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IPO報道,「天天IPO」系投資界旗下專注上市公司報道公眾號,歡迎關注!

創投圈年度IPO。
作者 I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終於來了。
投資界訊息,今天(10月24日),地平線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IPO,發行價3.99港元/股,開盤高漲超33%,市值一度超700億港元。
這是今年年內港股規模最大的科技IPO。地平線背後,是一位低調的掌舵者——餘凱。他本碩畢業於南京大學,後來在慕尼黑大學讀博,科研生涯歷經多家巨頭,最終從科學家變成創業者,於2015年創辦地平線,闖入智駕晶片賽道。

一路崛起,地平線火爆融資歷歷在目:至少11輪,累計融資170億元人民幣,身後集結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今天地平線終於走上敲鐘舞臺,成為中國自動駕駛IPO大潮的一縷縮影,也給創投圈帶來久違的振奮。
剛剛,港股超級IPO誕生
市值700億
出生於1976年,餘凱是地道的江西南昌人。1994年,他從江西師大附中畢業後,被保送至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系,自此便對人工智慧和神經網路痴迷。期間,他嘗試用神經網路來研究語音系統的處理。
1999年,餘凱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學術會議,發表的有關神經網路的論文拿到了大會最佳論文獎。從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他來到慕尼黑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完成博士學業後,餘凱先後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西門子公司和美國NEC研究院工作。2012年4月,已在旅美計算機學者圈小有名氣的餘凱,回國加盟百度。新成立的百度多媒體部交到了他手上。此後,餘凱又負責組建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並擔任常務副院長,而院長正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
彼時,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鑽研了20年的餘凱,所研究方向一直都是機器學習,所從事的也是軟體領域,從未與晶片產生過交集。直至2015年,餘凱有了新的思考。他認為要真正實現人工智慧的普惠,應該更激進一點,為人工智慧設計專門的晶片。
那一年7月,39歲的餘凱決定離開百度投身創業,在北京正式創立了地平線,研究方向聚焦於晶片細分領域中最難的車規級晶片。“地平線所從事的領域很難,但競爭就沒有那麼激烈,身邊的同行者並不多,這也是我們一貫以之的思考方式,堅持長期主義,挑難的事情做。”餘凱曾回憶。
歷經兩年,2017年底地平線正式釋出了征程(Journey)1.0處理器。緊接著,地平線在2019年推出了中國第一款車規級的汽車智慧晶片征程2,並實現規模化量產。
與此同時,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帶動了國內智慧電動汽車浪潮,地平線得益於此迅速崛起。2020年9月,地平線又釋出了汽車智慧晶片征程3,2021款理想ONE便使用了兩顆最新款征程3晶片,這在當時晶片荒席捲汽車產業的背景下一度引發轟動。
在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餘凱曾談及與理想汽車的合作,“它在北京六環以外,我們在五環以外,我們是地表上距離理想汽車最近的自動駕駛晶片公司,我們可以隨叫隨到,把服務做到位。如果有量產壓力我們可以一起抗,這是地平線的核心優勢。”
2021年12月,地平線征程系列累計出貨量突破100萬片。而在今年4月,地平線正式推出全新代際產品——征程6系列晶片,同年第四季度將完成首批次產車型交付。
在招股書中,地平線將自己定位為“乘用車高階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貨商”,即整合了演算法、軟體和處理硬體。截至目前,地平線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已與27家OEM(42個OEM)達成合作,定點車型290款,達成SOP的車型累計數量為152個,其中囊括了本土10大OEM廠商。

如今,餘凱終於迎來IPO敲鐘時刻。對於地平線而言,正如產品命名一般,IPO將是一段新Journey(征程)。
VC/PE陣容空前豪華
他們為何都投了
一路走來,地平線的融資盛況留給創投圈深刻印象。
時間回到2015年9月,彼時剛剛成立不久的地平線完成首輪融資,投資人包括五源資本、高瓴、紅杉中國、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創新工場及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
餘凱曾回憶當年一個小插曲:他從百度離職還未成立地平線時,就認識了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兩人在北京的四季酒店見面,從晚上8點聊到凌晨3點多,聊到整個酒店都熄燈了,“聊了機器人、晶片的未來,特別興奮,儘管現在回想起來好多點子都不太靠譜。”
劉芹記得,當時大部分創業者在關注技術和產品,而餘凱已經站在整個技術創新產業的高度來思考問題。“我們也擔心過,擁有這種巨大願景的創業者,也許會缺少落地與路徑設計的能力。當時我曾經建議餘凱,一是能不能為宏大的願景先找到一個切入口,其次是第一個銷售單子能不能自己去打,他真的去打了第一個單子,這種行動派風格讓我們建立更多信心。且在此後的9年發展過程中,餘凱始終體現出願景型創業者極強的學習能力和落地執行的稀缺特質。”就這樣,五源資本成為地平線最早期、也是最大的外部機構投資人。
相交多年,餘凱認為五源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投資業績,更在於劉芹帶領的團隊本身就具有透過投資硬科技來改變世界的初心。“劉芹也是我個人的創業導師和深度交流的好朋友。在我創業道路上孤獨落寞的時候,劉芹總是給我鼓勵和支援,在和我討論技術戰略的時候,他那種兩眼放光的激情與我很有共鳴,討論組織管理的時候,他也總是耐心的幫我出謀劃策。”
談及當年這筆投資,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則透露,其實早在2014年就認識了時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餘凱。彼時餘凱還是一個懷抱夢想、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家”。隨後在人工智慧、電商、晶片等大方向上,兩者一起討論創業機會並一拍即合,積極投資地平線種子輪。
9年一晃而過。周逵感慨,餘凱從一位眼望星空的“科學家”逐步成長為腳踏實地的創業者,一方面持續保持對前沿技術的敏感和對產品力的專注,另一方面又能務實地建立廣泛的客戶群體,開展深入合作和服務,一步步將地平線打造成為目前國內外領先的智駕軟硬體服務提供商。
地平線與高瓴同樣早早結識。餘凱曾在採訪中透露,最初是線性資本王淮為他介紹了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而後李良又為他引見了高瓴創始人張磊,兩人在北京面聊了一個半小時。隨後,高瓴決定投資地平線,並一路加持了7輪融資。
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表示,從創業第一天起,餘凱博士帶領下的地平線就選擇了去挑戰最前沿且最具難度的事業。高瓴有幸自種子輪起,持續支援地平線的每一步發展,並在關鍵時刻與公司站在一起,在未來戰略、產業鏈資源、重要客戶連結等方面盡我們所能,協同公司挖掘價值。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憑藉前瞻的佈局、對領先技術的長期投入、對產業生態的廣泛深耕,地平線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駕方案本土供應商,為傳統汽車向智慧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並透過強大的組織設計、精益管理、多元化市場佈局等方式,實現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時間來到2016年,地平線獲得了新一輪融資,由雙湖投資、青雲創投和祥峰投資參與投資,五源資本、高瓴、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和真格基金等種子輪投資方繼續跟投。2017年,地平線又完成近億美元的A+輪融資,由英特爾領投,嘉實投資聯合投資,老股東五源資本、高瓴、雙湖投資、線性資本等跟投。
隨後在2019年,地平線宣佈獲得由SK中國、SK Hynix以及數家中國一線汽車集團(與旗下基金)聯合領投的6億美元B輪融資。參與本輪的還包括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旗下泛海投資、民銀資本、中信里昂旗下CSOBOR基金和海松資本等,同時獲得了五源資本、高瓴、雲暉資本和線性資本等現有股東加持。
隨後,地平線迎來一輪最為重磅的融資——投資界在2021年6月獨家獲悉,地平線完成高達15億美元大C輪融資,投後估值高達50億美元,已公佈的投資機構數量就已超35家。“第一次聽說竟然還有C7輪。”參與地平線大C輪融資的某合夥人感慨。
而在地平線啟動C輪融資之前,雲鋒基金第一時間找到了餘凱——其實,雲鋒基金團隊自2016年底就開始持續關注著地平線,2018年時就與餘凱結識。
“當天的見面從中午持續到傍晚,雙方把地平線圍繞汽車智慧化的戰略、技術、客戶、產業鏈生態等方面做了一氣呵成的完整溝通與互動。”雲鋒基金團隊回憶,當時他們花了許多的精力探討未來的生態強化構建與業務邊界的拓展,以及如何打造一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杆智慧駕駛技術公司。
作為C輪投資方之一,君聯資本表示,長期看好汽車“智慧化、網聯化”方向的投資,智慧駕駛晶片已成為智慧汽車智慧駕駛的核心,地平線是我國稀缺的有能力將算力在晶片產品上落地的企業。君聯在過去20多年的科技投資中,很多都是在市場就技術路線形成共識前完成,地平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一方面,我們支援被投企業在科技創新驅動下的持續成長,另一方面,也重視標的企業是否符合政策方向,能否支援到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需求。智慧駕駛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餘凱博士帶領的團隊具有遠大格局和前瞻性、有較強的商業落地能力和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隨著我國智慧汽車行業的持續增長,我們看好上市後的地平線在智慧駕駛領域持續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和業務鏈條。”
同樣參與了C輪融資的國投招商認為,智慧駕駛是未來移動出行的關鍵技術,先進的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對行業智慧化轉型至關重要。地平線擁有一流的創始團隊和業界人才,具備長期技術積累、前瞻性產品佈局和大規模量產經驗。此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標誌著地平線步入全新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地平線將持續提升量產效率,為行業帶來高階智駕的更優解,為中國汽車行業加速邁進全場景智駕量產時代持續貢獻力量。
很快,地平線在C輪之後又先後獲得一汽集團、奇瑞汽車的戰略投資,直至登上IPO敲鐘舞臺。
2024,這裡排隊IPO
無獨有偶,另一個自動駕駛晶片獨角獸黑芝麻智慧,也在今年8月正式登陸港股。
悄然間,自動駕駛晶片吹響了新的衝鋒號,誰能在這場IPO競賽中拔得頭籌,勢必將領跑賽道。現在,壓力給到了頭部企業身後的一眾新玩家,大家都在爭先恐後的補充彈藥。
今年初,芯擎科技宣佈已順利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基金領投,基石資本等跟投。與此同時,芯擎科技也剛釋出一款全場景高階智駕晶片“龍鷹智駕晶片AD1000”。
時間線再向前推移,2023年11月,奕行智慧完成超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廣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團下屬廣州南沙區南金基金領投,華僑銀行集團旗下獅城資本跟投;同年7月,輝羲智慧完成由經緯恆潤領投的數億元戰略融資,朗瑪峰創投、鈦銘資本和三七互娛亦參與本輪投資,老股東連星資本持續加碼。
為何這些獨角獸會競相加入到上市的追逐賽中?
一方面,透過兩家企業的公開招股書不難發現,造自動駕駛晶片是一門“燒錢”的生意,專案落地週期長、研發成本高、回報較慢,導致目前國內企業都還未能擺脫虧損的局面。
另一方面,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言,高階智駕滲透具有非常強的預期,自動駕駛晶片作為智慧駕駛汽車中最為核心以及門檻最高的部分之一,市場空間巨大,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場盛宴。
更重要的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中國自動駕駛晶片創業公司仍是追趕者的姿態。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2023年智駕域控晶片排名前四的分別是特斯拉FSD晶片、英偉達Orin、Mobileye EyeQ4H和Mobileye EyeQ5H。
於是,無論誰想要掌握市場話語權,勢必要加大研發投入,用更先進的產品攻城略地。而在商業化落地上尚未開啟更廣闊空間的前提下,上市則成為了這些獨角獸們共同的選擇,可以透過二級市場確保有持續的現金流注入。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歷史車輪滾滾而來,屬於中國創業者們的突圍戰已然打響,而稍不留神,可能就會宣告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