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正處於提升閱讀的重要階段,但是家長又常常怕選素材選的不夠全、不夠好、選的不適合他年齡段,《北大閱讀課》來幫忙!
它一個單元只有幾課,但內容豐富的不得了,既有朱自清、余光中、史鐵生、席慕蓉這些現代名家,也有高爾基、泰戈爾、屠格涅夫等國外文豪,甚至還有古詩和小古文,每一篇讀著都特別美。解決了家長們天南地北、大海撈針去選文的難題。
而且,這套書按照課本節奏,以及年級,把篇目按難度直接安排好的,甚至讀完,還有思考題或者互動話題,每週印上一份讀一讀,簡直不要太省心。
如果讓孩子寫寫“鄉愁”,孩子會明白什麼意思,又會怎麼寫呢?讀讀這套書中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席慕蓉的《鄉愁》,童慶炳老先生的《水是故鄉甜》。在這樣的“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孩子也就理解會寫了。
一個學期一本,孩子開學後剛好可以跟著同步讀起來,解解咱們家長的“燃眉之急”~
這套《北大閱讀課》,可以說是集結語文閱讀的“中堅力量”,給咱家長出的一個解決小學閱讀難題的全面方案。
看了背後編寫團隊,我瞬間就明白了我當時為何會覺得它那麼好用。
首先書裡所有的選篇和解讀,都有「北京大學語文研究所」提供權威的學術支援,在背後仔細把關。
這個研究所是幹嘛的呢?給同學們總結兩個關鍵詞:北大中文系+國內課改。
它隸屬鼎鼎大名的、被譽為“中國語言文學搖籃”的「北大中文系」,同時,還要負責國內語文課改的重要任務——
比如說:
主持最新版“國家語文課程標準”
的修訂(現已施行)
再比如說:
主持編寫小學、中學語文教材
(人教版和全國統編版)
負責主編的:
是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
閱讀教育專家石恢老師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主編溫儒敏先生,看完後說這套書是“教材閱讀很好的拓展”,親自給它作序推薦。。。
相當於,有最懂課標且最懂課本的“一群人”,為孩子的閱讀時刻掌舵。整套書跨越10年,不斷更新打磨才最終出版,難怪我們會覺得那麼好用!
它的內容,是根據課標和課本節奏,精選出適合1~6年級孩子閱讀的名篇佳作,按主題分好單元,按年級分好難度,既有群文閱讀也達到了廣泛涉獵,同時,有讀後思考和領讀手冊,不斷磨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接下來,我具體說說《北大閱讀課》都能幫孩子解決哪些閱讀上的困難,正為開學或語文學習發愁的同學,不如一起看看,即便不買書,也是咱們新學期選書的一個好思路~
說起閱讀,咱們家長聽過的最多的勸告,恐怕就是讓孩子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了。可真到了實踐,一個頭兩個大,若是將一本本名著和科普佳作都廣泛涉獵,孩子的時間很難夠用,若是去讀短篇佳作,花費的時間就轉移到了大人身上,常常讓我懷疑,這是什麼能量守恆定律嗎?
《北大閱讀課》,就是一個“用時更少”版的「海量閱讀計劃」,省時和廣博,它全都要。
它的
選篇思路,
細品下來真是特別
巧妙,
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正確的廣泛涉獵。
整套書,共收集了37個國家,超過100位文學大師的短篇作品。
老舍、梁實秋、林清玄、朱自清、冰心、汪曾祺等國內名家的文章,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母語的優美與魅力,還是小學至高中語文考試中的“常客”——
高爾基、泰戈爾、屠格涅夫、雪萊、雨果等國外文豪的名篇,則能讓孩子們體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情感,成為一個具有廣闊的世界胸懷和眼光的人。
可要知道,廣泛涉獵不僅指“國內外”廣泛,時間上的廣泛也要有!咱現在選書,寓言、小說、分級閱讀、繪本佔了大頭,其中大多都是現代氣息的代表,可選的時候古文選什麼、古詩怎麼選,常容易忽略,以至於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很容易覺得文言文太難。
《北大閱讀課》特別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每單元都有古詩文的閱讀,讓孩子跟著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體味孤獨,跟著楊萬里的“輕寒正是可人天”描繪秋天,跟著李商隱的“長河漸落曉星沉”品味銀河的浪漫——
也有小古文的閱讀,從二年級,就開始逐步培養孩子文言文上的基礎。
而且,古詩、古文不是偶爾出現,湊個字數,而是每單元都有,並按照主題幫咱們分好選好,做起主題閱讀來就特別方面。
好比二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以孩子們喜歡的「圖畫」為主題,選了古今中外各種文章——
其中就有《太平廣記》中的《五色筆》,和《畫龍點睛》的古文版,有趣好玩,配合著單元主題,孩子很快就能把小古文的閱讀給“拿下”~~
此外,這套書在選篇時,還很注重多選可供孩子借鑑和思辨的佳作,文章不僅可以用來欣賞、品讀,也可作為寫作的靈感,知識的來源。
比如一年級上冊,以「水」為主題,特意從不同角度精心選擇各類佳作,讓孩子知道——
“滄江無盡水,夜夜隨潮去”
——水會有潮漲潮落
“水在地球的懷抱,天空在水的懷抱”
——水和天空的關係
“你看這山裡的泉水,從山峰上跳下來,一路上摔了多少跟斗呀,可他們唱著快樂的歌兒,勇敢地向前奔跑,從來不叫苦。”
——水的“勇敢”
讀完之後,心中既有水的優美壯闊,也知道了水的知識,在寫作中,能悟出水的性格和情感,用到的詞彙也比別人多一大截。這才叫,有效閱讀!
而孩子如果在一年級,就能有這樣好的閱讀思辨,這麼優秀的閱讀輸入,我相信每個孩子都一定能隨著時間的積累,受益良多。
短篇是孩子們整個學齡階段,必讀的一個型別,不論是對海量閱讀,還是對適應中高考閱讀理解題目的節奏,它都非常有用。
但好的短篇比起整本的大部頭,更加“大海撈針”,還很容易出現,一本短篇集當中難度忽上忽下,孩子讀不明白的尷尬。
三毛的《什麼都快樂》,明明全是煩心事,卻偏要說“不亦樂乎”,這種自嘲和積極,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何能理解?
巴金先生的《風》就不一樣了,雨天舉著傘與風抗爭的趣味,在風中做遊戲的愜意,小小孩兒都能讀明白——
《北大閱讀課》把選好的短篇佳作,都按照孩子的心理年齡,和課本、課綱要求的閱讀難度,直接劃分好了。從一到六年級,每個學期一本,咱們無需再大海撈針,可以直接帶孩子做科學的分級閱讀。
《北大閱讀課》的每一本書,都有自己配套的《領讀者手冊》,這也是我覺得這套書,特別值得入手的一個重要原因!總髮愁自己教不了閱讀的同學們,有了它,一切都不是事兒😂。。。
大家可以把它當成閱讀課上,老師自己的“教學筆記”,咱們帶孩子閱讀時,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它都能幫幫忙。好比,孩子讀了但說讀不懂,家長怎麼引導?
以四年級的這篇《坎井之蛙》為例,《北大閱讀課》已經把閱讀時容易出現的重點、難點,給標註好了——
接著透過「貫通文義」,達到閱讀第一層該有的“理解故事”——
用「閱讀理解」,帶咱們到達第二層的“能梳理出文章的主題”——
接著還有「內容品鑑」,進行第三層的“上價值、上高度”,告訴孩子文章背後的深意和思辨——
同時有「選文出處」和「作者介紹」,讓文章的理解達到作者與內容的統一、對應。
比如這篇古文出自《莊子》的《秋水》,《秋水》的中心思想便是討論人應該怎樣認識外物,莊子認為世間萬物沒有最大的,也沒有最小的,這就是他的無線相對思想。孩子帶著這份背景知識,再去讀《坎井之蛙》,會發現其中的思想完全能對應的上!這便是瞭解作者、瞭解出處的意義所在~
書中透過豐富的步驟和教學,讓咱們家長也知道了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在他們讀不懂的時候,應該從哪個切入點來做解釋,比起幹買一本書卻不會教、教不好,要方便太多。
再好比,孩子讀完後,我們如何帶他們提煉出可行的閱讀方法?
《北大閱讀課》裡同樣有涉及到,比如讀完博爾赫斯的《雙夢記》,會安排關聯閱讀《一千零一夜》,繼而從中提煉出閱讀比較的方法,教會孩子透過分析文章間的異同點,來達到對內容更深刻的體會,以及不用寫作手法帶來的效果——
《領讀者手冊》會把每本《北大閱讀課》中的上百篇文章,全部挨個講到,無一遺漏。這種孩子自讀+家長領讀的模式,再加上每一篇都講的細緻程度,在市面上任何一套閱讀書中都實屬罕見,畢竟背後的工作量,如果沒有強大的學術支援,很難完成。
咱們花一個學期的時間帶孩子讀一本,就相當於進行了上百次的深度閱讀理解訓練!我是強烈建議,同學們和孩子一起共讀,很多美文,咱們讀著也是享受,但如果是大孩子的話,自己配著閱讀書一起學習也可以,手冊裡的方法講得深入淺出,很好讀懂。
這周開團,我已經按照學期給分好了套裝,大家可以按照孩子在讀的年級來選,一套是閱讀書+領讀者手冊共2本,團價69元。
但如果直接買上下冊4本的話,是118元,能省個20塊,所以我比較建議直接入手整個年級的,把下學期的書一起準備好。
接下來,我說一說大家可能會有的一些疑問,比如對應的課本版本、是否和課標對應、學起來是否費時等等,感興趣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吧~
雖說按照學期分冊,但這套書並不是按照課本單元來寫的,它是依託於課本主題、課本難度的「拓展閱讀」,內容根據新課標來編寫,所以同學們不必擔心課本換了幾篇課文,它就跟不上了,每個地區的都能用。
新課標和當下閱讀趨勢中,提出的很多前沿的“閱讀概念”和“能力要求”,孩子在這套書裡都能看到。比如說——
每個單元10篇左右
圍繞相同主題
的選文,構成了能
拓展閱讀視野
的
「群文閱讀」
。
並且,《北大閱讀課》中的群文閱讀,細節上非常考究。首先有不同文體的搭配,如有必背古詩也有現代詩、有敘事性作品也有非敘事和科普文等。其次,一定是古今中外的作品進行綜合搭配。
這樣的配置,就保證了群文閱讀的高品質,而不是隨意的東拼西湊。同時,宏觀的海量閱讀中套著微觀的、單元中的廣泛涉獵,才能讓孩子真的花小時間,做高效率的閱讀。
學校都很注重的整本書閱讀,《北大閱讀課》同樣兼顧。每個學期會選出幾個重點單元,給孩子推薦適齡讀物,好比一二年級的優秀繪本,三到六年級的名著推薦。
同時還會給出對應的整本書閱讀引領、導讀,讓咱們輕鬆選書,孩子讀懂好書——
考試的熱點,這套書也沒放過。像這兩年頻繁在試卷中出現的「非連續性文字」閱讀,六年級已經選進去了,方便孩子把該練的能力、該培養的技巧都學到位。
每本書大約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10篇左右不同欄目的文章,難度已經按照年級和不同年齡段的理解力劃分好了,每篇閱讀都能在20分鐘左右完成。
如果學有餘力,同學們可以選擇當天完成“閱讀指導”,或者也可以一週“上一次課”,書中的設計是花80分鐘左右的時間,幫孩子梳理每個單元的內容。
當然,這只是書中給出的一個規劃,具體實踐下來,還是要看孩子們的學習進度。但總體看來,理解起來不難,還是很好上手的~
我放上每個學習階段的難度和重心👇,方便同學們做選擇,想好好打基礎的,往前選一個年級一起讀也不錯!
這個階段以古詩、兒童詩、漫畫、兒童故事、繪本為主,篇幅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擴大孩子閱讀面,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全書注音,方便獨立閱讀。
一二年級的寫作主要是看圖寫字、看圖說話,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讀圖並把圖轉化成語言的能力很重要,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因而,區別於其他年級和其他同步類閱讀書,《北大閱讀課》一、二年級在每個單元都設有“看圖說話”板塊,精選國內外著名漫畫家的經典作品,並給出問題,以鍛鍊孩子的讀圖能力,更好地適應語文的課內要求。
三、四年級是個轉折期,也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銜接點。這個階段,語文學習從詞句向篇章過渡,作文也由原先的看圖說話變為命題作文,閱讀量少、基礎沒打牢的孩子,很有可能跳不上這個階梯。
所以《北大閱讀課》三、四年級以古詩、古文、小說、寓言、散文為主,選文難度開始提高,篇幅也大量增加,幫助孩子適應語文課程難度的提升。
新增整書導讀板塊,精選了一份小學3~4年級的閱讀書單,幫助孩子找到正確、適合的閱讀方向,逐漸適應長篇閱讀的模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新課標對五六年級的學生要求:擴充套件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北大閱讀課》五六年級的內容也更具深意,圍繞愛、幸福、成長、自我、戰爭、誠信等主題,引導孩子進行多維思考,樹立世界觀,提高文學素養。
本週開團的《北大閱讀課》,按照小學年級劃分難度,分冊與語文課本對應,推薦7~12歲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