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柴狗夫斯基
作者:化緣的小柴
還記得曾火遍全網的“水氫車”嗎?在專案遭遇滑鐵盧、被大眾質疑騙取政府補貼後,青年汽車集團的荒誕造車夢時隔三年終於畫上句號。
前兩天,金華青年汽車集團及其21家關聯企業進入實質合併破產清算程式,21家關聯企業債權人在2021年9月10日前可向破產管理人申報債權。

從2019年破產到2020年預重組、再到如今徹底清算,很少有人知道青年汽車在惹出“水氫車”鬧劇之前,也曾是業內數一數二的汽車企業。
其創始人龐青年的創業之路“順風順水”,世界客車聯盟秘書長更是稱讚青年汽車為「客車界的璀璨明珠」。
而這樣一家企業是怎麼走到騙補、逃債、失信、涉嫌欺詐的境地?又是為何推出“加水就能跑”的神車鬧劇?
這背後的故事,可比網路新聞精彩多了。
在造車之前,龐青年只是一個生產腳踏車輪胎的小人物,在看到汽車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時,賺到錢的他坐不住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經濟蓬勃發展,龐青年看到了機會,他認為客運市場必然需求大增,高階客運汽車需求量也會增長。
1995年,龐青年出大頭與北京北方車輛製造廠、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資成立了金華北方福來汽車公司,進行高階客車生產。
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三年時間裡他們只生產了8輛大巴,還因為漏風等質量問題一直賣不出去。
這次失敗讓龐青年認識到問題所在,1999年他用900萬收購了其他兩家企業股權,實現自己當家做主。
之後幾經周折與德國著名客車製造商尼奧普蘭達成合作,並把時任尼奧普蘭總工程師的卡爾亨茨留了下來。
有了尼奧普蘭和卡爾亨茨的技術支援,龐青年於2001年成立金華尼奧普蘭(青年汽車前身),並逐漸發展為客車界的新起之秀。
青年汽車真正聲名遠揚是在2006年,彼時北京正為舉辦奧運會做準備,北京市政府向社會發布了一批共計800輛“綠色大巴”的特別訂單。
青年汽車在與同行的競爭中成功中標,這筆訂單不僅給青年汽車帶來超2億元的銷售收入,還讓青年汽車聲名大噪、市佔率大漲。
當時,世界客車聯盟秘書長呂克·格洛裡厄做出評價稱:“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客車製造和市場的中心,青年汽車集團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些年來龐青年如“全國創新能手”、“中國經營管理大師”和“十大風雲浙商人物”等諸多美譽都獲於那個時代。
在經歷過客車的大獲全勝後,龐青年有了更多野心,他想遵循此模式再造重卡、轎車等其他領域的成功。
但他卻似乎運氣用盡,九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在青年汽車剛剛站穩腳跟時,龐青年便野心畢露,一邊往卡車行業擴張、一邊把目光放在轎車上。
2004年3月,青年汽車入駐貴航雲雀汽車,並獲得轎車生產資質,之後照葫蘆畫瓢引進日本富士重工技術欲重振雲雀汽車。
但由於雲雀市場表現實在太差,不到三個月,富士便放棄雲雀。
無奈之下,龐青年找到馬來西亞寶騰,購買寶騰控股的蓮花工程公司產品技術來生產轎車,2007年底,“雲雀”正式更名為“青年蓮花”。
可青年蓮花生產的質量問題仍舊存在且一直得不到解決,2012年蓮花工程公司也終止了雙方合作,青年蓮花徹底失去技術支援。
可以發現龐青年的創業之路很相似,都是收購企業後引入國外技術,這操作或許是從吉利收購沃爾沃那裡學來的。
2011年,青年汽車高調宣佈與瑞典汽車談判併購合資事宜,之後又聯合龐大集團與瑞典薩博汽車公司商談併購合資事宜。
但薩博跟龐青年收購的其他企業不同,薩博背後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老東家通用還百般阻止核心智慧財產權落入青年汽車手中。
最後收購失敗,此舉還變相導致青年汽車和鄂爾多斯的專案投資失敗。
不知到底是龐青年飄了,還是心裡有其他主意,青年汽車曾有過一段非常瘋狂的擴張期,也就是在全國各地建造生產基地。
比如投資約62億的濟南青年汽車、泰安青年汽車、連雲港青年汽車、海寧青年汽車、石嘴山青年汽車、蕭山青年汽車等。
這些投資專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投入大、終爛尾」。
擴張步伐太快,再加上業績不佳,青年汽車承諾的專案投產情況大不如預期,以至於各地政府紛紛對其提出追償。
在這種情況下,青年汽車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講新故事,於是從2012年開始,青年汽車熱衷“吹牛”。
2012年11月,龐青年在青年汽車新能源戰略釋出會上放言:“青年汽車自行發明研製的動力電池,很可能會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一技術被稱為“奈米碳電池”,按照他的說法,可根據車輛實際執行線路里程進行調整,充電五分鐘,續航150公里。
乍一聽簡直不要太牛批,可後續根據相關報道,青年汽車說的這種“奈米碳鋰電池技術”,其實就是當時全國已經普及的超級電容技術。
眼看“奈米碳電池”的牛皮吹不下去,龐青年很快就又搞了個“水解制氫氣車”,也就是曾火爆全網的“水氫車”鬧劇。
2019年5月22日,《南陽日報》頭版發表了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的報道稱,報道稱“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即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這種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的說法很快就引起了網友們的大規模質疑。
為此當時許久未曾露面的龐青年緊急站出來回應,表示“不是光加水就能行,還要加催化物和催化劑反應物,但對於其他原理和配方技術,則需要保密。”
這番話真實性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然而在這些事情中,最讓人感到迷惑的不是龐青年,而是一次次對龐青年給予支援的地方政府。
曾經有一位在青年汽車中工作多年的高管說過,龐青年是想圈錢,但他圈錢的目的是為了造車。
可誰也沒想到,龐青年會為了圈錢把主意打到地方政府的頭上。
在青年汽車崛起的那些年,正值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正是在這種全民支援新能源的大背景下,龐青年開始了他一系列騷操作。
2010年,青年汽車與寧夏石嘴山市政府簽訂了一筆總投資高達267億元的合作專案,為了方便管理,雙方成立聯合控股企業國馬科技。國有企業石嘴山市礦業集團持有30%,青年汽車持有70%。
作為補充條款,石嘴山市政府還向龐青年配給了煤礦資源。
然而這筆合作看起來很美好,背地裡卻成了龐青年的圈錢手段,據石嘴山市國資委2013年4月12日檔案顯示,浙江青年汽車派駐人員從石嘴山國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馬科技)划走資金高達3.5億元。
後續調查還發現,石嘴山市政府配套給浙江青年汽車的五處露頭煤礦生態治理工程也全部被私自轉賣,合計套現超10億元。
2014年,專案徹底失敗,青年汽車撤走所有員工,龐青年還公開表示,這些都是石嘴山市政府自願給的,不是我們主動要的。
這還不是最騷的,2011年青年汽車收購薩博時如法炮製,利用噱頭與鄂爾多斯市政府合作,前腳承諾投資,後腳就把鄂爾多斯給的煤炭資源轉賣。
這便是龐青年涉嫌詐騙一案。

而他不僅對地方政府資源下手,對國家扶持新能源的補貼也虎視眈眈。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官網釋出的《關於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稽核情況的公示》顯示,青年汽車僅2017年就累計獲得了約1.18億元的國家補貼。
戲劇性的是,在在工信部開出的、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的罰單名錄上,青年汽車也赫然在列。
可以說,龐青年這輩子做的最成功的兩件事,就是造客車和從各地政府手裡撈錢。
如果不是“水氫車”牛皮吹得太大引起輿論關注,恐怕龐青年和他的青年汽車還能苟延殘喘、“光鮮亮麗”一陣子。
– END –
CEO商業評論
(ID: CEObiz)
思想創造價值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沃頓商業》(ID: WhatonBusiness) 高階商業財富思想案例庫。商務合作及投稿請聯絡微信:whartonclub。

關鍵詞
青年汽車
龐青年
水氫
青年汽車集團
青年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