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簡稱MEMS)正在推動生物醫學領域的革新。
作為利用半導體工藝將感測器、執行器、機械結構與電路集成於一體的微米/奈米級器件,MEMS透過微型化、高精度和整合化優勢,為疾病診斷、治療及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可穿戴監測裝置到植入式診療工具中。
“非矽基MEMS”技術已成為必然趨勢。傳統矽基工藝因含鋁、銅等重金屬及生物不相容材料,存在明顯侷限:矽基元件直接接觸人體易引發排異,且其生物毒性工藝無法滿足體內治療要求;同時矽材料在高功率射頻環境下訊號純度差,難以承載射頻能量。
現代的非矽基MEMS生產技術不但可以達到傳統矽基加工的精度,而且可以使用完全生物相容的材料,突破了傳統微納設計與生產依賴於矽基的門檻。能充分利用有機和柔性材料以及新的加工工藝,提高訊號純度與安全性,最大程度地利用高階電子包裝整合生產線的批次和造價優勢,使微納技術在醫療和電子產品上的廣泛普及成為可能。
現代非矽基MEMS技術以玻璃、陶瓷、聚合物等材料為核心,兼具三重突破性優勢:一是生物相容與柔性適配,採用無毒材料實現人體安全植入,柔性基底可貼合動態組織;二是訊號與工藝升級,突破矽基射頻瓶頸的高訊號純度,結合新型加工工藝使節點損耗趨零、無磁化干擾;三是量產成本可控,相容高階電子封裝產線,顯著降低微納技術醫療化的普及門檻。
簡而言之,在需要長期植入、柔性貼合、高溫/高溼/高射頻環境或複雜多功能整合的醫療場景中,非矽基 MEMS 憑藉“生物友好、機械柔性、工藝自由”三大優勢,正成為矽基方案的重要補充乃至替代。
T150集團是一家致力於微機電模組在臨床疾控、康復和美容產業上的應用的醫療科技公司,旗下擁有瑞彼加(外科手術領域)、萊璞(家用美容儀領域)兩大品牌。基於自主研發的生物相容微機電技術,構建起針對泌尿外科、美容、肝病學科等各專科應用領域的醫療裝置。
創始人張楊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先後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洛杉磯分校完成博士、博士後研究,專業領域包括等離子體技術,微機電設計和加工工藝,以及電子和通訊技術在節能電器和醫療器械上的應用;曾任加州通訊資訊科技研究院技術總監,Plug and Play 中國區合夥人;2014年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主修創業創新。
2015年,張楊歸國創立杭州瑞彼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著手射頻微機電在臨床上的應用的研發。期間,獲得徐小平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後連續獲得華蓋資本、啟賦資本、高瓴創投、冪方健康基金、普華領先等一線專業機構的注資。從A+輪開始,業界稱為“大疆教父”的李澤湘教授和全球頂流微電子專家高秉強教授作為導師和股東支援公司發展。[1]
01
非矽基MEMS技術突破感測限制,
微射頻賦能精準物理治療
當前,醫用MEMS的應用多集中於感測檢測而非直接治療。T150集團的核心技術突破在於將MEMS技術拓展至物理治療方向。其創新路徑可概括為:以非矽基MEMS作為底層技術平臺,透過整合聲光、電熱、輻射等物理效應,開發出微射頻等精準治療工具,並應用於面部年輕化治療及早期膀胱癌干預等領域。
據張楊介紹,在非矽MEMS技術的選擇上,公司採用陶瓷等新型基材替代矽片,既保證生物相容,又獲得高效能的射頻功率電路。再透過高密度微電極排成相控陣,實現點對點的精確能量投遞——既要抑制多餘熱效應,又要把射頻能量準確送達靶組織。換言之,在“進入人體做精準治療”這條賽道上,“非矽基MEMS ”是唯一可行的技術路線。
需要注意的是,“射頻”與“微射頻”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不同的技術路徑。傳統射頻治療採用50~5000W高功率加熱組織到90℃以上高溫,從而實現組織消融;而微射頻作為新興臨床應用技術,透過精準控制射頻能量達到指定區域,利用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功率損耗(通常小於10W)達到治療目的,在實現治療目標的同時避免不可逆組織損傷。
■ 泌尿科產品線-微射頻治療OAB裝置:全球唯一獲批,填補難治性OAB治療空白
膀胱過度活動症(簡稱OAB)是一種常見的下尿路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尿急、尿頻、夜尿增多,有時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主要治療手段有行為療法、藥物治療、神經調控和肉毒素注射。[2]中國OAB的總髮病率為16.6%,且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重症患者超過300萬人;美國FDA也曾統計,超過3,300萬美國人患有OAB,其中重症患者超過100萬人。2024年全球OAB治療市場達到40億美元。[3]
OAB患者若藥物治療無效,可供的治療方法就非常有限,比如昂貴的骶神經調控或是肉毒素注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科學所所長廖利民主任曾表示,微射頻治療OAB是一種微創的方法,是一個創新型產品,應該給予積極支援。微射頻治療的加入為治療帶來了新的方式,創傷非常小。[4]

Rebeccatech OAB微射頻治療儀
T150 集團旗下瑞彼加自研的智慧微射頻治療儀,透過附著在導管表面的射頻天線,透過尿道插入膀胱,將位置和強度精準控制的微射頻能量傳遞到膀胱壁下的神經纖維,從而達到鈍化神經,降低膀胱靈敏度,降低排尿的頻率和急迫感。其具有門診治療、無創無痛、操作簡單、無創傷、治療後無副作用、能量不會損傷膀胱的粘膜層和肌肉層的特點,為泌尿外科膀胱過度活動症治療,尤其是頑固性OAB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治療手段,填補從藥物到手術中間的治療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於2020年獲批,不僅是國內目前唯一獲批的微射頻治療OAB裝置,也是全球首發的OAB微射頻治療產品。據悉,該產品已作為新技術專案進入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等全國20多家頭部三甲醫院。
■ 萊璞微射頻皮膚治療儀:中美雙認證,多級點陣射頻+42℃精準溫控,持續啟用膠原新生
2025年6月,公司自主研發的萊璞微射頻美容儀獲得NMPA批准,註冊證編號為:國械注準20253091137。作為國內首款同時透過NMPA與FDA認證的家用微射頻裝置,該產品採用純陶瓷的射頻電路板,從一代產品的256個多級點陣射頻升級為321個黃金射頻點並實現單獨相位控制。精密能量矩陣可精準聚焦射頻能量至真皮層,啟用膠原新生機制,實現淡紋緊緻、細膩毛孔的抗衰體驗。
黃金電極材質兼具抗氧化性與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降低過敏風險。搭載公司自研的AI智慧護膚Agent,能自動識別不同膚質與肌膚狀態,深度學習自動生成個性化護理方案。搭載42℃安全穩控系統,能將溫度始終精準維持在促進膠原新生的黃金視窗:低於40℃能量不足,高於45℃存在熱損傷風險。

張楊向動脈網強調:“我們的壁壘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雙認證資質體系,依託第一代產品完成的150+例中美多人種臨床資料,基於同源技術平臺的迭代產品只需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優於前代迭代產品,無需重複完整臨床試驗;二是高密度點陣技術,321點陣微電極陣列透過相控射頻技術實現亞毛孔級精度的能量投遞。相較於市面主流的數十點陣產品,更精準、均勻、安全。這種技術架構為後續開發細胞級治療(如單毛孔色素靶向清除)奠定基礎。”
02
自建全球化生產供應鏈,
不依賴代工廠
T150集團堅持微機電臨床治療原研生產,現已構建起端到端的全鏈路自主研發生產體系,涵蓋硬體系統與軟體操作平臺的核心技術。集團在杭州設立研發中心完成裝置原型開發,蘇州建設中試產線實現規模化生產,所有產品線包括泌尿科OAB治療裝置、肝病介入導管及萊璞系列美容儀均實現自主製造。集團堅持不採用代工模式,透過垂直整合研發與製造環節,確保對產品質量的全流程把控,始終聚焦自有品牌建設與技術深耕。
集團嚴格遵循《YY 0033 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範》及國家《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等法規要求,構建了ISO 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集團建設了符合GMP標準的十萬級潔淨生產區域和萬級檢驗區域,並配備了滿足法規要求的純化水系統。從原材料採購、潔淨環境控制、滅菌工藝到成品檢驗,均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控制標準,整體質量體系體現出對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規性的高度重視,全面保障醫療器械的高質量交付。
張楊表示:“接下來,T150集團將努力開拓大中華區、中東和歐美市場,進一步推動真正的原研、非替代醫療科技。”


* 參考資料:
[1] 《首發:瑞彼加醫療完成千萬美元A++輪融資,打造基於微射頻技術的多產品技術平臺》,動脈網
[2]行研|當活躍的膀胱忍無可忍,創新療法讓患者無需再忍,點石資本 DAS Capital
[3] 《OAB治療新方式——微射頻治療,已獲得國內頂尖尿控專家認可》,Rebeccamed
[4] 《36氪首發 | 探索微機電射頻技術的「健康+顏值」領域應用,「瑞彼加」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36氪
[5]《射頻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中華泌尿外科雜誌2023年1月第44卷第1期;
[6]Comparison of micro-radiofrequency therapy and tolterod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overactive bladd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Original Research, March 2023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