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明是不是“學閥”,這事真沒那麼簡單

文丨將爺
好久沒更新了,今天週末,有些空閒,就到後臺看看。
結果發現這幾天,有不少朋友在點題,都是在讓我說說喻國明到底是不是“學閥”這事。
當然,有網友用詞不是“說說”,而是“罵罵”。
哈哈,很抱歉,我看待學界的人和事,我必須理性靜氣,除了罵像華南理工大學婚內出軌女生的王某某那類千夫所指者,其他都得回到學術軌道上。
喻國明最近攤上的事,在學術圈爭議確實特別大。
其實,說他“高產” “水文” “學閥”的質疑聲,這些年,在圈內一直都有的,只不過沒有這次掀起的動靜大。

事情是,有網友根據中國知網統計,從1983年3月起,喻國明41年間共發表1226篇論文(不含知網沒有收錄的報刊、會議論文集等),平均每年29.9篇。

這些媒介很會打標籤,弄出諸如“全球產量最高學者正式產生,他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說法,結果就把喻國明抬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了。
這裡聚焦一下今年,截至2024年11月25日中午12點,喻國明2024年共發表48篇論文,其中多數是C刊。
以大資料細分拆解一下喻國明這些年發表論文情況,可以提煉出太多值得言述的微妙之處。
不過,這事我真不能做。因為我一挖,就挖到根上了。搞不好,會弄出更大動靜。

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我和喻國明老師一起混過一些會議論壇(不好意思,我是混,喻老師是“橫”),無論是從資歷還是能力,我發自靈魂地認為,得尊稱人家“喻老師”
當然,我也沒時間。這年頭,活著不易,我今年快要寫得累死了,也沒心力來這裡寫公號。
挺對不起大夥的,對很多邪惡髒汙的事,沒能及時批評與揭醜。
明年吧,我老將抽刀,再戰江湖。還好,凜冬已至,不需要等到春天,我們就在這裡再次深情相擁。

說回大資料分析喻國明論文。

各位,41年間發表1226篇論文,每年平均30多篇,每個月3篇,每一個多星期1篇。2024,每月,已經超過4篇。
這個情勢,就跟在報紙上寫豆腐塊專欄似的,比我更新這個公號的口水文章頻率還有快。
當然,搞學術的,憑本事吃飯。
所以,我得先為喻國明辯一下。他老人家從實力上講,肯定不是水貨,從學術水平和影響力上講,真超過了絕大多數傳媒研究者,這不需要質疑。
不過,一個月能寫個3–5篇論文,這事,就有玄機了。
我查了一下,絕大多數是C刊,有些還是比較低端的小刊物。

這些論文,絕大多數不是獨作,後面都掛著我看上去很陌生的名字,大概多是他的徒子徒孫吧。

這當然容易讓人懷疑,這些論文到底是不是喻國明寫的,是不是導師享受掛名權的福利,是不是有“代筆”現象。
憑個人經驗推測,喻國明現在一月能自己獨作3到5篇論文,還真有些不現實。
我以身舉例。
年輕時,我給報刊寫千字文,在有些年份,是真能做到一天發表一篇的。這點,很多兄弟也都知道。我們這行幹到這份上的人,還有不少。有朋友更牛逼,一天甚至兩三篇。
“圈子裡”的事,不值一提。我說這個,主要是來打臉自己一下,回頭看看當年文章,多是“有勇無謀”,很多是口水。
這些年,報刊約稿很多,但我寫不動了,也不願重複屁話。
經驗告訴我,寫稿到最後,一是得要點臉,寫點對得起自己的文章;二是得拼盡體力,用命熬。
拋開智識不談,人寫論文狀態,有些像是在和效能力同頻共振。
舉“性”這種看似“不雅”的例子,是有原因的。
前幾天,聽了一個好大哥講的悲慘人生,到現在令我傷感難散。
這個大哥,算是我恩人。在我們朋友圈,他絕對是德高望重的。

大哥什麼都好,唯一缺點,就是太有激情了,對男女之間的激情。

他把情愛故事搞得一波又一波的。當然,他的情愛,有時在酒桌上表達,就有點“情色”的味道。
去年深秋,有個對他充滿深情的風姿綽約女子,驅車600公里,趕到大哥那座城市,二人深情相擁。
一杯紅酒看電影,氛圍都給足了。
當晚,在那個應是總統套房的溫柔空間,我的大哥失敗了。
這是大哥的真正失敗,因為他的小弟起不來了。
大哥在講述此事此景的時候,一臉悲絕孤憤。
大夥都在安慰他:“大不了從頭再來,是男人,終歸會有這樣倒下的一天
但,後來的結果,讓我們都深深地陷入到更大悲傷之中了。
因為那一次,就是大哥的人生分水嶺。
大哥從此不舉,偉哥已然無解。
抱歉,我表達水平有些差,把一件特別崇高的人性悲劇,說得有些像是情色段子了。

但,我真的是很嚴肅的,很深情的。

今天由喻國明論文生猛這事,我想到大哥,是因為大哥生於1957年,與喻國明同歲。

人到這年紀,很多事真的搞不動了。
誰年輕時,又沒生猛過呢?
想當年,寫稿件,老子就站在四川的地震災區,餘震不斷,碎石亂滾,哭聲揪心。
但,我手捧電腦,單手擊鍵,站著,把文章寫了。
但,歲月真是把閹割的刀。
我現在一月也發表3—5篇大稿,但那玩藝,還真不是純粹學術論文。
純粹論文,我一年也發兩三篇。約我稿的期刊,不下十個。
真是弄不動呀。畢竟,我也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了。我真心認為,寫論文搞不動比生理陽萎要來得更早一點。
這就是我為什麼覺得喻國明一年發48篇論文不符合人性的原因。
這老人家,畢竟是我們前輩,已近古稀之年,真得悠著點。
就算喻教授在生理方面寶刀未老,雄風依舊,以如此這種速率寫論文,如何能撐不起?
難道,這世上,真的已經發明出供寫論文用的偉哥了?
當然,和徒弟徒孫們“合作”,這個也不違規,算是學界明規則。
但我還是想多說一句,現在傳媒不論是學界還是業界,確實有一種下作現象,就是有點權力的人,明明不是第一生產主力,卻總在霸佔“1作”位置。

搶佔普通學子、教師、記者、編輯的成果,已經是傳媒業界和學界共同的惡。

只是,沒人敢揭穿這個醜陋的真具。大家心照不宣,大家不敢怒不敢言。
那些擁有權力和資源的人,可以滿臉毫無愧意,覺得他們“參與”了,是“修改”了,是“指導”了,是“看過”了。
於是,發表論文也罷,作品參評各種獎項也罷,他們總是一臉正義地下山摘桃子。
更大的悲劇是,不論是刊物還是某些組織,偏偏又只捧這些權力臭臉。
這些,是拿不到檯面上來說的潛規則。但,真是讓學界和業界都很絕望的事。

對不起,喻教授,我真的理解很多“罵”您的年輕人。

天下學子和青椒,苦論文久矣!
縱然喻教授有委屈,有冤枉,但,如果能供年輕的絕望的焦慮的朋友們釋放一下情緒,也是善舉。
畢竟,學術期刊資源是有限的,也是稀缺的。
一個國字臉的大教授,一月幾篇論文在佔地為王,客觀上是在加大發不了論文的年輕人焦慮。
對此,喻教授也不能假裝看不見。
就算喻國明這次捱罵是冤枉的,就算他確實也背不起“學閥”這個鍋,但,喻教授也真的有些不講究了。

比如,喻國明在回應網友時,“拉踩”了一下中國人民大學陳力丹教授:

喻國明教授宣告,原文截圖喻國明教授宣告,原文截圖
這個事情做的,不體面,不應該。
喻國明是很牛逼的“輿情管理”專家,是“危機公關”公手,但,這招用得,有些缺乏起碼的職業倫理了,屬於擺不上臺面的損招。
哎,好的沒用,倒時把“一件負面事件”出來後,製造“另一件負面事件”來進行稀釋消解這種暗招,用得淋漓盡致。
說實話,對喻國民這樣有“媒介素養”的人來說,這事掉價了。
我這麼說,不是要站陳力丹教授,儘管我與陳教授曾被編輯拉到一起“合作”過論文,但絕無私交。
我只是覺得,喻國明這樣“順手牽羊”“借刀殺人”,從審美和價值上講,都拉低到我難以接受的地步了。
喻國明是不是“學閥”,這是個道德判斷,也是價值判斷,我真不能簡單下結論。
但有一點,我可以做是非判斷,就是喻國明回應這次輿情時強調自己“與人為善”“以誠相待”,在“拉踩”陳力丹上被證偽了。

“善”“誠”二字,是用真實真相和人格人情寫的。更何況,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喻國明是個有“身份”的人,而不是我這種只有“身份證”的人。
喻教授、喻博導,是長江學者,二級教授,是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是北師大新傳院學委會主任……還有太多帽子。
這些帽子在今天,足以給喻國明掛上個“大師”頭銜,然後,走在一千多篇論文鋪成的紅毯上,走向這個領域的王位。
既戴王冠,何必再去佔哀嚎遍野的學術小民那點田地?
既成王者,何妨再對同道同行多些容忍愛護呢?
是的,喻國民這次身陷“學閥”爭議,是可以拿出太多的“程序正義”來進行正名。但,這事現在看,確實有失“王者體面”。
更重要的是,這事,對年輕的學子和研究人員來說,也損害“結果正義”。
不過,我有一點要宣告——大家對喻國明表達的不滿,絕不是要“剝奪”喻大師的學術發表權。
其實,大家也有好意,是覺得老人家都牛逼到這麼大了,都是超級大神了,還在和學術小白們一起混C刊,有些自降身價了。
我個人建議,喻教授不妨換個打法,都這把歲數了,國內除了《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等幾本刊物還值得玩玩,不妨就選擇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吧。
不管中國新聞業水平如何,中國新聞研究總不能再被別人“卡脖子”了。作為“領軍人物”,喻教授當仁不讓,理應衝鋒在前。
最後,我還想說,餘觀夫喻先生論文,亦有遺憾。
凡是一流的學者,首先是個批評家。
中國新聞業界當前呈現的種種問題積弊,我鮮少見到喻先生直言批評,這,才是我心中最大的不滿。
比如,現在機構媒體流量注水、謊話嚴重、喪事說成喜事等等現象,以喻先生的地位,出來懟上幾句,天會塌下嗎?
做點這種事,恐怕要比用暗箭射向陳力丹教授,更有風格和風骨吧?
今天,拋開喻國明是不是“學閥”不談,只是真心覺得,做人,不、做大師,怎麼也還得有些“講究”吧。
你想,如果連喻國明這樣的大師都不講究了,這學界業界,得髒亂成啥樣子呀?
PS全文完。共3626字

。晚上想隨手寫幾句,但,竟然收不住,一下就弄成3600多了。說明寫公號太爽了,也太快了,不像寫論文,都是在熬命。

從另外一方面講,難道論文不應該改文風嗎?這篇文章,也送給所有被論文折磨的朋友!請

大家

下面二維碼,

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