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施壓,智駕企業中東謀新機

「出海進行時」是創業邦推出的原創報道欄目,旨在挖掘中國創業公司出海的故事。以獨特視角和深度報道,展現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拼搏與創新。
作者丨薛路皓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Midjourney
中東正在成為中國智慧駕駛公司的必爭之地。
幾天前,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剛剛宣佈進入中東,在阿聯酋的迪拜部署1000輛無人駕駛汽車,文遠知行隨即宣佈也將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拓展至迪拜。兩家公司都和迪拜道路交通局(RTA)達成了合作。
事實上,國內的智駕企業和中東土豪們早就暗送秋波。阿聯酋、沙特等國家在新能源浪潮下,著手進行經濟結構轉型,他們不僅出手闊綽的投資中國的智駕公司,更歡迎這些公司去中東落地技術。
到中東去
多家來自智慧駕駛領域的國內上市公司和獨角獸湧入中東。
出海中東,智駕企業往往率先將業務落地阿聯酋和沙特。“沙特是中東諸國的‘老大’,人口最多,財力雄厚。阿聯酋的國際化程度較高,迪拜是中東最佳城市。出海中東往往先去兩國,等業務更成熟後,再向中東其它國家拓展。”白鯨出海創始人魏方丹認為。
“中東諸國的政策紅利只是國內智駕企業進入阿聯酋、沙特等國的原因之一。”一位宏景智駕的業務人士說:“繞過美國設定的關稅貿易壁壘,也是重要原因。”
她還表示,出海中東意味著可在當地生產和銷售產品,這能降低智駕企業的成本,同時也是拓展市場、獲取資金和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好機會。
文遠知行可能是第一個進入中東的中國智駕企業。2021年11月起,文遠知行率先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投放Robotaxi服務,之後它還獲得了阿聯酋首個自動駕駛牌照。
初到阿聯酋,文遠知行選擇和當地地理資料公司Bayanat合作。值得一提的是,Bayanat的母公司是號稱“中東阿里+騰訊”的G42,這家公司和阿布扎比王室關係密切,控股股東是阿聯酋國家安全顧問,CEO肖鵬則是個華裔。
三年之後,文遠知行進一步達成和Uber的合作,在阿布扎比部署 “中東最大的商業運營Robotaxi車隊”。文遠知行的智慧駕駛技術,藉助Uber在中東運營的車輛網路和使用者入口,得以迅速落地。
2025年4月,雙方又和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達成戰略合作,將Robotaxi業務拓展至迪拜。
根據文遠知行的最新財報,2024年包含Robotaxi業務在內的產品收入8770萬美元,同比增長61.8%。並且,Robotaxi和海外收入創新高,中東市場貢獻著重要力量。
緊隨其後的是小馬智行。它於2023年宣佈進入沙特和阿聯酋市場。
當年10月,小馬智行獲沙特新未來城(NEOM)1億美元投資。根據協議,小馬智行與NEOM成立合資公司,為新未來城提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小馬智行還會在新未來城建立區域研發和製造總部。
新未來城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主導的超級城市專案,他希望創造一個像埃及金字塔一樣具有標誌性和永恆性的建築奇蹟。計劃斥資達1萬億美元,其願景是打造全球首個零碳排放的人工智慧之城。
王儲希望該專案在 2030 年之前完成,但工程師們擔心由於該專案規模龐大,可能需要50 年才能建成。
除了成為新未來城宏大計劃的一部分,小馬智行還加入阿布扎比打造的智慧汽車產業叢集(SAVI),並獲准在亞斯島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
蘿蔔快跑算是個後來者,但與文遠知行的輕資產模式不同,百度為阿布扎比合作方Autogo提供的是全套解決方案。從媒體的報道分析,在迪拜部署的超1000臺無人駕駛汽車,應該是百度輸出車輛和技術。車輛供應商是江鈴汽車,採用百度第六代無人車技術,配備雷射雷達、高精地圖及AI決策系統。
蘿蔔快跑將在迪拜市區分階段部署全無人駕駛車隊,覆蓋交通幹道、商業區及居民區等場景。百度稱,雙方將持續擴大車隊規模,打造阿布扎比地區規模最大的無人車隊。
還有智駕企業選擇卡達,作為落地中東的首站。2024年9月9日,馭勢科技宣佈,已簽署意向書,將在卡達科技園設立人工智慧駕駛汽車研發中心,並在卡達的哈馬德國際機場進行無人駕駛試運營。
目前,中國智駕企業在中東落地的產品主要是Robotaxi,但是以後產品將不僅僅是Robotaxi。據瞭解,Robobus、Robotruck等產品的大規模落地中東,也即將到來。
中東土豪歡迎中國智駕公司
出海中東的中國智駕公司背後,往往浮現中東投資機構的身影。
“中東資本投資國內的智駕公司,通常要求公司在技術領先和商業落地上有很好的表現,所以對投資標的要求較高。”上述宏景智駕的業務人士表示。
中東資本的投資往往伴隨著技術引進,驅動著上述智駕公司出海中東。
小馬智行先後獲得中國-阿聯酋共同投資基金(中阿基金)和沙特新未來城投資。
宏景智駕曾獲沙特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P7)的4輪投資,而它和沙特於近期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智駕驅動的氫能重卡在沙特本地部署。P7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沙特阿美的風險投資部門。
文遠知行則早在2022年,在D輪獲得中阿基金的投資,為其拓展阿聯酋市場打開了大門。
由於本國沒有成熟的智駕技術,這些中東國家正在吸引中國智駕企業去中東當地設立公司並開展業務。有智駕行業的業內人士評價道,中東希望智駕公司設立合資企業的邏輯,有點像中國改革開放後,成立的外商合資車企。他解釋道,中東諸國並不僅僅想獲得智慧駕駛服務,它們更想在中東當地合資建廠,藉此培育當地供應鏈,發展當地的高科技產業。
原來依靠石油發家的中東諸國,目前正陷入到“石油焦慮”之中。為了擺脫石油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決心發展非石油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綠色技術、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於是,就有了“沙特2030願景”、“阿聯酋D33經濟計劃”等。而且,這些規劃都對智慧駕駛“情有獨鍾”,宣佈要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提升交通系統的自動化和電動化水平,大規模推動無人駕駛車輛的普及。
中東地區擁有規模龐大的交通出行市場。以計程車市場為例,根據Astute Analytica的資料,2024年中東計程車的市場規模約為1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3.4%。
中東也是發展自動駕駛的“天選之地”。以阿聯酋為例,地廣人稀,沙漠面積大,道路的基礎建設情況完備,人車分離度很高。同時,這裡的高溫、沙塵暴等極端氣候和複雜的交通場景,有望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實驗室”,考驗著自動駕駛的效能,也為技術泛化能力提供測試環境。
不過,作為率先參與中東市場的國內智駕企業而言,這塊大蛋糕吃起來並沒有想象起來輕鬆。當國內智駕企業逐步在中東開展業務,市場將面臨著愈演愈烈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之中,除了蘿蔔快跑、文遠知行等國內智駕企業外,還有來自其它國家的企業,如美國的Cruise。
舒適的乘坐體驗必然決定著這些智駕企業是否獲得中東市場的青睞,這種體驗來自於全人類的通用乘坐需求,也要符合中東文化。
魏方丹認為,中東地區在宗教、習俗等文化方面,和中國市場有著較大的差異。“比如,中東地區可能有著大型的宗教集會活動,這需要反映到自動駕駛的演算法上。又如,智慧導航語音的選取,需要符合當地的性別文化規範。”他說。這些看似碎片化的乘坐體驗,實際上非常重要,反映著這些產品是否足夠本地化,可能決定了是否獲得當地市場的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