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瓜片
海峽對岸,祖國寶島的一座小城——新竹,前幾年曾上演“房價飛昇”的神奇一幕。
在很長的時間裡,這裡房價平平無奇,平均漲幅低於全臺灣省。但就在2020年,奇蹟出現了,新竹房價徹底起飛,幾乎直線上漲,把臺北都甩開了幾條街。

房價為何異動?只有一個原因,這裡是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的總部所在地。如果觀察新竹房價上漲的陡峭曲線,對比過去五年裡臺積電的股價表現,重合度相當高。

臺積電的業績有多猛,員工的收入有多高,新竹的房價就有多硬。
像新竹東區關新裡,2022年平均家戶所得達461.1萬新臺幣,摺合人民幣超過百萬,同比大漲23.2%。簡單來說,這條街道,戶均年入百萬,是全臺灣最富的。
事實上,不光新竹,過去5年臺灣省房價漲幅最大的十個地方,都與臺積電有關。
臺中、臺南、高雄,房價指數的漲幅都超過了50%。臺積電的廠開在哪裡,房價就漲在哪裡。這個現象,被稱為“臺積電效應”。
科技浪潮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反映在樓市上,可謂立竿見影、效果持久。事實上,華為加持的東莞松山湖、中關村坐鎮的北京海淀、騰訊阿里等大廠員工雲集的片區,都享受過類似的“科技紅利”。
如今,隨著DeepSeek和“六小龍”的爆火,似曾相識的一幕,似乎又開始在杭州上演了。

春節剛過不久,當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反思為什麼沒能培育出DeepSeek和“六小龍”的時候,杭州已經悄咪咪賺到了“第一桶金”。
2月20日,杭州西興單元地塊掛牌出讓,場面空前火爆,開發商相當積極,整整舉牌85輪才決出勝負,溢價率高達:
43%
最終成交價,比起拍價多出了4.2億,榮登板塊新一任“單價地王”。
憑啥這麼搶手?
看到地塊位置的時候,一切疑惑都解開了。
原來,從這宗地塊到“六小龍”之一、穿花襖上春晚轉手絹的宇樹科技,直線距離只有約500米,步行十來分鐘就到了。

宇樹科技的加持,居然成了這塊土地的“增值密碼”,掀起開發商一輪輪瘋狂的追逐。
事實上,“六小龍”爆火之後,杭州徹底開啟賣地暴走模式。這座新一線城市的野心,徹底藏不住了——
2月14日,三宗地塊成交,總價15.3億元,平均溢價率24.4%
2月20日,三宗地塊成交,總價31.41億元,平均溢價率34.76%
2月25日,三宗地塊成交,總價68.0億元,平均溢價率45.6%
2月28日,五宗地塊成交,總價64.8億元,平均溢價率36%
短短半個月,杭州就賣掉了14宗地塊,落袋超179.5億元,同比增長60.8%。平均每天入賬12.8個“小目標”。
這邊成交之錘才剛落下,那邊“六小龍概念房”已經橫空出世。

只是過了個年,杭州似乎突然實現了版本迭代,從“電商第一城”“直播第一城”升級為“AI第一城”,樓市也跟著“龍抬頭”了。來自58安居客研究院的一組統計顯示:
春節後,杭州新房市場找房熱度相比1月份飆升65%,二手房市場找房熱度飆升66%,租賃市場找房熱度上漲132%。
買的人也多了起來,杭州二手房成交量一週高過一週,實現了“三連漲”。
手邊買房統計的資料顯示,上週杭州二手房單週成交量近2000套,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最高周成交紀錄。

杭州樓市,不知不覺就熱起來了。

如今,在市場溫度傳導下,買賣雙方的情緒正在快速發生著微妙變化。
房東比年前強硬多了。有中介已經收到喊話:“低於這個價格,不賣!”
有賣家後悔賣早了。有房源掛牌一星期就成交了,還沒來得及高興,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賣太便宜了?

來源:小紅書
有買家後悔買晚了。
剛剛上車就感嘆自己是“冤大頭”。誰能想到,只不過隔了一個春節小長假,總價居然貴了10萬左右。

來源:小紅書
儘管市場還處於以價換量的階段,房價漲幅還不明顯。但一旦成交量穩下來,購買力源源不斷地湧入,核心區的低價筍盤賣得七七八八,接下來可能就是“漲”聲一片。
杭州貝殼研究院院長上官劍分析,3月份的杭州樓市:
很有可能會從“小陽春”狀態直接“入夏”
一向敏銳的杭州政府,也迅速出手“添柴加薪”,氣氛烘托到位。年後第二週開始,杭州迎來供地大爆發。
4場土拍,賣地14宗,創下2024年以來的單月記錄。短短半個月裡,誕生了5個“板塊地王”:
上城區城東新城
濱江區西興板塊
西湖區雲谷板塊
臨平區臨平北
上城區城東新城板塊,更是時隔5天誕生兩任“地王”。20日重新整理記錄,25日又被打破,順帶登上了杭州歷年宅地樓面價TOP3。
開發商用真金白銀,堅定為杭州投下了信任票。拿地房企中,民營房企(不含混合所有)佔了半壁江山。最誇張的莫過於:
一家來自呼倫貝爾的內蒙古民營房企,跨越3000公里到杭州拿地。

外地企業為了打入群雄並立的杭州市場,不費一切代價拿地立標杆,這可是牛市才有的事兒啊。
你不得不佩服杭州的變現能力。
其實,這座城市比誰都清楚產業對房價的重要性。說白了,今天開發商買的不是土地,而是“六小龍”的產業紅利。“六小龍”不只是杭州科創產業的“新名片”,正在成為土拍市場的“印鈔機”。

事實上,把產業紅利轉化為樓市紅利、城建紅利,一向是杭州的“拿手好戲”。
上一個十年,漲勢最兇猛的兩個區域——未來科技城和濱江大平層,背後就是電商產業和直播產業的全速狂飆。
距離杭州市中心20公里的未來科技城,原本是不折不扣的郊區。隨著阿里全球總部的入駐,房價坐上了火箭:
2015年破萬
2017年破2萬
2019年破4萬
2021年,被稱為“未科三兄弟”的三個標杆樓盤——東原印未來、中南樾府、陽光城未來悅,誕生了8萬/平的成交價。相比五年前的開盤價,幾乎翻倍。
最誇張的一個是遠洋西溪公館。
這個跟阿里總部位於同一條街的小區,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6萬人搖”。中籤率只有1.6%,據說比浙江人考上浙大的機率還低。
開盤不到3萬,一度賣到5萬+。

坐擁一線江景的濱江大平層,套均千萬以上的豪宅,被網紅主播們一掃而空。
當時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三幢銀杏匯,半壁網紅圈。”見證了王思聰每一任網紅女友的“銀杏匯”,2014年開盤時均價僅2.5萬/平,成交價曾經高達15萬/平。

坐擁一線江景的“三幢銀杏匯”,來源:貝殼
2020年至2021年,螞蟻集團兩度出手在杭州市西湖區之江度假區拿地,準備籌備螞蟻全球總部。
在螞蟻的帶動下,之江樓市溫度飆升。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一位購房者回憶稱:“當時二手房漲價幾十萬元的大有人在,最高漲價超百萬元。甚至有房東覺得賣虧了,即便賠違約金也不賣,坐地起價屢見不鮮。”

然而,隨著IPO中止、重磅罰單落地,地塊遲遲沒有動工,螞蟻也最終“退地”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前幾年阿里遇到各種挑戰,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漸漸遠去,杭州樓市也經歷了“失落的三年。
“未科三兄弟”上演高臺跳水,從8萬+跌到4萬+。王公子也搬離了濱江大平層。

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的時代加速到來,杭州再次憑藉DeepSeek和“六小龍”逆風翻盤,背後的阿里更是重新回到了牌桌上,成功烙上了“AI巨頭”的標籤,股價也重回正軌。
屬於杭州的時代到來,似乎已經勢不可擋,像臺積電那樣“房價起飛”的奇蹟,會在西湖畔被複刻嗎?

一方面,不能過於樂觀。
比起臺積電這樣的超級大廠,杭州“六小龍”的規模實在太小了。公開報道顯示,臺積電去年底在中國臺灣省的員工人數約7萬人。假設只有一半在新竹總部,也有3.5萬之多。
而“六小龍”中,群核科技團隊的員工只有1000餘名,DeepSeek目前更是隻有160名員工,很難對一座城市,甚至一個片區的樓市產生決定性影響。
跟新竹比起來,杭州的房地產市場又太大了。
新竹的常住人口只有五六十萬,而杭州常住人口超過了1200萬人。杭州去年土地出讓金超過1000億,二手房掛牌量超過20萬,每年有源源不斷的房子進入市場。
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低估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飛速崛起的潛力,風物長宜放眼量。
要知道,杭州常住人口已經實現連續十年增長,去年又增加10.2萬人。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慧的崛起,讓曾經那個攪動得網際網路江湖風雲變色,似乎無所不能的阿里,又重新回來了,而且再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馬雲迴歸,蘋果攜手,AI和雲服務為阿里插上新的翅膀。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也創下了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最大規模投資紀錄。
DeepSeek爆火,更是帶動了全球市場對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新一輪價值重估。阿里股價一路上漲,從年初的不到80美元,一度衝上了138美元。從股東到員工,個個賺得盆滿缽滿,火速把買房提上了日程。
“以前阿里跌的時候,看都不敢看的房子,現在股價一漲,居然就不覺得貴了。”
據“南方地產觀察”,有阿里員工爆料,同事們都已經在公司附近看房了。餘杭區的郡西山墅,拱墅區的綠城潤百合,都是總價2000萬級別的大戶型豪宅。


來源:貝殼找房
安家立業,不愧是咱們中國人幾千年刻在骨子裡的DNA。種種跡象表明,杭州似乎又開始傳來轟隆隆的“地產發動機”轟鳴聲。
曾經,大廠碼農和直播網紅撐起了杭州房價。未來,AI領域的高技術人才將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
一切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
從北京海淀到加州矽谷,從深圳南山到東莞松山湖,從新竹臺積電到杭州六小龍。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對房價的影響卻依然重複著舊的一套敘事:
科技賺錢-金融分錢-房產存錢。
產業永不眠,財富永不眠,所以樓市永不眠。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