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釋然了~從此我不用再和大家推薦書!!

#1
寫今天這篇文章我很矛盾,一方面我好像要“重操就業”了,而另一方面我好像又要“失業”了。
咱們號好多媽媽最初跟著我買買買,十有八九都是從童書開始的。畢竟我選書這塊算是專業的

,在圈內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也經常被邀請為新書寫導語。

▽曾經的選書場面
但就是我這樣一個“推書專業戶”,在過去的三年裡,給大家推薦書單的次數也只有2次!
沒錯,就2次!
並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能代替大家為你們的孩子做選擇。因為孩子大了,每個孩子的閱讀能力開始出現了大分化
同為四年級,有的孩子已經可以不費力地讀完文學名著《駱駝祥子》、《所羅門的指環王》;而有些孩子拿到厚厚的書卻開始發呆、不知道如何啃下口。
#2
不匹配孩子閱讀能力的書,每天都在消耗孩子的閱讀時間。
·大家現在都讓孩子看什麼書?
·會按照學校要求給孩子看“快樂讀書吧”的書?會按照一些推薦書目選擇?
·會按著孩子的興趣選?
·還是說會去了解一下孩子的閱讀能力,與之匹配去選書?如果沒有,那很有可能,你給孩子選擇的書都不合適,有機會要做出調整!
“快樂讀書吧”的書,是優中選優的書,但有多少孩子真的有熱情呢?
▽快樂讀書吧的書,OK喜歡看,不喜歡看的我不強迫
原本它是教育部為孩子制定的書單,為啥這當中的一些,孩子們並不愛呢?因為選書機制只能做到符合全國中小學生的整體水平”,但其實全國各地的娃接觸的知識面、資訊面等都大不同了。
而如果是市面上按照年齡來“一刀切”的推薦書單,你讓孩子照著來,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孩子閱讀能力相差太大,有些吃不飽,有些吃不了

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單一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去選書,只閱讀一個型別的書,大腦勢必會呆在舒適區。
給大家看《中國兒童閱讀能力調研報告2024》的資料表,如果讓孩子自選書,90.36%的孩子會選漫畫書、繪本,只有20%的孩子會選文學名著。

而事實上,三年級以後,閱讀理解的考察難度就不斷拉昇了,文學名著類的佔比越來越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看書不少,但一碰到閱讀理解,失分很多的原因。他們的閱讀能力模組是有缺失的。
▽我朋友的女兒三年級,喜歡看的《神奇點心店》之類的故事書,其他一概不喜歡,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就很難
如果閱讀能力跟不上,長此以往缺口會越撕越大,一過三年級,閱讀理解和作文掉分就非常得猛。
所以,到了眼下這個階段,最適合孩子讀的書,既不是我們選、也不是孩子選,而是由他們自己當下的閱讀能力說了算
縱然我再有豐富的選書經驗、有更多的出版社資源,但我也只能給自己的兒子選擇匹配的書單,它是有個人侷限性的。
#3
但正是在這樣的檔口,我居然奇蹟般地找到了一個非常可靠的“抓手”,不但可以代替我的推薦,還比我要精準得多。
它可以用完全科學的方式來測試孩子的閱讀能力級別,並且根據孩子能力來匹配個性化的書單
聽起來太牛了有沒有?!
這是我收到的測試報告,一共兩份,
一份是能力測評報告
一份是閱讀提升計劃和推薦書單
能力測試報告中,從0-6分,孩子的閱讀能力可以清楚地用分數來體現
比如OK在去年四年級暑假時做的測試,得分是5.2,代表的就是5年級上學期的水平,
而今年前陣子他再做測試,得分是6.4分,代表的是6年級下半學期的水平,進步有點明顯。
識字量、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相較於同齡人,也都會給到的具體資料,清清楚楚。
能力長項及短板也會有說明
當然得分只是讓我們更容易感知,核心是“閱讀能力”原本這個抽象的概念,被具體地拆解到了6大能力,並且還非常細地拆解到26個指標項
測試還只是開始,根據26個指項的情況,接著,就會得到一份系統根據上萬冊書來匹配出的定製化閱讀書單
每本書都有明確的能力維度,清楚地知道自己透過這本書來訓練哪一塊能力
是不是非常震驚?!
以前只羨慕人家英文有分級閱讀體系,有藍思值、AR值、RAZ,現在中文居然也有了這麼清晰的分級。
#4
這個測評體系也是由多位中科院和北大專家主導研發的,已經獲得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有足夠的專業度、權威性。
測試時間也不長,只要花20多分鐘、做30道閱讀測試題,就可以獲得這樣的兩份報告——《中文讀書能力測評報告》及《中文讀書能力提升方案與定製書單》。
這個測試和根據測試後給出的報告和提升方案,在很多教育發達地區的重點小學是作為入校資源採購的,這次我給你們爭取到了一些免費測試的名額。
因為價值比較高,也不能隨便送,所以需要的媽媽們就掃碼進群,到時點對點發給你們。
接下來,我再繼續給你們介紹這個測試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到底會測評出哪些能力項。當然這部分的內容會相對枯燥,如果嫌看文字太累的,那一定要看我的直播~
第一場,我邀請到了全國語文名師和大家聊聊閱讀、選書相關的有用經驗,也會給大家介紹閱讀能力是如何做到精準測評的;
第二場,拿到推薦書單和閱讀提升方案後,我們如何開始進行有效閱讀、精讀,如何跟著精讀書單和伴讀課程不費力地讓孩子完成精讀,提升閱讀成績。
#5
具體再來說說這個測評最核心的6大閱讀能力分別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非常科學的。
1. 認讀感知能力 (1、2年級著重訓練)
是指孩子對文字的識別和理解,包括對字、詞、句的認讀和基本理解。這是閱讀初階的能力,也是最基礎的部分要求的是孩子能夠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積累經典詩和成語典故辨別近反義詞辨認聲字讀音以及運用關聯詞語
比如:選擇“濫竽充數”、“對牛彈琴”、“邯鄲學步”和“掩耳盜鈴”中的2個成語典故,填進“我們在做學問上不能(),要實事求是。不管學什麼,都不能(),生搬硬套”這句話中。
看似基礎的能力,難度也是可以昇華的,也會貫穿在整個閱讀當中。

2. 提取資訊能力 (1、2年級著重訓練)
要求的是孩子從文字中提取關鍵資訊和事實,這在考試中對應要求的就是提取關鍵字詞、提取關鍵句子、提取文章要素、提取寫作物件。
比如我們語文老師有次開家長會時,曬出了一篇關於“八大行星和太陽系”的文章,有個思維導圖需要孩子去填,有的孩子寫“火星上有火山”,有的孩子寫“火星”,而踩準了“火星是太陽系的第4顆行星”的孩子卻寥寥無幾。

3. 解釋推斷能力 (3、4年級著重訓練)
指孩子根據文字中的資訊,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推斷出文字中未明確表達的內容或深層含義。
比如孩子在閱讀一篇關於某位歷史人物的傳記時,即使作者沒有直接描述,孩子也能夠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推斷出人物做某件事的動機和帶來的結果。
在考試中會考察孩子閱讀時對提示詞是否敏感、理解是否有深度、能否解釋重要詞語的作用、能否推斷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辨識事情發展的因果。
比如OK三年級時曾經做過《風雨中的小樹》的閱讀理解,大部分孩子都回答“標題講了小樹在風雨中艱難成長的故事”,只有少數孩子關注到了標題中的隱喻,領會到了“在逆境中堅持不懈,頑強不屈,最終能夠收穫成長”的深層含義。
4. 分析歸納能力(3、4年級著重訓練)
指孩子對文字中的資訊進行分析、分類、比較和歸納,形成對文字結構和內容深入理解
比如孩子在閱讀一篇關於不同文化節日的文章時,能夠分析各個節日的特點,並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
舉例來說,很多孩子都喜歡恐龍,也常常閱讀一些“恐龍滅絕”相關的文章。分析歸納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可能只會記住了“隕石撞擊”、“火山噴發”、 “食物短缺”等原因,但對於這些原因是怎樣的因果關係,如何環環相扣一步步地導致恐龍滅絕的理解就比較混亂,無法將這些原因有條理地組織起來。
到了高年級,就會越來越要求孩子有條理性、能夠理清上下文之間的關係,能有效歸納總結。
5.評價鑑賞能力(5、6年級著重訓練)
指孩子對文字的內容、結構、語言風格等進行評價和鑑賞,包括對作者觀點的評價和對文字藝術價值的欣賞
比如孩子在閱讀一篇小說時,能夠評價作者的寫作技巧,如情節安排、人物塑造等,並欣賞其文學價值。
舉例來說,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經常會選擇,一些能夠折射出主人公品質品德的文章。比如一篇關於“誠實”的文章,評價鑑賞能力弱的孩子只能複述“主人公說了實話”,但卻無法用自己的觀點和語言來評價“誠實的重要性”和“主人公的行為是否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其實開始要求孩子具有閱讀的批判性思維,需要透過發現有美感的好詞好句來產生情感共鳴
6. 聯想遷移能力(5、6年級著重訓練)
指孩子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資訊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其他知識領域或實際問題聯絡起來,並且進行創造性思考和應用
比如孩子在閱讀一篇關於環境保護的文章後,能夠聯想到自己所在社群的環保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
舉一個OK前陣子剛做過的一篇關於“發明創造”的閱讀理解,其中有道非常開放的主觀題,“你認為發明家是個怎樣的人”。回答這道題一定不能只是“我認為發明家是個很聰明的人”,而需要將文章中描寫到的“堅持不懈”和“團結合作”等品質提煉出來,這考驗的就是聯想遷移能力
到了高年級段,孩子閱讀需要訓練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要善於聯絡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感悟文章的道理和總結經驗教訓。
所以所謂的閱讀能力,是可以拆分到非常具體的表現項,它們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共同構成了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因此,孩子的閱讀就必需緊扣六大能力來有序地訓練,而不是散漫地愛讀啥讀啥。
好了,最後再提醒一下大家,這個閱讀六項能力的測試我給你們爭取到了一些免費測試的名額,不僅會得到測試得分,還會有報告解讀,有非常具體的每項能力的得分、分析、提高策略
以及匹配能力的書單推薦,每本書都會有具體的能力指標,讓你讀得明明白白。
因為這個測試的價值比較高,不能隨便送,所以需要的媽媽們就掃碼進群,到時點對點發給你們,如果群滿,可加小助手微信。
如果擔心搶不到名額,也可以預約我的直播,我也會在直播間給大家送出免費測評的名額。
第一場,我邀請到了全國語文名師和大家聊聊閱讀、選書相關的有用經驗,也會給大家介紹閱讀能力是如何做到精準測評的;
第二場,拿到推薦書單和閱讀提升方案後,我們如何開始進行有效閱讀、精讀,如何跟著精讀書單和伴讀課程不費力地讓孩子完成精讀,提升閱讀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