效學習。
很認同一個觀點:
“教育是一場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請告訴孩子:多學一點知識,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多讀一本好書,就能活得更加自在。
請告訴孩子:時光無法重來,讀書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就再難以彌補。
想要獲取更高層次的認知,閱讀,就是最便捷的辦法。
想要拓寬自己人生的道路,閱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點個“在看”,與所有父母、孩子共勉。
-END-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乾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