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專到北大博士,52歲副教授陳巍去世:雙非高校學者承受了太多學術冷暴力

日本學研究專家、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陳巍於2025311日因病去世,終年52歲。
陳老師的人生比較傳奇,他原是中專畢業後在防疫站工作,後勵志考研,一開始準備考計算機應用沒成功,就轉而投向歷史學,終於在2003年上岸河北大學,入學後一頭扎進學校圖書館裡。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讀博,並於2007-2008年在早稻田大學訪學,蒐集珍貴的史料,撰寫博士論文。2010年博士畢業後去洛陽師範學院任教。
洛陽師範學院我並不陌生,我們有同事就是從那裡引進來的。看到這個單位,我的第一反應是,陳老師入職後論文好不好發呀?
我於是開啟知網,簡單搜尋了一下陳老師2010年以後發表的論文。搜尋結果顯示,2011年開始到2023年,陳老師一共在期刊上發表論文16篇,其中C刊正刊一篇,C擴和C集期刊約有三四篇,其他基本上都是專業性還不錯的普刊。而且2014年以後,陳老師所刊發的論文,就基本上沒有所謂的核心期刊了。
為什麼要關注這個?可能有朋友不理解,覺得我是不是想以此來說明陳老師學術水平不夠。這就大錯特錯了!陳老師的學術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是極其優秀的,在人民出版社都出過專著,業內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分量。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深知小平臺發核心刊物之難,簡直難於上青天!
舉一個很顯著的例子。陳老師2014年之前就發過核心期刊,而且不止一篇。隨著時間沉澱,文史學者的學術水平一般是逐年提高的,所以坊內有句戲言,人文學者越老越吃香;尤其是一個優秀的、不停止思考的學者,更是學術水平越來越成熟。陳老師直到2023年生病之前都在發論文,可見他的學術研究是在不斷深化的,並沒有躺平,按照學術發展的規律來看,陳老師發表的刊物級別應該越來越高呀!可弔詭的是,不僅發表刊物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越來越差,這是何故?
業內的朋友都很清楚原因,不少核心期刊雖說沒有平臺歧視,但在實際操作中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最熟悉的情況就是,很多核心期刊根本不刊發雙非學校學者的論文,甚至聽說,在審稿的時候,編輯一看作者單位是雙非學校,就直接pass這傳聞是否真實,我並不確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手中的核心期刊,看看每一期刊物所發表的作者中,有幾個單位是雙非的,心裡就有數了。
據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情況是,作為雙非學校的學者,投中C刊正刊的機率,甚至比投中頂刊的機率都低。相對而言,一些專業性更強的C集對雙非學校的學者友善一些,而C擴則偶爾可以投中,但可遇不可求。從2014年以來,這種情況就越演越烈,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陳老師的論文發表經歷正好可以佐證這一點!
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這一點沒有意義,因為雙一流院校的學者更優秀,他們的論文質量更高,核心期刊刊登得比例更高,這是無可厚非的。這當然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是不是他們的每一篇論文的質量都比雙非學者的高呢?問題在於,雙一流高校的學者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雙非學校的學者人數那麼大,他們的核心期刊發表比例真的不是低得有點離譜了嗎?當然,真正的問題在於,在審稿的過程中,編輯和審稿專家們真的是按照文章質量來取捨的嗎?
這些可能就是眼下的“天問”了!
投稿過的朋友都知道,投稿所面對的這些壁壘,是極其消耗學者的精力的,甚至還會使人萌生極大的挫敗感,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在。據我所知,很多雙非學校的學者,一開始都是有學術追求的,後來不得不面對現實,放棄幻想,同時也就放棄了學術研究,久而久之,使雙非學校的學術研究環境越來越差。
像陳老師這樣從北大的天之驕子,一變而為洛陽師範學院的任教老師,反映出來的,正是當下某些不成文的學術潛規則,比如,很多雙一流高校招聘教師要看第一學歷,這就不難理解陳老師為什麼博士論文做得那麼好,卻無法進入更好的平臺工作。當然,洛陽師範學院接納他,他也為洛陽師範學院兢兢業業工作,可見他對洛師是很感激的,但更現實的難題也就隨之出現了,那就是洛師這個平臺,真的也在他投稿的過程中帶來了更多的不利。
陳老師因病去世,這是很令人悲痛的,但我想,他所遭遇的困境,其實並非他一個人的遭遇,而是絕大多數雙非學校學者的真實境況!
不像那些競爭更厲害但也更光鮮的雙一流高校學者,雙非學校的學者承受了更多的學術冷暴力,不僅僅體現在投稿上,也在專案申請、專著出版等各方面感受到無情的壓力,這些都不足為外人道也,因為很多朋友可能本能就會反問一句:那你厲害,怎麼不去雙一流高校任職呢?現在又抱怨平臺低!一下子就可以把你懟的啞口無言!
然而,這種倒金字塔的學術發表現狀,真的可持續嗎?
我們能不能心平氣和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我看到一篇報道是這麼描述陳老師生前情況的:“去年年底,文化藝術委員會也曾前去探望陳巍,從還為其送去5000元的慰問金,不難看出,陳巍雖然作為高校教授身份不凡,但生活條件卻不盡人意,家中擺設也是異常簡單,可見私下的陳巍也是生活質樸。
估計不明就裡的朋友會以為“生活質樸”四個字,是學者風範的體現。
而明白雙非學者真實困境的我,卻只能為之唏噓。

名校生找物件,用理想島VIP!
截至2024年12月1日,碩博相親小程式“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20萬人!其中,碩博學歷使用者佔比92%,本科學歷使用者佔比8%。
你有多久沒登陸了?
2025年以來平臺新增非常多使用者!不僅高學歷,而且還都高顏值
掃碼登陸看看↓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