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丈夫家暴多年,她擦掉口紅絕地反擊,終於拿下票房冠軍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更多精彩故事

請關注影片號

【藝非凡的禮物】

權利,
從不是他人恩賜而來的。

“早安。” 
“啪!”
清晨的陽光還未灑進窗臺,迪莉婭的丈夫便用一記響亮的耳光開啟了新的一天。

這個義大利底層主婦早已習慣這樣的“早安儀式”——繫上圍裙、打掃房間、伺候癱瘓的公公和兩個兒子……
她的生活像被擰緊的發條,在丈夫的辱罵、拳腳和忙不完的生計活中迴圈往復。 
即便如此,迪莉婭還在擔心女兒瑪切拉的命運,試圖不讓她重蹈自己的覆轍。
這部橫掃義大利票房的黑白電影《還有明天》,用最荒誕的鏡頭演繹令人窒息的家暴:
當丈夫的拳頭如雨點落下,鏡頭竟切換成華爾茲雙人舞。
電影充滿著義大利式的諷刺和黑色幽默感。
女人脖頸的淤青化作水墨,鼻血如玫瑰綻放又消散——暴力的日常化,才是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最恐怖的地方。
電影中的很多靈感其實源於導演寶拉·柯特萊西奶奶的真實經歷。
寶拉·科特萊西試圖透過電影和年輕一代的女性對話,讓她們意識到女性的權利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代代女性主動爭取來的。
令人震驚的是,這部黑白影片是寶拉·科特萊西執導的首部電影。
在2023年,《還有明天》一舉奪得義大利本土票房的冠軍,並以3240萬歐元的票房收入,成功躋身義大利影史上的票房前10。

▲ 寶拉·科特萊西斬獲第69屆大衛獎

01
被偷走的人生:
底層女性的“死亡迴圈”

故事發生在二戰剛結束的義大利首都羅馬。
迪莉婭的一天,是千萬家庭主婦的縮影: 
凌晨5點被丈夫的耳光打醒 ;
先去富豪家注射針劑賺點外快;
然後蹲在街角縫補衣物換點零錢;
回到雨傘店,教男學徒修傘卻領著很低的薪水;
去洗被單補貼家用,不得不搬著髒衣籃爬6層樓梯,而富人卻可以使用旁邊的電梯;
終於完成所有一天繁忙工作後的迪莉婭並不能休息,回到家,她仍要完成最後一項任務:為家人買菜做飯。
最諷刺的是,當迪莉婭拿到一天的辛苦錢時,卻要找一個無人的角落偷偷藏起幾張鈔票到內衣裡,因為她的工錢會在晚餐時被丈夫搜刮一空。
迪莉婭跟朋友說:“我偷了一點自己的工錢”,而對方立馬反駁:“那就是你自己的錢!”
而在丈夫口中,每天要完成四份工作的迪莉婭卻是一個“沒用”“懶惰”“下賤”的女人。
“就只能掙來這麼點錢,你也是夠沒用的。”
當美國大兵送的巧克力引發猜忌時,丈夫揪著她的頭髮撞向牆壁——這場“暴力探戈”在歌劇配樂中,美得令人毛骨悚然。
迪莉婭的三個孩子則早已習慣了父親的行為,他們早早回到房間,關好房門,任由父親施展暴行。
暴力之後,癱瘓在床的公公把兒子叫到面前教訓道:
“你不該總是打迪莉婭,這是不對的。”
這並不是公公想保護迪莉婭,而是義大利老父親在跟兒子傳授男人控制女人的秘籍:
“你總揍她,她會習慣捱揍的,你應該隔一段時間狠狠揍她一次,這樣才會管用,她平時也不再會那麼多嘴總是懟人了,我就是這麼對你那可憐的媽媽的,你看她什麼時候像你媳婦一樣愛頂嘴了?”
迪莉婭捱了一頓打後,卻依然若無其事地照顧著孩子們,甚至還能笑著問女兒今天的餡餅味道如何。
女兒狠狠的盯著迪莉婭:
“我死都不會過你這樣的生活。”
迪莉婭只能回以女兒沉默。
為家人付出一切的迪莉婭是一個溫柔的母親、賢惠的妻子,卻她唯獨不是她自己。
這樣的劇情,在去年上映的電影《出走的決心》,如出一轍。
儘管故事線相隔了半個世紀。

《出走的決心》劇照

02
除了逃離還可以戰鬥:
扔掉情書握緊選票

“學不會閉嘴”是全家人對迪莉婭的評價。

公公摸她屁股時她會躲閃,公公去世後,她會和閨蜜一起坐在公公屍體前咒罵義大利老一輩男性的壓迫性行為;

老闆剋扣工資時,她會在富豪的別墅裡勇敢的質問男主人:自己的工資應該是30里拉。

在傘具店裡,她更會毫無顧忌的跟老闆抱怨“憑什麼女人的工資比男人低”。
正是這些“不閉嘴”“不順從”,讓她成為父權齒輪中刺眼的沙粒。
但這些屬於她自己的瞬間,也恰恰是迪莉婭最具生命力的時刻。
當青梅竹馬的發小遞來私奔車票時,當女兒痛斥她“懦弱”時,所有觀眾都在等待一場“娜拉式”的出走。
但迪莉婭偏偏跳出大家熟悉的“逃離”式女性敘事。
當我們談論女性追求自由的故事,"逃離"這個主題就像一條暗線,始終纏繞在文學與影視作品中。
最經典的莫過於140年前“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筆下的娜拉。
這位家庭主婦摔門而去的瞬間,就像一顆炸彈炸開了當時社會的道德枷鎖,讓無數困在不幸婚姻裡的女性開始思考:"我要不要也離婚?"
但魯迅先生早看透了這種浪漫出走背後的殘酷現實:
在那個女人不能獨立工作的年代,出走的娜拉要麼灰溜溜回家,要麼只能流落風塵。
100多年後,加拿大作家門羅在《逃離》裡刻畫了更扎心的現實。
女主角卡拉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逃離家暴丈夫,卻在半路公交車上嚇得渾身發抖,最終又回到牢籠般的婚姻。
這種"想逃又不敢逃"的窒息感,恰恰撕開了女性面對困境時最真實的心理狀況。
當觀眾都以為迪莉婭要和老情人私奔時,導演來了一個震撼的反轉——1946年6月2日,義大利女性首次獲得投票權。
原來她精心策劃的"私奔",是要擦掉口紅去投出女性歷史上第一張選票。

迪莉婭撕碎私奔信,在閨蜜掩護下衝破丈夫監視。
她們盛裝走向投票站,又集體抹去口紅——因為“沾口紅的選票會作廢”。 
真正的覺醒不是投向另一個男人的懷抱,而是像迪莉婭們那樣集體走向投票站,用政治權利砸碎壓迫的鎖鏈。
當她們把口紅印留在選票上的瞬間,既是向男權社會的宣戰,也是女性互相攙扶的里程碑。
畢竟,一個人的逃離可能被黑暗吞噬,但千萬人的覺醒終將照亮明天。
這個改寫國家政治走向的動作,被拍得比愛情更熾熱,女記者安娜·加羅法洛寫道:“我們攥著選票,就像攥著情書。”
03
“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電影裡的義大利女人們用黑色幽默甩出了一串答案: 
咒罵公公“怎麼還不死”的下一秒,老人真的嚥了氣;
偷盜墓鮮花的公公,自己的葬禮反成鮮花盛宴;

黑人美軍幫忙炸燬“黑店”,海報上的“正義”迎風飄揚;
最絕妙的是用喜劇解構暴力、結構宏大的敘事。
笑過之後,回到現實的生活,迪莉婭們投完票回到家不還要捱打嗎?
這恰是導演的深意。
迪莉婭讓女兒真正敬佩的,不是逃離家暴丈夫的勇氣,而是那張沾著口紅印的選票。
當女兒看著母親把票投進選舉箱時,她突然明白了——與其等待施捨,不如自己主動爭取。
義大利女性剛拿到投票權沒幾年,又硬生生從議會手裡搶來離婚權和墮胎權。
1946年,在2500萬選民中,有1300萬義大利女性參與投票,用54.3%的票數終結君主制,締造了共和國;之後更是促成了義大利女性工資上漲;1975年離婚法透過,家暴致死案下降。
女性的每張選票,都是撬動命運的槓桿。
在義大利進入共和國之前,整個社會制度都是對女性不利的,迪莉婭要面對的並不僅僅是她的丈夫,而是整個壓迫女性的男權社會。
現在年輕人刷著短影片說"這有什麼難的",卻不知道就在幾年前中國很多農村女性仍是“潑出去的水”,無法和男人一樣分得宅基地。
這部電影如同時光機,把當代女孩拽回那個連衛生巾都要偷偷買的年代,在笑聲中提醒所有人。
哪有什麼天生就該擁有的東西,你手裡攥著的權利,都是上一代姐妹用鮮血和汗水踹開鐵門搶來的。
《還有明天》的編劇曾在採訪中透露:“投票權不是終點,而是爭取離婚權、墮胎權的起點。”
這也正是迪莉婭想讓女兒看到的:真正的覺醒不是逃離男人,而是創造屬於自己的歷史,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
權利,從不是他人恩賜而來的。
今天,全球仍有數億女性活在暴力陰影下。
當《芭比》用粉色烏托邦反諷現實,《還有明天》給出了更紮實的答案:
用一張選票擊碎時代的囚籠,用集體的力量改寫規則,而非等待救世主。
這部黑白電影像一封穿越時空的情書,寫給所有在塵埃中開花的女性: 
女性如果想改變自己的處境,要先去改變社會規則,改變法律,改變大環境。
為她們點個【贊】吧!面對不公與壓迫,站出來便是變革的起始步伐。
哪怕改變細微如塵,也意義非凡,因為未來正由無數個明天構築。


現在是書籍推薦時間——
《偉大的敦煌》
116座洞窟,400+幅傳世壁畫
一次講透1700年敦煌美學史

這套書與敦煌美術研究所合作,以當今最為專業考究的筆觸將風化剝落的壁畫修復如新,還透過國際認可的“復原性臨摹”技術,還原了壁畫誕生之初的原始樣貌。
高畫質呈現十多個朝代深具代表性的400餘幅敦煌壁畫一套書,就是一部流動的藝術盛宴!

有了這套書,真的能大大彌補你遠赴千里,卻看不懂、看不清敦煌壁畫的人生遺憾。
超大8開,巨幕級大開本宛如“電影瀑布屏”,每一幀都經過專業團隊11輪苛刻調色博物館級高畫質呈現,紋飾細節、壁畫肌理,一覽無餘。
還不惜成本設計了超清放大寬屏拉頁細節分毫畢現。手機拍不出它萬分之一的美~
原價999元,
前100名下單,到手價僅269元
而且還有超~值贈禮!
贈禮1/贈禮2
整套3冊《一念敦煌》壁畫線稿描摹本
1支描金筆+4支替換筆芯

刷邊款和贈品都是限量版哦~
售完無補。
喜歡一定要儘早下手~
首發100套刷邊,點選搶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