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睡,一個好像已經離年輕人遠去的詞彙。
所謂的晚安只是和對方的聊天框暫時結束更新,而接下來可能又要繼續活躍在抖音、小紅書、刺激戰場等等各個軟體。
都說熬夜的覺是補不回來的,可是熬夜的快感卻也只在凌晨2點才有。
我們採訪了幾位凌晨2點不想睡的年輕人,試圖找到ta們深夜保持清醒的原因。
報復性熬夜
無法滿足的情緒只能在深夜彌補
某網際網路大廠PM 小h
入睡時間2.00am
熬夜,是一種慢死,但卻也是一種快活。
我不睡,只是因為捨不得。其實很晚的時候我不會和別人聊天,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要看什麼。但就算漫無目的,我也要拿著手機反覆重新整理不同的軟體,就是不想睡。

因為上班,白天的時間沒有一刻完全屬於自己。早上還沒清醒,就掙扎著去做牛馬。時間被無數條工作訊息填滿,即使有碎片化的空閒,緊繃的神經也讓大腦得不到一點休息。所以每當夜晚來臨,我就會覺得屬於我自己的時間終於來臨了。不需要再回復任何人,可以肆意地關掉鈴聲,用大塊的時間來看看劇、打打遊戲、甚至是快速刷小紅書但一個也不點進去。我明知道第二天手機還在,我還能玩,但我就是放不下。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感覺到時間屬於我,有時候加班到越晚我還會熬到更晚。
可能這就是“睡前拖延”吧,白天對自我的控制權太缺失,所以導致了入睡拖延,我大概試圖用這樣的方法拿回自己的“人生使用權”。
隱形KPI
結束不了的工作讓人不熬不行
某4A廣告公司SAM 小k
入睡時間 未知
手機就好像我的“賽博工位”,擊潰一個想早睡的人只需要一條輕飄飄的“明早更新一版”。會是晚上七點鐘開的,幾乎全推翻的方案是第二天早上就要的。
Always online這行應該沒人跑得掉吧,下班的班車上即使再多的人同時開線上會議或者開啟電腦原地辦公,都不會有任何人覺得奇怪。明明上下班時間是規定好的,熬夜加班也不會讓工資變多,但工作就是幹不完,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狀況讓我不得不熬到深夜。

有時候做出海的專案,客戶和我們的時差16個小時,無論會議還是執行都經常在凌晨進行。有組員的時候輪流熬,沒人一起就一個人拿命扛,晚上熬著工作,白天在公司也有其他事情要處理。
最可怕的就是各行各業的加班已成常態,熬夜加班的總是不止我一個人,現在大家每天都喊著躺平,可事實是我們連躺下睡覺的時間都快被壓縮沒了。
黑暗生產力
靈感深夜大爆發
某時尚雜誌編輯 zz
入睡時間 4:00am
我熬夜真的是因為睡不著,因為工作涉及到創意的部分,無論是寫稿子還是出方案,靈感總是在我第n次放下手機閉上眼睛時突然來襲。然後就覺得反正也睡不著,不如記下來。似乎晚上理性消退感性上頭時也的確更適合創作,文思泉湧的程度是白天的幾倍不止。

通常記錄完我更不困了,就這樣繼續入睡困難,真到睡著的時候天都亮了。我總以為自己都這麼缺少睡眠了,第二天一定能睡個好覺,結果到了晚上又開始靈感大爆發,就這樣惡性迴圈,生物鐘也已經習慣了將近早上才入睡,偶爾休息想早點睡,卻在半夜翻來覆去多少次也沒用。
對我來說,夜晚的思緒活躍已經成為了習慣,躺在黑暗裡,從十年前開始到十分鐘前的回憶全能湧上來。學生時代的遺憾、工作裡捅的簍子、某一件事的感觸甚至是白天吃的瓜都會在這個時候尤其清晰。於是就這樣每天都失眠,睡眠越來越少,深夜感觸越來越多。
在這個睡眠稀缺的時代,睡個好覺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最樸素卻也最難完成的願望。
提及此,年輕人們也大都會說一句“我真的不想熬夜,但是…”,所謂“凌晨2點不想睡”的選擇背後其實是一場巨大的精神困境。
或許,每個熬夜到天亮的人,都在等待一場屬於自己的日出。
撰文 紫蘇葉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紫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