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太捲了,中國學生湧去東南亞上岸

者:曉洋

來源:新週刊

ID

:new-weekly

留學已經實現“消費降級”了。
當歐美高校紛紛化身“學費刺客”,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些熱門旅遊目的地正悄然成為中國留學生的“新寵”,被奉為“價效比超高的寶藏留學地”。
除了追求國際教育的K12學生外,一些打工人也來到了那些季風吹拂的校園,為了考公、升職或者就只是想暫時gap一下。面對熙熙攘攘的中國留學生,部分東南亞高校也被“卷”了起來。東南亞留學的價效比真的很高嗎?會不會有“坑”?
裸辭留學目的地,“價效比”之選
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一個留學夢,小池也不例外。
小池本科在國內學印尼語,試過申請印尼政府授予的留學獎學金,無奈新冠疫情使她不能成行。加入國內考研大軍,她也沒能“上岸”。欲深造而不得,曾成為小池的遺憾。在家人的支援下,小池工作一年後選擇裸辭,跨專業申請了馬來亞大學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碩士學位,並被成功錄取。
提起馬來亞大學的排名,小池自信滿滿。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排名顯示,馬來西亞5家公立院校均位列全球前200名。小池就讀的馬來亞大學居於第60位,較英國華威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排名還要高。
除了學校的排名外,小池覺得自己的專業還具有一定“體制內”優勢,打算畢業回國後報考檔案館公務員或者公立圖書館的帶編制崗位。
● 上碩士課程以來,小池逐漸掌握圖書館編碼的規律。圖/小池
靈活的學制更是提升了這裡留學的“價效比”。按照官網介紹,小池所讀的課程需要一年半完成。從去年起,學校開始在暑假期間開設小學期,學生最快可以在一年內畢業。這“假期變學期”的操作會加大學校的人力資源和老師的教學壓力。“只是老師也架不住中國人卷。”小池解釋。她所在的碩士班有120名學生,其中超過八成的同學來自中國。
馬來西亞高校對英語成績要求不太嚴苛,雅思6分或者5.5分也有機會獲得錄取。然而,要想順利畢業,並沒有太多捷徑可走。在吉隆坡的半年來,小池一門心思撲在學業上。她一週上7門課,晚上熬夜寫作業,小組作業也積極上臺演講。她希望利用小測和大作業來拉昇平時分,從而使課程總成績達到提前畢業的優秀水平。
● 看英文閱讀材料是大馬學習的日常。圖/小池
周木二去年離開了深圳某大健康公司的總經理職位,選擇到吉隆坡一所私立高校攻讀MBA。留學前,工作5年的她坦言剛好到了瓶頸期。“我不想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旅行gap year一年。更深度地到一個地方長時間生活對我來說更有意義和吸引力。”周木二解釋道。
申請大馬高校前,她有了解過一些傳統的留學目的地,但都被“貴”和“卷”所勸退。同樣一年制的碩士專案,英國高校近年直接化身“學費刺客”。G5院校碩士專案學費一漲再漲,一年制碩士專案學費至少要人民幣23萬元以上。英鎊兌人民幣的匯率一路飆升,加上通貨膨脹,令英國留學一年的成本直逼四五十萬元。
放到20年前,新加坡也許是英國留學的“平替”,而如今當地的學費已趕超英國。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專案,一年學費高達人民幣30萬元。另外,新加坡公立高校的生源呈現精英化的趨勢。最新QS排名顯示,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第8名,蟬聯亞洲第一,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躍升11 個名次至第15名。有網友評價,新加坡這些高校的“申請難度不亞於考清華”。
● 除了學費,新加坡的消費水平也較高。圖片來源:攝圖網
跟新加坡一樣,馬來西亞獨立前也曾是英國殖民地。大馬高校繼承了以英文授課的英式教育體制,但學費實在親民。“我的學費比很多公立學校的要貴。” 她一年學費為人民幣6萬多元,加上生活費,預計10萬出頭。憑藉打工攢下的錢,周木二能負擔得起。
打從本科學國際貿易以來,周木二就對“國際化”這三個字著迷,希望在工作瓶頸期裡給自己創造一段海外體驗。在大馬,只要新加坡碩士專案五分之一的學費,就能享受到較輕鬆的“國際氛圍”。周木二的40多個同學裡,僅有7名中國人。同學來自迪拜、德國、印度、法國等國家。無論是課堂討論,還是下課吃飯,周木二幾乎要全程講英文。
● 周木二所讀高校的食堂活動中心。圖/周木二
寒暑假泰國讀博,“提升學歷”成剛需
打工人裸辭留學,是為了“上岸”或體驗他岸。那麼,要是已經“上岸”,但有“提升學歷”剛需,又該怎麼辦?對陳思寧來說,到泰國讀博也許是再三權衡後的選擇。
● 泰國旅遊時,陳思寧曾到朱拉隆功大學遊玩。圖/陳思寧
碩士畢業後,陳思寧進入國內某公辦大專做教師。工作7年來,她發現高校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可說是“水漲船高”。五六年前,她的學校每年引進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僅一兩名,優秀碩士生也能拿到編制。去年開始,自學校計劃設立博士點,每月會引進5至10名博士,碩士幾乎沒有入職機會。
當高校教師以來,陳思寧想要“提升學歷”的需求日益迫切。在一“編”難求的當下,她不可能辭職深造,唯有曲線救國:在職博士。除了少數專案接收申請外,國內讀博基本要透過統一考試,還要找到願意接收的導師。考慮到國內博士入學門檻較高,陳思寧把目光投向可申請入學的海外博士專案。
陳思寧曾對歐美一個博士專案頗為心動。開設此專案的高校QS排名在前100名內,只是學費高達人民幣四五十萬元。這高昂的費用使陳思寧把眼光收回至鄰近國家。她最早關注的是韓國寒暑假博士。這類專案不僅授課時間與國內教師工作時間“錯峰”,而且入學免語言成績,學制最短兩年半,只是在國內有一定學歷認證的風險。
● 韓國部分高校設有以英語授課的寒暑假博士。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簡稱“中留服”)對韓國這類博士學位進行認證時,會在證書上用括號標註“彈性學歷”。“彈性學歷怎麼解釋?好像沒人能解釋清楚。
大家往往認為它類似國內的非全日制。”陳思寧留意到國內部分高校並不承認這種博士學歷。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裡面也有面向國際學生的博士專案。“馬來西亞好入學,但普遍難畢業。”陳思寧認識的朋友在大馬讀博五六年,直到學制到期都沒能畢業。
對比一圈下來,陳思寧最後選擇到泰國曼谷讀寒暑假博士,專業方向是教育管理。她所讀的高校QS排名不高,但勝在入學不用語言成績,英文授課,三年學費僅人民幣15萬元。每年寒暑假合共3個月到曼谷上課,認真完成論文,基本就能畢業。
身邊的成功例子也堅定了陳思寧到泰國讀博的信心。兩年前,她的一位同事憑著泰國博士學位,跳槽到江蘇某高校,收穫一筆80萬的人才引進費。
只是,這番嚴謹考察唯獨漏掉“中留服認證”這一意外。去年7月起,部分泰國寒暑假博士回國做學歷認證時被加註括號,寫著“未全程出境”。然而,去年6月前的同類博士卻沒有任何特殊標註。“我的(學歷)認證可能要被加上‘括號’’的,因為我確實只有寒暑假來了,沒有長時間待在這裡。” 目前在讀博士二年級的陳思寧推測。
部分留學生向就讀的泰國高校反映認證的問題。“學校讓我們把認證標準的檔案給他們看,還說可以按照標準來調整排課。但是我們根本拿不出這樣的檔案。”陳思寧對學歷認證標註的隨機性感到無可奈何。讀博前,陳思寧與她所工作的高校簽訂協議,要是她能拿到博士學位可獲得一筆獎金。陳思寧聽說這一訊息——如果她的博士學歷認證加註“括號”,協議獎勵可能落空。
無論如何,陳思寧仍堅持認真對待自己的博士學習。今年寒假以來,她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寫論文。直到晚上11點後,她才有空接受採訪。按照專案的要求,畢業論文只要求100頁,但陳思寧寫了前三章的草稿,已有200多頁。
東南亞留學中介,“水”有點深
除了國內學歷認證的變數外,東南亞留學中介的水平質量也比較參差。無論是馬來西亞高校,還是泰國高校,不少都與中介合作,專門招收中國留學生。
陳思寧在考察當地院校時瞭解到,疫情前,一些資本會跟泰國高校合辦“二級學院”,鑽空子賺錢。這些學校專門針對中國招生,課堂上會配有翻譯,或者直接邀請內地老師過去上課,主打“入學不用語言成績,容易畢業”。據《環球》雜誌報道,新冠疫情期間,這類學校培養了一批全程身在國內,僅透過網課和線上考試就畢業的中國留學生。中留服曾在2021年釋出公告,對開展這類低質課程的國外院校加強審查,且後續陸續公佈了相關院校的名單。
為了謹慎起見,陳思寧報讀前專門跑到泰國曼谷,走訪了心儀的高校。
她發現,同樣是寒暑假博士專案,透過中介報讀的學費可以是學生自行申請的兩倍多。普通高校會允許學費逐年交,但部分中介會要求學生一次交齊三年的學費。即使繞開了學歷認證的“坑”,申請者一不留神還會掉到“資訊差”的陷阱裡。
● 泰國曼谷湄南河。圖片來源:攝圖網
留學中介在馬來西亞可說是遍地開花。申請大馬高校時,小池經熟人介紹認識了一家中介公司的員工,放心地交給中介來準備材料。中介幫小池準備的申請材料其實並不完善,但小池當時並沒能察覺。
第一次申請被拒後,小池很是著急。當時已經是6月份,還有三個月就要開學了。中介一個勁地勸小池去讀學費較貴的私立高校,但小池始終想衝一衝大馬最好的學校。
小池決定放手一搏,自己去申請試試。她發揮自己的外語優勢,把馬來亞大學的碩士專案瀏覽了一遍,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專業,並按照官網的要求上傳材料。“我週五交的申請,兩三天後(學校)就直接下了offer。”小池被大馬高校的效率小震撼了一下。儘管最後的錄取是小池自己努力的成果,但8000塊中介費並沒有退款。
● 放手一搏的努力,使小池與美麗的馬來亞大學相遇。圖/小池
到大馬讀書後,小池才發現當地留學中介的服務品質差距較大。有同學找的中介不僅能把申請文書做妥當,而且會在客戶體檢、租房甚至生病時出手相助;
也有同學遇到的中介比小池碰上的還不靠譜,提供的所謂“語言課”也只是反覆的跟讀,沒有半點針對性的指導。“(中介)承諾了很多東西,但到了實際時間點都沒有兌現。”小池會很樂意向身邊朋友介紹大馬留學的真實感受,以免別人也踩上同樣的“坑”。
東南亞國家各自出招,爭搶中國生源
新東方在2024年釋出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留學呈現“大眾化”的趨勢,留學群體中“普通家庭”的比例越來越高,而“管理層家庭”的比例則在下降。這一變化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價效比更高的留學目的地。
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泰國,這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地緣和文化較為相近,國際化程度高,物價相對不高,公立學校學費相對便宜,因而成為許多中國學生的留學選擇。據馬來西亞全球教育服務(EMGS)統計,過去5年裡,來自中國的大馬留學申請數量增長近3倍。去年,中國學生的申請多達3.3萬份,佔大馬國際學生總申請量的四成。
● 2020至2024年,來自中國的留學申請數量(圖中綠色部分)逐年攀升。圖/ EMGS
泰國雖然英語普及度不如大馬,但靠著高校具有較好的服務精神,同樣越來越受到中國留學生的關注。據泰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與創新部的統計,泰國國際學生人數從2009年以來平均每年增加2000人,其中近6成來自中國。
為了爭取更多中國學生,這些東南亞國家也各出奇招。今年1月初,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發布了一個專門的錄取系統,利用大模型和區塊鏈技術來檢測學歷證明的真偽,旨在縮減國際學生的留學申請流程。
一些東南亞高校與歐美高校有合作專案,提供雙文憑學歷,學生還可利用這一“跳板”去歐美留學。當地政府也有透過調整簽證政策來留住國際學生的措施。近年來,泰國和馬來西亞政府分別推出“教育Plus簽證”(Non-ED Plus Visa)和“畢業通行證”(graduate pass),允許學生在畢業後最多可延長居留時間達一年。
● 吉隆坡公園裡,人們在休息放鬆。圖/周木二
這種靈活的簽證正切合留學打工人的需求。留學之前,周木二長期在快節奏的深圳工作,周圍的人普遍存在效率崇拜。“深圳的高效裡很難容納任何的犯錯。在這邊大家都很慢,我發現自己錯了就錯了,再來一次就好了。我不需要逼著自己趕快跑跟上。”到大馬留學三個月,周木二就萌生了繼續在國外生活工作的想法。畢業後前往哪個國家,還得看具體的機會。
因此,東南亞成為了他們再好不過的選擇。如果正在為留學目的地發愁,不妨把目光轉向東南亞。這裡或許沒有歐美的“光環”,但它能給你一個低門檻、高性價比的留學體驗。畢竟,留學的意義,從來不只是“去哪裡”,而是“如何更好地走向未來”。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週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週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週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週刊。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