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完,根本讀不完”
“明天課上要討論,我還有50頁的材料沒讀完”
“英文版的《奧德賽》《神曲》《李爾王》實在啃不動”
“凌晨1點了,我還在寫作業”
在美高小留學生中,經常有孩子吐槽老師佈置的閱讀書目、英語材料讀不完,成堆的閱讀任務快要把自己壓垮,而需要花一兩週完成的作業,通常都是美高文學、歷史、英語的大論文。
據統計美國孩子的閱讀量是中國的6倍,美國學生從高中起就像模像樣地寫學術論文。很多初到美國求學的小留學生,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美國學校超高的閱讀量和頻次頗高的論文寫作。
我周圍就有姐妹說:真是不服不行,我家娃託福110來分,感覺每學年要讀20多本英文書,寫30多篇英文學術論文,也挺吃力的,首先速度就跟不上。
要我說啊,英語這門語言,人家孩子是作為母語天天說、天天用,咱們是作為外語在學,存在差距也正常,慢慢追趕就行。
美國高中的詞彙量大致在4-5萬量,而託福要求的詞彙量只有8000-10000。要想達到同齡美國孩子的閱讀水平,僅僅靠課內英語課的閱讀肯定不夠。有計劃申請美國學校的娃和家長,可以花一些功夫在課外閱讀。尤其是現在寒假馬上就要到了,正是讓娃擼起袖子,沉浸式讀繪本、原版書的好時機。
英文閱讀最重要的還是積累,聚沙成塔。如果孩子小時候能養成隨手撿起一本原版書就讀的習慣,那將來出國適應高強度閱讀任務、課堂討論,寫讀書報告、研究型論文,就會變成easy模式。
有姐妹好奇,美國孩子的閱讀量為啥這麼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平時喜歡讀哪些書?中國孩子可以從中借鑑哪些經驗?下面咱們就來深入聊聊這些問題。

美國孩子如何閱讀?
英美小朋友閱讀啟蒙相當早,在6-9個月就開始閱讀了,4歲便開始獨立閱讀。
0-3歲時,美國家庭更多是把書作為“玩具”給孩子玩耍。硬紙板繪本、立體書、面具書、洞洞書、觸控書這些小開本的書,小巧可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繪本中事物的名字,再讓孩子透過觸控、翻頁、角色扮演、聯想等,逐步建立起詞彙和事物之間的對應關係。

《 I'm a Monster》 小怪獸面具書,非常適合親子互動、角色扮演
等孩子到了3-5歲,理解力提升,更喜歡聽父母繪聲繪色地讀故事。在讀的過程中,孩子透過不斷提問,複述故事情節,慢慢會積累一些字母、數字和簡單單詞,接受能力快的孩子甚至能寫出一些單詞。
在美國K-G12階段,reading被當作一門獨立的科目,課上學生可以坐著、趴著、躺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別提有多放鬆了。低年級的老師會自己朗讀給孩子聽,有時是一本完整的圖畫書,有時連續幾天讀完一本章節書,家長、社會知名人士也會來班裡給孩子朗讀。
除了課堂上的閱讀,老師還會佈置閱讀作業,讓孩子每天讀20-30分鐘書 ,並堅持寫Reading log,很多孩子會從學校圖書館或社群圖書館借書回家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週可以借幾十本,這樣閱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學校裡還有一系列獎勵閱讀的措施,表現好的孩子,會獲得相應的點數,收到校長和老師釋出的公開祝賀,並獲得獎盃或獎狀,儀式感滿滿。
從三年級開始,閱讀課會引入Essay的概念 。一篇Essay由論點、論據、結論三部分組成,孩子會慢慢練習有技巧、有邏輯地書面表達。
當他們進入初中,Reading便改為Language Arts(語言藝術),包含閱讀、寫作、溝通等一系列內容。閱讀的重點開始轉向討論在閱讀中獲得的感受和想法,強調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讀完一本書,老師會讓孩子們圍成一個或幾個圓圈,輪流說出自己對書中不同問題的看法或者從書中得到的啟示,並就每個人的問題展開討論。孩子們要學習區分事實和觀點,查閱資料找論據,用批判性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反駁、辯論和說服。

美國四年級閱讀課,
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
到了高中,Language Arts改為“English”,包括英文必修課和豐富多元的選修課。必修課主要為文學、語言和創作,選修課則包括媒體溝通與創作 、AP文學和創作、 世界文學與創作、哲學與文學創作等等。
此外還有偏商科的公共演講、戲劇藝術、創意寫作、新聞寫作、語文策略等,訓練孩子在生活中高水平地使用語言。這一階段,文學分析、歷史分析,研究論文 (Research Paper) 、文學評論 (Literary Criticism)等大作業,要求孩子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和寫作技巧,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會有點頭痛。
總的來說,美國孩子的閱讀,低齡偏趣味和習慣養成,高年級偏深度和廣度。為促進孩子大量閱讀,校內校外配合,打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他們閱讀最大的特點是啟蒙早、形式多樣、以讀促寫,提倡批判性思維,輸入和輸出高度融合。

美國學生閱讀哪些書?
文化背景不同,美國孩子都讀什麼書?或許每年出一期,已進入了第16個年頭的美國兒童閱讀報告《What Kids Are Reading》(覆蓋K-G12階段)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
美國孩子一年平均讀多少本書?從2024年資料看,過往的一年美國幼兒園到12年級,超過540萬學生總共讀了1.79億本書,平均每個學生讀了33本書。很厲害是不是?感覺他們一定從哪偷了很多時間來讀書。

再來看看年平均閱讀字數,幼兒園到三年級,整體閱讀量較輕,三年級將近7萬字。4年級大幅攀升至24萬字,5-8年級閱讀量最大,6年級達到32萬字的頂峰,進入9年級後,閱讀量減少,但整個高中閱讀字數都在22萬字以上。說實話,6年級及以上,他們做得很不錯了。
美國孩子喜歡怎樣的書呢?和咱們的常識相近,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偏好挺明顯:
幼兒園主要讀韻律繪本、故事繪本,主題多為探索和發現、情緒、友誼和分享、學校經歷、動物和自然等
一二年級繪本和橋樑書混著讀,主題多為克服困難、幽默、冒險和處理問題等
三-五年級主要為章節書,也有部分橋樑書,主題多為個人成長和自我發現、接受和自尊、面的恐懼等
六-八年級青少年小說,冒險和生存、克服挑戰、歷史類和理解不同觀點等主題居多
九-十二年級經典名著、戲劇、小說等,主題較為嚴肅,如探索人類生存的意義、自我認同、主角與環境的抗爭等

和繪本相比,橋樑書中的圖片會相對減少,文字長度會增加一些
在主題方面,他們似乎從來不糾結於孩子是否讀閒書,榜單上有很大比例冒險、奇幻、偵探、搞笑類的書,學術性並不是選書的標準。像《狗狗神探》《小屁孩日記》等幽默搞笑的故事,常年是圖書榜單上的熱門書。

三年級學生紙質書和電子書閱讀榜
美國家長怎麼給孩子選書?這裡就不得不提美國的分級閱讀測試。無論是藍思分級還是AR分級,都可以給孩子匹配到適合的讀物,讓孩子讀那些難度適中、不太費力的書。
藍思測試主要測試詞彙難度和句法難度,很多媽媽們都比較熟悉。AR測試則主要評估孩子當前的閱讀水平等同於美國學生哪一年級第幾個月的閱讀水平。比如孩子分值為4.2,就代表孩子是美國4年級第2個月的水平。
當然,這兩個測試只提供給大家一個參考,在測試給出的區間給孩子選書,難一點或淺一點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熱情,讓孩子的閱讀活動可以長期堅持下去,讓娃把讀書當成吃大餐一樣的享受。

我們可以借鑑的閱讀策略
美國孩子閱讀量大,閱讀成果顯著,可以歸功於他們的教育體系和圖書市場提供了多種多樣,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書,孩子讀書是帶著興趣和專注,像挖寶一樣在讀,學校老師、教育機構也給孩子提供了充分的閱讀技巧指導。
咱們可以從中借鑑哪些有用的經驗呢?下面我說說我得到的啟示:
1. 帶孩子熟悉視覺詞(Sight Words)。對剛開始閱讀的孩子來說,記住使用頻率超高的200多個視覺詞(可以理解為高頻詞,一眼認出來的詞),讀繪本會變得更容易、更絲滑,剩下的生詞可以結合畫面和上下文猜,不一定都要讀懂。
2.選書要豐富,兼顧文學讀物和科普、歷史讀物。低年級主要讀故事,問題不大。等孩子漸漸長大,可以多增加一些非虛構類書的比重,這樣孩子讀書的口味就更多元,知識面也更廣,美國學校對文學類和非虛構類閱讀都很看重。
3.注意提升閱讀速度,精讀和泛讀結合。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大部分孩子閱讀速度肯定是趕不上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可以引導大一些的孩子讀原版書時用視線掃著讀,多留意因果句,總結性的句子,把閱讀速度提起來,碰到深一些書再嘗試精讀,品味語言、分析寫作背景、思想內涵。
4.養成批判性思維,鼓勵孩子多參與討論和寫作。讀後一定要輸出,多嘗試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探討作者的觀點你是否同意,故事是不是可以朝另外的方向發展等話題。對於美國留學來說,口語表達和寫作是基本功。
5.漫畫書和系列書是孩子閱讀的靈藥,尤其是系列書,往往能提供連續的故事線和魅力十足的角色刻畫,讓孩子像追劇一樣讀書,多讀這些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專注力,對閱讀長文字,提升閱讀速度幫助很大,同齡人都在讀,孩子跟著讀也會增加一些共同話題。
讀懂原版書,最大的攔路虎其實不是生詞,而是一條完整、由淺入深的閱讀路徑規劃和強大的執行力、耐久性,讓孩子從字母到單詞閃卡,再到簡單繪本-橋樑書-章節書-成長小說-名著循序漸進地讀下來。
咱們可以在家裡創設溫馨、有愛的圖書角,一點點帶著孩子去讀原版書,先從色彩明亮,內容有趣到爆炸的圖畫書讀起,慢慢過渡到純文字的章節書。相信日積月累,孩子的勝任感會慢慢建立起來,這時候家長再撒手,孩子就可以獨立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了。
只要穩定、持久的閱讀習慣建立起來了,孩子讀原版書就會和讀中文書一樣自然。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跟美國孩子同步追全球暢銷英文小說,乃至將來去海外求學、生活,都可以實現中英文自由切換。
最後,希望咱的孩子,在老母親們耐心、細心的陪伴下,在原版閱讀的路上快樂地升級打怪,慢慢成長為一個讀原版書的小高手。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