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龐眾望高考744分,清華校長親自登門,進門傻眼了:太窮了

“請問,龐眾望在家嗎?”
2017年6月,清華大學的校長邱勇,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到了河北滄州吳橋縣溝店鋪鄉龐莊村,敲開了一戶人家的大門。
他急切地想要親眼見一見今年考了744分的滄州市理科狀元龐眾望。
然而,就在他興高采烈的走進這家院子時,卻被眼前的看到的景象驚呆了。
坑坑窪窪的地面,堆在牆角的垃圾,被菸灰燻黑的牆面,還有破爛不堪的傢俱。
這個家給人的感覺就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窮!
等到邱勇再往裡探尋,卻看到了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畫面。
一位中年男子臥病在床,一位中年女人坐著輪椅,他們是龐眾望的父親和母親。
理科狀元竟然出自於這樣一個家庭,這讓邱勇既震撼又難以置信。
都說“寒門難再出貴子”,但龐眾望身上發生的一切,卻再次顛覆了眾人的認知。
那麼龐眾望在這樣的環境下,究竟是如何考出高成績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眾望,眾望,家中的希望

“老李,孩子治病得用錢,你看能不能暫時借給我點,我真的……”
2005年的一天,龐志芹坐著輪椅正在挨家挨戶地借錢,而在後面推著她的,是剛剛滿6歲的兒子眾望。
看著這對母子可憐的樣子,善良樸實的鄉親們也是心疼得不行。
龐家的情況,這麼多年,他們看在眼裡,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
龐志芹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脊柱裂,經常需要爬行,但也正因為如此,長年累月下來,她的雙腿嚴重發炎,最後不得不截肢。
父母擔心將來自己走了,女兒會沒有著落,於是他們就做主將龐志芹嫁給了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男人。
經受過這麼多苦難,龐志芹始終都告訴自己要坦然面對,所以她還是接受了一切安排。
然而,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更多的苦難才剛開始。
夫妻倆因為身體原因沒辦法勞動,只能靠著年邁的公婆撿垃圾來維持基本的生計。
到了1999年,眾望降生了,看到他健健康康的樣子,沒有遺傳自己和丈夫的病,龐志芹別提有多開心。
她在心裡暗自慶幸,老天爺至少還沒把他們全家逼上絕路,眾望就是那條救命的纜繩。
為了好好培養眾望,龐志芹經常會讓下學回家的侄子幫忙讀詩讀課文,有時候她在旁邊聽著記熟了,就一直對著兒子背誦。
或許是長期受到薰陶,不到兩歲的時候,眾望就能對出一首完整的詩。
對於這些,龐志芹是既驚喜又難過。
驚喜的是兒子的記憶天賦,難過的是她沒有辦法給兒子提供更好的條件。
為此,龐志芹經常在背地裡偷偷抹眼淚。
那時眾望也非常懂事,看出媽媽不開心後,還會主動哄著她說:“媽媽,人家都是媽媽哄孩子,咱家為啥是我哄你呀!”
聽到這句話,龐志芹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心裡只會更心疼他。
到了眾望5歲時,龐志芹將他送進了村裡的學前班受教育,可就在這一時期,眾望的身體開始出現了問題。
他的胸前突然有了腫塊,嘴唇還發紫,平時跑幾下就會哮喘,被送到醫院救治之後,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是——先天性心臟病
聽到這個噩耗,龐志芹頓時感覺天都要塌了。
她想救兒子,可家裡的情況都這樣了,又怎麼能救?
走投無路之下,她只能讓兒子推著自己,一家一家地去借錢。
而在走了將近20多戶親戚朋友家之後,龐志芹借到了4萬多塊救命錢,終於可以送兒子去外地做手術。
也許是命運之神眷顧,做完手術幾天之後,小眾望痊癒了。
聽到這個好訊息,龐志芹激動得直掉眼淚,她知道因為這件事,家裡已經欠下了鉅債。
但無論如何,兒子必須繼續上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為了能儘快還清鄉親們的錢,龐志芹每天熬夜給人做針線活兒,手上總是一個又一個的傷口。
而每次看到媽媽這麼辛苦,眾望都特別心疼。
從記事起,他就知道自己家裡的情況很特殊。
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而是想著該如何幫忙減輕點負擔,比如燒水、掃地、照顧媽媽洗漱等等。
上學之後,他還會趁著放學時間撿塑膠瓶、廢鐵回家。
等積攢到一定數量,再把它們賣出去,把賺到的錢交給媽媽。
剛開始知道兒子做這些事情時,龐志芹還有些驚訝,可看到兒子受傷的一道道傷痕之後,她已經心疼得淚流滿面。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2011年,眾望已經成長為一個十二歲的小少年,也該去初中讀書了。
考慮到家中的情況,龐志芹告訴兒子,只能每星期給他25塊
眾望沒有怨言,他直接從家裡的鹹菜缸裡撈了幾塊醃菜,拿了幾根大蔥裝進了自己的揹包就去了學校。
顯然,這些對於正在長身體的他來說是並不足夠的,但奇怪的是,每次週末從學校回來,眾望都能再拿回來不少錢。
他對媽媽稱是自己在學校吃得很好,實際上,這都是他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儘管在吃和穿上,眾望完全無法跟別人比,但是在學習上,眾望卻總是名列前茅。
可以說,從上小學開始到初中,眾望的成績基本就沒有落後過,家裡的牆上滿滿當當貼的都是他的獎狀。
眾望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就算是偶爾考得不好,也會覺得十分愧疚。
當他把成績告訴媽媽時,龐志芹也從來不會責怪他,而是鼓勵他下次繼續努力。
每次聽到這些,眾望就會更加有動力。
其實看著兒子逐漸長大,進入了更加廣闊的校園,龐志芹內心也有些擔憂。
她怕眾望看著別的孩子從來不用為了吃穿發愁,還有健全的父母陪伴,會自卑,會受委屈。
所以趁著跟兒子談心的時候,龐志芹嘗試問了他一句:“兒子,爸媽這樣,你嫌棄嗎?”
眾望看著媽媽眼裡的淚水,很認真地告訴她:“你們這樣本來就很痛苦了,誰也不願意這樣,再醜再窮再有病,咱們砸斷骨頭連著筋,誰讓我是你們的兒子呢?”
龐志芹聽完心裡很是欣慰,兒子真的長大了。
實話實說,眾望從來沒有覺得家裡不好,因為家人們給足了他親情,讓他體會到了溫暖。
而且,就算有人說他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一輩子健康,也不會有什麼出息,眾望也能用實際行動讓很多人都閉嘴。
因為他很努力,很好學,性格也很積極向上。
他的性格沒有所謂的缺陷,他的未來更是有無限種可能。
2014年,眾望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離家更遠的吳橋高中,不能再輕易回家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龐志芹捨不得,眾望也知道媽媽的心思。
前不久爸爸被親戚帶著出去打工了,就只留下媽媽一個人,他心裡說不上來的難受。
為了不讓媽媽擔心,眾望時不時就會寫信給媽媽,然後讓姥爺讀給她聽。
信的內容都是他在學校的日常和對媽媽的叮囑,比如讓她不要喝生水,保護好自己的胃,將來有機會的話,就會帶她去北京天安門看看。
看到這些娟秀的字型和來自兒子的關心,龐志芹眼裡一直泛著淚花,何其有幸,她的孩子能這麼懂事!

眾望所歸,高考脫穎而出

實際上,龐家的窮困在當地也是眾所周知的。
而龐志芹支援兒子上學的事情,也被廣泛傳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
村裡的各部門機關都有捐款獻愛心,還給他們辦了低保,學校獲知眾望的情況,就給他們減免了學雜費。
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龐志芹理智地告訴兒子。
有好心人將自己拉上岸,之後就得自己去走路,就算是爬,也要爬到“春天”裡。
眾望始終記得媽媽的話,所以即便高中的學習生活再艱苦,他也依舊能堅持得住。
幸運的是,這一期間,龐眾望聽說清華大學推出了“自強計劃”,準備長期從生活學習在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挑選成績優秀的高中生,於是他就參加了。
在通過了筆試、面試等一系列的稽核之後,眾望成功獲得了60分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
而在參加過正式高考之後,他又考了684分,最終,眾望的分數為744分,位列整個滄州市理科第一名。
小小的龐莊村出了這樣一個“狀元”,自然是大喜事,鄰里鄉親們都為他高興,為他驕傲。
就連平常神志不清的父親,也逢人就說:“我兒子考上清華了!我兒子考上清華了!”
喜事一件接著一件,不久之後,清華的校長邱勇也趕了過來。
看到眾望家的真實情況後,他雖然驚訝,卻也明白,眾望能有如今這樣的成績,是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的!
很快,各家媒體也紛紛找上門,將龐家的故事傳播了出去。
眾望的事蹟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有人感動之餘,提出要出錢資助他,對於這些,眾望全都拒絕了。
因為他自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很早就知道掙錢不容易,而別人資助自己的錢也掙得不容易,所以他不願欠別人人情,這種東西也不好還。
況且,清華大學已經同意給他勤工儉學的崗位,這也算是給他鍛鍊的機會。
眾望一直都記得媽媽說過的,考上清華就是新的起點,他已經成人,要學會自食其力。
所以趁著還沒開學,為了給自己攢點學費,眾望住到了縣城親戚的家裡,同時還做起了家教。
每天天還沒亮,眾望就出發去工作,晚上十一點備好課之後才會上床休息。
過早地體驗到了工作帶來的艱辛,眾望偶爾也會覺得很累,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聲音都是沙啞的。
但是,一想到能靠自己拿到工資,他就很是開心自豪。
2017年9月,龐眾望如願進入了千萬學子渴望的國內最高學府清華大學,並且攻讀的是精密儀器系。
在校期間,他時刻記著母親的叮囑,要走正路,要繼續上進。
所以四年下來,龐眾望的成績一如既往的優秀,而畢業之後,他就又直接攻讀了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
龐眾望始終覺得,雖然很多東西他都無法選擇,但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未來的路還很長。
不得不說,他的確十分清醒。
龐眾望是“寒門出貴子”的典型,他的故事也在時刻告訴人們,奮鬥有可能改變命運,與其安於宿命,不如起而行之!
來源:史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