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作者 | 非凡油條
來源 | 非凡油條
(ID:ffyoutiao)
一場驚天變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5.53億噸,同比下降1.9%。

除疫情影響外,這是近二十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第一次下降。
難道是中國能耗見頂了?並不是。
去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8%,仍然是全球第一的吞電巨獸。
而在發電端,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14.5億千瓦,去年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
可見中國正在做的,是發展新能源,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能源的變遷,也在讓就建立在能源上的工業體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削減石油消費,再造能源產業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我們目前無法完全拋棄石油,而是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中國就是這麼做的,去年化工用油還增長了7.3%,但成品油消費為3.9億噸,同比下降了2.4%。
成品油消費下降,新能源車功不可沒。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3000萬輛,佔汽車總量比重超過8%,累計替代汽油約2800萬噸。
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超過40%,保有量還會繼續增長,減少成品油消費,預計到2030年,成品油消費將降至3.1億~3.4億噸——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內數千萬噸成品油將無人問津!
屆時,中國加油站數量將從目前的大概11萬座減少到9萬座左右,也就是淘汰2萬座加油站。
新能源車代替燃油車、用電代替燒汽油,可不僅僅是能源的轉換,還是與能源相關的工業體系的脫胎換骨。
中國汽車產業另闢蹊徑,發展新能源車,在最近十年內崛起,實現了彎道超車。2023-2024年連續兩年實現出口汽車全球第一。
這些都已經是大眾熟悉的故事了。

而為新能源車供能的新能源產業,也早已崛起,以至於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以新能源為主題的基金。
比如華夏的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已經在2025年2月24日正式發行。

新能源產業,正在蠶食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供能作用。
2023年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多晶矽、矽片、電池、元件產量佔全球比例分別為92%、97%、91%、84%。
如今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已經超過25%,工作壽命在25年以上。根據外國新能源專家測算,中國七大光伏廠商已經可以比肩歐美七大石油公司在能源界的地位了。
而把電能儲存起來留待利用,轉化為電動車充沛動能的鋰電池,中國也已登頂。全世界70%以上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全球排名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中國佔據6家。
不知不覺間,新能源產業在中國已經成長為上下游完善、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高新技術產業,在相當程度上主導了創業板。
飛速發展的新能源,還有未來嗎?
新能源產業鏈上,很多中國企業成長為行業巨頭,創業板新能源指數(399266.SZ)的重倉股裡,就有這些企業。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企業估值提升,創業板新能源指數(399266.SZ)也就大幅跑贏上證綜指等指數。


跟蹤行業指數的ETF,具有交易靈活、機制透明以及分散投資等特性,這些優勢使其成為投資者實現 “一鍵投資”,廣泛分散佈局的理想工具。正因如此,ETF日益受到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華夏基金擁有大而全的指數產品系列,跟蹤指數和交易策略都有獨到之處。在ETF產品費率、指數跟蹤、指數交易策略等方面有優勢的華夏基金,最近又推出了跟蹤創業板新能源指數(399266.SZ)的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 (159368)。
創業板新能源指數(399266.SZ)過去數年表現不錯,是因為新能源發展日新月異。但未來數年裡,新能源的發展又會如何?
未來,智慧化將進一步開啟新能源發展的空間。
以新能源車為例,在供能電平衡上,智慧化需電量滿足整車電器消耗及給蓄電池充電。低壓電器能耗近2千瓦時,這基本上已經是傳統燃油車發電功率極值,但電動車輕鬆可達。
靜置電耗時,傳統燃油車靜置電流原在20毫安內,可汽車智慧化使其靜態電流需求劇增,新能源汽車可根據車輛狀態由不同部件供能,傳統燃油車卻因缺動力電池難以解決。
智駕適用性方面,燃油車執行自動駕駛工況複雜、零件改造多、動力反饋慢、控制精度低,新能源汽車則因少複雜部件,電腦資料可快速傳至 “三電”,響應快且易線性控制,契合自動駕駛變革要求。
所以新能源車天然比傳統燃油車更適合智慧化。
適合智慧化的僅僅是新能源車嗎?仔細想想,智慧化開啟的還有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空間。
人工智慧,帶飛新能源
今年初,DeepSeek-R1一發布,就震動全球。嗅覺靈敏的汽車廠商,則迅速把DeepSeek接入自家品牌的智慧座艙。
搶著上DeepSeek,是因為DeepSeek有望顯著提升智慧座艙的互動體驗,讓智慧座艙實現功能上的重大突破,還可能催生出全新的應用場景。
長遠看來,DeepSeek開啟了節省算力、降低部署門檻的新路線,它更易於在智慧座艙端進行本地化部署,從而為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體驗。
這些附加體驗,不僅能刺激新能源車銷量,帶動鋰電池、電機、電芯等零部件廠商以及相關裝備生產商的業績提升,還是未來智慧車上下游賺錢的增量。
比如大家都看得到的智慧駕駛,節省車主時間,甚至靠出租智慧駕駛汽車為車主賺錢。
又比如智慧車有充足的電能,還越來越聰明,將成為每個家庭最好的第二起居空間。車與主人的互動會越來越智慧,智慧軟硬體的升級維護又是一大塊蛋糕。
這樣通人性的智慧車,甚至可以當成一種“智慧機器人”。
說到機器人,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發展,還大幅降低機器人訓練和推理成本,打開了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空間。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起來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也可以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零件供應商,從而有了第二重增長曲線。
人工智慧對光伏和儲能,也是重大利好。在光伏和儲能的生產、設施執行維護、調節輸電等各個環節,人工智慧都可以實現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及時排查問題等功能。
另一方面,AI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將超過14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七年時間內,用電量年平均增長約6.5%。這個預測可能還保守了,因為DeepSeek橫空出世後,本地化部署大模型門檻大大降低,大量企業乃至個人都在本地化部署大模型,將消耗比以往更多的電量,這就更加需要光伏和儲能提供和分配電力,以滿足激增的電力需求。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巨大的能源和汽車市場,人工智慧應用領域,沒有別的國家比中國的場景更豐富,自然也會賦能新能源產業。
人工智慧會拔高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上限,讓新能源產業比起傳統化石能源相關的產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帶領人類走向更清潔、更智慧的未來。創業板新能源ETF 華夏(159368)的前景,就是和新能源產業一道,不斷取代化石能源過去的份額,還吃下智慧化的更多增量,打造一個聰明、低碳的新工業體系。


