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逆襲的三段跳:做保姆、開白盒、壘護城牆

頭圖來源 | 地平線官方
作者 | 蘇鵬
創業9年,一波三折,地平線(股票程式碼:9660.HK)終於如願登陸港交所。
雖然在時間上沒能跑贏黑芝麻,將“中國智駕晶片第一股”的稱號拱手讓於後者。但地平線還是在登陸首日的10月24日,憑藉54億港元的募資總額,創造了港股今年以來最大的科技IPO。
當日開盤,地平線最高漲幅為38%,市值一度達到647億港元。
資本市場總是不吝嗇為逆襲的勵志故事,以及擁有更高想象力的公司獻上鮮花和掌聲。
地平線的故事堪稱勵志。從最初進入智慧駕駛行業的無人問津,到依靠長安、理想和大眾等主機廠逐漸成長為行業巨頭,地平線一路的摸爬滾打讓外界看到這家公司的韌性。
“從最初到長安駐場再到為理想提供研發支援,地平線就像是一支作戰部隊,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拼盡全力。”有投資人告訴未來汽車Daily,這種堪稱狼性的創業思維總是能博取更大的勝率。
從資本角度來看,一家公司投資陣容的厚度決定了該公司的預期高低。地平線背後的,是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中國一汽,英特爾、雲鋒基金、五源資本、紅杉資本、高瓴、黑石、黃浦江創投、SK Hynix、寧德時代等股東,涵蓋了汽車行業上下游以及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地平線也在不斷向外界顯露積極預期。作為一家身處產業鏈上游的公司,在價格戰全方位的波及中,地平線近3年來的毛利率也長期保持在70%左右,並且其還沒有停止關於市場份額,智駕上限的探索。
逆襲者在成功之後,故事的記錄者總是願意將成功緣由歸結於天賦、努力。但這稍顯片面,站在當下節點向前看,我們更希望將成功與環境結合在一起。
在關鍵的節點,地平線又做對了什麼?
始於晶片,不止晶片
地平線的商業故事始於晶片,但故事的上限,卻是軟體和服務。
創始人餘凱曾經這樣總結地平線:我們是硬體公司裡面最懂軟體演算法的,軟體演算法裡面最懂硬體的,然後還是軟體+硬體公司裡面最懂車規的。
這構成了地平線在行業中的獨特性,對應到產品策略上,地平線是國內少數具有軟硬一體能力的公司。這使得地平線能夠幫助車企實現產品的快速落地,並且還能支撐車企關於技術多元化的創新需求。
在智慧化與電動化交雜的競爭浪潮中,置身事內的每一家造車公司都在加速產品的迭代速度,並打磨技術長板,搶奪主動權。
上述競爭環境為地平線撕開市場缺口製造了機會。2020年,理想汽車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開始使用地平線的晶片開展智慧駕駛的全棧自研。至於理想汽車為何向地平線丟擲橄欖枝,理想汽車CEO(執行長)李想曾在微博中透露,“由於(Mobileye)無法滿足我們智慧駕駛的全棧自研需求(最重要的感知演算法是黑盒)。”
相比於Mobieye打包模式的封閉性,地平線給車企提供了更豐富開放的工具鏈與軟體服務,甚至是白盒演算法程式碼。這是理想汽車實現智慧駕駛全棧自研路徑中,地平線展露出最感性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地平線還外派出超數百名規模的團隊為理想提供駐場服務,幫助理想ONE車型用8個月實現量產智駕的開發。“地平線是世界上離你距離最近的晶片公司”。餘凱曾經不斷跟車企講述地平線的這種“保姆式”服務。
而李想對地平線的評價則是:非常滿意。“不管是研發、測試,地平線都會派專業工程師支援,這跟之前的晶片公司有天壤之別。”
地平線與理想構成了互相成就的關係。理想汽車,藉助地平線填補了智駕薄弱的一環,實現快速上量。而藉助理想銷量的帶動,量產智慧駕駛晶片的能力得到了市場驗證。
打響交付量的第一槍後,地平線開始在市場收穫鮮花和掌聲。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25家OEM直接與公司合作或透過一級供應商客戶合作,其高階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已裝備於至少一款車型中。
其中,來自終端的汽車品牌客戶包括奧迪、北汽、比亞迪、奇瑞、吉利、廣汽、理想、蔚來、上汽、哪吒、大眾等。
再後來,地平線公司在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在中國本土OEM中提供的高階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裝機量排名分別為第二和第一,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1.3%和35.9%。
同時,如果以解決方案的總裝機量來計算,地平線公司在中國高階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的排名分別為第四和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9.3%和15.4%。
“我們發現地平線實際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打磨產品、深耕客戶身上,而並非只是簡單地跟著市場一起沉浮。”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如此評價地平線。
“不能在懸崖邊跳舞”
創業9年,地平線似乎從未受到過資金的困擾。
即便是在產業鏈銷售端價格戰越演越烈,主機廠向上遊擠利潤的情況下,地平線仍有強大的資本韌性。招股書顯示,地平線的年收入保持連年高速增長。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收入分別為4.67億元、6.46億元、15.5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82.7%。
地平線的毛利率也長期保持在70%左右,其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0.9%、69.3%、70.5%。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好商業化是一道高度難題,更何況對於投入大、長回報週期和變化快的自動駕駛行業。
這考驗著一家企業與掌舵人的戰略部署。“戰略的本質是不賭。”餘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並且餘凱很愛說的一句話便是,“不能在懸崖邊跳舞。”
餘凱曾多次把地平線拉到離懸崖邊更遠的地方。比如地平線在2019年迅速收縮了AIoT 業務,全力聚焦在自動駕駛場景。因為餘愷認為,AIoT行業要發展起來,得先把自動駕駛行業擊穿。
後續的故事走向變得明朗起來,憑藉征程系列晶片的釋出,地平線先後拿到長安、理想的專案定點,為撕開入場裂縫。
再比如,入局之後的地平線開始調整自身定位。不同於Mobileye模糊於Tier1和Tier2之間的界限,地平線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自己的定位是Tier2,向生態夥伴提供計算方案及感知演算法,透過借Tier 1與主機廠合作。
“我們只製造槍炮不打仗。”餘凱如是說。
這也使得在車企大打價格戰,不斷向上遊供應商要利潤的情況下,地平線仍能以獨善其身。畢竟最直接的價格競爭,都是一級供應商在競爭。
從近3年平均70%的毛利率水平可看出,地平線不僅站在了價格戰炮火的最遠處,並且獨特的商業模式也讓其具備強大的盈利能力。
在招股書中,地平線再次將自身定義為Tier2,“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向OEM(原始裝置製造商)及一級汽車供應商銷售高階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相應的授權及服務業務。”
在授權及服務業務方面,地平線透過向客戶授權使用演算法、軟體和開發工具鏈,幫助客戶開發出滿足其定製化需求的應用程式,並提供設計和服務,整合解決方案到客戶的車輛中。這種業務模式前期可以拿到客戶的研發費用,分攤前期成本。後期,則會以與車企分成的形式拿到車企的銷量利潤。
授權及服務業務向客戶提供服務的履行成本相對較低,並且後期隨著合作車企銷量的增長,軟體的成本還會被無限分攤,因此該業務的增加是毛利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並且授權及服務業務收入佔比也在不斷拉高,已經從2021年的43.3%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3.9%。
用領先優勢壘起護城牆
藉助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地平線的領先優勢正被無限放大。
裝機量端:截止2024年9月,地平線已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智慧駕駛量產速度最快、合作品牌最廣、量產車型最多的智駕科技企業,連續四年最大規模量產落地:出貨量達600萬,獲得290款車型定點,成功量產超過130個車型。
現金儲備端:招股書資料顯示,地平線共完成了 11 輪融資,籌集的資金約 23.63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地平線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104.5億元。
在分秒必爭的技術賽道,一旦取得領先,優勢便會像滾雪球一般膨脹。如今地平線正沐浴在領先紅利中:依靠600萬套出貨量,地平線相當於積累了全行業的資源,這就遠遠超出了只為自家做智慧駕駛的主機廠。
“我們是吃百家飯的。所以這樣讓我們在一些基礎的能力,不論是演算法能力還是硬體能力,其實更重要的是工程能力,都有很多的積累與提升。”餘凱說。
出貨量帶來的收益,也讓地平線有更充沛的糧草用於技術研發。過去三年,地平線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1.44億、18.8億、23.66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14.2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投入。
藉助滾起來的優勢,地平線開始向更廣泛的市場佈局。
面對市場需求變化,今年4月,地平線釋出了新一代車載智慧計算方案征程®6系列(面向不同智慧駕駛場景,共有六個版本配置,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
面向低階智駕市場,征程6B主打極致價效比,並聯合索尼釋出首款1700萬高效能前視感知方案,讓主動安全更遠、更廣、更清晰。該產品已經獲得博世、電裝、四維圖新、福瑞泰克以及佑駕創新等多家國際與國內Tier1的意向合作。
面向中階智駕市場,地平線推出普惠城區價效比方案征程6M,以及面向高速NOA解決方案征程6E,到2024年第二季度將有超過50家生態夥伴推出基於征程6E/M的準量產級產品。
最令人期待的是地平線在高階智駕市場的佈局。對於高階智駕,地平線的思考是,自動駕駛真正要普惠,不能只限於高速,一定要到城區。但城區路況遠比高速複雜,智駕的實現難度也躍升了不止一個量級。
打通高階智駕,離不開軟硬結合、全棧自研,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相比剛剛入局造芯的企業,地平線的優勢正在於幾代計算方案研發量產、工程上車帶來的經驗積累,找到了效能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方法論,並且還是面向智慧駕駛的專用計算方案。
面向高階智駕市場,地平線推出面向新一代全場景智慧駕駛的征程6P,在先進計算效能的加持下,單顆征程6旗艦即可支援感知、規劃決策、控制等全棧計算任務,提升全場景NOA計算效率。
從低到高的三種智駕策略,也為地平線錨定了更寬泛的市場份額。按照規劃,征程6系列將於2024年內開啟首個前裝量產車型交付,並預計於2025年實現超10款車型量產交付。
除了征程6系列外,地平線還發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場景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可實現全場景無差別的智慧駕駛。
SuperDrive將於第四季度推出標準版量產方案,並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首款量產合作車型交付。
餘凱認為,未來3-5年,全場景智慧駕駛將搭載至十幾萬元車型,甚至能夠成為標配。“地平線將是重要推動者。”這似乎是探索商業空間之外的故事,畢竟作為智慧駕駛賽道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地平線希望成為“要打造全世界範圍內智慧駕駛‘捅破天’的標杆”。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