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劍書
回顧過去二十年的中國房地產史,共出現過4次“地王潮”,分別在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後來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最近,全國各大城市,“地王潮”又捲土重來。
土地市場失控了,訊號很不尋常。

3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躁動。多個城市“地王”頻繁易主,地價不斷衝破天花板。
——杭州,2025開年以來,地王已經3次易主。
3月28日,杭州地價首次破八,達到8.8萬/平方米,超過深圳,排在上海和北京之後,登上全國第三的位置。
新紀錄由西溪溼地北側的蔣村低密宅地創造,勝出者是建發,經過102輪激烈廝殺,溢價率高達115.39%。
搶地的激烈程度,已經是刺刀見紅。
就在3天前,杭州地王還是水電新村首秀地塊,以7.7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超越廣州,得主為濱江集團。
單價從6萬到7萬再到8萬,杭州只花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真的是殺瘋了。
只用了3天時間,就連續打破廣州、深圳的紀錄,難怪有人感嘆,杭州已經是一線城市。

成都,同樣開始“狂飆”。開發商搶地把溢價率抬升到106%,單價地王首次突破4萬/平方,看齊一線城市。
拿下“地王”的同樣是建發。3月27日,成都金融城三期H10地塊以41200元/平方米樓面價、約33.47億元成交總價,晉升新地王。
這對成都來說,也是一件突破性的大事。
要知道,從2007年九龍倉競得IFS地塊到2020年潤達豐濱江競得悅蓉東方地塊,成都樓面價從1萬+到2萬+時代,整整耗時13年。
從2020年到今年3月11日,招商蛇口拿下大源西63畝地塊,樓面價從2萬+突進到3萬+,用了差不多5年。
而從3月11日到3月27日建發搶下成都金融城三期H10地塊,樓面價從3萬+突破到4萬+,僅僅過去了16天!
這樣的狂飆突進,如果說偶然,難道是開發商瘋了嗎?

北京、上海兩大中國Top2城市的變化,更說明了問題。
京滬最近,居然也同時衝出了“地王”。
帝都向來是經濟的風向標。
3月18日,中海以樓面價10.23萬元/平方米,總價75.02億元,拿下北京海淀區樹村資金平衡用地統籌專案HD00-0705-0035-1地塊。
這也是北京住宅土地史上,第一宗樓面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的地塊。
而上海則是兇猛,直接打破了“全國單價地王”的紀錄!
2月25日,上海靜安區誕生了新的全國單價地王。上海靜投置新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以16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拿下靜安寺社群C050101單元095-7,打破全國單價地王紀錄。
此後,上海熱度不斷。3月28日第三批次土拍,大華集團摘下大寧板塊地王,綠城中國競得北蔡板塊地王。樓面價依次為9.27萬元/平方米、7.14萬元/平方米。
土地市場已經徹底失控,房地產真的要變天了?

解讀這一輪“地王潮”,有三個關鍵的要點,值得注意:
第一,無論是杭州地王、成都地王最新得主建發,還是北京地方得主中海,均是清一色的央國企。
包括“全國單價地王”得主上海靜投置新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也是由靜安區國資委100%持股。
可見,資金雄厚的“國家隊”,主導了這一輪的“地王潮”。
它們代表的,無疑是國家的意志。
第二,民企的參與度,也在不斷上升,否則不會拼搶如此激烈。
比如,上海兩個新的“板塊地王”,得主綠城中國、大華集團均為民企,杭州前任地王得主濱江集團,也是民企。
“國家隊”帶頭,優質民企跟隨,說明房企的共識已經相當強:
補貨的關鍵視窗,已經到了。
第三,不管是京滬還是杭州、成都,所有人都把投資目標鎖定了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
像杭州新地王處於蔣村中心地帶,往南四五百米就是西溪溼地,總建築面積39017平方米,容積率只有1.1,建築高度不大於20米,妥妥的優質低密度住宅。業內人士推算,未來部分房源價格可能將超15萬元/平方米。
城市核心區的“豪宅化”趨勢明顯,稀缺性與高淨值人群購買力形成強匹配。
未來房地產的分化,還會更加劇烈。

2025年房地產市場最值得關注的兩個變數,一是政策,二是科技。
隨著限地價、限房價政策的全面放開,此前22個採取“兩集中”土地出讓方式的城市,除京滬以外大部分城市已經取消限地價政策,恢復“價高者得”。
市場機制的作用,將會逐漸發揮出來,一些土拍溢價率甚至超過了100%,就是這個原因。
而科技的影響更加深遠。風頭正盛的杭州,已經從“杭州房價看阿里”,逐漸變成了“杭州房價看六小龍”。科技企業與房地產之間,正在形成一種特殊的“產城聯動”。
科技賺錢、金融分錢、地產存錢,這樣的樓市邏輯對頭部城市來說,並未過時。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 錢江晚報:剛剛,杭州最貴地價誕生!8.8萬元/㎡!
2. 豪宅品審局:地價破4萬!成都正式進入中國樓市一線!
3. 華爾街見聞:地王潮再起
4. 櫻桃大房子:土地市場已失控,房地產要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