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絕望到權力:副總統範斯的生命旅程
範斯出生於1984年8月2日,是美第50任副總統,也是美歷史上第一位千禧世代副總統。
其生命故事是一段從邊緣到中心、從絕望到希望的信仰旅程。
範斯在阿帕拉契貧困地區成長,早年生活充滿艱辛。成名作《絕望者之歌:一個家庭和文化的危機回憶錄》於2016年出版,兩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被視為理解美白人工人階級的重要視窗,受《華盛頓郵報》稱為「鐵鏽地帶的聲音」。
該自傳揭示美貧困白人面臨的挑戰,同時記錄範斯如何走出困境,先後進入耶魯法學院、成為風險投資人,最終踏入政壇。
然而,崛起之路並非沒有爭議。一些批評反映美社會對這位從工人階級躍入政治精英行列者的複雜態度。
2017年,範斯成立「我們俄亥俄的復興」非營利組織,專注於鏽帶地區藥物濫用問題,同時加入風險投資公司Revolution LLC,致力在傳統科技中心以外的欠缺發達地區進行投資。這些經歷為其日後政治生涯奠定基礎、形塑獨特政策視角——一種融合保守主義價值觀與對工人階級關懷的政治立場。
2019年,範斯信入天主教,信仰成為人生重要支柱。
2021年當選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後,逐漸成為共和黨內重要聲音;2024年,被川普選為競選夥伴,勝選後成為美副總統,開啟範斯的公共服務新篇章。
-
《絕望者之歌:一個家庭和文化的危機回憶錄》中英文著作。 (圖)
2025年2月20日,範斯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接受主持人施拉普關於其信仰與政策理念的專訪。
這位在2019年信入天主教的副總統,向數千名保守派支持者,詳細闡述自己對基du教核心教義的理解,以及這些信仰原則如何指導自己在川普政府第二任期的政策制定。
此次訪談發生在新政府上任一個月之際,範斯表達了對生命議題的堅定立場,還談到如何透過基du教視角看待移民、經濟,以及對年輕人的引導等議題。
核心教義:死而復活的信仰
被問及信仰為何對他如此重要?範斯首先強調,教會信仰的本質並非僅是一套道德準則。
「我相信教會信仰的基本信條,它不僅僅是一套良好道德原則,雖然它確實是。我認為,信仰的基本信條是聖子成為人,他死了,並使自己從死裡復活。這是教會信仰的基本信條,我認為很多東西從中流出。」
這番話,顯示範斯對核心教義有清晰認識。
當中特別強調,從這一基本信仰衍生出的生死觀:「我認為從中傳遞出的一個教訓是:我們不應害怕死亡。當然,死亡是糟糕的事,但有比僅僅失去生命更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一個人可能會失去靈魂。」
此末世論視角反映範斯如何將神學思考與現實政策聯絡。在他看來,政府責任不單是保障公民身體安全,更在於創造有利於靈性成長的社會環境。
-
範斯表達了對生命議題的堅定立場,並談到如何透過基督教視角看待移民、經濟,以及對年輕人的引導等議題。
信仰與歷史長河:教會信徒的時代責任
範斯於談話中,表現出對教會歷史維度的深刻理解。 「另一件我從中獲得的事情是,如果我們看看教會信仰的悠久歷史,信仰現在已存在大約2000年,曾經有過幾年,在教會的歷史中有過非常黑暗時期;也有過非常好的時期。」
因而,他在政治實踐中保持謙卑、長遠眼光:「我只是試圖提醒自己,我們將信仰放在主身上,放在祂的恩典中,我們盡最大努力遵行祂的旨意,我們不那麼擔心是否會得到世俗獎賞,我們擔心的是:是否在主面前做正確的事。」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支援生命」的政治立場
在CPAC訪談中談到生命議題時,範斯表達出堅定的「支援生命」立場,並將此明確立場歸因於教會信仰。
他稱自己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並表示:「因為現在我們有了力量,我們有說服力。我們必須說服我們的同胞,未出生的生命值得保護。生命在上主眼中是神聖的,在人眼中也應該是神聖的。」
範斯強調,川普政府希望透過具體政策,使年輕家庭更容易選擇生命:「我們在川普政府中相信嬰兒是好的,家庭是好的,我們希望讓年輕媽媽和爸爸更容易選擇生命,組建家庭,並將新生命帶入世界。」
進而提出三項具體措施:支援危機懷孕中心、降低年輕家庭生活成本,以及透過領導力改變社會對嬰兒的看法——「我們必須說服人們停止將嬰兒視為『可以丟棄的不便』。我們必須開始將嬰兒視為『要珍惜的祝福』。」
信仰與家庭價值:建立道德社會
範斯特別強調信仰與家庭培育的關係。
「我希望我們成為一種社會,在這種社會中,我的孩子可以成長為有德行的人,年輕人可以成為好人、好的年輕教會信徒,因為這是我試圖培養他們成為的,這也是我們『公共政策試圖做的』。」
此立場展示範斯對宗教自由的理解,即政府應當尊重並保障家庭按照自身信仰養育下一代的權利。當中當然包含基du化家庭。
男子氣概與文化戰爭
談到對年輕男性的資訊時,範斯表達對當代文化趨勢的擔憂,認為社會正試圖壓抑健康男性特質。
「我認為現在的文化向年輕男性傳達的資訊是:你應該壓抑每一種男性衝動、試圖壓抑最初使你成為年輕男性的東西。」
他進一步批評當代文化中性別角色模糊化的傾向:「我認為它想把每個人,無論男性或女性,都變成雌雄同體的人——他們以相同方式思考、相同方式交談,以相同方式行動。我們實際上認為,上主創造男性和女性是有目的的,我們希望你們作為年輕男性和年輕女性茁壯成長,我們將透過公共政策幫助使這成為可能。」
對於支持者而言,範斯代表一種將教會信仰與公共政策緊密結合的政治願景;對於批評者來說,這可能引發對政教分離原則的擔憂。
無論如何,其信仰表述,顯示在當代美當局中,宗教信仰仍然是形塑政治理念與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


長按上圖 進入讚賞
美文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