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就是這麼回事(考試篇)

這是《新初二二三事》系列內容的梳理。
從初二開始,考試變得既重要又頻繁。這也是對孩子心態和應試技能的錘鍊。所謂“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重要的日子
第二天有生物和地理模擬考,我給朵拉打電話,提醒她:“明天是個重要的日子。”
朵拉說:“是的,我們要舉行排球比賽了。”
排名
大考前的週末,朵拉照樣彈琴、做飯、打排球,並沒有全力複習。
我苦口婆心:“排在你前面的同學要麼上課外班,要麼很少參加社團活動。如果你在考前多花點時間,排名就能提高了。”
朵拉說:“我沒有必要成為第一個上船的人,我只要和他們在同一艘船上,一起下船就可以了。”
開竅
明天就是數學考試了,朵拉給我打電話:“我怎麼才能改掉粗心的毛病?”
我說:“我馬上幫你想辦法。”
掛下電話,朵拉爸問:“她考前才想起改正粗心的毛病,你高興什麼?”
我說:“之前她考前在彈琴畫畫,現在已經開竅了。”
掉坑
快要期中考了,但是朵拉在好幾次平時測試中都得了B,我就忍不住提起來。
朵拉恨鐵不成鋼,說:“這種小測根本不重要。你那麼在乎,就掉進老師挖的坑裡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我現在的複習。”
我說:“那你現在具體做了什麼複習工作呢?”
朵拉說:“你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
耳機
馬上要考試了,但是朵拉週末依然悠哉悠哉地在廚房忙活。
我說:“你怎麼不去學習呢?”
朵拉說:“我看的是英文的西餐菜譜,邊做飯邊聽英文。我怎麼不在學習?”
過了會,她去彈尤克里裡了。一彈就是一小時。
我說:“你怎麼不去學習呢?”
朵拉說:“合唱節馬上要來了,我是伴奏。我怎麼不在學習?”
過了會,尤克里裡的聲音消失了。我想,忙活一個下午,終於開始學習了。
晚上朵拉才說:“我剛才在學電子琴。”
我說:“沒有聲音啊。”
朵拉說:“我用了耳機,這樣你就聽不到了。”
我要休息
期中考前的週末,朵拉回家是這樣過的。
週五晚上,她看電視;週六簡單學習了一個上午後,下午就開始畫畫;週日上午,她和我出門喝咖啡,喝完咖啡去餐館吃飯,然後在陽光下踱步回家。週日下午,她在整理房間。
我說:“下週就考試了,你為什麼不把時間都用來複習呢?”
她說:“我要休息。”
我說:“你已經休息了很久了呀。”
她說:“不久。過去五天,我一刻不停地學習。我要補上那五天的所有休息時間。”
原因
期中考結束當天,朵拉遲遲不打電話回家。
我很著急,問朵拉爸:“她是不是考得特別差,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朵拉爸說:“她肯定沒事。”
我說:“那為什麼還不打電話呢?”
朵拉爸說:“因為我們不重要。”
目標
期中考後,老師讓大家分析考卷,提出期末目標,並在家長會時把期末分析表格放在了每個人的桌子上。
我仔細閱讀朵拉的分析表,從期中試卷分析一直讀到期末目標,然後頓住了。
她寫了三個目標,後兩個和學科相關。第一個目標是:保護視力。
錯多少
期中考前,朵拉做了一次道法測試,得了82分。
她說:“這挺好的呀,才錯了4道選擇題。”
我說:“那為什麼不錯3道呢?”
她說:“這你就不懂了。現在錯的多,發現問題就多,考試就可以多拿分。如果現在錯3道,考試就只能多拿6分了。”
必得其一
開學後就面臨考試,而且某些科目可能會分層。
朵拉有點緊張。
我說:“如果你考好了,分到A層,就滿足了你的自尊。因為顯得你很牛。”
朵拉說:“那考差了呢?”
我說:“考差了,分到B層,就確保了你的自主。因為你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A層的作業,但是A層的人沒有選擇。”
二者無法兼顧,”我說:“但你必得其一。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