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不過傳統一級投資人

每個魚塘都差不多。
———————–
這幾年,傳統一級投資人emo的時刻變多了。
看得懂的專案,看不上。看不懂的AI,投不上。
自己陪跑了幾個月的專案,投決會沒過。投決會過了的專案,創始人又不籤回購協議。
一方面是,知識迭代的速度超過了腦細胞死亡的速度,手機裡收藏的增加發量的方法比投資心法還多。
另一方面是,LP確實不缺GP,但GP缺LP,沒錢的日子裡,投資人只能裝作很忙的樣子,推掉不少專案。
被推掉的專案裡,有沒有好專案?
這屬於玄學了。
籤回購就不融了
Emo的一端,來自“操蛋”的行業“潛規則”。
如今當來看專案的投資人表示機構內部風控體系非常嚴格,言外之意就是,投專案都要籤回購——這樣的投資圈黑話,一些創業者已經心知肚明。
現在在投資協議裡,沒出回購條款的投資方,可謂是稀有。
在不確定的經濟週期裡,投資人更願意把資金投給確定性強的專案,這一點無可厚非。
硬科技投資人徐舟不久前就因談不攏回購條款,而放棄了一個跟了三個月、花了7位數盡調的專案——創業者盡調時說的情況、承諾的進度不肯落到具體條款上。“誰也不敢打包票它一定會成功,不籤肯定不敢投,如果後期業績不好,我要承擔更多後果。”她說。
在她看來,回購條款在今天的一級市場是有必要的。以前她也曾體恤創業者,不願讓創始人籤“賣身契”,條款談得很寬鬆,幾乎不設對賭回購。“但後來確實後悔了,回購條款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創業者的一種約束,你情我願,對彼此有個交代。”
再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如今LP甚至要跟GP簽收益保障,這跟對賭有什麼區別?這就更促使GP去和創始人籤對賭/回購的局面,沒人想要冒險,出錢的LP更是。
現在有部分投資機構已經把對上市的回購條款的對賭時間,從完成IPO提前到了報材料。
回購利率上來看,也從較常見的8%漸漸漲到了10%,有的投資機構甚至要求12個月20%的複利,這讓部分創業者壓力極大。
以至於,有些創業者也開始自設門檻,前不久,某快閃記憶體測試類專案創始人在官網就曾發文說,“希望有實力的投資人,先打1,000萬保證金過來,然後歡迎來各種盡調。”
市場上,這種因回購協議而引發的“防禦姿勢”越來越多。
也許在大多數投資人看來,回購也是踐行著對於LP負責的態度,畢竟早期專案不靠譜的創始團隊機率很大。但在創業者看來,投資機構更像是在理財,還是保本的那種,風險投資哪來的那麼多確定性?這簡直是要把創業者逼進深淵。
一位負責新能源投融資的FA認為:回購條款只是一種心理暗示,防君子不防小人。當完不成任務時,專案方多半也沒錢回購,然後就是無休止的官司拖垮企業。只有兩種人敢籤——一種是真的有信心做好企業的人,另一種就是真的打算騙錢走人的人。
可讓投資人emo的,不正是真正的好專案,敢於不籤回購,甚至直接拒絕在你這融資嘛?
回購協議在投資人眼裡,是又愛又恨,最悲催的是,風險管理的相當到位,好專案也因此擦肩而過了。
沒經驗的GP不投
Emo的另一端,來在LP。
如今還在活躍的LP,大部都會偏重已經投過的GP。
根據FOFWEEKLY統計,近三年活躍出資的LP中,有540家LP是多次(三次以上)出資給同一家GP,投資同一家GP超過5次的LP也不在少數。
機構得出結論:“做時間久的LP都會偏重投已投過的GP,原因是信任成本低”。
除了喜歡投過往投過的GP外,一些LP對自己深度信任的人所推薦的GP通常也不會拒絕,此外,與信任的LP共同抱團出資同一只基金的情況也十分常見,尤其是產業資本。
以7月為例,非政策型LP出資佔比80%,尤其是產業型和財務型LP,整體出資佔比75%,但從在新備案基金背後LP結構來看,吸引最多LP出資的基金背後,卻有著多家產業型LP的身影,其中整體佔比45%。
具體來看,LP不選擇投其他GP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信任成本:GP過剩,對LP而言,過去投得好的GP信任成本低。
對比美國市場來看,國內私募股權市場GP過剩,而資金有限,在存量市場中挖掘一家沒有信任基礎的GP,對LP而言並非易事,相反選擇過去投得好的GP不需要重新建立信任關係,本身信任成本低。
其次是不敢投:市場整體不賺錢,新接觸的GP業績未得到驗證。
近期,FOFWEEKLY對近200家行業主流活躍LP進行調研,資料顯示:近四成LP的綜合MOIC與所投子基金的MOIC集中在1-1.5。78%的LP綜合DPI未達到1,僅有22%的LP綜合DPI達到1以上。
整體來看,市場上大部分GP的回報不及預期,不賺錢成普遍現象,對於LP而言,過去沒有投過的GP業績無法得到驗證,不敢輕易進行出資。當有配置訴求時,在過往投過的GP中挑選優質的GP,獲取回報的機率顯然比大海撈針的確定性更高。
另外是GP沒有吸引力:GP的功能性無法驗證,沒有滿足LP多元訴求的能力。
LP出資越來越謹慎,還出現訴求分化的特點,對G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量和滿足不同型別LP的訴求。比如,引導基金的返投落地訴求,GP的落地能力是否得到驗證,主要投資領域與地方主打產業是否一致等。
值得關注的是,LP對GP的資訊披露情況也比較重視,對於已投過的GP而言,即使業績沒有得到驗證,但至少在快速獲取資訊層面可以更加高效。
市場下行,LP手中資金也不充足,因此在配置資產時,會更為慎重,都在自己熟悉的圈層下找GP,誰知這又堵上了多少投資人的路。
主動轉場也不一定開心
Emo的一級投資人,也許找不到投資標的,也許找到了,又投不進去,總之能夠展現自己才華,積累行業經驗的路似乎少了又少。在這一時期,除了被動離開的那些投資人們,很多投資人則選擇了主動離開。
他們離開了,但並不一定過的比之前開心。
首先,去得最多的是國資。
比如一些國家戰略級基金、國央企旗下基金及地方基金等。
在國資,不用擔心沒有出手的機會,也不用擔憂被炒魷魚,工作相對穩定。
但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國資投資決策流程長的問題,可能成為壓垮投資人積極樂觀心態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是地方基金,通常有區域限制和落產要求,最主要的是招商難做。

其次,是企業戰投CVC。
這些年上市公司越來越注重對外投資,在一級市場上CVC也越來越強勢,CVC大多數是利用自有資金,沒有募資煩惱,其次主要投資產業鏈上下游,比較聚焦,注重業務協同。

但也正因為CVC比較注重產業協同,所以要找到合適的對口的專案不容易,其次就是太聚焦導致能出手的機會並不多。
再次,少部分去做了財務顧問FA。

可FA這行也是看風口吃飯,堪比一年河東一年河西。持續性發展也有帶考量,等你手頭資源耗盡,就很難存活。另外,還需要適應好角色轉換,作為乙方,甲方爸爸的姿態還需要放低一些。
現如今,一級投資人是實慘,以前的池塘有大魚,只要技術好就有機會釣到,但是現在池塘魚少,更別說大魚,你釣魚技術再好也釣不到,哪怕你用漁網也沒用,所以這個時候大家想去其他魚塘看看,但是後面發現……
每個魚塘都差不多。
每一個創匠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想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務必聯絡,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500VC+社群機構成員單位:IDG、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賽富基金、高瓴資本、淡馬錫、祥峰資本、騰訊投資、招商局創投、大鉦資本、高榕資本、君聯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啟明創投、愉悅資本、今日資本、聯創永宣、真格基金、中金資本、華映資本、創世夥伴資本、達晨創投、紀源資本、戈壁投資、北極光創投、鐘鼎資本、原始碼資本、浙商創投、東方匯富、聯想之星、平安創投、中興合創、復星、中信資本、紫輝創投、景林投資、普華基金、毅達資本、五嶽資本、貝塔斯曼、盛世投資、藍馳創投、光速中國、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梅花創投、海爾資本、雲峰基金、華創資本、金沙江創投、 盛景母基金、華蓋資本、光控眾盈等2千家知名投資機構8400餘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合作。(排名不分先後)
(知識星球500VC正式開通,業務交流撮合,投資乾貨資料分享,社群擴充套件人脈三位一體,定期拆書分享,歡迎大家快速掃碼)
500VC+社群產業成員單位:阿里巴巴集團戰投部、騰訊集團投資部、湯臣倍健集團投資部、北汽產業基金、字節跳動投資部、海瀾集團投資部、貝殼集團投資部、溫氏集團投資部、老窖集團投資部、騰訊雲投資部、美菜投資部、人民網創投、天津泰達集團投資部、紅星美凱龍集團戰投部、京能集團戰投部、泰格醫藥集團投資部、中國電子投資部、國家航空產業基金、58產業基金、傳音控股集團戰略投資部、順豐投資、百度資本、九牧王集團投資部、金山辦公投資併購部、易鑫集團投資部、用友集團戰投部、光大控股股權投資部、同方投資、德邦物流集團戰投部、華潤創業基金、科大訊飛集團投資部、保利資本、螞蟻金服集團戰投部、碧桂園集團戰投部、顧家集團戰略投資部、安妮股份戰投部、平安財智投資、新奧基金、一汽投資、博彥科技集團投資部、VIVO集團投資部、平安創新投、好未來教育集團戰投部等等超過500家集團戰投部門同仁加入(排名不分先後)
500VC+創始人社群:
創始人及聯合創人均可加入,我們全方位為您加速
歡迎更多有需求同仁加入500VC社群
  • 微信聯絡:yurenlvji

    (加好友請務必註明:單位、姓名、專案名稱 符合科創板要求優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